
导读:日前,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加入网约车出行大军,根据天眼查信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联合创始人夏珩完全控股广州易点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设立名为“有鹏出行”的官方网站,并通过网站公开招募网约车司机。作为造车
日前,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加入网约车出行大军,根据天眼查信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联合创始人夏珩完全控股广州易点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设立名为“有鹏出行”的官方网站,并通过网站公开招募网约车司机。作为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并不是第一家入局出行服务的企业,此前威马汽车推出子品牌“即客行”,目前已在海南省三亚与海口两家城市落地旗舰店,截至2019年4月,其海南租车率超过70%。尽管目前威马汽车只涉足日租车服务,但不排除未来加入网约车出行的行列中去。不仅如此,整车厂商如吉利的曹操专车、上汽的享道出行,都成为网约车平台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未来小鹏汽车的加入或将为出行领域带来更多挑战与压力。
那么小鹏汽车为何要领新造车之先入局网约车市场呢?此举是否为了完成年初承诺的销售目标呢?据了解,今年年初,小鹏汽车官方宣称计划在34个城市建立服务中心,并在今年年底交付新车4万辆。要知道,对于初入行业的新造车企业而言,年交付4万辆并不是一个小目标。
对此,一位来自小鹏汽车的内部人士对记者回应:“小鹏汽车入局网约车市场确实是为了实现目标,但这个目标指的是我们的运营目标。”记者注意到,2018年8月,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在公司4周年庆上表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据该内部人士透露道,小鹏汽车对运营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网约车层面,小鹏汽车还在运营自身的充电桩。今年3月,小鹏汽车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所建立的三十座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充电桩不仅可以为小鹏汽车旗下的产品充电,还可以为其他品牌的车型提供充电服务。
以用户体验撬动市场
2012年前后,网约车平台横空出世,经过几年的补贴竞争与资本扶持,网约车行业整体格局已相对稳定,滴滴出行成为了一家独大。此后,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租车、哈啰出行、嘀嗒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只能凭借自身特色,努力抢占市场份额。
有行业专家分析,在经历过一系列安全风波和监管风波后,2019年或许会让沉寂片刻的网约车市场再度迎来投资热潮,新的玩家和资本会重新激活市场,现有的市场格局也有望被打破。不过,要想在日益成熟的网约车市场分得一杯羹,对于新入局的小鹏汽车而言,仍然是存在压力的。
“我们的网约车和其他平台不一样,我们希望通过网约车的模式,增强客户的体验,让大家更加了解小鹏汽车的产品,甚至因此更加青睐小鹏汽车的品牌。”来自小鹏汽车内部的人士告诉记者。该内部人士透露道,小鹏汽车会在车内设置不少共乘客体验的功能,而这些都将成为“有鹏出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差异点和亮点
引言:一直以来,作为造车新势力明星车企代表,小鹏汽车的品牌名字,并不受网友和部分车主用户的待见!网络上不少人都习惯用“小鸟汽车”来调侃小鹏汽车。
此番大众50亿投资入股小鹏后,业界内外大伙儿普遍调侃,小鹏要变大鹏了。果真如此吗?小鹏为何如此兴奋难耐?
没有意外,奥迪将深入与上汽的合作、联合开发更加“中国化”的智能网联电动车。
有些意外,在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官宣这一消息的时候,也同步官宣了大众汽车×小鹏汽车的合作事宜!
7月26日,大众汽车发布消息称,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
大众汽车官宣与小鹏汽车等合作事宜
合作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中国本土化电动车型。
这两款联合小鹏开发的新车,与大众在华现有的电动车系列并不冲突、也无重叠,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 7 亿美元,以每 ADS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需要指出,相关合作内容取决于最终的协议达成(目前只是初步框架),股份发行将取决于惯例交割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
一句话,大众向小鹏汽车注资50亿,获得499%的股权及董事会相应权益,双方将面向中国市场为大众品牌联合定制开发两款智能电动车,预计2016年面市。
乐逗汽车注意到,相关消息一经披露,中国汽车媒体圈一片沸腾,刷屏都不足以来形容,简直达到了一定时间段内“霸屏”的效果!
