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哪些重要地名

问答 0 25

贵州哪些重要地名,第1张

贵州哪些重要地名
导读: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黄果树大瀑布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黄果树大瀑布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人文古迹与别致景区众多,如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典雅肃静的遵义会议会址、了无边际的威宁草海等。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主要城市:

  贵阳: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国避暑之都,贵州省省会,辖7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遵义:中国革命老城,地级市,辖3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省辖市。

  六盘水:贵州省地级市,中国凉都,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特区。

  安顺:贵州省地级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3个自治县。

  都匀:黔南州州府所在地,黔南州辖2市10县。

  凯里: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黔东南州辖1市15县。

  兴义: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黔西南州辖1市7县。

  毕节: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辖1个县级市、6个县、1个自治县。

  铜仁: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辖1个县级市、4个县、4个自治县、1个特区。

贵州省的地名不使用“贵州”这两个字的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遵义市:原名遵义县,遵义是因为当地有一座叫做“遵义山”的山峰。

毕节市:原名毕节县,毕节是因为当地有一座叫做“毕节山”的山峰。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该地区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要民族,黔西南是因为该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

安顺市:原名安顺县,安顺是因为当地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人民安居乐业。

铜仁市:原名铜仁县,铜仁是因为当地盛产铜矿。

兴义市:原名兴义县,兴义是因为当地繁荣发展,兴旺昌盛。

凯里市:原名凯里县,凯里是因为当地有一个叫做“凯里山”的山峰。

贵定县:贵定是因为当地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合种植茶叶,茶叶质量优良,因此被誉为“贵茶之都”。

湄潭县:湄潭是因为当地有一条名为“湄潭河”的河流。

桐梓县:桐梓是因为当地盛产桐木和梓木。

凯里市:1958年以炉山、雷山、丹寨、麻江四县析置(另说由四县合并),1983年设市,市沿县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县治驻地凯里镇得名,系苗语kali音译,又作凯黎、凯离,意为开垦田地

镇远县:1913年镇远府废府存镇远县,县名为寄意地名,取定安远方之意;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县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故名;一说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

黄平县:1913年由黄平州改设,因田地平衍,土质为**,故名;另说因境内黄平江得名;据《郡县释名》: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

施秉县:明正统九年 (1444) 由施秉长官司改设,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秉溪),取山水之名

三穗县:1913年设邛水县,1926年更名灵山县,1928年由灵山县改现名,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岑巩县:1913年思州府直辖地改设思县,1930年改现名,因岑巩山为名,据《岑巩县志》:以城西120里有岑巩山为县治主脉,寻改思县为岑巩县;岑巩侗语意为大山里,又说岑为山,巩为这个山的名称

天柱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设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山、石柱岩)石柱擎天得名,据《镇远府志》:在天柱县北十五里有一山,上有石如柱,此天柱所由名也

锦屏县:清雍正五年 (1727) 由铜鼓卫始设锦屏县,因县城东南有锦屏山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锦屏山得名;道光十二年(1832)撤县改设开泰县锦屏县丞,1913年开泰县移驻锦屏并改现名

剑河县:1912年清江撤厅设县,因县境多为今清水江流域,取其江水清澈之意;1914年因与江苏、江西两省清江县重名改现名,县境清水江古称剑河得名,剑河系苗族语音,为雄俄转音,是苗族古民族名

台江县:1941年改台拱县置,因设县时将丹江县部分并入(1943年划出),据《中国地名辞源》:由台拱县、丹江县各取一字为名;台拱苗语叫taiqog,与汉语相近的字是党宫,相传这里的村民早先是从高城的交宫、南宫等村寨搬迁来的,为了纪念故地,故名

黎平县:1913年由黎平府改设,因四周是低山,中间有田坝,侗语称坪为bin,汉语写作坪,黎平指居住在四周有小山且中间是平坝的地方

榕江县:1913年由古州厅改设,因榕江(溶江、容江、都柳江)而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榕江以多榕树得名,以榕树与江水得其名

