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关心人的句子,越多越好

问答 0 19

谁能提供关心人的句子,越多越好,第1张

谁能提供关心人的句子,越多越好
导读:谁能提供关心人的句子,越多越好 1天气渐渐冷了,要好好照顾自己,记得要多穿点衣服哦!2 冬天来了,这一刻什么都可能忘记,唯独忘不了向你送上关怀:寒冷的日子里好好心疼自己。3给你一整天的问候:愿每个有阳光的午后都能带给你明媚的温暖。 4恋

谁能提供关心人的句子,越多越好

1天气渐渐冷了,要好好照顾自己,记得要多穿点衣服哦!2 冬天来了,这一刻什么都可能忘记,唯独忘不了向你送上关怀:寒冷的日子里好好心疼自己。3给你一整天的问候:愿每个有阳光的午后都能带给你明媚的温暖。

4恋恋冬日,祝你健康每一天,辛福每一天。

5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每一个祝福:要幸福快乐哦!6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愿寒风吹来阵阵快乐,愿雪花飘来绵绵祝福。

7只有纯粹的温暖才能温暖人心,只有用真诚的情感才能感动他人,那种被金钱和利益包裹着的所谓帮助,只会引人厌恶而已。

8今天过得怎么样!要好好照顾你自己哦!9一声祝福,抵挡不住我的千想万念;一声关怀,抵挡不住我的千企万盼10有些事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会因不见面而忘记,在我心里你是我永远的朋友!无论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默默的祝福你一生快乐!11甜甜的微笑是火,真心的快乐是锅,虔诚的祝福是排骨。愿微笑的火点着快乐的锅,煮着祝福的排骨,那祝福的香飘向永远快乐的你!12隔着不远不近的时空,我常常会在不经意之间想起你,就象今天的微风吹落一两片叶子那样随心和自然,有风吹到你时,要记得,那是我托它给你的问候。13你打喷嚏了吗?那是我在想你;你的耳朵发热了吗?那是我在念你!14春季里朵朵桃花逗你乐开怀,夏季里片片荷花伴着好运来,秋季里瓣瓣菊花能发日日财,冬季里颗颗梅花时时暖心怀!一年四季里我的关怀不断,你的开心也不断!15熏衣草传说:一株代表友情,两株代表爱情,三株代表祝福,四株代表幸福,我想给你满山满谷的熏衣草,让你拥有最美的祝福和无尽的幸福!

埋汰人的话 谁能提供 越多越好

大家都追求最毒辣的骂人的话,试想骂人的话当然是越毒越好,在此为大家整理出两个版本,一类是带脏字的另一类是不带脏字的。

合集一:骂人的话 越毒越好(不带脏字)

请问你前世造孽太多吗?(此句中所询问的事情可根据需要改变,例如要骂别人长得丑可以问她前世是不是长得太漂亮)

骂人朋友 例:你朋友都瞎了眼,跟你在一起不是与狼为伍吗?

骂人前生 例:你前生肯定是个拦路打劫的,否则怎么会投胎变成你这样的?

骂人缺陷 例:看你那眼睛小的,显微镜都没法看清楚。

骂人祖宗 例:你家祖坟是不是风水不好?

骂人父母 例:你父母是不是把最坏的遗传因子都给了你?

骂人兄妹 例:你生的时候是不是被你兄弟姐妹挤兑得变型了?

骂人后世 例:你想上天堂,还是想入地狱?我看你最多到第16层地狱。

骂人素质 例:你走到那,苍蝇就跟到那,都是你那素质熏的。

骂人坏  例:别急,你自己跑不到那地方,还得麻烦那环卫工人。

骂人长相 例:长得整个一个马家爵,我可不敢惹你。

你的袜子露出来了!(意思是“你是破鞋”)

是不是都太文章化了?

简单一点呗! 根号4

总不能说他不知道答案吧!

要不然就幼稚一点:我现在才知道,两个你加起来就是500

总之要在毒辣的骂人话中不带脏字就势必要拐弯抹角、指桑骂槐。

合集二:骂人的话 越毒越好(带脏字)

要用带脏字的毒话骂人那就比不带脏字容易多了,不过在骂人的同时也得注意带脏字的技巧和使用场合切不可一味追求脏而贻笑大方。

此类骂人的话在本站骂人宝典栏目中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这里主要说一下在用脏字骂别人的时候最好使用谐音技巧或者用一些意思相近的词代替这样骂人即不直吐不堪入耳的词语又可骂遍对方祖宗十八代!

谁能提供描写夏天的诗句?越多越好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杜甫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李白

夕阳更有萧然处,照影清溪整葛巾。《仲夏风雨不已》陆游

谁能提供Axure RP 的实例教材 。越多越好!

你告诉我邮箱,我给你发过去。你要实例教材?是文档的基础,还是例子?

大家说点关心的句子吧,越多越好!

明天天气不好,别忘记带伞。 下班了吗,怎么还没到家? 别睡太晚,我不希望你成为国宝,国宝是全国的,而你是我一个人的。

谁能提供容易让人想歪的谜语!越多越好!

