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湖北日报记者郑伟通讯员杨明东文/摄
核心提示
夜幕一入秋色,街心公园里休闲健身的人越来越多。29日下午,家住世纪欧洲城的市民刘女士早早和朋友约好,来到正在装修的屈原广场,开始了早起锻炼。他们脱下包和外套,挂在公园里的龙舟形衣服上。李女士不禁感慨:“公园里挂的衣服真好看,真方便。”
“公园五装”分别是:大树周围的座椅、石座木凳、公园内的球场、场地周围的衣架、公园厕所内的绿植。在街上,越来越多的市民会遇到“五包公园”带来的小惊喜。
安装座椅,让公众更舒适地鸟瞰河流。
夏天不热,冬天不冰
公园座椅“穿上新衣”
“这把椅子坐起来很舒服,夏天坐也不太热。太有人性了。”夜幕降临,滨江公园屈原广场的江边悬臂平台人气爆棚。很多市民来看江景,吹吹风。这里新增的临江座椅让市民梅女士等人赞不绝口。
近年来,宜昌加快建设“国际水准、山水秀美、三峡相依”的滨江公园城市。随着滨江公园绿道建设工程的逐步推进,屈原广场也进行了改造。这里有码头文化,建有工业河边桅,河边搭起的木凳,让市民一边看河一边休闲。
宜昌有25公里的豪华江景,但沿江公园的座椅在风吹日晒雨淋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颜色。如何解决市民在公园没地方坐、坐不下、不想坐的问题?市区的公园座椅换上了新装:大树的遮阳效果好,各公园在大树周围安装座椅,让市民休息的地方更加阴凉。同时坚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木质或仿木仿生态设计,使周围的椅子与园内景观融为一体;在石凳、石椅中加入塑木,改变了石凳夏天太热坐不下,冬天太冷坐不下的尴尬,让游客休息坐得更舒服。
一个小座位能提供很多东西。太师椅高背,木纹图案,仿古风格;仿古景观凳质感简约,融入镇江阁楼整体环境氛围;屈原的方凳、梯田设置在河边,配合码头文化打造工业河边栏杆,木凳满足观河需求。镌刻城市家园新标识,让市民在休闲之余感受宜昌的城市文化。公园实施“五包”行动以来,在市区安装了40多把大树塑木圆背椅,增加了50多把木凳,人性化了200多把石凳,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
适当增加一个体育场,让宜昌的夜晚动起来
江边夜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散步、聊天还是看江景,运动无疑是最有激情的一种。
每天傍晚,市民徐先生和他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带着篮球出发了。走出家门,就是这座公园城市给热爱运动的人最好的礼物——西陵二路与滨江公园自行车道无缝对接。公园里还有一个篮球场,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人。他们尽情挥汗,释放运动荷尔蒙。
“以前走路跑步,现在在滨江公园,可以骑车,有篮球场。城市公园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它已经成为宜昌最受欢迎的地方。
在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城市剩余的空场馆,抓住一切机会插入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在家里建一个“健身房”,把“金角银边”变成健身圈的“顶流”。在公园建设和改造升级过程中,在城市花园中心的适当区域建设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51个体育场馆。这里市民的汗水,让这座活力、运动、健康的城市更加鲜活。
具有屈原文化特色的便捷衣架。
添衣、晾衣、种绿植,对百姓大有裨益
随着座位和体育场的安装,市民可以添加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与此同时,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悄然体现了公园城市的“人性化”。
增加方便衣架,“小衣架,大惠民”。是公园内市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为解决衣服背包随意挂在树上的公园“文明短板”,市园林中心大力推行“装衣服挂场地周边”行动。小巧方便的衣架让东西变得干净整洁。龙舟形的方便衣架是屈原文化的传承,将历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让市民和游客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园林体验。截至目前,市园林中心已在体育馆、广场等市民集中、背阴的区域增设了93个衣架。,其中41个是龙舟形状的衣架,受到市民的好评。
与此同时,公园里的公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三个公园的公厕增加了绿植,小公厕变成了花草芬芳的城市公共空间。
园林中心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城市公园公园“五包”行动,不断推送更多惠民园林产品,通过基础设施等便民服务的人性化改造,多途径提升公园绿地的公共服务属性和窗口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城市公园生态环境,让市民和游客从我市园林绿化发展中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关注世界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政策解读、新鲜热点资讯、实用便民资讯,还推出了读报、报道、学习、在线互动等一系列特色功能。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