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从申请到合法投运生产的程序手续有哪些

问答 0 23

火力发电厂从申请到合法投运生产的程序手续有哪些,第1张

火力发电厂从申请到合法投运生产的程序手续有哪些
导读: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规划设计---设备订货---基建施工---设备安装---与电网公司签订供用电合同及并网协议---设备调试---投产准备---总体验收---整组启动试运转---验收合格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我国第一座地热试验发电站是

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规划设计---设备订货---基建施工---设备安装---与电网公司签订供用电合同及并网协议---设备调试---投产准备---总体验收---整组启动试运转---验收合格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我国第一座地热试验发电站是汤坑地热电站。

1970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院、广东省z水电厅等10多个单位派员前来丰顺筹建邓屋地热发电试验站,投资10万元,自行设计、制造、安装一台86千瓦发电机组,年底建成中国第一座地热发电试验站并调试发电成功。

地质部长李四光特拍电报祝贺,称发电站填补了我国地热发电的历史空白。这座地热站不仅填补了中国地热发电的历史空白,还培养了大批地热发电专业人才,堪称中国地热发电的“启蒙地”。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04年,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拉德瑞罗,第一次用地热驱动075马力的小发电机投入运转,并提供5个100瓦的电灯照明,随后建造了第一座500千瓦的小型地热电站。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下水深处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

地热能的储量比人们所利用的能量总量还要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地热能不但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且如果热量提取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热能还是可再生的。

-汤坑地热发电站

你好,扬州市发改委回复:网友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扬州经济社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2012年6月,结合扬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华电扬州发电厂发展实际,为改善扬州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打造天然气发电的清洁能源基地。华电扬州发电厂燃机项目建设分两步走,逐步淘汰燃煤机组。燃机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12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正按计划进度如期进行,预计2017年3月#1机组投运,今年5月#2机组投运。华电扬州发电厂已经启动燃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落实燃机二期工程各项内外部条件,加快推进二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供热机组项目。 待华电扬州发电厂燃机二期项目实施后,将拆除现有的2台33万千瓦燃煤机组,不再有高耸的烟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旅游工厂。

1958年开工建设至2010年先后建成2台25MW、2台100 MW、4台200 MW、2台300 MW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其中2台25 MW机组于1999年退役,2台100 MW、2台200 MW机组于2011年拆除,现总装机容量1000MW,拥有资金人民币四亿五千六百九十七万元,为国有大型一类发电企业,主要经营发电、兼营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及对外进行小火电的咨询服务、设计、安装、调试、培训一条龙工作。

建厂四十多年来,全厂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安全是基础,效益是根本,质量是保证的经营理念,发扬真诚实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认真贯彻安全可靠、规范高效、优质文明、持续创新的质量方针,团结协作,奋发进取,从严治企,努力和加大设备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力度,确保了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于1996年创造了全国8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火力发电厂连续安全运行1176天的历史最高纪录,并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发电任务,先后被授予河北省优秀企业金马奖、标兵企业、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华北电管局无渗漏企业、河北省电力公司、华北网局和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河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电力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河北马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原马头发电厂)始建于1958年,至2010年分六期工程建成,总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坐落于邯郸市马头生态工业城区,东依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西邻峰峰、邯郸两大煤矿,属坑口发电厂,是河北省南部电网支撑电源点之一。2007年12月24日,该公司正式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由大唐河北发电有限公司接管。

1958年6月23日,为配合正在建设的闵行机电工业区的需要,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建造新电厂。随后,上海电业局在闵行地区确定黄浦江边的丽江路2号为厂址,7月24日,上海闵行发电厂开始兴建。经过不断扩建,电厂占地面积现为3209万平方米。

