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买回草鱼放鱼池养殖方法?

问答 0 23

市场买回草鱼放鱼池养殖方法?,第1张

市场买回草鱼放鱼池养殖方法?
导读:1、苗期管理养殖草鱼,需要在一个春季开始投放鱼苗,放苗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我们一次,可以通过杀灭作用细菌胞子和病毒,减少草鱼苗的患病人员风险,投放的鱼苗应该如何选择具有健壮肥壮、体表布满粘液,略带金**的鱼苗,使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对草

1、苗期管理

养殖草鱼,需要在一个春季开始投放鱼苗,放苗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我们一次,可以通过杀灭作用细菌胞子和病毒,减少草鱼苗的患病人员风险,投放的鱼苗应该如何选择具有健壮肥壮、体表布满粘液,略带金**的鱼苗,使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对草鱼苗杀菌处理消毒,投放的时间就是尽量自己选择在晴天上午工作进行。在草的生长鱼苗,黑麦草需要切除并切成05cm小片,这将有助于鱼饲料。

2、养殖管理

草鱼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导致发生一些细菌可以感染和各种不同疾病,需要我们做好相关防治技术措施,如果青饲料中也夹杂着细菌,经过研究肠道消化系统吸收,就会开始出现问题轻微的肠炎,再加上水体中的各种影响细菌感染,中华蚤,鱼虱,水霉菌胞子,细菌性出血病等,所以每到了一个夏季,要全水域泼洒治疗肠炎和杀灭细菌的药物。

3、定期观察

在养殖草鱼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水质,通过观察漂浮草鱼粪便进行分析,漂浮草鱼粪便遍布池塘,说明草鱼正常进食,如果草鱼有疾病,就会减少进食,需要及时找到病因防治,一般需要准备好治疗肠炎,梅雨季节的药物,还可以在整个池塘洒水控制病情,减少草鱼生长发育。

4、水质管理

所有喂青饲料后,草鱼需要所有的残剩的抢救,不要让它沉入水底,否则会腐烂,滋生细菌和病毒,从而保证水的清洁。还需要通过定期泼洒漂白粉,等到一个秋天的时候,再进行分析第二次漂白粉泼洒,保证研究草鱼清洁的生长发展环境。

这是所有关于引进草鱼适当的耕作方法,农民朋友,如果你想培育高产草鱼,你必须掌握正确的养殖方法,良好的池塘管理,希望这是有帮助的。

种类 每 亩 放 养 数 每亩搭养其他鱼类数

青鱼 10~15尾(总重200~250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8~10尾或鳙亲鱼4~5尾

草鱼 15~20尾(总重125公斤左右) 可搭养鲢亲鱼5~10尾鳙亲鱼1~2尾,池内螺蛳多时,搭养青鱼2~3尾

鲢鱼 15~25尾(总重60~100公斤) 可搭养鳙亲鱼2~3尾,池内水草多时可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草鱼10~15尾

鳙鱼 10~15尾(总重75~125公斤) 可搭养鲢亲鱼1~2尾(或不搭养),池内水草多时搭养草亲鱼2~3尾或后备亲鱼10—15尾

1池塘选择

   鲢鱼属于套养鱼类,套养在主养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的池塘中,处于服从地位,它的池塘选择与在所申请认证的上述主养鱼类完全一致。

2水质要求

   鲢鱼的水质要求与所申请认证的主养鲤鱼完全一致。

3苗种要求

   苗种放养前须经检验、检疫,选择品质纯正,健康无病,规格整齐。放养时间在5月中、下旬。

4池塘饲养

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

   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成鱼养殖:鱼种投放规格、密度,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密度为04-05尾/㎡。

   鲢鱼是套养鱼类,以鲤鱼出塘起捕时间为准。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压塘成鱼和鱼种的越冬密度一般为03-06㎏/㎡。根据池塘条件可作适当调整。

   越冬鱼体要求:鱼体应无病无伤,肥满健壮。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应比较干净,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规格并塘:冰封前每公顷用90%晶体敌百虫15-30公斤全池泼洒池水浮游植物量应保持在25-50mg/l。保持水面透光性,应及时扫除冰面上的积雪,打冰眼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

