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今天是儿童节,祝孩子们节日快乐!
西瓜视频上有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今天想和大朋友们谈谈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1 “等他们懂了,都已经不在我这儿了”
当你第一次见到艾玛时,你会觉得他有点像汉尼拔。但如果你了解他的职业,你会觉得他更像美剧《犯罪心理学》中行为分析部的亚伦·霍奇纳。
艾玛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
他从高二开始对少年犯罪学产生兴趣,研究犯罪心理学已有40年。带了80多名硕士、博士,培养了上万名公安司法干部,参与了许多疑难大案。
有一个问题是“这些性侵儿童的罪犯有什么特征?”在西瓜视频里。”,艾玛教授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
在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和2019年针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总数中,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比例分别为45%和70%!
△马伟在视频中科普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统计
“首都尚且如此,那其他地方呢?”在视频中,艾玛教授叹息道。
至于熟人性侵未成年人案,艾玛最难忘的是2020年和1983年的两起案件,这两起案件相隔近40年。
去年的案例发生在山东东营。一位父亲发现大学毕业的女儿谈恋爱时想自杀,但真相令人发指。
原来这个家庭有一个密友,其中两个是同事,两个女儿从5岁开始就在同一个幼儿园。他们很亲近,朋友们经常带着孩子去游泳,去游乐场,就像好叔叔一样。
“好叔叔”经常让两个女孩,一边一个,坐在他的腿上,而他的脏手则伸向他最好朋友的女儿的隐私。
5岁女孩不懂事,以为叔叔对每个女孩都这样,每次都有“奖励”。这位大叔总说,这是最后一次。
但侵犯持续了10多年,直到女孩考上大学。这个女孩也不敢告诉她的父母,因为她害怕他们的父母不会相信。
一个女生在大学的时候患上了抑郁症,她无法面对亲密关系。最后,她告诉了她父亲真相。父亲立即报了案。但最终这个案子因为证据不足,没有起诉依据,无法立案。
艾玛教授说这话时非常生气。“太深了!”
近40年前,艾玛还是唐山市路南法院的实习生。他第一次接触到儿童性侵案,就判了当地知名教师无期徒刑——他猥亵了11名7、8岁的女学生!
那是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班主任,姓李,60岁左右。他很安静,也很善良。男孩和女孩都很喜欢他,他的教学非常有名。
学生中的谣言暴露了他。“谁表现好,老师就抱谁。李先生又抱着谁?李先生喜欢那样。”听起来像是奖励。后来教务处的老师听说很奇怪。你为什么要“拥抱”你的同学?
艾玛教授仍然记得他和这个人的一次谈话
“你把手伸向孩子们,他们懂吗?”
“当他们明白时,他们就不再和我在一起了。我是一、二、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两起熟人性侵儿童的“好人”案,像两块巨大的警示牌一样,挂在艾玛的心头。什么样的人会对未成年人做出这种事?
艾玛在西瓜视频上说,他们通常有五个特征:对未成年人的性唤起;刻意扭曲认知,突破自我局限;获得父母的信任;用诱惑、威胁等手段控制孩子。;在犯罪中获得变态的满足感。
凭借40年的研究经验和数百个案例,他总结道:不要对危险心存侥幸,我们必须在坏人行动之前行动。
第一,让孩子了解性侵;
二、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敢说不会因为害怕惩罚而把秘密埋在心里;
三、家长要小心,主动做好防范,发现异常立即报警。
早一天抓到色狼,就保护了下一个孩子。
但是当我们问艾玛教授,这些熟人有什么外部特征吗?
“不!不要有这种想法!”