1958年7月28日,上级批准闵行发电厂设计任务书。初建工程的装机容量为48万千瓦,翌年7月8日,批准工程规模扩至98万千瓦,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建设48万千瓦,即2台6000千瓦,3台12万千瓦机组;第二阶段建设5万千瓦,即2台25万千瓦机组,全部设备均为国产。工程设计由上海电力设计院负责,建筑、安装施工先由闵行发电厂负责。1959年10月上海电业管理局基本建设公司成立后,施工由所属三工区(后改名为闵行工区)承担。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初建工程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分期投入运行,逐步扩大生产规模。1958年8月9日,上海建筑基础公司开始就地灌注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土壤普遍隆起,尤以桩数较密处更为严重。9月21日,终于发生断桩事故,使已完成的635根基桩和一个锅炉基础全部报废,只得另行勘探选址,影响工期近两个月,损失222万元。10月13日,在新址开始改打预制桩。施工中,由于广大职工日夜苦干,同时采用扩大组合安装和平行交叉作业等措施,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3号机在厂房未盖屋顶条件下,于1959年1月8日开始试运转发电,另l台6000千瓦机组4号机亦在2月15日开始试运行。由干受“当年发电、简易投产”指导思想的影响,运煤出灰全凭人力,在追求进度时又忽视了质量,以致投运后设备故障频繁,直至4月1日,3、4号机和60吨/时3号炉才交付电厂临时运行。5月,水利电力部和电力建设总局确定闵行发电厂为露天电厂试点单位,第一阶段建设的48万千瓦汽轮发电机为全露天布置,锅炉半露天布置。容量各为12万千瓦机和65吨/时锅炉的5号机4号炉、6号机6号炉分别于8月25日及12月7日先后投运。第二阶段建设的25万千瓦2号机120吨/时2号炉在1960年8月10日投运,25万千瓦1号机、65吨/时5号炉、120吨/时1号炉于1961年3月10日前先后投运,此时全厂装机86万千瓦。按98万千瓦计算工程设计预算41333万元,竣工决算44595万元,单位造价45505元/千瓦。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闵行发电厂等四家单位在集团深化厂务公开推进会作交流发言

工程竣工后,由于上煤出灰等设备不配套,运行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因而自1961年至1965年,电厂开展了“填平补齐”工作。其间,从1961年11月27日至翌年3月15日,全厂停产整顿。经过几年努力,生产秩序有所改善。1962年发电160亿千瓦时,发电煤耗率517克/千瓦时,厂用电率97%,供电煤耗率573克/千瓦时。至1965年,发电量增至555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降为524克/千瓦时。1965年上半年,2台25万千瓦机组年运行小时分别达到3972小时和3809小时,居当时全国同类型机组之首。1966年后,由于电网缺电,全厂机组实行超铭牌运行,8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最高出力达到1057万千瓦。1968年10月30日,7号机组投运后装机容量才达到98万千瓦。由于初建工程露天布置的汽轮发电机组仅有可移动的外罩,在严寒、酷暑和雨雪时运行、操作及检修都很困难,1970年乃改为轻型结构的封闭式厂房,锅炉的半露天布置也作了改进。1971年,最高出力曾达到147万千瓦。1972年,初建工程机组(后称作“中压站”)年发电量为992亿千瓦时。由于多年超铭牌发电,致使设备隐患增多,老化加剧,故障频发,生产能力逐步下降。

1971年,上级决定扩建闵行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安装2台国产400吨/时超高压中间再热式锅炉和1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其发电机为双水内冷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组织有关设计、制造、施工、物资部门和建设银行等8个局、10余个公司、200余个单位参加大会战。工程设计以华东电力设计院为主,土建施工以上海建筑工程局、上海城市建设局所属公司承包,安装施工由上海电力建设公司承包,工程为基建大包干试点。主厂房于1972年5月10日破土动工,开工后,上级决定将原设计2台煤油两用的锅炉改为烧油锅炉。12月31日,第一台125万千瓦机组8号机、炉投运,实现了“当年批准的项目当年投产”。第二台9号机、炉也在1973年8月31日投运。工程计划工期20个月,实际为165个月,设计预算78716万元,决算71583万元,单位造价28633元/千瓦。1974年,全厂装机容量348万千瓦,发电2533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417克/千瓦时。1975年4月6日,因值班纪律松懈造成除氧器缺水,中压站发电出力从1135万千瓦骤减到01万千瓦。1976年11月9日,9号机因低温水进入汽缸致使汽轮机转子大轴弯曲、挠度达049毫米,被迫停修。