果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贫穷积弱了上百年,儒家文化统治了上千年,咱们中国人很多时候给点阳光就灿烂。
奔驰跟咱合作了,呜呼,宝马找咱合资了,呜呼,大众向咱入股了,呜呼……
“不过50亿投资入股,不必搞的那么惊天动地泣鬼神!”对此现象,雷少如此简单粗暴表达了他的观点。
在雷少看来,大众投资入股小鹏汽车、并将与之开展联合开发中国“特供电动”新车型一事,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其一、财大气粗,过往很多年在中国市场被封为“神车”的大众,怎么就要联合小鹏汽车开发新车了?
电动化智能化汽车时代,神车不神了吗?
其二、大众投资入股的50亿,对于当下的小鹏汽车而言,是救命钱(没这50亿,烧钱挺猛的小鹏是要扛不住了),还是只是对小鹏本就较为充足现金流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补充?
其三、相较于此前的奔驰×比亚迪,宝马×长城汽车,此番大众×小鹏汽车,合作前景究竟有多么值得期待?叫不叫人看好?
小鹏汽车如此欢欣鼓舞大肆宣扬获得大众汽车投资入股,小鹏借此就能变“大鹏”了?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神车”大众,为啥要放下身段寻求与小鹏汽车这么一个造车新势力来深入合作、联合开发新车型?
是不是神车真的已经跌落神坛、不神了,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落伍了。
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检验和激烈厮杀,业界已经形成的一个广泛共识:
电动化智能化产业大变革时代,包括奔驰、宝马、大众在内的一众合资品牌,的确在一些领域明显转型动作滞后、落伍的迹象明显。
事实上,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深耕三十多年,已经有南北大众+安徽大众三家合资车企,尤其南北大众合资合作都长达三十年之久。
理论上来看,大众在中国帮手、战友、抓手多了去了,完全不缺一个小鹏。
但几年实战下来,大众自己开发的电动智能车产品ID系列,的确不能打!销量上不去不说,中国消费者对其认可度、品牌溢价等,也远不如燃油车时代的大众。
电动化时代“神车”光环已然消散殆尽,明显不如蔚来小鹏理想等本土新势力明星车企了。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小鹏现金流告急了吗?是不是很差这50亿的投资入股?显然不是。
援引小鹏汽车一季度财报数据,小鹏汽车一季度总营收为 403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 459%,汽车收入为 351 亿元,同比下滑 498%,净亏损为 234 亿元,同比扩大 374%。
非常要命的现金流方面,一季度小鹏汽车账上现金流还有 3412 亿元,即便参照2022年净亏损高达90多亿来算,小鹏的现金流储备至少还能支撑个几年毫无问题!亏得起。
况且小鹏汽车自己也预计,力争今年Q4实现现金流转正,2025年要寻求总体利润转正!
所以小鹏欢天喜地庆贺大众投资入股的这50亿,并不是小鹏现阶段有多么的缺钱和差钱,50亿之于小鹏账上的现金流储备而言,也不过是个零头,绝对算不上“救命钱”。
退一万步说,大众投的这50亿,不是白给的,而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实打实拿了股份的,而且还获得了小鹏汽车董事会一个观察员的席位,大众这笔钱投的很划算了。
毫不夸张,50亿之于大众集团而言,九牛一毛,跟玩儿一样。
所以小鹏汽车方面如此兴奋和激动个啥?好像捡了个天大的便宜似的,G点在哪里?
