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女乒速度流打法引领者,刘诗雯怀揣梦想继续前行

问答 0 18

老骥伏枥!女乒速度流打法引领者,刘诗雯怀揣梦想继续前行,第1张

老骥伏枥!女乒速度流打法引领者,刘诗雯怀揣梦想继续前行
导读: 1991年出生的刘诗雯如今已经29岁,有球迷戏称“小枣”已变成了“老枣”。当年她出道很早,成名也很早,被广大球迷冠以“天才少女”的美誉,又因身材娇小,球风凶悍,故得外号“小邓亚萍”。忆往昔,16岁的刘诗雯便获得了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足见其

1991年出生的刘诗雯如今已经29岁,有球迷戏称“小枣”已变成了“老枣”。当年她出道很早,成名也很早,被广大球迷冠以“天才少女”的美誉,又因身材娇小,球风凶悍,故得外号“小邓亚萍”。忆往昔,16岁的刘诗雯便获得了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足见其天赋有多高。

刘诗雯的天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速度这一乒乓球要素的理解。她打球干净利落,属于典型的速度流打法,连珠炮式的进攻给对手很强的压迫感,如今,身为29岁老将,刘诗雯依然坚守本色,速度依然是她的制胜法宝,不过随着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她在技术层面融入了很多新元素。

本次,第六人带大家一起探讨:刘诗雯的技术打法特点具体是怎样的?她的“快”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种打法体系的支撑下,取得了什么样的职业成就?速度打法前景如何?身处内忧外患的她距离大满贯还有多远?下面,我们一一进入深入分析:

众所周知,刘诗雯的打法以速度著称,纵观国内乒坛,一说到“快”,大家自然会首先想到小枣刘诗雯。因此,“打球快”已然成为她的一个重要标签。

那么,刘诗雯的技术风格特点具体是怎样的?她的“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第六人总结如下:

1,其打法属于 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 的主流打法,基本功非常扎实;

2,受到身高限制,刘诗雯 站位近台,重心前压,迎前意识首屈一指,击球动作幅度相对较小,这使得她每板球的衔接非常快,也使得她正反手的转换速度和衔接频率非常快,这也是她的快之所在。

3,在击球时机选择上,刘诗雯往往都是 抢来球的上升点(后期),给人的感觉是球起就打,这个点便于借力打力,更重要的是,抢上升期大大缩短了来球的飞行距离,也减少了对手的反应时间,因此对方会感到对不上点,来不及做动作。

4,在接发球环节,刘诗雯采用更多的是 快摆短、快劈长,在击球时机上,同样是抓住来球的上升期;

5,在击球的手法上,能拉能攻,即便在拉弧圈球时,刘诗雯为了获取速度优势, 对于来球的撞击成分更大一些,而反胶的摩擦天然优势又能保证撞击的上台率, 刘诗雯将快攻与快拉、撞击与摩擦的技术理解实属上乘。

由此可见, 刘诗雯对于近台的击球时机和空间发力感觉非常好。你别说,这里还真有点邓亚萍的感觉,站位近台,身体重心前压,虽然身高受到限制,但好处不言而喻,绝大多数来球在小枣眼中却是“冒高球”。同时,刘诗雯对于反胶的摩擦与撞击颇有心得,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在继承了老前辈快攻打法的基础上,又把反胶的摩擦优势无限放大,这种拉打结合的手法在提升杀伤力的同时也保证了命中率。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刘诗雯打球风格的影响,日本选手纷纷效仿之,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当属石川佳纯和。由此可见,刘诗雯的速度流打法对日本女乒的影响颇深,如果深究原因,两人年龄相仿,身高差不多,都是两面反胶打法,再加上刘诗雯的成绩在那摆着,小枣成为被模仿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后来的平野美宇和伊藤美诚其本质上也是一直速度型打法,不同的是她们两人在速度的基础上,更加凶猛,像是伊藤美诚为了寻求速度的激情,更是采用了反面生胶弹击+正面反胶拍击的另类打法。

有意思的是石川佳纯和平野美宇作为两面反胶速度型打法的追随者,始终没有超越刘诗雯的速度成就“高度”,从交手成绩看,刘诗雯对她们两位保持全胜战绩。反倒是生胶速度型打法的伊藤美诚对刘诗雯保持着2胜1负的战绩。不过伊藤美诚到今天为止所取得的成就远不如刘诗雯的高度。