1 掀开热被窝,就往腿上摸,掰开两条腿,就往眼上搁(打一日常用品)答案 眼镜盒

2 男人小便(打一通讯工具) 答案手提机

3 长腿男人(打一食物)答案蛋糕

谁能提供羊肉的N种烧法?(越多越好)

烹制方法〕字数限制,在注册个名字接着贴。

1将羊羔肉洗净,剁成4 厘米见方的块,加酱油10 克

、盐2 克、料酒10 克搅匀。将葱切段,姜拍松。

2锅中加植物油500 克

,烧至八成热,放入羊羔炸至深红色时捞出,将肉入在砂锅中,加水淹

没羊羔肉,放入酱油40 克

、砂仁、山奈、盐4 克、料酒20 克、葱段、生姜,用大火烧开,小火焖

烂,捞去葱、姜、砂仁、山奈,加胡椒面⑽毒⒂檬矸酃窜停芟阌图

成。

〔工艺关键〕

羊羔肉焖前油炸,砂仁、山奈必不可少,加水不要过多,成菜质地软嫩,

色泽明亮,香气扑鼻。

〔风味特点〕

“靖远焖羊羔”是甘肃名菜之一。甘肃靖远县地处黄河之滨,水草茂盛,

滩羊肉毛兼用为优良品种。其羊羔体大,肉嫩味鲜,肥而不腻,滋补效高,

是农历2~3 月时令佳品,亦是馈赠亲友的礼物。

黄焖羊羔饼

〔主料辅料〕

羊羔肉1500 克

植物油500 克

酱油50 克

(约耗50 克)

料酒30 克

生姜3 克

味精03 克

葱40 克

胡椒面02 克

红辣椒2 个

死面薄饼10 张

〔烹制方法〕

1将羊羔肉剁成4 厘米见方的块,加酱油15 克

拌匀稍腌;锅中加油500 克,烧八成热时,放入羊羔肉炸凝固捞出。将

葱切成段,生姜切成末。

2炒锅中加水500 克

,放入羊羔肉、酱油、料酒、胡椒面、盐、葱段、辣椒、姜末,烧开并

加盖炯烂;将薄饼一张放肉上面加盖,凝固后再放一张,如此将10 张面饼放

完,面饼中间用筷子扎几个孔,再炯几分钟,把饼取出,肉中加味精、香油,

盛在盘中,盖上饼后上桌。

〔工艺关键〕

1若无羊羔肉,用羊腱子、羊腰肉皆可,焖制时间延长。

210 张饼放完,用筷子扎孔,扎透为好,使饼入味;兼可放气。

〔风味特点〕

1甘肃河西走廊,畜牧业发达。河西羊羔品优体大,肉质嫩,不腻不膻,

是素享盛名的美味佳肴,又是冬令进补和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吃羊羔肉,

壮阳补气,开胃健力,御寒法风,预防感冒,又是治疗妇女产后气血不足,

腰背酸痛的良药。

2“黄焖羊羔饼”是甘肃张掖地区的传统名肴,主副合一,味道浓香,

特色十足。

烤羊腿

〔主料辅料〕

羊后腿1 只

芹菜200 克

番前酱1000 克

番茄250 克

精盐30 克

花椒水1000 克

桂皮5 克

八角10 克

草果2 个

姜20 克

葱头500 克

羊肉汤500 克

〔烹制方法〕

1将羊腿冲洗干净,用铁钎子均匀地遍戳小孔,置容器里,加精盐、花

椒水腌4~6 小时。

2烤盘内加桂皮、八角、草果、姜、番茄酱和羊汤,再放人腌过的羊腿,

在羊腿上放葱头、番茄、芹菜。待烤箱升温至180~200℃左右,将烤盘推进

烤箱内,每小时翻动一次,约3~4 小时,汤汁烤干,羊腿烂熟,取出装盘,

以香菜点缀即成。

〔工艺关键〕

每小时翻动一次,将烤盘里汤汁浇在羊肉上,反复3~4 次,不但入味,

且色泽油润。

〔风味特点〕

“烤羊腿”是蒙族名菜,流传广远,西北各地,皆有制作。此菜以羊腿

为主料,经腌制再加调料烘烤而成。成菜羊腿形整,颜色红润,酥烂醇香,

滋味鲜美,回味悠长。

西夏石烤羊

〔主料辅料〕

去骨羊肉3000 克

丁香35 克

胡麻油300 克

桂皮25 克

花椒粉75 克

料酒25 克

胡椒粉25 克

食盐12 克

〔烹制方法〕

1祁连山石板一块,厚约2 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烧热,擦油。

2将肉洗净,片成薄片,贴在烤热的石板上,用瓦盆扣盖上面。

3将各种调料研成碎末,加食盐和料酒搅拌均匀。当羊肉每烤7-10 分钟

时,起盆将调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时,盛盘乘热食用。

〔工艺关键〕

1羊肉宜选“上脑”,大小“三叉肉”或“磨档”肉,剔净筋膜,片成

大薄片,要求厚薄均匀,长短刷齐,对亮观看,隐约见人为妙。

2石板必须先烧至滚烫,然后再贴羊肉片,烤的时间不能过长,以10

分钟之内为难,以保持羊肉的鲜嫩。

〔风味特点〕

1西夏亦称“大夏,”其先祖为党项羌,姓拓拨氏,唐王朝赐姓李,宋

王朝赐姓赵,传至元吴,举兵造反,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据有十四州,

都城兴庆(即今宁夏县)。自吴至,凡12 主,196 年,起自公元1032 年,

讫止1227 年。西夏人原为游牧民族,喜食牛羊肉。当时,河西走廊广阔的草

原上,牛羊成群;祁连山麓和戈壁滩上遍布石羊、黄羊。“石烤羊”是用河

西羊肉在当地产的青石板上烤灸而食,鲜嫩酥香,风味独特,是西夏的传统

民族佳肴,流传至今。

2在中国烹任史上,上古之时用火熟食,以“石烹法”为最古。“石烹

法”的时代当在陶器出现之前,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用石器做成简单的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石上燔谷”,是以火烧石而熟食的原始