乐逗汽车认为,相较于并不算很多的50亿注资,小鹏汽车最最看重和欣喜的当属,由此给小鹏汽车上下及外界+资本市场的强大信心!很多时候信心比黄金重要。
去年三季度以来,由于战略旗舰车型G9的滑铁卢,小鹏汽车迄今已经在低位甚至谷底徘徊了小一年时间,甚至有舆论频频唱衰小鹏,说小鹏不行了。
如今,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都开始寻求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了,还投了50亿入股小鹏,至少说明在大众眼里:
小鹏依旧是个潜力股,不仅有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储备,中短期来看也绝对不会像一些舆论和声音认为的那般,要不行了死翘翘了。
大众汽车的投资入股+携手合作,极大程度上给当下仍未走出低谷的小鹏汽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大众这位老大哥看好你、支持你,小鹏誓言变大鹏。
最后来看第三个问题。
大众与小鹏的这波合作,前景如何该不该看好,小鹏借此就能稳变“大鹏”了吗?
何小鹏(右)和李斌紧紧相拥
站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继奔驰与比亚迪合作、宝马与长城合作之后,大众又与小鹏汽车合作,的确叫人欢欣鼓舞。
经过七十年的艰苦奋斗、三十多年的合资合作,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的确开始有些强大起来了。
德国汽车工业三巨头奔驰宝马大众,都开始不再简单地把中国市场当个收割机+苦劳力了,它们终于也都相继低下高傲的头颅,寻求跟中国本土车企的所谓“技术换技术”的对等合作了,难道还不值得欢欣鼓舞吗?!
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行业从上到下喊了那么多年的所谓“弯道超车”也好、“换道超车”也罢,不管已经超车了没有,至少已经在赶超的路上狂飙了,而且超车的胜算越来越大。
站在小鹏汽车的角度呢?
大众的这波投资与合作,除了能够极大的地刺激和提振业界内外对小鹏汽车的临时信心以外,中长期来看,究竟实际意义有多大,能否助力让其小鹏变大鹏?
乐逗汽车认为,小鹏汽车能不能变大鹏、真正展翅高飞突出重围,归根结底还得看它自己、靠它自己,接下来几年真否推出并打造系列真正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爆款产品。
说到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中国汽车工业和业界人士普遍看清了一个真理:
核心技术买不来,人家百余年的造车积淀和真功夫,想靠所谓的合资合作也根本学不来。
最终还是需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实战中积累!
造车新势力三兄弟再聚首
我们当然希望小鹏汽车能够一飞冲天、成为展翅高飞遨游世界汽车工业舞台上的大鹏,但实打实地讲,小鹏的崛起靠不了大众。
你看,之前无论是奔驰×比亚迪,还是宝马×长城,人家都还是更大手笔的合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结果搞出个名堂了吗?
结果远没有一开始大家想的和以为的那么美好吧。
打铁还需自身硬,合资都不行,况且区区50亿投资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乐逗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发生了许多“大事”。从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发展,到2019年上半年的补贴退坡,车市遇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谓是机会与挑战并存。那么回顾2019,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有哪些关键词和流行语值得我们关注呢?