1978年5月13日,上级批准电厂第二期扩建工程再安装2台125万千瓦烧煤机组10、11号机炉。工程设计仍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土建施工由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七公司、基础公司、机械施工公司、市政工程局、第三航务工程局承担。安装施工由上海电力建设公司及上海供电局承担。建设资金由国家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工程管理实行承包合同制,甲方为闵行发电厂扩建工程指挥部,乙方为各施工单位。1978年10月15日开工,10、11号机组是1979年12月国家召开125万千瓦机组鉴定会议以后生产的机组,又是第一机械工业部指定为实现完善化项目的试点工程,因而在设备制造中已采用经改进的部件。施工中对主要管件全面推广“以焊代铸”,主要管道焊口采用氩弧焊打底,汽轮机、磨煤机试用激光找正轴系中心等新工艺、新技术。机、炉于1979年11月30日及1980年10月30日先后投运,建设工期共24个月,比计划提前2个月。工程设计预算127亿元,竣工决算124亿元,单位造价496元/千瓦。设备投产后,第一年就实现持续安全运行的目标,10、11号机组全年运行时间分别为6865小时和7845小时,被水利电力部评为优质工程。

1980年11月24日,10号机第一次大修,试行大修全优工程包工计件。1981年1月3日检修后连续运行225天无临时检修,年运行时间达到8455小时,分别刷新全国125万千瓦机组连续运行无临时检修和华东电网125万千瓦机组年运行时间的两项纪录。1982年第二季度,闵行发电厂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落实经济责任制为突破口的企业全面整顿。1982年,发电367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376克/千瓦时,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名列前茅。翌年3月10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为节能先进单位。1980年起,利用循环水余热进行温流水高密度养鱼,到1983年上半年,养鱼池水面面积7625平方米。1983年5月21日,全厂安全无事故达到268天,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在1年多的全面整顿中,共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251项,规章制度284种,技术记录表格692份,使企业管理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

根据国务院1977年发出严格控制烧油的要求,华东电业管理局设计室承担8、9号锅炉改烧煤设计。1982年6月8日,锅炉改烧煤工程开工,历时2年4个月,于1984年10月14日竣工。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施工由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公司等单位负责,耗资50303万元。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压缩烧油40万吨,每台机组的实际出力,达到设计目标11万千瓦。工程利用英国制造10E型中速磨煤机,投运后,由于煤质较差,机件磨损加剧,检修困难,漏粉严重已成为突出矛盾。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上电股份公司领导视察闵行电厂

第三期扩建2台125万千瓦烧煤机组工程,于1983年10月12日经上级批准。工程设计以西南电力设计院为主,交通部第三航道工程局设计院负责码头设计,华东电业管理局设计室及电厂配合进行35千伏开关室及与老厂相互连接部分的设计,建筑施工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承担,安装施工以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公司为主,交通部第三航道工程局承包煤、灰码头及其设备安装。工程管理试行投资包干,1984年6月14日,闵行发电厂工程筹建处与华东电业管理局签订投资包干协议书。工程自1984年8月23日主厂房破土动工,至1986年11月7日投运,历时265个月,比考核工期提前113天,批准预算167575万元,竣工决算184364万元,单位造价73746元/千瓦。按可比价格计算,投资额为167465万元,包干结余11万元。工程中首次采用的干出灰系统于第一台机组投运4个月内就发生10次因灰管堵塞而被迫停炉的事故,只得增设了一路紧急水力出灰系统作为备用,但干出灰系统的可靠运行,尚有待解决。工程竣工后,2台机组年设备运行小时分别达到7420小时和8210小时,均超过部颁6000小时的指标,被能源部评为优质工程,其中第二台机组投运半年时,各项技术指标在华东电业管理局组织的全网同类型机组竞赛中获得优胜。第三期扩建工程的完成,使闵行发电厂共有汽轮发电机13台,锅炉11台(3号炉已于1980年报废拆除),总容量818万千瓦。全厂平均日发电1500万千瓦时,除满足闵行地区用电外,分别通过9条35千伏、5条110千伏、8条220千伏线路输入电网。1987年,为治理由于烧煤量增加而引起灰水排放的严重污染,需对排放的灰水进行浓缩和真空脱水处理。该工作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1988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全市九件实事之一,经改进后,达到了初步目标,1988年12月2日,通过市级验收鉴定。但由于沉灰池超负荷运行,灰水排放仍严重超标。1990年经采取低灰位运行、人工铲挖底层板结灰等措施,虽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治理。