烹饪方法。《古史考》云: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据有关

史料称,石烹法有二:一是将烧热之石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水沸再使食

物熟之。二是将石烧热,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西夏石烤羊”就是用

第二种方法。这种隔石而烤烙的方法传热较均匀,风味独特。五千年前的石

烹遗风,至今犹存,来西北观光者无不争食。

胡羊肉

〔主料辅料〕

羊胸脯肉800 克

食盐5 克

水发木耳15 克

生姜15 克

黄花15 克

葱节25 克

水淀粉1o 克

香菜15 克

花椒5 克

小茴香5 克

蒜苗15 克

姜片5 克

山奈5 克

香油15 克

草果1 枚

味精l 克

酱油15 克

花椒粉5 克

〔烹制方法〕

1将羊肉漂洗干净,整块投入锅中,用旺火煮约半小时,打净血沫,然

后改微火。将花椒、小茴香、姜皮、山奈、草果用纱布打包,用水冲去尘土,

投入锅内,视肉煮至九成熟,捞出晾凉。

2将煮熟的羊肉切成7 厘米长,03 厘米厚的长条,摆放在大汤碗内,

再放上葱节、姜片,加入适量原汤,调上花椒粉、食盐、味精,上笼蒸约40~

50 分钟,肉烂而调料入味,下笼翻扣在凹盘内。

3炒勺置火上,将凹盘内的汤滗入炒勺内,投入木耳、黄花,调上酱油,

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撒香菜、蒜苗丝,浇在羊肉上即可。

〔工艺关键〕

1注意刀工,羊肉条要长短一致,厚薄均匀,放码整齐,不得松散。

2此菜用“二流芡”要求芡汁既与主料交融,又呈流态,食之利口。

〔风味特点〕

1“胡羊肉”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菜。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曾食过

胡羊肉,而古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商人和旅行家,在那悠扬的驼 中,就以

食胡羊肉为快。北魏贾思勰写的“胡炮羊肉”,则是用一岁羔羊,“生缕切,

著浑鼓盐,孽葱白、姜椒、革拔,令调适净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肉于

肚中,以白满为限,缝合作浪中,坑火烧,使亦,却灭火内,肚著坑中,还

以灭火覆之于上,更燃火坑,一面米顷便熟,香美异常,非煮灸之例。”这

种方法名日“胡”,实则无异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牂”。至清代,袁

枚《随园食单》中所载“烧羊肉”,是“羊肉切大块,重25~35 公斤者,

铁叉火上烧之”这是明灸。今之“胡羊肉”是先大块煮,然后蒸,配黑木耳、

黄花和其它佐料,已是古菜翻新。

2南宋诗人陆游吃过“胡羊肉”后,写下著名诗句“东门彘肉更奇绝,

肥美不减胡羊酥”,称赞胡羊肉酥软浓香,宋仁宗品尝后,叹谓其“味果甘

脆”。因而时人重之,曰:“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

〔主料辅料〕

熟羊肋条肉1000 克

红萝卜50 克

水发玉兰片50 克

淀粉40 克

面粉15 克

植物油500 克

鸡蛋清3 个

食盐2 克

白糖50 克

酱油30 克

葱末25 克

姜末2 克

醋25 克

香油25 克

蒜末10 克

〔烹制方法〕

1将熟羊肉用坡刀片成1 厘米厚的片,放碗内,加入料酒、酱油、食盐,

姜末、肉汤,上笼蒸烂取出,滗去汤待用。

2将玉兰片,红萝卜均切成05 厘米厚的小丁,投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

3将鸡蛋清打发,加入淀粉、面粉,制成“高丽糊”。

4取盘一个,将“高丽糊”一半倒入盘内摊开,放上羊肉,再用“高丽

糊”摊匀待用。

5炒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四成热时,将挂糊的羊肉推入油锅,视

糊凝固时,起锅滗油,再将羊肉入锅内,用小火烙酥两面。出锅后,用刀改

成3 厘米大的菱形块,按原形摆入盘内。

6锅内用植物油50 克

烧热,用葱段、姜末、蒜末炝锅,放入白糖、醋,倒入用肉汤、淀粉、

酱油调成的芡汁,加玉兰片、红萝卜丁,视汤爆起后,加入味精,淋香油,

浇在羊肉上,此菜即成。

〔工艺关键〕

1羊肉要蒸至软烂为准,因为高丽糊外裹戒形,入口即化,风味尤佳。

2打“高丽糊”的碗必须洁净,抹干生水。蛋清打至蛋白发硬,细如奶

油状,再加淀粉、面粉拌匀即成。

3本菜名曰“稀卤”,宜用“二流芡”,稀而透明为佳。

〔风味特点〕

1羊肉滋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自古为人所喜食。在周代的“八珍”

中,以羊肉为主料的就有“炮牂”和“捣珍”。在三牲六畜中,古时把羊列

于犬豕之前,反后于牛。在《左传》中,还记载了为宋国宰相华元驾车的羊

斟因不曾分得羊肉吃而使华元被俘的故事。公元607 年,宋郑两国交战,战

前华元杀羊鼓励军官,羊斟因没有分上羊肉而怀恨在心,他狠狠地说:“分

羊你当家,交战我做主了。”他单车独放,陷入重围,致使宋军大败,华元

被俘。

2羊肉的烹制方法很多,据考,汉代已有用羊的不同部位的肉而烹制的

名馔了。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上的“遗策”上,载有“肋”字。而北魏贾思

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作胡羹法”,所用主料就是“羊肋六斤,又肉

四斤”。这里的“羊肋”即是羊的胸部两侧的肉,调之以“葱一斤,胡荽一

两,安石榴汁数合。”之后,羊肉按部位切割和烹制分得更细,清代的“全

羊席”,就是以部位分烹羊馔的总汇,据《随园食单》所记,已有72 种之多。

3“稀卤羊肉”是选用肋条肉,先煮,后蒸,再炸,然后挂糊烙酥而成

菜。此菜的烹制方法可追溯至周代的“捣珍”和“渍”。南宋诗人陆游的“东

厨羊美聊堪绝,北面铃稀莫强愁”诗句,说的是密院羊肉很绝;“栈余羊绝

美,压近酒微浑”则是说,好几天吃不到肉了,途中见羊,口水直流,不醉

不休。由此可见,古代用“肋”烹制的羊馔风味极佳。

手抓羊肉〔主料辅料〕

羊腰窝肉1000 克

精盐5 克

葱段25 克

味精2 克

花椒2 克

麻油5 克

醋75 克

酱油65 克

辣椒油50 克

桂皮5 克

芫葵25 克

胡椒粉2 克

姜片15 克

黄酒5 克

大茴香25 克

[烹制方法]