首先要提到的仍旧是是电池能量密度。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续航里程一直都是一个痛点。各大车企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2019年许多新能源车企仍然不遗余力地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国家基础补贴政策也由2018年的120wh/kg提升到了140wh/kg,其中160wh/kg以上补贴倍率为11倍,180wh/kg以上为12倍。而在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当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几乎代表了全行业最为顶尖的水平,平均电池密度可以达到160wh/kg以上。
其次要提到的流行语就是“抱团取暖"了。由于受到补贴退坡和车市寒冬的影响,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下行状态,而且由于各大合资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企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运营方式,例如宝马奔驰联合布局新能源出行业务,福特大众携手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小鹏汽车与蔚来NIO Power充电合作等。
最后要提到的一个流行语就是车联网与智能化了。所谓的车联网技术是指车载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信息平台中所有车辆的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并且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前车联网技术主要是用于保证出行安全、降低车辆碰撞并且帮助车主实现导航功能。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目前的车联网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智能化设备,车与家的连接,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智能化也包括很多方面,除了无人驾驶技术之外,还增加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物联网系统等功能。
综上来看,对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2019年有很多的流行语出现。在2019年,不仅淘汰了一些空有纸上谈兵的新能源车企,也留下了很多产品和实力都很强的企业。而在新的一年里,车企们也必须紧抓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才能够在2020年笑到最后。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北京时间2020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股票代码:XPEV)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5美元/ADS,总计发行9973万股存托股票(ADS),盘前市值10575亿美元。
开盘不到十分钟,小鹏汽车股价涨幅就已经达到了66%。次日,小鹏汽车盘前继续上涨逾12%。截至本周五收盘,小鹏汽车股价定格在2279美元,总市值1644亿美元,约1200亿人民币。
自此,蔚来、理想、小鹏三家中国造车新势力巨头终于在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会师,小鹏汽车也成为登陆美股的造车新势力中开盘表现最好的企业。
美团CEO王兴曾预言“未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将仅存三家:蔚来、理想、小鹏”。无论预言最终能否实现,至少从现阶段的股价和总市值来看,蔚来、理想、小鹏交上的是一份能够令资本市场满意的答卷。
但别光看小鹏汽车的上市仪式风光无限,其实这6年的造车之路并不平坦。从2015年到上市前,小鹏汽车共经历了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88亿元。招股书显示,在IPO前,小鹏汽车管理层持股达409%,其中董事长何小鹏持股316%,为最大股东,阿里巴巴持股144%,为小鹏汽车最大的外部股东,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等明星投资机构均。
虽然资金充足,背景雄厚,但小鹏汽车和大多数初创企业一样,仍处于烧钱亏损的状态。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以及796亿元。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小鹏汽车总共亏损约5886亿元。
亏损的主因来自高额的研发费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高达1051亿元、207亿元和631亿元。其中,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中,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占到了总收入的892%和629%。
除了研发之外,小鹏汽车在业务发展方面也下了血本。此前,有不少车企声称不建厂房,场地、试制车间以及设备甚至可以直接租赁,走轻资产路线,但小鹏汽车却直接开启了重资产模式。
目前,小鹏汽车有两大生产基地,一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合作商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海马工场),一是小鹏汽车自建的肇庆工厂,前者每年可生产15万辆汽车,后者每年可生产10万辆汽车。
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透露,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资本支出分别为10094亿元、20984亿元,5230亿元,这其中,最主要的资本支出就是建设肇庆工厂。
随着小鹏G3的稳定销量以及小鹏P7的交付,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总体亏损已经大幅收窄。虽然市场还难以判断何时才能真正实现盈利,但这已经不影响头部造车新势力上市后资本市场的追捧了。
● 真正的“互联网造车”
成功的人总有相似的地方,造车新势力也是一样。蔚来、理想、小鹏三家车企都有个性鲜明的特点,但相比蔚来和理想,小鹏汽车才是某种意义上中国真正的互联网造车代表案例。
与蔚来和理想不同,作为UC浏览器创始人的何小鹏此前并没有接触太多过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因此小鹏汽车的特点也与传统汽车不同。
说起蔚来,我们最先能够想到是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和无微不至的客户服务。从参加Formula E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到打造出的电动超跑EP9创下纽北赛道圈速记录,蔚来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现在考虑购买纯电动豪华SUV的消费者,应该没有几个会想起奔驰EQC、捷豹I-PACE和奥迪e-tron。