因此,第六人认为, 刘诗雯作为两面反胶速度流打法的引领者,其地位和成就可以用10字总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当刘诗雯在匈牙利世乒赛捧起向往已久的吉·盖斯特杯时,很多球迷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刘诗雯的成长史,那一刻,她达到了乒坛之巅的高度,因为世乒赛女单冠军的含金量在业内是公认的。事实上,刘诗雯的成就远不止一个世锦赛女单冠军。

凭借独具特色的速度流打法,刘诗雯在国内外比赛中摘金夺银,其单打比赛出类拔萃,双打比赛更是首屈一指。

是时候上几组数据了,下面用数据解读刘诗雯的职业高度:

数据一:横向比较刘诗雯所取得的世界三大赛事成绩

从世界三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的成绩可以看出,刘诗雯参加6次世乒赛,终于梦圆布达佩斯,小枣用了整整10年时间攀上乒坛之巅。赛后小枣接受采访,如是说:“ 我梦想过很多次拿世锦赛冠军,但从19岁第一次拿世界杯冠军后,我对世锦赛冠军太渴望了,我之前 两次进世锦赛决赛都是亚军,我当时都有机会的。 我之前都有想过放弃,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 我值得这个冠军,只是它来得有点晚 。”

而对另一世界大赛,刘诗雯同样6次参赛,豪取5冠1亚的好成绩,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杯女王”。奥运会单打资格,刘诗雯至今还没有获得,当然也是她梦寐以求的目标。可谁又敢说: 如果前几次教练组给她一次机会,她就成不了冠军呢?

数据解读:

数据二:纵向观察刘诗雯获得的重量级比赛成绩

可以看出,除了世界杯和世锦赛,刘诗雯在其他重量级的比赛中表现同样出众。其中2夺全国锦标赛单打冠军,这个无需解释,要知道乒坛有个说法,全国冠军比世界冠军还难拿;连续3届获得乒联总决赛女单冠军,至于亚运会、亚锦赛和亚洲杯,刘诗雯都曾笑到最后。稍有遗憾的是全运会女单冠军,刘诗雯未曾获得。

数据解读

刘诗雯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冠军、洲际冠军和世界冠军。如果集齐了奥运会和全运会女单冠军,刘诗雯将成为真正的全满贯得主。即便有遗憾,但丝毫不影响刘诗雯的伟大。明年东京奥运会刘诗雯如果美梦成真,她将可以比肩邓亚萍、王楠、张怡宁、李晓霞和丁宁的大满贯伟业了。

数据三:刘诗雯在新的奥运周期内单打、双打成绩

单打方面, 刘诗雯2017年出场27次,赢了22次,胜率81%;2018年出场43次,赢了37次,胜率86%;2019年,出场51次,赢了41次,胜率80%;2020年,参赛5次,赢3次,胜率60%。

双打方面, 2017年保持全胜记录,2018年参赛13次,获胜12次,胜率高达92%,2019年参赛50次,赢了45次,胜率为90%,2020保持全胜战绩。

总的来看,在水平逐渐接近且竞争如此激烈的比拼中,刘诗雯连续三年单打胜率保持在80%以上,这说明她的单打成绩相当不错,而双打成绩这些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胜率,足见小枣的双打能力有多强。也难怪小黑顾玉婷在去年中国公开赛女双夺冠后,发表获奖感言时这样说到:得刘诗雯者得天下!第六人认为,从数据上看,此话不虚!

第六人认为,从刘诗雯成绩上看,速度型打法生命力十足。再看看眼下伊藤美诚的生胶速度型打法让我们女乒不敢怠慢,也足以证明了速度型打法的未来前景,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为何速度打法在女子乒坛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呢?第六人看法如下:

其一,从绝大多数女选手身体结构和肌肉类型看,她们很难像男子选手那样用力量统治天下。

这种情况下, 速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我们也发现,虽然女子选手这些年一直在 探索 技术和意识男性化,但绝大多数还是脱离不开女子的本身打法,拼速度、打衔接,在高速对抗中看谁在相持中多一板球。

其二,乒乓球技术要素中的速度和旋转之争一直都没有停歇过。

一场比赛,很多时候,要么以快制转,要么以转制快,双方追求的就是更快、更转。然而新塑料球的到来,使得旋转和速度都出现了一些下降。尤其旋转因素下降更多一些,这也让以旋转+控制打法的选手非常难受,像是丁宁和朱雨玲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影响。反倒是以速度打法著称的刘诗雯在2019赛季斩获世锦赛和世界杯两大冠军,这也说明进入到大球时代后,在女子乒坛速度优势稍微占据了上风。