1将羊肉斩成约13 厘米长、2 厘米宽的条块,洗净。

2将芫荽末、蒜末、胡椒粉、醋、盐、酱油、味精、麻油、辣椒油等放

在碗内调成芡汁。

2将锅放火上,放入羊肉,加足水。先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捞出

洗净,倒去水,换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羊肉,加大茴香、花椒、桂皮、葱段、

姜片、酒、盐,用大火烧开。然后盖上锅盖,煮到肉烂。将肉捞出,盛在盘

里,由食者用手抓着羊骨蘸料汁吃。

[工艺关键]

1选料以羊腰窝肉为最佳,必须带骨,成菜后不必改刀,由食者抓着骨

蘸料而食,才不失“手抓”风味。

2羊肉宜小火慢煮,以软烂为度,入口轻咀即化,始正宗风味。

[风味特点]

1金风送爽之时,在辽阔的草原上,是羊肉最肥美的季节。应节令而食

“手抓羊肉”,一般是现宰现烧,风味尤佳。

2蒙古族、哈萨克

族等十多个民族,每逢年节、丰收和招待客人,都喜欢吃“手抓羊肉”,

或用来庆祝和敬客,当地的汉族人民,亦奉此品为传统名菜,流传西北、内

蒙古一带,如在陕北,也被列为名菜之一,凡来大西北观光者,无不以食此

为快。

3本品肉食软烂,酸辣鲜香,无膻气,富营养。用手抓食,古风犹存。

冻羊膏

[主料辅料〕

羊肉500 克

猪皮150 克

香菜10 克

葱20 克

姜10 克

精盐3 克

料酒50 克

酱油25 克

醋13 克

胡椒05 克

白糖8 克

甘草5 克

花椒4 克

大茴香1 克

香油25 克

小茵香1 克

[烹制方法〕

1将羊肉洗净,剁成3 厘米块,用清水冲洗掉血液,再用沸水氽透,沥

干水分。猪皮洗净,葱、姜、香莱择洗干净,切成段和米分散。

2将羊肉放置锅内,加猪皮、葱、姜段、甘草、大小茴香、花椒(用布

包好),放清水750 克

,先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精盐、白糖、料酒、胡椒,加盖,改

用小火,焖煮熟透。

3将羊肉涝出(拣去猪皮、葱、姜、香料)放人搪瓷盘内,再将汤汁过

滤,倒人盘内以淹没肉块为度。冷冻凝固成膏。4先将羊膏切成片,放人盘

内调和成汁,浇在盘上即成。

[工艺关键〕

在焖煮时,要不断撇去浮沫,保持小开,不能翻浪,以免汤汁浑浊不清。

[风味特点〕

此为西北冷菜名肴,晶莹滑润,芳香适口,夏令应时,佐酒最佳。

最后送一个大菜

烤全羊

[主料辅料]

羊羔1 只

香油l00 克

植物油1000 克

虾酱100 克

白酱油200 克

面酱100 克

大葱段250 克

花椒粉3 克

香菜100 克

胡椒粉2 克

白糖15 克

[烹制方法]

1将羊宰杀后,使之伏在案上,从脊背把毛分向两边,用60℃的开水浇

入,把羊毛刮洗干净。然后投入80℃的热水锅中,浸烫一下捞出,用白酱油

擦抹于皮面,再用花椒水、胡椒水抹于羊腹腔内。

2用铁叉将羊腹撑开,用两个铁钩分别钩住两条后腿,将植物油分两次

抹于羊的表皮。俟炉膛烧热后,将羊挂入炉内,烤至金**,以熟为度。出

炉后装入大盘内,上桌再片成薄片,随薄饼、葱段、虾酱(烧香油拌匀)、

面酱(加白糖拌匀)、香菜而食。

[工艺关键〕

1选料严格。羊羔宜在2 岁以下,重约15 公斤的当年羊羔为最佳。

2烤羊是完全依靠炉内底火和炉内壁反射的高温焖烤而成。蒙古族一般

用野杏、桃、李、桦木和生长在沙漠中的扎格木等木炭作燃料。在烤的过程

中,要随时从炉壁半腰的玻璃窗口或炉下口观察,调整火力,保持文而不烈,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风味特点〕

1“烤全羊”是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传统宴席名馔。蒙古族

则称之为“吐鲁几卡瓦甫。”据考证,远在10 万年前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人

已经用火烤烧猎获的野兽,可见烤全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2000

多年前周朝“八珍”之一的“炮牂”就是烤羊。《礼记·内则》载:取羊宰

杀,挖去内脏,将红枣塞于腹中,外用芦苇裹住,再糊上一层粘土,放在火

上烤。待外壳烧焦,即掰开。双手湿水,趁热摩净外壳上的灰膜,用米粉开

浆粘在羊皮上,放入灭顶的油锅中炸香。然后取出,切成长块,配好香料,

转放入小鼎中,置于大锅水中烧,开水不要浸过小鼎。三日三夜用小火炖之

不停,最后取出上碟,用酱、醋之类佐料调味而食。其技艺之高,使人瞠目。

由此观之,“烤全羊”与“炮牂”不无渊源关系。

2本菜上品,金红油亮,外焦里嫩,又酥又香,油而不腻,随薄饼、调

料、香菜而食,别有风味。

羊杂做法要不要?()手抓羊肉是将羊肉清水煮熟后用手抓食而得名。手抓羊肉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常食的一种肉食品。

