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三十年前,她是一个和邓丽君同名的著名歌手。
30年后,她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她就是教育学博士——陈美玲。
当媒体采访她的秘密时,她笑着讲了一个小故事:
第一次发现大儿子说谎是在小学的一次考试后。
当我问他:“你拿到考试成绩了吗?”,他回答说:“还没有。”
后来我在整理书包的时候,不小心翻出了试卷,把皱巴巴的纸展开,看到是用红笔写的,70分。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骗你妈妈?”
大儿子解释说:“因为我考得不好……”
当时我感觉心里被戳了一下。我儿子一定以为,只要他不让我知道他考得不好,我就会觉得他是个好孩子。
于是我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问他:“你为什么不相信你妈妈对你的爱?”
儿子低着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让人心疼。
然后我开始说: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孩子,你妈妈都最喜欢。你完全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相信妈妈的爱。
要隐藏谎言,就撒第二个谎。这样,你妈妈和你的心就会越来越远。"
无论你花多少时间和你的孩子交谈,他一定会明白的。
我坚信这才是真正的母爱和教育。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金伯利·布雷恩(Kimberly Brain)也在《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指出:
情绪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孩子来说,体罚或训斥可能会取得暂时的效果。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故技重施”。
只有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才是父母给孩子的礼物。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指出了情绪引导的四个常见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控制欲强,放任自流的父母。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林的妈妈在女儿放学回家后,从吃饭到洗手都像唐僧一样说话。就连林的父亲也无言以对。
邓的母亲认为给孩子足够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他们。她常年辛苦工作,却很少和孩子交流。
控制欲强的妈妈更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放任型的妈妈大多什么都不做。
而摧毁一个孩子最快的方法就是以爱的名义全方位控制孩子。
前段时间热播剧《开头》里的二次元社交恐惧少年陆迪火了。
陆迪从小患有哮喘,父母尽最大努力照顾他。这种关心一直持续不减,直到他成年参加工作。
父母高举爱的大旗,对鲁迪的生活指手画脚,哪怕养一只猫,也会反对。
最后,他撕心裂肺地对母亲说:
“你为什么不想想我的感受?
你一直以为你在保护我,但实际上你是在软禁我。
我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我不是你的附属品!"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足够好的母亲”的概念,其中包含了父母应有的限度。
父母可以给孩子亲密的爱,但更应该尊重孩子,给孩子控制权和决定权。
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老师也没有问题。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一定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第二个误区是轻视、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做饭的时候,孩子从学校跑过来说:“妈妈,我想跟你说件事。”
你一边做饭一边说:“没看见我在做饭吗?以后再说吧。”
不要轻视你的孩子发生的事情或者你说的话。
如果父母能以理解的态度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他们就会学会恰当地处理这些情绪。
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在成年后处理工作和感情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个错误是使用外部激励和奖励。
“为了训练女儿学会使用便盆,每次成功我都会奖励她一个贴纸。”
“只要你这次期中考试能拿A,爸爸就给你买手机。”
这种“奖励养育”可能在短期内有效。
但长此以往,外在的激励会让孩子对事物本身失去兴趣,从而削弱内在的动力。
第四个错误是把负面的结果当成惩罚。
“学不会这么简单的单词,猪脑!写100遍,看你还能不能记住!”
语言的伤害会给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埋下心理隐患。一旦情况复发,就可能被引爆。
不想鸡飞狗跳,就要用智慧管教孩子。纪律就是指导。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经说过的:
每当我们无法做到完美的时候,我们就想责怪自己,攻击自己,但那样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我建议家长把努力的目标从接近完美改为远离愚蠢。
复习为什么孩子不能有足够的理解,为什么不能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意图,才是进步之道。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提到:
“总是从同情的角度出发,作为孩子的情绪引导,要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父母来说,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热播剧《人间世》中,由于种种原因,周蓉将女儿岳越放在弟弟秉坤家十几年,导致母女关系非常疏远。
然而,当15岁的岳越正在苦恼“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周南的关系”时,周蓉的一句话瞬间温暖了岳越的心灵,拉近了两颗心和钱珊的距离。
周蓉提醒她,“岳越,你才十七岁……”
话还没说完,岳越就像背课文一样沮丧地接受了下面的话:“各方面都不成熟,甚至在感情上!”
周蓉是清醒的:岳越就像当年的自己,她可以为爱冒生命危险。
所以,她听了岳越的真实想法后,没有说教,也没有挖苦。
但从周南的角度和她本人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周南恋爱恋义的主观原因和家庭原因。
他听得深信不疑,加深了对哥哥周南的了解。
最后,周蓉分享了他多年来的情感感悟:多想想对方,做你自己。互相吸引比互相追求更重要!
岳完全被母亲的教导打动了,母女俩的心很快靠得更近了。
情绪引导不仅能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还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让他们在遇到逆境时,能更快地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充满爱心和善意的父母,也忍不住对孩子进行指责、惩罚和说教。
我想起了前几天邻居向我抱怨的一件小事。
儿子考了98分,全班第一。他自豪地对父亲说:“我这次考了98分!”
但父亲问:“那两点怎么了?”
下一次,儿子真的考了100分。他以为父亲这次应该满意了,没想到父亲只说了三个字:“不要骄傲!”
从那以后,儿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我能理解邻居的痛苦。他希望他的儿子戒骄戒躁。
但他儿子得到的信息是,他的热情被冷水浇灭了,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可。这样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
约翰·戈德曼认为,你应该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恐惧。
作为父母,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用她最需要你的方式去帮助她。
一个用情绪引导教育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
4岁的小男孩科尔顿正和几个孩子在公园里玩耍。他们不停地推着玩具转圈。
其中两个男孩把他们的玩具直接推到了这个两岁女孩的脚上。
女孩哭了,考顿走到小女孩的母亲面前,对她说:
“我很抱歉我的朋友们这样做,他们甚至没有停下来躲避。”
女孩的妈妈第一次听到如此绅士的道歉,但却是来自一个4岁的孩子。太不可思议了!
她对考顿的母亲说:
“我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为别人着想的孩子。谢谢你教育了这么好的儿子。他真的让我刮目相看。”
情绪引导使孩子在面对不同意见或争论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
克顿的父母是如何通过情感引导培养出一个富有同情心、宽容大度的“小绅士”的?
1。播种
通过让孩子提前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和要求,孩子更容易合作。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判断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目的是观察孩子的需求。
3。听着
这一步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幼儿而言。你甚至要蹲下来和他的视线平齐,这样才能让他知道你在专注地关注他。
4。观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鼓励孩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要把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5。同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感同身受。
当我们真正设身处地,孩子的负面情绪很快就会消失。
《一生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里说:
“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等着你去上色。
你只需要给他爱,照顾他,引导他,让他了解这个世界,做他的导游。"
陪伴孩子成长的最终目的是,有一天,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依然有能力快乐。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