艾玛教授坚决否认,“这是我们罪犯最怕别人说的话。除了特别变态的人和行为,大部分都会潜伏很深,就像普通人一样。我们(专业地)干了这么多年,外表上却看不出来。”
所以,不要看对方老实不老实,放松警惕,盲目相信身边的熟人就好。
2 现实中的隐秘角落
性侵是未成年人被侵犯的一种方式,但现实中还是有太多隐藏的角落。
律师佟丽华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专家建议》的起草人。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律师保护未成年人志愿者合作网”,他还开设了西瓜保护未成年人视频专栏。
视频中,童律师提到了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后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出现的问题。
△西瓜视频@丮丮丮丮丮丮
在童眼里,除了大家关注的严重欺凌,校园里还有其他看起来没那么严重但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比如一般的推搡或者长期的隔离。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的六一儿童节。西部某省,一个15岁的孩子服药自杀,起因是被同学胁迫长时间吃饭,开水龙头,洗饭盒,倒洗脚水,洗头,被打。
△少年留下三封带血的遗书(来源:央视新闻调查20161126致命霸凌)
童丽华仔细看了这个孩子留下的遗书,还是很震撼的。
“有一次不小心踩了同学张某某的袜子,张某某让陶花五块钱买了一双新的。小张还说每周增加8元钱,现在是34元钱。昨晚,小张打了我一顿。现在我觉得头晕。希望老师通知双方家长去医院检查解决。不要告诉张某某是他说的。”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家长也要做好引导工作。
比如佟丽华,有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回家告诉父母。很多家长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打回去。”
△童丽华西瓜视频——《父母十课》
其实,除非是严重情况下的正当防卫,这样的回击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我接触过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都是孩子前期被欺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没有得到社会的有效帮助。最后他欺负那些弱小的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严立华说。
△青少年犯罪不是一天形成的。
谭芳律师关注的是家庭内部,包括家庭暴力、离婚等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担任法院法官、审判长11年。
“如果一些隐藏的角落不被重视,其危害将同样巨大和悲惨。”
谭芳律师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某市区人民法院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6件,其中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件,同比上升40%。
△西瓜视频@谭芳律师
谭芳关注的最新案例就发生在几天前。江苏一对90后夫妻诉至法院。双方同意离婚,对财产处置无异议,但不愿意抚养女儿。
法院考虑到如果孩子被男方或女方强行抚养,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最终判决两人离婚。
△这条新闻前几天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热议。
“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是强制性的。如果他们没有尽到抚养义务,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比如被取消监护资格,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律师谭芳说。
很明显双方都不愿意抚养孩子,但在一些离婚案件中,孩子成了夫妻博弈的筹码,孩子成了争夺利益的工具。
谭芳律师谈到一个案例,离婚双方都不愿意放弃对孩子的监护权。但丈夫说,如果妻子想要抚养权,就得交换价值400万元的财产。丈夫偷走了生病的孩子并藏了起来。妻子心疼孩子,被迫答应了丈夫的要求,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这样的童年经历,对孩子来说,就是接受父母的双重怨恨。
在谭芳的视频课《相比离婚,婚姻需要冷静期》中,“离婚需要冷静期,婚姻也需要冷静期。”
她建议即将步入婚姻阶段的双方都要有“婚前15问”,该问题最初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由美国研究婚姻和爱情的心理学家提出。
包括“我们想要孩子吗?如果是,谁负主要责任?我们讨论过孩子未来的教育模式吗?”等一下。
△西瓜视频@谭芳律师
“因为孩子是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这种负面影响会很难消除甚至加重。在没有父母陪伴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孩子有可能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谭芳律师说。
离异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负面情绪,逆反心理也很严重。
即使是他爱的人,还是无法信任对方。
3 信息鸿沟与认知鸿沟
多年来,艾玛教授亲自参与了约200起案件的案例分析、审理、判决和心理行为矫正,其中包括学术研究和课题在内的案例至少有600起。
他深感这些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很多都来自小城市的低收入家庭。
△儿童防性侵面临的困难分类(来源:张存健等。《儿童性侵害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以珠三角城市小学生为例》,《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不仅仅是艾玛发现了这个问题。