从营养科学饮食观上讲,羊肉味甘性温,对虚劳、赢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腹痛

、寒疝、中虚反胃等症都有一定疗效。

手抓羊肉在新疆的穆斯林中既是一种招待亲友的上等佳肴,也是一种可随时食用的风

味小吃。

品尝手抓羊肉时,一般配有洋葱碟食盐碟和烤馕,还备有热的砖茶水边吃肉边食馕,

同时在吃完几块

肉后还会上一碗煮肉的原汤,一般在汤内要放一些洋葱末和香菜末有一些地方还在羊

肉汤中放一些切

薄片的西红柿片则风味更佳。

手抓羊肉,其变化不是太大,自古至今都是用煮这一方法。食用时主要是为了食用羊

肉的本味,所以

目前清炖羊肉时不添加任何调料,熟制后蘸盐而食也没有多大变化,一般吃羊肉后,

喝汤的调配料上

则变化较大,如有配一些小水萝卜、金芥菜、西红柿等调辅料,喝汤时味道更佳。

制作方法:

原料:

(1)主料连骨羊肉3000克(以羯羊肉为最好)

(2)调辅料:盐50克,洋葱200克

步骤:

(1)将羊肉连骨分解成5-7厘米的大块放入凉水锅中煮开后撇去浮沫继续煮约2小时

肉烂不脱骨为原

则捞出盛入盘中。

(2)洋葱去蒂切成小薄片放在盘中,将盐倒入小盘中,随羊肉一起上桌。

(3)食用时用手先在所要食的肉块上撒一些盐粉,,再边食肉边佐以洋葱片。

风味:手抓羊肉一般都热食,上桌时热气腾腾的羊肉香味会扑鼻而来,食用时酥烂入

口滑嫩有嚼头,

拌食以洋葱脆口香甜有一股辣冲味,非常有风味

原料:

羊肉一斤半,小胡萝卜四根,罐装西红柿(chopped tomatoes with herbs)一听,芹菜掰两枝儿切段,洋葱半个,盐,糖适量。

做法:

羊肉,胡萝卜,洋葱切核桃块,烧热油锅下洋葱煸香,倒入羊肉略炒,下西红柿再炒,加少量水,以没过主料为准,将胡萝卜,芹菜段,盐,糖加入,大火烧开,小火焖烧至汁浓,即可食用。

红焖羊肉

做法:

1, 羊肉或者羊排洗净, 用开水焯过去血水;

2, 锅内放植物油, 放羊肉煎熟;

3, 加姜块, 热水, 老抽, 盐, 酒,红糖, 干辣椒;大料,花椒, 甘草等料放入tea ball, 放一勺柱侯酱;

4, 放入沙锅内慢炖一到两个小时, 吃前可以下胡萝卜, 白萝卜, 土豆, 面筋等。

红焖羊肉煲

主用料:羊肉,马蹄、萝卜,当归、支竹、大蒜,海鲜酱、蚝酱、柱侯酱。

做法:

1、把羊肉斩件飞水,为去净腥味,飞水时间稍长———25分钟。

2、烧镬落油,爆香大蒜后,再把羊肉加入爆香,加入海鲜酱、蚝酱、柱侯酱,爆透。

3、把马蹄、萝卜、当归等配料放入煲里,加汤加水,焖至爽嫩。

要点:这道菜对羊肉要求比较高,因为只有嫩的羊肉才可以越焖越爽口。至于火候,可以用筷子戳一下羊皮,可以戳入之时就到了羊肉煲上桌的时候。

用瓦煲来焖,主要是为了保温,当然,如果家庭有酒精炉或者小电炉的,可以边保温边吃就最好了。

谁能提供关于琼花的古诗?越多越好,谢谢。

《杨州琼花》 陈天麟

仿佛犹称是汉妆,五花刻玉传轻黄。

隔江坐想红楼裹,插鬓应宜锦瑟傍。

疑似聚仙非我类,近邻芍药许同芳。

将军且与花为主,免使丛祠作战场。

董嗣杲《琼花》

后土花呈绝世祥,瑶姿琪艳著惟扬。

一株独擅无双誉,六月重开有异香。

描作画图尊地产,酿成花露敌天浆。

朱阑几曲围丛树,珠络悬虚翠凤翔。

傅梦得《后土祠琼花》

朱阑遮护石为台,只说扬州地可栽。

若与八仙同日语,因何九蕊有香来。

此花堪咏奚须辩,自旧曾移不肯开。

得得无双亭上望,临祠酹酒叶为杯。

胡仲弓《琼花》

洁白全无一点瑕,玉皇敕赐上皇家。

花神不敢轻分拆,天下应无第二花。

贾似道《琼花》

寂寂蕃百观里花,伊谁封殖得名嘉。

应知天下无他本,惟有扬州是尔家。

种雪春温团影密,攒冰香重压枝斜。

倚阑莫问荣枯事,付与东风管物华。

刘学箕《琼花》

团簇毓英玉碎圆,露稀日暖欲生烟。

亲从后土分奇种,不是人间聚八仙。

王洋《琼花》

爱奇造物剪琼瑰,为镇灵祠特地栽。

事纪扬州千古胜,名居天下万花魁。

何人斫却依然在,甚处移来不肯开。

浪说八仙模样似,八仙安得有香来。

《后土庙琼花诗》王禹偁

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王月浦《琼花》

蕃厘观里琼花树,天地中间第一花。

此种从何探原委,春风无处著繁华。

千须簇蝶围清馥,九萼联珠异众葩。

几见朱衣和露剪,金瓶先进帝王家。

想一些搞笑又有些关心人的短信,越多越好谢谢

<笑话>

有一天动物们在关公庙前面闻到很臭的味道。蛇说:「我这幺小不会放这么臭的屁,一定是牛。」牛说:「我是吃草的不会放这么臭的屁。」猪说:「放屁的人一定会脸红。」忽然关公冲了出来,把猪打飞说:「说了多少次了,我脸红是天生的。」