从江县:明正统七年(1442)福禄永从长官司改设永从县,取永远服从之意;1913年下江厅改下江县,以在榕江下游得名;1941年由永从县、下江县合并,据《中国地名辞源》:各取一字置从江县

雷山县:1943年丹寨县、台江县析置雷山设治局;1949年改设雷山县,以其境内雷公山(黄阳山)得名,苗族人民把雷公坪和雷公山叫 方䒵、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是山苗语名为Fangbhob,fangb意为家乡,hob意为云雾或雷公,意即云雾的家乡,因山上总是雾濛濛的得名

麻江县:元至元年间设麻峡县,明弘治七年(1494)改麻哈州,1913年废州置麻哈县1930年由麻哈县改现名,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得名,另说麻哈、麻峡是木佬人的语言,历史上为其世居地,具体含义有待考证,据传说因安抚司故地东有麻哈湾,南有抵麻,西南有广麻,并有麻喇等寨得名

丹寨县:1913年八寨厅改设八寨县,八寨为苗族语言音译,清雍正八年(1730)建土城于今城东老八寨,因附近的八个寨环绕得名,丹江是苗族语言的音译,汉语写作宰兄或宰相,以人名为地名,清同治十一年(1872)丹江厅迁于此而改丹江;1941年由丹江县、八寨县合并,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

人人都说贵州很穷,但是风景很美,于是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了贵州。我们到了贵州了我们在这几天看了许许多多的美景,但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在周四的时侯的那一次。谁都知道贵州有个地方叫做就是贵阳,说到贵阳那就不得不提到黄果树瀑布了。

周四,我们到了目的地——贵阳。下车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瀑布了。当然我的哥哥一群人也是很癫狂的下了车。下车后,我左顾右盼的,咦?怎么没看见呀?忽然我哥哥大叫说:“你看不就在你后面吗?”我转身向后望过去,只看见黄果树瀑布的背影。可是我的脚不由自主的向瀑布走了过去。就好像磁铁上的南极和北极一样,被吸了过去。哇!真美呀!好一个黄果树瀑布!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水帘,悬挂在空中一般。映着翡翠般的河水倒映在水中,又呈现出来,形(祖国在我心中诗歌)成一幅天然的画卷。落下的水齐刷刷地落下来,碰到岩石上,水花蹦出了好几米远。连在上面观看的人都给溅到了呢!难怪诗仙李白会如此赞叹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中的鱼儿欢快的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随着身体的游动,水中荡漾着一圈一圈的波纹。眨眼间,全都跑光了!

四周望去,咦!原来都在岩石下呢!看!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在围着瀑布游泳。河边的花儿也都随着风摆动着,真是尽态极妍呀!好像都在说:“太美了!太美了!”这时,不经意看到一只小鸟从瀑布上掠过。我顿时有一个念头——登上瀑布顶。可这时在是一个愚蠢的想法,没几秒钟就打消了。可我可以从更高的地方看呀!于是,我走到起初的地方,从上往下鸟瞰。哇!多美呀!整个瀑布尽收眼底,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巨人一般地站在一座挺拔的山上。我们看完了瀑布的外景,现在该看内景了。我们随着导游来到桥那,怎么只有水呀?哎!看来没什么好看的了。就在这时侯,导游带我们进了去。真是的这个导游。“好黑呀!”我进去第一个声音就是。我爸说:“走吧回宾馆吧。”我们怀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到走了出去。突然,“瞪”的一声,划破了洞中的寂静!怎么都亮起来了!周围都五颜六色的,照在洞中的石笋石柱上,现得更加美丽了。真是“水帘洞内别有洞天”呀!“好了,我们该走了。”导游说。“走咯。”哥哥说。

多美的黄果树瀑布呀!真是让我们流连忘返呀!叹祖国大好河山,江山如此多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