一份针对四川农村6-16岁女童的问卷显示,1672名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迫切需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近5%不同程度被猥亵或性侵;其中近六成选择沉默。
“一般知识分子家庭或者城市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孩子被性侵的情况比较少见。城市的家长可能更关注孩子一天和别人做了什么,提问有技巧。但农村家长确实不太在乎这些,这些孩子很可怜。”艾玛教授说。
此外,这些父母和孩子很难获得如何保护孩子和防止侵权的知识。
为了填补这个“信息空白”,他在今年年初开始录制视频课程。即使他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他仍然抽出时间在镜头前与成千上万的网友分享他40年的经历。
△艾玛视频集锦
除了信息鸿沟,父母之间还有很多“认知鸿沟”。
比如有些家长认为只有女生才会被性侵,但实际上每个孩子,无论男女,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童丽华西瓜视频——《父母十课》
以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告诉孩子要提防陌生人,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门,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其实这远远不够。
进入网络社会后,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会“躲”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方式与子女建立联系。如果孩子缺乏警惕性,在网上与他们建立联系,他们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原来,我们说陌生人在户外,现在,陌生人大概在孩子的卧室里。”[/s2/]童丽华说。
此外,这个社会存在“受害者负罪感”,有些受害者甚至有明显的“牺牲”心理,为了保护母亲免受继父家暴,甘愿被侵犯。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认知。
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变化也会加深“认知差距”。
艾玛教授观察到,在12岁以后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中,受害者报案的比例并不高。一个因素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叛逆,以为我能面对,当然害怕被惩罚。
“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面对的,需要帮助的。这些想法必须告诉孩子和家长。”
信息鸿沟让认知误区如此之深,科普视频可以逐渐填补这些鸿沟。
谭芳律师认为,“作为一名律师,我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唤醒公众。”
同样从今年1月开始,谭芳开始在西瓜视频上分享关于婚姻的法律知识。“公众对法律知识有迫切需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很多知识盲区和误解。所以,不仅要让大家学习法律,还要普及一些技巧和方法,让大家学会如何运用,依法维权。”
4 大胆的网络科普实验
艾玛教授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无时无刻不在讲课、讲课、辅导学生、研究课题、参与案例。这半年来,他的日常活动又多了一项内容——如何做一名科普视频博主?
“你给学生讲课,他们基本上是同一个水平,同一个年龄,知识结构差不多,他们也要听。但是我在视频平台上播的内容,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保护,看的人太多,层次太多。满足每个人的需求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其实如果说播放量的话,也就四个月。这些性侵儿童的罪犯有什么特点?看视频的有57万人——“视频生”一下子超过了之前马教授的面授生总数。
△艾玛-浦克性侵儿童的罪犯特征
“最可怕的是,性犯罪者善于让孩子认为TA本身要对这些行为负责。孩子们会感到被困住,无法告诉任何人发生了什么。所以,预防教育真的很重要。”
“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都毛骨悚然。马教授的科普很重要!这种犯罪真的很多。大家提高警惕!”
“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弱势群体,没有抵抗力,容易被操纵!”
2021年2月10日,艾玛教授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视频播出,引发3000多个赞,近千个收藏,130多条留言。
△艾玛视频下的评论
谭芳律师之前注意到社交媒体平台的重要性,也注意到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经常浏览视频平台上的内容。
“普及受众在哪里,普及阵地就在哪里。”谭芳说。
她希望普法更加接地气,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知识传递的方式变得有趣,让普通人对法律感兴趣,有信仰,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更直接的帮助。
现在童丽华一有空就会刷西瓜视频,看看自己账号下的留言。
“有些信息很有启发性,所以我想能不能在我参与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讨论中反映给国家立法和政策部门,这本身就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艾、、佟丽华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视频与大家分享科普知识。
“做科普真的是一件新鲜事,尤其是在传播的同时,把知识和专业精神保留在背后。”
艾玛教授说,“但这是我们的责任。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是我们的目标。只要时间、身体、能力允许,我会坚持。我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人的到来,包括年轻一代的学者。”
# 70%的儿童性侵是熟人所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