谁能提供美的空调负面新闻,越多越好

美的空调的铜管铜质不怎么好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内蒙古,一说起内蒙古我相信大家脑子里最先浮现的8个字就是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作文一个内蒙古人,很开心能够为你介绍一下内蒙古的美食、风俗!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内蒙古吧!

一.   内蒙古介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北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像是一只矫健的雄鹰,展翅高飞,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策马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接邻八个省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内蒙古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共计12个盟市。

这里有一个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详细介绍,各位感兴趣的可以点开看一下,讲解方式丰富有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h411r7MYshare_source=copy_web!

 

正因为内蒙地域辽阔的原因,造就了内蒙古的多样化饮食!

 

二:“舌尖上的内蒙古”

如果你来过内蒙古,最先感受到的一定就是内蒙古人的身高啦!

据《内蒙古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统计,内蒙古男孩平均身高以17458米,在全国各省份里排名第五名。

平时在大街上,可以说18的小伙子随处可见。为什么内蒙人长得这么高呢?这当然和我们内蒙古的饮食结构与饮食结构密不可分啦!

内蒙古的特色美食可是不少,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以美食的视角打开舌尖上的内蒙古!

1来内蒙古必吃之烧麦

看了上香气喷喷的烧麦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

 

烧麦的来历:烧麦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明末清初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归化城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

烧麦的特色:最早的烧麦来自呼和浩特的羊肉大葱烧麦,可以说是烧麦的祖宗了。用薄如纸张的面皮包裹着鲜美的馅料,外表蓬松如花,美的婉约,“内心”却又如它的内蒙古血统一般,实诚得很!皮薄馅多,咬上一口,浓郁荤香的肉汁在口腔里乱串,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啊!

如果大家想品尝内蒙古的烧麦,建议大家到呼和浩特回民街的德顺源烧麦店!

另:我们的烧麦也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观看一下。

2来内蒙古必吃之烤全羊:

烤全羊的来历:据传,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人民已经开始用火来烧拷整只野兽,草原特殊的游牧生活方式,使这种食用方法延续至今。烤全羊起源于西北游牧民族,是蒙古民族的名贵美食。

内蒙烤全羊是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者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

烤全羊的特色:内蒙烤全羊皆选自精品羊肉,外焦里嫩,皮脆肉滑,色泽金黄,吃起来不腥不膻,入口化渣,唇齿留香!

开羊仪式: 吃正宗的烤全羊,必须要体验一下隆重的开羊仪式。敬酒、献哈达、呼麦三个环节处处体现蒙古文化与蒙古风情!

8月8日,“亚洲飞人”苏炳添东京奥运会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就是内蒙古!看到这个采访的第二天,内蒙古文化旅游厅就向苏炳添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国庆期间,苏炳添在来自内蒙的国家队成员吴智强带领下,与谢震业、陆敏佳等人一路开车前往大草原游玩,他们到的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热情的人们送上哈达和歌舞表演,欢迎这些田径健儿们的到来。苏炳添还穿上了蒙古族特有的服装,与众人一起品尝内蒙特色名菜烤全羊。

图为苏炳添正在品尝当地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的烤全羊。

所以来内蒙古第二道必尝的美食就是烤全羊,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肉类爱好者最爱吃的!

3:来内蒙古必吃之奶制品:

内蒙古可以说是奶制品爱好者的天堂啦!鲜牛奶、卷奶皮子、奶酪疙瘩、奶豆腐、炒酸奶、奶酪干、奶皮子……众多奶制品让人垂涎欲滴!

奶皮子:蒙语称“查干伊德”,“乌如木”、“乌日莫”。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微火烘煮并且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最上面一层形成的奶泡静置一段时间,就变成了奶皮!奶皮纯黄夹白,入口奶味十足,营养丰富,不仅可以日常食用,更是逢年过节、探望亲人的礼品之选!

奶酪:俗称“酪蛋子”。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熬煮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可以补充蛋白质、钙。

奶酪条、奶酪块、奶酪干也是我最爱吃的,可以说是家中常备小零食,像平时追剧的时候可以边吃边看。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奶酪具有保护眼睛、预防便秘的功效哦,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鲜卷奶皮子:看它的外表,色彩鲜艳的很好看吧!吃起来也很不错,有一种蛋糕、冰激凌、奶酪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感觉,冰冰凉的奶皮配上各种馅,香滑细腻,奶香十足,总的来说就是颜值与实力兼具!

味道也有很多种,比如蔓越莓、葡萄干、山楂、芒果等等,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哦。

奶片:奶片应该大部人人都吃过吧!它属于最早一批商品化的奶食,很多内蒙以外的朋友们提起内蒙的奶制品最先想起来的就是奶片啦!

圆圆的一小片,携带方便,咬一口下去奶香浓郁、细腻顺滑。口味也众多,椰香味、酸奶味、酸奶味以及众多的水果味,总有一款是你喜爱的! 像我最爱吃的就是袋装的多重口味混合在一起的奶片,可以一次尝多个口味!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游牧民族的常见奶制食品之一,是用牛奶、羊奶、马奶等凝固、发酵而成。因为形状长得很像豆腐,所以大家称之为奶豆腐。吃起来味道酸甜可口、奶香四溢、乳香浓郁。当然,也有很多第一次品尝的人不能接受奶豆腐的味道,觉得太酸了,所以现在也有加甜的奶豆腐,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哦!