其三,在击球手法上,速度型打法技改相对更容易一些。

体现在拉弧圈球的动作中,速度型打法本来就注重撞击手法,在技改的过程中,只需注意增加向前撞击比例,减少向上摩擦成分即可,以此来克制球变大后所带来的速度下降,事实也证明,这样拉过去的球速度并不会慢多少。

总之,第六人认为,未来速度型打法依然很有生命力。所不同的是选手们要结合自身特点,在速度的基础上去融入不同的技术、器材等因素,形成一种速度融合型打法。

刘诗雯距离大满贯成就就差一个奥运会女单冠军。看似一步之遥,其实过程之艰辛,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要知道:

对内: 在高手如云的国乒,我们不缺经验丰富的老将,代表人物:丁宁,我们更不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生代,代表人物:孙颖莎、王曼昱,当然还有日益崛起且实力爆表的中生代,代表人物:陈梦。这几位同样怀揣梦想,同样渴望奥运会,刘诗雯想突出重围绝非易事。

对外: 刘诗雯需要把输掉的关键比赛赢回来,尤其是万众期待的枣藤大战,因为伊藤美诚已经成为女乒主力的一把标尺,赢她则加分,输她则减分。而女乒的这位劲敌实力与日俱增,不容小觑。同时,刘诗雯还有尽可能的把世界排名积分提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奥运种子序位不被人为操作,为实现女乒会师决赛提供更大可能性。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局,如何突围?

我们欣喜的发现,在马琳接管刘诗雯后,这位乒坛智多星为弟子的速度流打法注入了很多新元素。具体来说,随着刘诗雯的年龄增长,体能下降是必然趋势,跑动能力今非昔比,所以单纯的跟年轻选手硬碰硬去拼速度已经行不通了。

因此老将需要思考:如何把乒乓球打的更加简单有效或者套路实用化?

可以看出,马琳对刘诗雯的前三板技术进行了精益求精的改造。

发球方面,注重旋转落点变化,关键球上更加重视发球抢攻,接发球方面,不再一味的求快摆短,有时候也放慢节奏拧拉一板,或者主动劈长让对方先起板,自己伺机正手反带或者反手反撕这板球,这其实就是一种意识的转变,不能总打自己喜欢的节奏,还要打令对方感到别扭的球。

未来,小枣刘诗雯还需要持续管控好伤病,合理训练体能。因为到了她这个年龄,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不仅仅是技术、战术因素等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拥有 健康 的体魄、自信的心态,当然还有对胜利的超级渴望。

十年磨一剑,刘诗雯已梦圆布达佩斯。明年东京奥运,愿昕雯混双组合喜提首金,更期待刘诗雯圆梦东京。加油,小枣!有一种坚持叫刘诗雯!

郭跃,1988年7月17日生人,辽宁鞍山人,与现役国手李晓霞是同龄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现已退役,正在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学习。

郭跃是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其打法凶狠,男子化明显,但没能处理好凶和稳的关系,从而未能称雄女子乒坛,从而过早退役,曾获得世乒赛女子单打冠军、世乒赛女团冠军、世乒赛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团冠军、奥运会女团冠军,

4-0横扫陈梦,4-0横扫孙颖莎,王曼昱夺得全运会女单冠军。现在的王曼昱是不是能够称的上“地表最强”?

在恭喜王曼昱的同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王曼昱的这个表现。单就全运会来谈,王曼昱的发挥和表现确实能够称的是“地表最强”!如果从整个职业生涯或者说整个巴黎周期来分析,王曼昱还无法担得起“地表最强”这个称号。

一、王曼昱在全运会上打出非常惊艳表现

本次全运会,王曼昱一人身兼四项。黑龙江队虽然输给了辽宁队无缘四强,但王曼昱在比赛中却一人双杀了陈幸同和王艺迪。女单赛场,王曼昱继续强势表现,先后横扫了奥运会冠亚军陈梦、孙颖莎。国乒主力球员中,王曼昱除了没有赢刘诗雯之外,剩下的球员全部赢了一遍,这个冠军的含金量十足。

