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二、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__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元日
大年初一的祝福诗句如下:
1、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爆竹声响起辞旧岁,迎来新的一年。春天就要来了,人们迎着暖洋洋的春风,从年幼者开始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光辉灿烂,普照人间,将迎来无限光明。
为了除旧布新,人们把就得桃符撕下来贴上新的桃符。此诗通过描写新年的万象更新,以抒发诗人王安石革新政治强国富民的抱负。
2、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斗转星移,日月更替,除夕晚上还是寒冷的冬天,大年初一起来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诗人孟浩然进入不惑之年,自己虽然未曾得到过一官半职,但他对农民却异常关心,这或许是他隐居于世的原因吧!
白天,他和农夫一起在田间地头耕地,到了晚上,便和牧童一起回到村庄。和他们一起并肩劳动,促膝休息。这里的农民在大年初一经过观测气象,认为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过了年要赶快春耕,千万不能误了农时,以便秋来有个好的收成。同时诗人孟浩然也期望去长安应试能金榜题名。
3、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新春佳节到来,亲戚朋友之间拜年都是用名帖来完成,而不是要求见面问候, 因此诗人文征明的屋中,一大早就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于是他也跟上时代,像亲朋好友投送名帖,世人都认为这样简单方便,便于操作,他们都忘了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让我想起了,如今,很多人拜年都是通过短信或者微信的方式完成,很多祝福语都是复制来的,不知转发了多少次。
4、鹧鸪天·庚子岁除
朱孝臧
似水清尊照鬓华,尊前人易老天涯。
酒肠芒角森如戟,吟笔冰霜惨不花。
抛枕坐,卷书嗟,莫嫌啼煞后栖鸦。
烛花红换人间世,山色青回梦里家。
因八国联军进攻中国,除夕夜词人朱孝臧困居在王鹏运家,有家不能回。他独自一人端起酒杯,清酒映照着自己两鬓斑白的脸庞,虽然自己离家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去和家人团聚,这跟远在天涯没区别。
面对美酒,心中的惆怅难以得到纾解,想写首诗抒怀却无心创作,心中的忧愁无非就是家国沦丧,除夕夜与家人远隔。
于是,词人朱孝臧来到窗前,拿开枕头坐在床上,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饥饿已排解心中的苦闷,然而他听到归巢的乌鸦在枝头叫过不停,又唤起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
此时,屋子里点起了蜡烛,在昏暗的烛光下,词人似乎看到了侵略者已经被赶出国门,自己已回到家和家人团聚。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下一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原文:
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可以这样改成对联:
1爆竹除旧岁,桃符迎新年
2爆竹一岁除, 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副对联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在此起彼伏的阵阵爆竹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光,开怀畅饮屠苏酒。
原文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送走,在暖暖的春风中饮起屠苏酒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灿烂的景象,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赏析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庆祝新年的到来,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现在多指年画或对联“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jpg)





























 一定要四字的词语啊!.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