由于上海电网内30万千瓦以上的大机组陆续投运,闵行发电厂125万千瓦机组的负荷频繁调节,在管理上还未能适应这一更高的要求,因此,从1985年以来,临时检修增多,全厂出力有时只有40~50万千瓦。1988年2月22日9~21时,曾因锅炉、制粉等设备缺陷,使有功出力比调度曲线下降32%~51%,发电量减少5318万千瓦时。经过2年多的治理整顿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达标工作,全厂出力已稳定提高到70万千瓦。1990年,总设备容量818万千瓦,共有锅炉11台、机组13台,年末职工总数2972人,年发电4343亿千瓦时,供电煤耗率400克/千瓦时,设备可调小时7663/小时。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吨,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

汉口北盘龙城垃圾发电厂

汉口北的垃圾发电厂则选址于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刘店村道贯泉,驱车过府河大桥三分钟既达,距江岸区直线距离不足2千米。根据未来的发展规划,道贯泉将处于盘龙城中心与武汉中心城区的衔接地带,附近已落成的小区众多,包括府河明珠、汉北家园、瑞祥熙园、288社区等。

日生活处理垃圾能力2000吨,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

青山厂-武汉星火垃圾发电厂

青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定址群力村,即将进行场平工程。 武汉市与香港一家公司签订了《武汉市青山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特许经营合同》,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该厂占地72190平方米,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

汉阳锅顶山厂

华中地区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汉阳锅顶山开工建设。建成后,日处理垃圾1500吨(占全市垃圾量的1/4),年发电22亿度(即千瓦时),相当于湖北省一天的用电量。

新沟垃圾发电厂-武汉市江北西部(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

武汉市江北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位于武汉市东西湖新沟镇,地处新沟八队,位于武汉市世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二期扩建的控制用地范。本工程建设规模为1x22MW次高压中温凝汽式机组,配2x500吨/日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工程一次建成。工程以新建一回110kV电压出线上网,一回10kV电压出线作为厂用备用电源,二回线路均接入约4公里以外的110kV荷包湖变电站。 围内。场地西临惠安大道,东侧紧靠现有世源热电有限

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北侧与世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主厂房相邻。场地开阔、地势平坦,地质情况较好。

陈家冲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厂 汉口新洲

陈家冲垃圾处理场于2007年4月启用,规划使用21年。该垃圾场目前日消纳垃圾量达2500吨左右,占武汉市近四成生活垃圾。合理利用沼气,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罗地亚集团达成协议,决定合资共建填埋气发电项目。一吨垃圾可发200度电此外,该工程年均碳减排量可达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目前,在垃圾填埋场内已先后设置了44口“竖井”,通过这些“竖井”,他们以每小时880至900立方米流量从垃圾堆内抽取沼气。

沼气通过连接在“竖井”井口的橡胶管,被直接送至垃圾填埋气预处理系统。在预处理系统内,通过对沼气除湿、提纯、加压处理后,再分流到3台发电机组作为燃料用于驱动发电机发电。所发电除了满足陈家冲垃圾填埋场自用外,还被送至阳逻柴泊变电站并入华中电网。

武汉伯乐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不全,未作统计

襄阳

襄阳余家湖垃圾发电厂

位于襄阳区的洪山头垃圾场,是城区唯一的垃圾卫生填埋点。该厂2001年建成,总库存350万立方,日处理垃圾630吨,寿命15年。目前,城区垃圾日产量近800吨,超过洪山头垃圾场的处理能力。至去年年底,该垃圾场已填满,扩容30多万立方后,仅能延长一年寿命。

新建的垃圾焚烧处理厂,位于余家湖水洼村,投资总额为433亿元,占地123亩,日处

理1200吨,预计明年6月可建成。据介绍,1200吨(一期800吨,二期400吨)垃圾焚烧后,能发电1亿多度,可供4万多户家庭使用1年;残渣可用于道路基建材料。

洪山头垃圾发电厂

湖北省襄樊市洪山头垃圾发电厂,公司地址是航空路中段,

您可以打电话86-0710-2887880,联系刘翌,欢迎各界人士联系合作,共谋发展。

荆州

集美垃圾发电厂(美欣达,浙江旺能环保有限公司)