比赛中,王曼昱展现出了极其火热的竞技状态,极其爆炸的冲击力。四线作战,虽然身体疲劳,但士气上确实锐不可当的,已经进入到了“杀神模式”。

结合王曼昱的状态和成绩来看,单就这次全运会而言,王曼昱确实称的上是“地表最强”。

二、理性看待王曼昱的表现,全运会冠军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从领奖台上下来,一切从零开始,这对于王曼昱而言也是一样的。从整个职业生涯或者巴黎周期而言,王曼昱现在的实力是担不起“地表最强”这个称号的。

虽然王曼昱这次赢了,但三大主力的实力还是在伯仲之间,下次比赛依旧是五五开的形势。陈梦、孙颖莎奥运会后,多少都带有一些疲态,竞技状态的起伏比较大,输球可以理解。王曼昱明显涨球,前三板小技术和正手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升。

王曼昱赢了陈梦、孙颖莎,那下次她将是被针对的一个重点。面对对手的冲击和研究,王曼昱能否顶住压力,这也是需要通过比赛来检验的。

全运会冠军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王曼昱在巴黎周期能够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加油!

地表最强不确定,加个定语“全运会最强”是100%确定,原因如下:

1混双亚军。如果不意外受伤,创造曼威奇迹也有可能。

2团体最强一号单打。一场未输,虽然团体没夺冠,但曼昱的实力是最强的。

3单打双杀东奥单打冠、亚军,并且都是零封。这个成绩让对手心服口服,让球迷拍案叫绝!

4带伤拼搏。伤病对运动员来说是常态,但坚持带伤做战,并且能打出好成绩,这是可圈可点的。

5并没有受隔离停训的干扰。参加东奥回国后,所有运动员都隔离停训,状态都多多少少受些干扰。但曼昱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让人钦佩。

本届全运会女乒选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王曼昱,她无论在团体中的单打还是在女单中的各场比赛都取得了胜利,她战胜了五大高手(陈梦、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和王艺迪)中除自己以外的四位。

王曼昱的表现堪称完美。在团体赛中她以不败的战绩结束了全部比赛,在对辽宁队的那场比赛中连胜王艺迪和陈幸同。她们之所以在团体赛中没有取得更好的名次,是因为另外的几名选手实力不强。在混双比赛中她与曹巍一起打入决赛,如果不是她意外受伤冠军不一定是谁的。在女双比赛中,她与车晓曦一起拼进前四。在女单比赛中她势如破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最高领奖台。

如果从王曼昱在全运会中的表现来看,她不但是“地表最强”,而且初具“魔王”范,用不了多久她很可能独霸女乒。不妨拭目以待。

从王曼昱现在的状态来看,地表最强女子当之无愧。

王曼昱的身体条件极好,腿长臂长,护台能力和连续进攻都很好。

王曼昱这次全运会的表现把女子男性化打法发挥到极致。

这次全运会决赛,和孙颖莎打得很焦灼,但在关键分上王曼昱一点不手软,表现出强大的自信心和心里素质过硬,这点极为可贵。

特别是在最后一局,王曼昱3:6落后的情况下,连板7分,最终零封孙颖莎,鳗鱼太超强了。

劳模铁人王曼昱的技术还有上升空间,祝愿王曼昱和孙颖莎双子星一起抗起女乒的大旗。

球友,您说呢[玫瑰][玫瑰]

这个含金量十足。奥运会如果派王曼玉也是赢得了国外选手。王曼玉的打法非常男子化,好看

王曼昱的个子较高,打球风格更趋男子化,以前就一直被大家看好。特别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前的多次选拔赛中已经锋芒毕露,但是可惜的是她仅拿一张P卡随队前往。

我一直相信,如果由她和许昕或者王楚钦配对,混双金牌不至于旁落。

幸好中国乒乓球队在东京奥运会团体赛中启用了她,兵不血刃地战胜日本队,她也在女双和女单中为中国队取得两分。

至于是不是“地表最强”?我觉得这种提法本身一是不科学二是不谦虚。

不科学,因为把事物绝对化。有人说美国军队“地表最强”,可是它却输给了塔里班。当然这种比喻可能不恰当,但是我的意思是想说事情是变化的,特别是在乒乓球这个领域,群雄并起,互有胜负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谁也当不了“常胜将军”,记住一点,“强中自有强中手”是永恒的道理。

另外,我认为“地表最强”这种提法不够谦虚,不仅是令人厌恶也同时会对运动员本人造成压力,令她背上包袱,不利于她的成长。

这种前车之鉴是有过不少例子的。

王曼昱得到14届全运会冠军,我们除了祝贺她以外,还希望她戒骄戒躁,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为乒乓球事业的进步,为祖国的光荣奋斗不懈。