食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吃或者冲泡在奶茶中,也可以用来做菜,比如拔丝奶豆腐、杏仁奶豆腐等等。

还有很多奶制品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从网上直接购买,马上要过年了,这些小零食太适合招待客人了,是年货首位之选。相信品尝后的你绝对会惊艳于它的美味的!

4 来内蒙古必吃之涮羊肉: 说起涮羊肉我可就激动啦,像我家平均每月吃两次涮羊肉,和朋友出去聚餐的时候我也经常会选择品尝各个品牌的涮羊肉!

那么,内蒙古的涮羊肉都有什么魅力让我们如此沉迷呢?

首先就是选材了,内蒙涮羊肉主吃羊肉。羊肉一定要品尝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鲜羊肉,呼伦贝尔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这话可是一点不夸张。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中国五大草原之首,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喝的水干净无污染,所以羊肉的肉质都很棒!有些大店甚至还有专供自家的一片牧场,牛羊肉全部自己养殖、自己配送。点菜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单点各个部位的羊肉,吃起来肉质鲜嫩,口感鲜香,肥瘦相间,却没有肥腻的感觉,让人吃不腻。       

其次就是锅底,每家都有自制的锅底、独特的配方,从而各家口味吃起来都不一样。

锅底也有很多口味,比如传统、番茄、菌汤、香辣等等,如果想吃多种口味的,你可以选择吃鸳鸯锅或者四公格式火锅。有些火锅爱好者,甚至会把汤装到水杯里直接饮用,可见这汤有多鲜香啦!

最后,酱料也非常重要。如果说重庆火锅吃的是油料,而内蒙古涮羊肉的主要调料就是芝麻酱!每家店调制出来的芝麻酱口感都不一样,还要添加一些辅料,比如糖蒜、醋、香菜、葱花等等!每家店各具风采。即将年关,哪家不想在这么寒冷的天一家团聚在一起吃顿鲜美的涮羊肉呢?

内蒙涮羊肉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羊肉性温,冬天常吃羊肉,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还能保护肠胃,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羊肉营养丰富,对人体的肺、腰、膝都有好处。所以不管是从味道还是营养价值来看,它都值得人们的喜爱!

所以大家来内蒙的话,一定要多多品尝几次涮羊肉呀,只有在内蒙吃到的羊肉才是最正宗的!

5来内蒙古必喝之奶茶:有谁不想在早上来一杯香喷喷、热乎乎的蒙古奶茶呢?蒙古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 ,流行于蒙古族的一种奶制品。由特殊的砖茶煮成,加上些许盐,带有咸味。喝此种奶茶是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习俗。除了解渴外,也是补充人体营养的一种主要方法。如果有客人到家的话,热情好客的主人也会先奉上一杯热乎乎的蒙古奶茶招待客人的!

现在市面上的奶茶口味基本都是加糖,口感偏甜腻,但是大家有没有尝试过蒙古咸奶茶呢?是不是还疑惑咸的能好喝吗?但只要你喝过一次就会打消你的疑问的。盐这种调味品,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激发味道”,在奶茶里加盐,实际上更能激发茶与奶的香味。不少人喝了蒙古奶茶就爱上咸奶茶啦!

此外,茶饮的一个重要功能——去腥解腻。相比较而言,甜奶茶本身就甜腻,喝了不仅不解腻还让人更有饱腹感。所以蒙古咸奶茶相比更让人喝不腻。

蒙古咸奶茶对我们来说更多是一种文化习惯,我们在喝奶茶的同时,也品尝着蒙古黄金家族的文化!

所以如果屏幕前的你有机会来内蒙古,一定要来品尝我们的咸奶茶哟!

当然,你也可以从网上买速溶的奶茶包自行冲泡,味道也是一绝的!

如果擅长做饭的话,你可可以自己制作蒙古奶茶哟!下面是我咨询我的一个蒙古族朋友要来的正宗蒙古咸奶茶的制作方法:先煮砖茶,砖茶用纱布包好,煮20-40分钟(根据个人喜好,时间越久差越浓)捞出茶包,加入牛奶,水和牛奶没有比例,牛奶越多口感越浓厚(个人建议不要太多牛奶,因为后续还要加奶制品)加入牛奶和少许的黄油继续煮,煮至沸腾转小火,反复煮沸三到四次,加入奶皮子和奶豆腐继续煮,煮至沸腾后加一丢丢盐,再加入炒米就可以关火(喜欢吃炒米软一点的可以多泡一会)。

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方法自制奶茶哦!

5马奶酒:蒙语称“阿日里”,由马奶制成,是蒙古族传统的饮料,最早始于秦汉时代,历史悠久。闻起来奶香味很重,喝着又是白酒的味道,喝完嘴里都是奶味,口感醇香而微酸。酒精度数很低,在2度左右,奶酒有害杂质少,负作用小,人体耐受程度高,即使是不会喝酒的人喝上一点也无妨,男女老少皆可饮用,它还有养颜、排毒、暖胃的作用哦!

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会唱起敬酒歌,将这一杯酒献给客人,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以上五道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内蒙古特色美食。内蒙古是一个拥有奇特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风俗也是不少,下面来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内蒙古的特色风俗吧!