荆州集美热电公司开始承担荆州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2007年5月,荆州垃圾发电厂正式开工建设。此发电项目是荆州“十一五”规划5个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之一,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667万吨,年发电13亿度。

州各县市及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处理率不高。针对集美垃圾发电厂缺“粮”这种情况,荆州拟将公安、江陵生产的生活垃圾运到集美垃圾发电厂集中处理。

黄石

黄石垃圾发电厂-- 投资商为创冠环保(国际)有限公司。

目前黄石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方式,西塞山填埋场虽然是按标准建设的填埋场,但由于地处低凹的原因,每逢大雨垃圾渗滤液四处溢出,对周围的农田、地表水造成污染。 黄荆国介绍,该填埋场2003年12月投入使用,使用期限只有15年。其他填埋场均为简易填埋,场底没有设置防渗漏层,垃圾渗滤液没有进行收集处理,填埋气体也没有进行收集导排,对周围环境(特别是水土)造成的二次污染较为严重。

为解决黄石市和大冶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改善两市城市环境质量,实现生活垃圾处理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黄石通过市场化运作,以招商形式与香港创冠环保(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生活圾焚烧发电厂。

总投资47亿元的湖北黄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黄金山开发区奠基,该项目占地近视90亩,建成后日处理垃圾1200吨,2010年11月将正式建成投入运营,年最高发电量16亿度。

据建设单位黄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黄荆国介绍,黄石市区和大冶市区目前每日收运的城市生活垃圾量约为700吨,年垃圾量约25万吨。随着黄石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的实际产生量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黄金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该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已列入市政府2009年重点工程和十件实事。

孝感

孝感垃圾发电厂

项目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沙河乡辛安寺村,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该工程计划新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能力1050吨。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2台350t/d机械炉排高温焚烧炉,配备一台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二期建设1台350t/d的焚烧炉,配备一台6MW发电机组。

该项目以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引资49亿元,建设期为24个月,其中一期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0吨,预定2012年12月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孝感城区和云梦城区垃圾将都能达到无害化处理。

咸宁

咸宁丰泉垃圾发电厂-中德集团

咸宁丰泉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在咸安区向阳湖绿山村奠基。这是该市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

据介绍,该项目投资4亿元,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000吨。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处置规模为500吨/天。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天发电10万度以上,每天发电收入可达5万

元左右。

仙桃

仙桃垃圾发电厂--武汉汉华集团与香港绿色东方集团

武汉文华集团国际家居产业园、香港绿色东方集团垃圾发电厂项目相继落户仙桃,签约金额达236亿元。

武汉文华集团是中国布艺、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此次计划在仙桃投资21亿元兴建家居商贸综合项目。香港绿色东方集团是我国最早从事垃圾处理产业化的企业,计划投资26亿元建120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8万吨。

宜昌

宜昌黄家湾垃圾填埋气发电厂

湖南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前身为湖南省金竹山电厂)于1967年开始筹建,1969年5月破土动工,厂址位于冷水江市东郊,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其中5万千瓦机组2台,125万千瓦机组4台,第一台机组于1972年9月投产发电,1984年底全部6台机组建成投运),6台火力发电机组均系燃煤机组,是湖南省骨干火力发电厂之一。2002年底,该公司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划归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管辖。

投产发电三十多年来,该公司以坚定的信念和敢打敢拼的精神,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下大气力狠抓设备整治,全面治理“脏、乱、差”,付出了超常规的努力,改变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被动局面,先后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达省标、达部标,安全经营生产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昔日“破落的地主庄园”变成了系统内的先进单位,并且为全省乃至邻近省份的兄弟企业和地方部门输送了800多名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大唐华银金竹山发电厂,前身为湖南省金竹山电厂)位于湘中工业新城冷水江市,始建于1967年,现分为A、B两个生产区,A区原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机组已陆续关停,仅一台125MW机组备用;B区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2台600MW亚临界机组于2006年9月投产发电,1台600MW超临界机组于2009年7月投入运行。作为湖南省发电最多的火力骨干发电企业,投产发电以来,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累计发电1000多亿千瓦时,为湖南省的电力工业和工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至2009年12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276天。先后荣获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着600MW超临界机组的投产发电,金电公司的装机容量达1925万千瓦,成为湖南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将继续为湖南电网提供更加有力的电源支撑,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