王曼昱无论是奥运会和全运会表现得十分抢眼,获得了奥运会团体、全运会团体、全运会女单冠军,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在全运会混双决赛中虽然受伤病困扰,仍不气馁,打出了气势,屈居亚军。但从最近一系列比赛来看,他是女乒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是女子乒乓球的希望之星。综合素质和个人成绩已经超过了陈梦、孙颖莎、刘诗雯,陈幸同众多高手。中国女乒在世界的霸主地位更加牢固,无人能撼动。

中国女乓三位选手,技术相当,能力相当。谁都不能说自己地表最强!看临场发挥,谁都有胜的可能!祝福三位越打越好!

应该是地表最强!

王曼昱这个全运会女单冠军含金量还是非常非常高的,难度比东京奥运会女单冠军要大很多。

王曼昱在全运会团体赛和单打保持不败战绩,这在中国女乒也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包括两次战胜东京奥运会单打冠军陈梦,战胜东京奥运会女单亚军孙颖莎,战胜王艺迪和陈幸同两名中国女乒排名比较靠前的选手,战胜杨屹韵和刘斐两名实力很强的削球手,战胜何卓佳这样的特殊打法的选手。——基本上战胜了各种各样的选手,展示了王曼昱非常全面的综合实力。

王曼昱单单是在全运会女单半决赛和决赛以两个4:0战胜陈梦和孙颖莎已经彻底征服球迷,她还身兼三项,一日多赛,而且成绩都非常好,这样的比赛难度也超越了东京奥运会女单夺冠。

其实东京奥运会夺冠只需要过一关或者两关,如果与伊藤美诚同区就需要过两关,如果不与伊藤美诚同区,那么只需过自己队友这一关,其他的选手没有多少威胁,那样实力的选手国内比比皆是。所以,东京奥运会夺冠难度比全运会女单冠军容易很多。

王曼昱全运会夺冠经历对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陈梦到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时已经近三十岁了,我们也看到了三十岁左右的丁宁和刘诗雯的竞技状态,所以,陈梦在巴黎奥运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还很难说,中国女乒迫切需要一个精神领袖,一个主心骨,这个精神领袖和主心骨王曼昱和孙颖莎最合适,当然最好两个人并驾齐驱。

王曼昱有成为中国女乒精神领袖的潜力和气质,她比孙颖莎大一岁,性格方面也比孙颖莎略成熟,中国女乒需要这样的王曼昱,如果在休斯顿世乒赛成功夺冠,那么她在中国女乒的位置就更加突出了,所以继续努力吧!

起码目前就是地表最强!

把奥运会的冠亚军陈梦孙颖莎都四比零横扫!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把将得奥运季军的伊藤四比零模扫!

见佛杀佛,见神杀神。单打一路过关斩将,无一败绩,这样的运动员不算地表最强谁还算地表最强!

比赛前的备战

在女乒世界杯的比赛前,中国队的备战非常充分。刘诗雯和丁宁都是中国队的主力球员,她们之间的比赛一直备受关注。为了击败丁宁,刘诗雯在比赛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刘诗雯在训练中加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她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体能训练,提高了自己的速度和爆发力。其次,刘诗雯在技术方面进行了精细化的训练。她找到了自己的短板,并在训练中不断弥补,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最后,刘诗雯在心理方面进行了调整。她通过与教练、队友的交流,找到了自己的信心和动力。

比赛过程

在比赛中,刘诗雯和丁宁的对决非常激烈。前两局,丁宁以11:9和11:7领先。但是,刘诗雯并没有放弃,她在第三局发挥出色,以11:5赢得了一局。第四局,刘诗雯继续保持状态,以11:8获胜。第五局,丁宁试图扳回一城,但刘诗雯依然保持着出色的状态,以11:9获胜,最终以3:2战胜丁宁,夺得女乒世界杯的冠军。

胜利的意义

刘诗雯战胜丁宁,夺得女乒世界杯的冠军,这对她来说意义非凡。首先,这次胜利让她在个人排名上超过了丁宁,成为了世界第一。其次,这次胜利也证明了她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这次胜利也为中国队在女乒赛场上赢得了更多的荣誉。

结尾

刘诗雯的胜利充分证明了她在乒乓球赛场上的实力,也为中国队赢得了更多的荣誉。她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努力和坚持,也离不开她的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比赛中,刘诗雯还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为中国队赢得更多的荣誉。

