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姓屈的名人-屈姓起名字-屈姓的起源与家谱

问答 0 18

屈氏-姓屈的名人-屈姓起名字-屈姓的起源与家谱,第1张

屈氏-姓屈的名人-屈姓起名字-屈姓的起源与家谱
导读:浙江象山港河南洛阳市 「屈」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3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

浙江象山港河南洛阳市

「屈」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3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封地,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6出自蒙古汗国时期乃蛮部屈出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迁徙分布

屈姓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到2009年1月为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七十六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传统意义上的屈氏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之子芈瑕,受封于屈(湖北秭归),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屈”为姓。因此,屈氏是楚国的公族,屈氏起源于芈姓。屈氏得姓后十分兴旺发达,春秋战国时屈氏和景氏、昭氏为楚国最有势力的三大王室宗族,显赫一时。这一时期名载史册者达十余人,以三闾大夫屈原最为著名。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屈氏从此开始徙奔四方。一部分为避难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汉灭秦,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屈氏亦列其中,为屈氏入陕之始。

西汉后两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迁居浙江临海,一部分迁居江苏泗洪、盱眙等地。而两汉之交的动荡不宁,使关中屈氏有进入山西、河北、山东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今浙江临海、江苏盱眙、河南洛阳的屈氏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昌盛为屈氏临海、临淮、河南郡望。屈氏后来在临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临海望。三国时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于吴,落籍今江苏省境。北魏时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辽宁南部的繁衍也颇引人注目。随着同时期屈突氏改屈氏,极大地壮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时屈氏发展表现为南北争雄,竞相发展。宋、元时期,屈氏在南方的发展压倒了北方,播迁于南方广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被分迁于河北、北京、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以后,屈氏分布地进一步扩大。屈氏在中国国分布较广,到2009年1月为止,以湖南、陕西等省为多。

  ■姓氏源流

  屈(Qū)姓源出有三:

  1、夏代时有屈骜,曾经被夏王启讨伐。他是屈氏的祖先。

  2、以封地命姓,出于芈姓,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把屈作为瑕的食采之邑,故史称屈瑕,或莫敖瑕。屈瑕的后代以封地命姓,遂称屈氏。战国时,屈氏、景氏、昭氏成为楚国公族中有势力的大宗。

  3、北魏孝文帝时,有代北复姓屈男氏、屈突氏改为屈姓。其后子孙亦称屈氏。

  ■迁徙分布

  屈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之子瑕,受封于屈(今湖北秭归县),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屈”为姓。因此,屈姓是楚国的公族,屈姓起源于芈姓。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之际,北魏鲜卑族的贵族屈突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屈”。屈姓后来在临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临海望。

  ■历史名人

  屈 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创作了《离骚》、《天问》等20多篇不朽的诗篇。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诗句流传千古。他因遭奸臣诬害,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眼看楚国将陷于秦国铁蹄之下,于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后来,人们就定这一天为端午节,作为人民记念这位伟大诗人的传统节日。

  屈大均: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继承屈原精神为己任。其诗感伤时事,揭露清军暴行。著有《翁山诗文集》等书。清初,他得著作被列为禁书。他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为岭南三大家。

  屈突通:曾任隋朝左骑卫大将军。归唐后为李世民部将。消灭薛仁杲后,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平定王世充,论其功第一,深为唐太宗敬重。

  屈突盖:为屈突通之弟。曾任长安令。他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时有“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之誉。

  ■郡望堂号

  临海郡:三国时东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将会稽郡部分置临海郡于章安,相当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年)临海郡废,置临海县。据《郡望百家姓》载:屈氏望出临海郡(或临淮郡)。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据《姓氏考略》 载:屈氏望出临海河南。

  2、堂号

  三闾堂、汨罗堂:都是根据屈原命名的。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楚怀王很尊重其才。后来因为被奸臣靳尚和郑贵妃说他的坏话,被贬到江南。他作了《渔父词》,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姓宗祠通用对联

  〖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临危不惧;

  海量能容。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鹤项格嵌典屈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临海”嵌字联。

  怀忠作赋;

  削发为僧。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各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曾辅佐怀王,官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遭守旧的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害而去职。顷襄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政治更加腐败,国都郢又被秦军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投汨罗江而死。所创造的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大。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后人辑有《屈原赋》二十五篇。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广东番禺人。清兵入广州,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改名今种。后还俗,改名大均,北游关中、山西,与顾炎武等人交往。能诗,风格明健,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著有《易外》、《翁山诗外、文外》、《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

  沅湘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楚·屈原自沉湘阴北之屈潭,在汨罗江上。通沅江、湘江。

  汨罗吊古;

  蒋国膺封。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楚·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汉贾谊尝过江吊之。下联典指唐·屈突通,高祖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

  河南世泽;

  三闾家声。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战国楚·屈原,为三闾大夫。

  节同和靖;

  詈惮女嬃。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屈复事典。下联典指战国楚·屈原事典。

  怀忠作赋;

  讲道寄人。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楚·屈原事典。下联典指汉·屈处静事典。

  -----------------------------------------------------------------

  〖屈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海日长三丈;

  玄黄始一隙。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登罗浮绝顶奉同蒋、王二大夫作》诗句联。

  -----------------------------------------------------------------

  〖屈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望崦嵫而勿迫;

  恐鳾鴂之先鸣。

  ——屈原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离骚》中联句。近代伟大文学家鲁迅曾书此集句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上联大意是让太阳神羲和停车,不使很快迫近落日之山;下联大意是要及时作为,莫待鹃啼花谢,青春空逝。

  -----------------------------------------------------------------

  〖屈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岭南三子承先泽;

  长安二屈启后人。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初名绍隆,字翁山,番禺人。他以继承屈原精神为己任。其诗感伤时事,揭露清军暴行,与陈恭户、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子”。下联“二屈”,典指唐代名吏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二人。长安人。突通曾任隋朝左骑卫大将军。归唐后为李世民部将。消灭薛仁杲后,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平定王世充,论其功第一,深为唐太宗所敬重。突通之弟突盖,曾任长安令。他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权贵恶徙为之忌惮敛迹。时有“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美誉。

  祀典通明违乱命;

  儒林翘楚擅芳声。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楚国在臣、文学家屈原的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莫敖(官名,位次于令尹)屈瑕的事典(指“以以私欲干国”之典)。

  -----------------------------------------------------------------

  〖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阶高辞远,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同光。

  ——董必武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汩罗县玉笋山屈子(原)祠联。屈子祠始建于汉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董必武(1885-1975)撰书。

  抚巡以仁,军士皆优挟纩;

  会盟申义,楚子独使如师。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屈巫臣的事典。巫臣,字子灵,封申公。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大夫屈完的事典。齐桓公伐楚,成王使完如师。桓公陈诸侯之师,与完乘而观之。完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者以力,楚国方城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因与诸侯盟。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提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佚名撰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汩罗县玉笋山屈子(原)祠联。即战国时楚国大臣、文学家屈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屈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屈全绳中将

  屈全绳(19443-——),陕西省西安市人。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等职。

  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相关网站

  百度贴吧·屈吧:http://postbaiducom/fkw=%C7%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