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为何对自己的生母赵姨娘那般苛该无礼?

问答 0 59

探春为何对自己的生母赵姨娘那般苛该无礼?,第1张

探春为何对自己的生母赵姨娘那般苛该无礼?
导读:在封建宗法制度中,妻妾、嫡庶都是有着十分严格的区分的。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赵姨娘是妾,她与王夫人的关系,绝不是一般理解中的大老婆与小老婆的区别,而是有主奴名分。妾一般出自主人的丫鬟,如贾赦送给贾琏做妾的秋桐;或是从外面买来的穷苦人家的女儿,如贾

在封建宗法制度中,妻妾、嫡庶都是有着十分严格的区分的。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赵姨娘是妾,她与王夫人的关系,绝不是一般理解中的大老婆与小老婆的区别,而是有主奴名分。妾一般出自主人的丫鬟,如贾赦送给贾琏做妾的秋桐;或是从外面买来的穷苦人家的女儿,如贾赦讨鸳鸯不成后,花了五百两银子买来的十七岁的嫣红。不管是自家的女奴还是从外面买来的,虽然做了妾,地位有所提高,但其身份并未发生根本的,充其量只能算“半个主子”。《红楼梦》第六十回,芳官与赵姨娘吵架,她就不客气地说:“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在这位身份卑微的小戏子芳官的眼里,“姨奶奶”并不比她高贵多少。虽说姨娘的身份不过如此,但她生的孩子却是正经的主子。不过,她们生的孩子,即“庶出”的子女,一律以正式的妻子为合法的母亲,而生身之母只能为“庶母”。即是说,妾对于自己的亲生子女,由于他们之间有身份上的根本区别,她是不能够以“母亲”自居的,甚至连“教导”孩子的权利也没有。《红楼梦》第二十回,当赵姨娘在屋里教训贾环时,刚巧被凤姐在窗外听到,凤姐当即训斥赵姨娘:“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你就大口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这里凤姐把贾环与赵姨娘的身份地位说得清清楚楚:贾环是主子,你赵姨娘是奴才,一个奴才怎么能来“教导”主子?这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规定,这也正是探春理直气壮地指责生母赵姨娘“糊涂不知理”,口口声声称生母为姨娘、不承认赵国基为舅舅而称其为奴才的根据所在。 的确,封建宗法制度有悖于人伦常情,这不是探春的过错。但仅仅凭这些似乎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探春何以对生母如此冷酷,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她的同母弟弟贾环与赵姨娘的关系,贾环并没有因其主子的身份而影响到与生母的感情。更何况,在上面提到的那场冲突中,赵姨娘只是希望探春能拉扯拉扯赵家,多赏一些银子,作为探春的亲生母亲,她的这一点要求也自然的,并非不合乎情理。当时在一旁的李纨就曾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得出来。”尽管李纨的劝说遭到探春的驳斥:“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的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但从李纨的话中,我们仍能感觉到在她看来拉扯赵家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碍于府中的旧例和探春的身份不便说而已。后来平儿传达王熙凤话也说:“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可见,在其他人看来,赵姨娘的要求不算过分,“拉扯”赵家也属人之常情,至少在丧葬费这种事情上是可以打破旧例通融的。但评儿传达凤姐的“好意”又遭到探春的严辞拒绝。探春对她的生母赵姨娘如此不留情面,使人感到太不近人情。究其深一层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与探春的自尊心理和好强性格有着重要的关系。“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是一位有才、有识、有志的姑娘,她曾豪不掩饰地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她的志向不凡。然而,她的自尊与好强,却与她的女儿之身与庶出的地位形成矛盾。小厮兴儿就说探春“可惜不是太太养的”。王熙凤也说:“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一个主子**,正出庶出又有什么关系吗?平儿在听了凤姐的话啊就十分不解。凤姐向她结实说:“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可见,庶出的身份对这位自尊而好强的姑娘的命运是大有关系的。尽管她嘴上对宝玉说:“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其实在内心里她也很知道很在乎的。她无法改变自己庶出的身份,可又不甘心受庶出命运的摆布。因而她公开宣称:“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从而有意拉开与生母赵姨娘的距离,表示出与王夫人的亲切,讨王夫人的疼,就十分容易理解了。但探春的苦心和努力却引起她生母赵姨娘的不满。探春时刻要淡化她庶出的身份,赵姨娘却常常提醒探春别忘记是她“肠子里爬出来的”;探春坚决不承认与赵家有什么亲戚关系,赵姨娘却要常常提醒探春别忘记拉扯拉扯赵家。作为生母赵姨娘的要求原本无可后非,但却深深伤害着探春的自尊,“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出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探春的话语中包含着多少痛苦和怨恨。更使探春伤心的是,赵姨娘的无“理”取闹,已影响到她与王夫人的关系,探春就曾说过:“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探春所说从王熙凤那里得到了证实,一次王熙凤对评儿说:“太太又疼她,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赵姨娘的“每每生事”,是探春的自尊心和好强的性格无法忍受的。 在谈到探春对生母赵姨娘不近人情的态度时,我们还不能忽略另一个因素——即赵姨娘不堪的品行。关于赵姨娘的为人,《红楼梦》中有不少具体的描写。如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赵姨娘与马道婆密谋利用巫术暗害王熙凤与宝玉。第六十回为“茉莉粉替去蔷薇硝”而与芳官等一群小戏子打架等。概括起来,她的品行,一是愚,二是心术不正,三是不知自尊。连探春都说她见识“阴微鄙贱”、“忒昏愦得不像了!”在赵姨娘与芳官等人打架后,探春不客气地职责她这位生母:“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话。”又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这那像是女儿对母亲说的话,倒真像主子教训奴才或长辈教训小辈,厌恶和鄙视溢于言表。赵姨娘的确是一个卑微的小人,我们甚至不明白曹雪芹为什么把她写得如此不堪,以至人们疑惑正人君子如贾政者,怎么找了这样一个差劲的小老婆。 尽管探春对生母赵姨娘不近人情的态度,有苦干可以解释的理由和原因,尽管我们对探春这朵带刺的“玫瑰花”十分喜爱和敬重,但我们还是不能不指出,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确有值得指责的过分之处。当然探春对生母的冷漠和不近人情,除她本人的自尊心里、好强性格及赵姨娘的卑劣之外,更主要的是这一切均是由那个社会、那一套扭曲人的美好心灵、扭曲人与人之间纯洁关系的封建宗法制度造成的。正如将和森先生在那篇著名的《探春论》中所说:“一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是这样经常扭伤着人们之间的感情,即使是人间最天然的骨肉之情也不例外。”