作者功夫与乒乓,与您同聊天下事。

中国乒乓球是中国 体育 的金牌大户,是中国 体育 的骄傲。这一切,都是历届国乒人奋力拼搏得来的。而王楠是至今获得世界冠军数最多的球员,她不但是中国女乒的大姐大,按照获得世界冠军的数量排座次,王楠至今仍然坐在冠军榜座次的第一名。

王楠,1978年生于辽宁抚顺,身高1米62。王楠7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89年进入抚顺体校学习,启蒙老师张晶清。1992年被选入辽宁省乒乓球队,主管教练是张抗美。1993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队,主管教练是曾传强。

1997年,19岁的王楠就开启了夺冠之路,一直到2008年奥运会后退役,王楠年年都有世界三大赛的冠军入帐,不能不说这是世界乒坛的一个奇迹。

王楠是国乒 历史 上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球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一共夺取了24个世界冠军。下面是王楠收获世界冠军的轨迹:

1997年获得第2届世界杯,女单冠军,第44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1998年获得第3届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9年获得45届世乒赛,女单、女双冠军(与李菊搭档)。

2000年获得悉尼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第45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1年获得46届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

2003年获得第6届世界杯,女单冠军,第47届世赛女单、女双、混双冠军。

2004年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与张怡宁搭档),47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5年获得48届世乒赛,女双冠军(与张怡宁)。

2006年获得48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7年获得第11届世界杯,女单冠军,第5届团体世界杯女团冠军。

2008年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49届世界赛女团冠军。

以上是王楠获得的世界三大赛的各项冠军数,这里边不包括年终总决赛、公开赛、洲际比赛及国际邀请赛的各种冠军。

王楠在运动员时期成绩斐然,是继邓亚萍后女乒大满贯第二人,2000年至2008年,世界女乒属于王楠的时代。在这个时期,王楠是中国女乒的精神领袖,是中国女乒在世界赛场上的定海神针。只要王楠在,她的强大霸气就罩着比赛场,赛场上的中国女乒队员就有底气、勇气和拼劲。

王楠对国乒和国家的贡献,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97年,21岁的王楠加入了中国***,2002年,王楠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2007年王楠再次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并成为大会的主席团成员。王楠退役后进入团中央工作,担任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处长,后又调入团中央统战部工作。

从王楠在职业生涯里取得的成绩,当选两届党代会的代表,成为党代会主席团成员,以及进入团中央高层工作等等,是女乒 历史 获得荣誉和待遇最高的球员。所以说,王楠是女乒名符其实的“大姐大”。

乒乓球这一项运动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国家队的乒乓球运动员为祖国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和奖项。在我国的国家队之中不乏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例如有张继科,张怡宁,马龙等等这些优秀的运动员,但有一位乒乓球运动员可称是中国女乒史上真正的天才,她不是孙颖莎、丁宁,而是出生于辽宁鞍山的郭跃。

郭跃的职业生涯

郭跃从小就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她在乒乓球上有着很高的天赋和具有极大的热爱,在同龄小朋友都在玩的年纪,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在训练乒乓球技术。在8岁的时候,因为一场比赛,她被省体校的教练看中,希望她能进入省体校中训练。虽然当时郭跃的年纪尚小,但她父母考虑她的确在乒乓球上有着很高的天赋,因此将她送去了省体校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

进入省体校之后,郭跃的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在1999年年末,她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全国性比赛冠军,随后她又相继参加了其他比赛,再次夺得冠军。在11岁的时候郭跃成功被选进了国家二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手,之后的她参加大型比赛的机会更多了起来。2004年的世乒赛是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年仅16岁的她就获得了参加世乒赛的机会,并且获得了冠军,成为了中国乒坛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年纪轻轻的她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之后的郭跃一路高歌猛进,07年获得世乒赛的女单冠军,08年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女团冠军,09年获得世乒赛的女双冠军等等。如此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国家队也是对她给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但可惜的是在2004年郭跃颈椎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她的比赛状态,技术能力一直起伏不定,因此她只好被调出国家队。

之后的郭跃去担任了辽宁队的女乒教练,她仅仅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教练,就决定去深造自己的学业。她收到了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就回到校园提升自己。如今的郭跃已经大变样了,没有了以前假小子的模样,虽然一样是短发,但现在的她更为优雅秀丽,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十足的女神范。现在的她还是单身,不过生活得很惬意,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千万别墅,羡煞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