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中国不是第一个双奥之国,北京是世界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之前,世界上有八个国家曾同时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别是: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苏联)和韩国,中国是全球第9个同时举办冬夏两季奥
中国不是第一个双奥之国,北京是世界首座“双奥之城”。
北京冬奥会之前,世界上有八个国家曾同时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别是: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苏联)和韩国,中国是全球第9个同时举办冬夏两季奥运会的国家。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
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巨大成功,源自中国强大的经济和体育实力。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中国有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的丰富经验。为办好北京冬奥会,中国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国际社会已经看到中国举办冬奥会的实力、信心和决心。
“双奥之城”的含义就是同时举办过冬夏两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北京能举办两次奥运会,这足以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近些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北京之所以能够举办2022年的冬奥会,我猜想的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北京作为举办过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具有丰富的经验。第二,北京留有举办过2008奥运会的基础设施,所以说,北京的奥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第三,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具有先进的科技实力,以及较强的经济实力。第四,北京之所以能够获得举办2022冬奥会的资格,离不开我国奥组委的努力,以及我国自身实力的发展。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双奥之城“,这不仅可以提升北京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因为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工程。而且有时候还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造成巨大的财务亏损。例如今年的东京奥运会,谁也没有想到因为有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推迟东京奥运会,这次推迟,直接让日本政府损失惨重。日本还指望着这次东京奥运会,能带动和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新冠的出现,让日本的希望落空。而幸运的是,在我国北京举办的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公认的一次成功的奥运会。绚丽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表演,以及精彩绝伦的运动竞技。
总的来说,北京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这不仅是北京的骄傲,更是国人的自豪。在我看来,这样不仅能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国文化输出能力。让世界知晓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
世界上有1个双奥之城。目前为止,全球只有一个双奥之城那就是北京了。中国在14年内获得了两次举办资格。中国的首都北京,成为了全球首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双奥之城北京简介
已经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就大量使用了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北京冬奥组委经过综合考虑,选择同中国云计算企业阿里云进行合作。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承载奥运会的组织和运营。
也正是看到了这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北京冬奥会是史上第一次云上奥运。截止到去年年底,北京冬奥组委就将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运行。
在国家的扶持下,阿里云已经成长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云计算企业。在冬奥会开幕式,4K高清的“云转播”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相信在阿里云的帮助之下,北京冬奥会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关键词1双奥之城。
随着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北京这座历史名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从2008年夏天到2022年冬天,14年的不断发展和积累,让北京这座城市展现出了更加积极向上的风貌。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它不仅写就了千年古都与奥林匹克运动相遇的全新篇章,也成为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生动注脚,北京的城市发展将会借此机会迈上新台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迅速提升。
正如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所说,“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的、积极的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2绿色办奥。
绿色办奥是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做出的承诺,经过6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北京冬奥会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从而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提到“低碳场馆”,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家游泳中心进行的水冰转换了,从2008年的“水立方”到如今的“冰立方”,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变更,更重要的是通过可转换的钢材支撑系统和可拆装的制冰系统,达到绿色办奥的目标。
在北京冬奥组委确定的“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中,将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场馆100%由绿色电力供应,全面实现碳中和;冬奥场馆在赛后将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也将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关键词3闭环管理。
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评价道:“我们正在非常成功地举办世界上最复杂的国际比赛或活动之一。(疫情防控)是(冬奥会)保障工作上的一个挑战,我要向我们的中国朋友和同事们致敬,他们做得真的非常棒。”
为了举办一届成功且安全的大赛,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严格的闭环管理措施,同时还根据每天的情况,邀请中外医学专家对闭环内的疫情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对一些措施进行调整。
当然,防疫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还和《北京冬奥会防疫手册》的推出不无关系。它的推出和不断完善为全体冬奥会参与者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里面事无巨细地介绍了各级各类人员应该遵守的规定以及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即将开始的冬残奥会,也将沿用现行的《防疫手册》,但是会进行有针对性调整,制定特殊人群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4冰墩墩。
冰墩墩在北京冬奥会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赛事吉祥物本身,“一墩难求”的情景从开幕式当天就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除了憨态可掬的形象,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冰墩墩成为“爆款”的原因。
从开赛前冰墩墩的“卡门”事件,到后来外国媒体记者对于冰墩墩的追捧,再到首枚金牌产生后“金墩墩”的登场亮相,冰墩墩成为了冬奥会上的“顶流”,这更加折射出北京冬奥会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5中国元素。
北京冬奥会赛场上可谓中国元素满满,大到云顶滑雪公园的赛道,小到运动员战袍和护具上的图案,无不彰显中国元素,体现出东道主的热情和文化自信。
在赛场上,不但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服上展现着各种中国元素,就连外国运动员也乐于展现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法国高山滑雪运动员马蒂厄·费弗尔头盔上就绘有大熊猫、龙、长城,还有近来网络热捧的锦鲤图案,一下子拉近了他和中国的距离。
而他更是直接地表示,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带有明显中国元素的图案,为中国人民送去问候;加拿大单板滑雪名将莫里斯的滑板上印有一只大熊猫;瑞士单板滑雪运动员胡贝尔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发布一条老虎装扮的视频,以庆祝中国农历虎年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