说起理想,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产品,除了理想ONE本身优秀的驾驶性以及行驶品质之外,目前乘用车行业罕见的增程技术也是其一大亮点。有外部充电条件,它跟普通纯电动车完全相同,续航可以达到180km;没有外部充电条件也无所谓,只要能加上油,它就绝不会因为“亏电”把你撂路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且发动机完全不直接参与驱动,因此不存在油电切换的任何细微顿挫和换挡动作。这样的技术优势也让它的销量迅速跻身新能源产品阵营前列。
而说到小鹏,它的品牌标签则一定是“智能”。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也表示其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是智能,即所有软件和核心硬件都进行自主研发。何小鹏曾公开表示:“为了软件自研,我们从大屏、电子电气架构、嵌入式、从总线到板卡,我们全涉及,硬件也会参与设计,因为要整车OTA。”
不同于其他主机厂,小鹏汽车自主设计和开发了全栈式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操作系统。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强调:“自动驾驶是使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与竞争产品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 研发人员中有17%专注于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小鹏汽车也是第一家自主研发出自动驾驶软件,并将其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造车新势力公司。
坚持塑造智能化核心竞争力,也与小鹏汽车的团队基因有关。小鹏汽车创始团队中的夏珩与何涛,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创办小鹏汽车前,两人分别为广汽新能源控制系统开发负责人和广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负责人。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在中国和美国共有3676名员工。约43%(约1600人)的员工为研发岗,其中的66%、17%和17%的员工分别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
投入了如此夸张的研发人员和资金后,小鹏汽车的专利数量已经在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根据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榜单显示,小鹏汽车凭借2019全年742件汽车专利公开量,跻身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TOP 20,有两项分类专利数据名列国内汽车企业之首。其中发明专利占比高达7628%,占据国内汽车企业第一。
在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公开量中,小鹏排名第五。而在排名前五的企业当中,除百度和博世为非整车制造企业,其余三家更是拥有超过半个世纪以上历史的汽车企业,小鹏能有如此亮眼表现,对于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来说十分不易。。
● 软件定义汽车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当下造车的大趋势,但平台才是承载的基础。而小鹏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同时研发两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出 SUV、轿车两种车型的公司。
在自动驾驶方面,小鹏汽车自研的Xpilot 30系统已经搭载在小鹏P7上,可以实现全自动高速导航领航、全自动代客泊车、城市拥挤路段辅助驾驶功能。其所采用的NVIDIA DRIVETM AGX Xavier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拥有Xavier片上系统(SoC),可实现每秒30万亿次运算,功耗30w,能效是上一代架构的15倍,硬件上已经可以满足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
小鹏汽车一直在坚持以自研实现端到端的闭环能力,并计划在2021年将Xpilot系统更新至35版本,2023年实现Xpilot 40。因此在P7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上,小鹏实现了通过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通过数据闭环,完成功能的快速迭代。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在国内已经完成了2510万km的路测信息收集,车道保持功能累计使用1110万km行驶。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小鹏届时将拥有最熟悉国内本土化道路的自动驾驶技术。
“电动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快速的技术变革,公司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引领技术进步的同时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小鹏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还将继续投入资金改进技术。
● 写在最后
“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 6月6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个人微博上PO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何小鹏、李斌和李想三人面带微笑,李斌坐在中间并双手搭肩另两位。
三位创始人,背负着三个耗资数百亿的造车梦,在经历过一系列裁员、降薪、倒闭等传闻后,终于苦尽甘来。
“过去6年,我们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智能汽车是未来。今天,小鹏汽车进入新的台阶,迈过这个台阶,我们会有更多的粮草、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支持,来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到来。我们一定会引领这个时代全新的开始。”何小鹏在8月27日晚敲钟上市时激动地说。
上市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祝贺小鹏汽车,希望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汽车标志:
小鹏汽车logo主要由xpeng首字母X为灵感变设计的。
小鹏汽车由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等多位互联网大佬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创立。
扩展资料:
2018年11月正式发布小鹏G3,公布了小鹏G3所有的详细配置,包括价格。售后运营方面,小鹏汽车也在酝酿“大手笔”。
2020年底前,小鹏汽车计划在全国布局逾1000座超级充电站、1万个专用充电桩和10万个第三方合作接入充电桩;
在全国布局数十家完全自营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这样可以树立和对外输出统一的服务以及透明的价格体系。
小鹏汽车计划2019年实现3万辆交付。
2020年4月27日,小鹏汽车宣布P7正式上市,并公布新车售价。
-小鹏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