三.  内蒙古的特色风俗

1草原盛会----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表示游艺、联欢的意思,它源于七百年前,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七八月正是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季节,一般为期五天。

那达幕之日,有激动人心的赛马、摔跤、射箭、下蒙古旗等比赛,充分展现出我们草原儿女的勇敢与激情,你将在这里深刻体会到什么是“马背上的民族”。还有精彩绝伦的歌舞表演,也会有一些体育项目比如篮球、田径、拔河等等。那达慕大会,已经逐渐演变成体育、文化、经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草原盛会,越来越被国内外的游客所喜爱。

草原篝火:到了夜晚,就会举行热闹的那达慕篝火晚会,篝火晚会是草原人民一种传统的欢庆方式,篝火代表了草原人民的热情与奔放。

晚会上聚集了上千名游客大家手牵手,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尽情的唱歌、跳舞,虽然我们都来自天南海北,可此刻看着彼此脸上洋溢的笑容,内心又感到如此的温暖!

那达慕大会可不只在夏天举办,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很多地方也会举办“冰雪那达慕大会”,比如呼伦贝尔的海拉尔。即使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也有不少游客前去共襄盛举。虽然天寒地冻,可众人内心像是有一团火一般正在热烈的燃烧。

大会上不仅仅有夏季的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还增添了很多雪上项目,比如风驰电掣的雪地摩托、雪地足球赛、雪地赛车、雪地汽车越野,游客也可以参加,体验蒙古人的快乐生活,如果你是南方人就更不要错过这样一个好好玩雪的机会啦!

如果你遗憾的错过了夏季的那达慕大会,那冬季的可千万不要错过哦,相信这次大会绝对会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的!

2献哈达:哈达是蒙古和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人们纯净的心灵与纯朴的情感具体的物化。

献哈达表示草原人民对客人的尊重与祝贺。颜色大部分为白色,蓝色,还有**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的。

哈达以白色居多,蒙古族认为白色象征着吉祥、美好,将一年的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查干”即为白色,代表新的一年的开始。

是不是很多人以为接哈达之后要将它挂在脖子上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不礼貌的动作,正确接哈达的方式应该是躬身双手接哈达表达敬意,然后把哈达搭到小臂上,郑重的叠好放入包内,或者揣入怀中,回去放在干净的高处。在草原上,常常看见献哈达时,主人双手捧着哈达,口中吟诵吉祥的祝词或唱着祝福的歌献上哈达,气氛十分祥和。

3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追溯“祭敖包”的渊源,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东胡开始,就有祭天之俗。

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 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 求神降福,保佑风调雨顺,希望迎来牧业丰收的一年。

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祭敖包会的习俗,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七八月举行。祭祀大会有一天到三天的规模,牧民们会穿着民族服饰前往参加。

敖包相会:“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呀……”《敖包相会》这首经典草原歌曲大家应该都听过吧!是**《草原上 人们》的主题曲,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实如果没有《敖包相会》这首经典歌曲,敖包也不会与爱情沾上边,因为蒙古人到敖包相会主要是祭敖包。如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情歌《敖包相会》,使蒙古族祭敖包民俗已经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现在,这首火遍海内外的《敖包相会》,成为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首赞歌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纯洁爱情的向往。

在传统的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会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草原儿女的勇敢、豪迈与能歌善舞。年轻的小姑娘与小伙子围着敖包嬉戏玩闹、互诉衷情,热烈而奔放。

4安代舞:安代舞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了三百年的历史长河,逐渐演变为如今的科尔沁文化的标识,被誉为蒙古族第一舞,可以说是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

安代舞于元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安代舞,有准备、发起、高潮、收场几个程序,都由“博”来主持。舞蹈包含了人们祈求神灵庇护、消灾避难的美好心愿。

5呼麦——响彻蒙古草原的天籁之声:呼麦产生于山林狩猎文化,是蒙古高原的先民们与自然对话的交流方式,是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喉音歌唱方式,被称为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

呼麦是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能够同时唱出两个声部,是不是很神奇  呼麦由一个基音和许多泛音组成,基音依靠胸腔和喉咙的共吗,泛音的变换依靠舌头的位移和口腔形状的变化。特殊的发音方式使得这种唱法可以同时表达出低声嘶吼质地和缥缈悠扬质地,“ 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

呼麦,已有千年历史,它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宇宙、万物的哲学思考与体悟。呼麦在中国各民族民歌里,从独特性还是艺术性上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

欢迎大家来美丽的内蒙古,让我们为你演奏一曲,带你感受独特的呼麦文化!

好啦,以上的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总结出来的内蒙古特色美食及风俗啦! 欢迎各位同学有机会可以来到我的家乡内蒙古,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饱览雄浑壮美的草原、山川、大漠,也能体验到浓郁的蒙古族风情,更能吃到让你长胖好几斤的美食哟!相信我,这一定是一个让你流连忘返的地方!

1、在这个国庆和中秋,双节同庆的日子里,衷心的祝愿你:好事成双月满 人满 盆满 钵满

2、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更深情。今年中秋伴国庆,双重祝福送给您。祝您月来越健康,月来越幸福,月来越快乐。明月皎皎,喜悦无限,乐乐乐不停!

3、云淡风也轻,秋满天,中秋国庆一相逢,祝福心愿铺满天。祝愿幸福安康!

4、中秋国庆双节,快乐为你画一个开心的同心圆,愿你笑口常开,欢乐无穷;幸福为你画一个美好的大圆圈,愿你日子红火,生活美满;朋友则为你送上一个吉祥的圆月饼,愿你身体康健,福寿无边!好运连连,惬意无限!中秋节祝福短信

5、采一轮荷上明月供你观赏,织一件秋日的清凉为你披上,斟一杯月宫的琼浆醉你心上,做一份中秋的祝福圆你梦想,中秋佳节祝您全家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6、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江河奔腾入海,我错过了祝福;又到中秋,不能错过给你的问候,祝中秋节快乐,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