   网箱养鱼。适应的水域范围较广,它可以在湖泊、水库、河流中设置,只要水深大于网箱高度,就可进行正常养殖,建成一个个“水中池塘”,它比陆地池塘水活氧足,排污力强,更适宜单品种或多品种密养,产量高,易管理,易捕捞。集约化网箱养鱼,是一种把大中型水体优越的环境条件和小水体密放精养方法结合起来的养鱼新技术。富营养型水域一般每100亩水面设置1亩网箱,中等营养型水域每200亩设置1亩网箱。例如网箱养鲤鱼,每立方米放养体长13~20厘米鲤鱼种60~80尾,饲养200天,一般每尾出网重量可达到0.65~0.75公斤,亩产可达1.5万~2.5万公斤,高的亩产在5万公斤以上

放养规格 成鱼池投放的鳜鱼鱼种大多是第二年的鱼种,规格有体长5~6厘米(体重1克)的,有体长7~8厘米 (体重4.5克)的,有体长10~12厘米(体重40克)的,有体长15~25厘米(体重50~100克)的。另外,还有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体长3厘米左右,体重0.5克左右)当年养成商品鱼的。 (2)放养密度 一般每667平方米放养体长5~6厘米的鳜鱼鱼种1000~1200尾,体长7~8厘米鳜鱼鱼种800~1000尾,体长10~12厘米鳜鱼鱼种500尾左右。如果是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水源又特别充足,池塘是新挖鱼塘,饵料鱼充足,放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400~500尾。否则,要减少放养密度。 (3)放养 鳜鱼鱼种入池要在清塘后8~9天。入池前,放几尾小鱼(试水鱼)入池,测试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若小鱼活动正常,说明毒性消失,即可放鱼。否则,要缓放。 鳜鱼鱼种入池前要用2%~4%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入池时,工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池水轻轻泼进盛鱼容器,待水温与池水相差不多时,倾倒容器,将鱼种轻轻用容器推离开来。放养时要在池塘的上风头。

基本上白鲢300公斤/亩,鳙70公斤/亩,草鱼200公斤/亩,青鱼180公斤/亩,鳊200公斤/亩,鲫130公斤/亩,黄颡鱼30公斤/亩,达到1100~1200公斤/亩。

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这段时间,是放养鱼苗的最佳时期。

年后一两个月或者七八月份的时候也可以。

放鱼苗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清塘消毒:

在鱼苗下塘前10天至15天,每亩用生石灰60公斤至100公斤或漂白粉13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对清好的池水进行一次毒性试验,方法:鱼苗放养前一天,取几尾鱼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6小时至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

施足基肥:

在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注水50厘米至60厘米,在池中施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一般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或猪牛粪300公斤至400公斤,池水透明度30厘米至40厘米,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或淡**为鱼苗下塘的最适时候。施肥后若大量出现桡足类、枝角类及红虫等,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0.4ppM杀灭。当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绿藻过多时,鱼苗易患气泡病,池塘要加注新水后鱼苗再下塘。

鱼苗放养:

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健康无病的鱼苗。鉴定方法:将鱼苗放在瓷盆内,剧烈挣扎、头尾弯曲者为壮苗。鱼苗放养前,先将其放入塑料盆中。将鸡蛋黄揉碎用水稀释,经40目聚乙烯网过滤后,均匀洒入盆中。每万尾鱼苗投喂2个至3个蛋黄。待鱼苗吃饱后投放鱼池。放养密度:乌仔分池的每亩放养量为15万尾至20万尾;夏花分池的每亩放养量为10万尾至15万尾。同一池塘要放同批鱼苗,尤其草鱼、鲤鱼,绝不能大、小套养。应选择晴好天气放苗,放养鱼苗时,要站在上风头慢慢放养,让鱼苗游飘入水中,否则,会降低鱼苗成活率。

调节温差:

下塘前盛鱼苗的水与塘水温差不得超过2℃。若温差过大,须调至盛鱼苗水温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再放苗。用塑料袋运输的鱼苗,下塘时要将塑料袋放在水面上“冷却”处理1小时再开封下塘。

适时注水:

鱼苗下塘时水深50厘米至60厘米,以后每隔3天至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厘米至15厘米,培育期间共加水3次至4次,最后水深1米至13米。每次注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鱼苗长时间顶水,影响体质。注水时应注意在注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随水进入塘中。同时不让水流冲起池底淤泥,搅浑池水。

一般从3月份至10月份均可放养乌鱼苗

乌鱼养殖技术:

乌鱼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等水体中将乌鱼苗种养成商品食用鱼的生产过程,目前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区养殖乌鱼,采取成鱼池精养化。乌鱼精养是目前珠三角地区养殖乌鱼的主要模式,亩产量一般达3—4吨,高产塘每亩可达5—7吨。

一乌鱼的精养化:

(1)池塘要求: 乌鱼精养池以土池为好,不但造价低且适合其生活习性,便于调节水质,还不损伤鱼体。水面大小均可,但水面太大则容易造成乌鱼苗摄食不均,驯食困难,难于管理。因此,精养塘一般3—5亩为宜,水深15米以上,池底以沙泥为宜,鱼池四周环境安静,排灌方便。鱼苗下池前,鱼池彻底排干晒底,用生石灰和茶粕清塘消毒后进水培育浮游生物,池水PH值要求78—85,透明度为30—40厘米。

(2) 鱼苗投放:一般从3月份至10月份均可放养乌鱼苗,但放养时间多集中在4—6月份。放苗前,先放20—30尾桶装试水,以观察水体药性是否已消失。放养规格要整齐,鱼种健壮、低伤病。放苗量视放养规格,一般全长3厘米规格的鱼种每亩放15000—20000万尾。

(3)饲料投喂:乌鱼属肉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生鱼仍以冰鲜鱼、小杂鱼作为主要饵料,但现用膨化饲料取代冰鲜杂鱼,饲养生鱼取得成功,而且这也将成为今后集约化精养生鱼的主要方式。投喂膨化饲料驯食方法为:开始用冰鲜鱼浆诱食,2、3天后根据鱼苗口径用相应大小的膨化饲料与冰鲜鱼浆拌喂,直至主要用膨化饲料(90%以上)或全用膨化饲料,驯食过程需5—7天。每天早、晚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4%。投喂量应视天气变化来调整。

二、饲养管理:

(1)经常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 高密度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如不换水将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增加,水体溶氧含量减少,影响生鱼食欲,出现生鱼吐料现象,从而影响生鱼生长,且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因此,要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池水每隔3天施放陈家珍菌群B型,用量为1一25Kg/亩水面/次, 施用后起到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净化养殖池塘水环境。

 (2)防病治病: 每10—15天投喂药饵公斤/3克磺胺嘧啶,以加强生鱼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鱼病及时治疗,连续投喂药饵4-5天。病害预防: 生鱼的养殖是一个集约化、高密度的生产过程,与野生自然环境下相差很大,所以这就大大增加了鱼种感染各种各样疾病的可能。一旦发病,很容易使病情扩散,即使采取治疗措施,花费往往很高而结果也未必理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生鱼养殖过程的病害防治,应注重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鱼的发病: 是鱼体受伤、病原菌、水体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致使鱼体抵抗力 免疫力会很低的, 会因此形成鱼体患病。了解到这一点,对于生鱼的病害防治,可从改良环境、增强生鱼抵抗力、减弱病原菌二方面来着手。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抗病能力。适量投喂,保证饲料质量(请选用,生鱼专用饲料),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2)改善生态环境 ,保持水质干净清新及各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定期施放陈家珍菌群B型,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要想让所放鱼苗更好成长,鱼塘清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彻底清塘能消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池水和淤泥是许多致病生物的滋生地;也是许多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比如螺、蚌 等的栖息地;有鱼虾的敌害生物或它们食物的竞争者,比如水生昆虫、野杂鱼虾、蚌、青 泥苔、水绵等。通过清塘,能消灭敌害生物,从而减少鱼虾疾病的发生,消除敌害和与它 们竞争食物的动物。

第二,清塘可改善底质和水质。因为清塘时,大多会排干池水,将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并且让池底在阳光下曝晒,或在寒冬冷冻。这些措施会使池底表层土壤疏松,改善了池底通气条件,有利于加速腐殖质的矿化过程。通过清淤,池塘灌注新水 后,池水的理化状况有利于鱼虾生活,而且由于底泥中营养盐类的释放,塘水变肥,浮游生物得以更好的繁衍,池塘物质循环也进入良性运转。

第三,彻底清塘,可增加水体容量:一般鱼池在2〜25米深,但是多年不清淤的鱼池常常池底淤泥就有05〜1米厚,池塘清整后,去除过多淤泥,池塘容积增加,每尾鱼虾拥有的水体相应增多,从而改善了它们的生活条件,减轻了疾病发生的机会。

第四,加固池堤,减少渗漏:土质鱼虾池,如果使用多年不加清整,池堤常有渗漏,池塘保水性差,水质不容易肥沃,对饵料生物繁衍也很不利,在清整鱼池时,一方面控去过多底泥,另一方面对鱼池的四个池壁要拍实土层、 加固堤坝,并且保持30°左右护坡。有条件的还可以用大石块砌牢,也可以用钢筋水泥现场浇铸护坡,这对健康养殖极为有益。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