钱槐是赵姨娘的侄儿,父母在库房管帐,家里有几个钱,在婚事上,马上就有了挑选的派头,看上了小厨房管事柳家的女儿五儿。这五儿容貌生得极好,作者说是鸳鸯、袭人、平儿和紫鹃一流的,可知这姑娘天生丽质。

钱槐家露了意思,柳家故也乐意,在仆人里,赵家算是有体面,也有钱,比柳家体面,境遇好,姑娘不算低嫁,可是五儿不愿意。这姑娘容貌生得好,心气高,看不上钱槐,到是这种奴才人家的孩子,亲事也有些自主权,她必是见过钱槐,或者有所听闻,也许没瞧上容貌,也许没看上人品,总之姑娘人小心大主意高,一句话,不同意。父母到也疼她,不同意就算了。

可是钱槐不乐意,若是别家的小厮,这家不同意,换另一家,反正家生的丫鬟,多的是,可是钱槐不同,他是奴才里有面子的,自然不肯丢这个面子,发誓要弄取求配,这五儿,是让人惦记上了。这一惦记可不是好事,看看旺儿之子逼婚彩霞,不就借了凤姐出面,做成此事。如果钱槐要是托赵姨娘,找个体面,用哪个主子或者管事的面子出头做媒,到是麻烦。

钱槐哪来的底气,不就是赵家出了个姨娘。

一家有个姨娘,连侄子都感觉有底气。

鸳鸯的兄嫂,职位也过得去,一个是贾母处的买办,一个是浆洗的头,这已经是沾了鸳鸯的光,可是不知足,看人家的女儿,成了姨娘,满眼羡慕,自然是在鸳鸯面前流露过。

以鸳鸯的身份,要是做姨娘,自然是有机会,年纪大了,要放出去,贾母疼她,也许会直接安排了,也许鸳鸯求一求,机会就来了。

所以鸳鸯的兄嫂,才会在妹子面前,流露羡慕的姿态,想给姑娘洗脑,要是鸳鸯主动,省多少事。

可惜,鸳鸯是什么人,在凤姐眼中,是个可恶的,等同于宝钗说小红眼空心大,这说明,是有主意的,而且不是世人眼中的好奴才。

贾赦一提亲,这对夫妻,自然欢喜若狂。

嫂子马上来贺喜,让鸳鸯骂了一顿,才灰头土脸,落荒而逃,在邢夫人面前,不忘告袭人的状,没敢提平儿,是怕了凤姐。

哥哥又亲自接了妹子家去,软话硬话一箩筐。

逼得鸳鸯闹到贾母面前,才算了局。

他们看到了赵家,着实发了,因了女儿赵姨娘,日子自然不比从前,兄弟们都得了好差事,不是帐房的,就是跟贾环少爷上学的,何等风光。

赵姨娘有儿有女,那未来不就是太太的风光吗,过几年环三爷,弄个官,也许考的,也许捐的,成了家,分出去过,赵姨娘不就是当家老太君吗?

而金家的妹子,本来能成了贾赦的姨娘,要是这样,金家和赵家可不是平起平坐。可是鸳鸯不肯,金家的梦成了空。

赵家在人们羡慕的眼神里。

金家却有些抬不起头。贾赦的为人,惹不得鸳鸯,对金家夫妻,自然没好脸。

《红楼梦》里面,王夫人对赵姨娘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赵姨娘这个角色是可怜又可恨,她是贾政的“侍妾”,在贾府的地位是相当地下的,正经主子是不拿正眼看她的,就连性子刚烈的府里丫头们,有时候也不拿赵姨娘当回事,能欺负的时候就欺负一下,不是言语方面攻击赵姨娘,就是在行为当中做下让赵姨娘心中不爽的事情。如赵姨娘如表面上的隐忍不发、柔弱无助到也罢,可惜她只是表面的顺从,实际上她的内心被仇恨与不满侵蚀得千疮万孔,正急欲打到贾政正妻王夫人,从而自己坐上贾政正房而后快。

 

精明如王夫人,她怎可不知道赵姨娘心中的小九九,况王夫人作为贾政的正房妻子,娘家也是朝廷大红大紫之人,她对于赵姨娘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无论赵姨娘做什么,她都得向王夫人禀报,如若不然,赵姨娘就是反了,连杀了她都是可以的。在古代“妾”的地位原本就很低,妾就像是男人与其正统夫人的私人物品一样,把主人伺候得好,相安无事,若是不好,生出些事端,那打骂就是家常便饭,甚至连家里的丫鬟都不如。

赵姨娘本身就是这么尴尬的身份,可是她却偏偏不老实,处处隐忍着生些是非,让自己庶出的儿子贾环也连带着变化了不少,倒是那赵姨娘的女儿探春真乃妙人儿,可惜他也看不惯自己生母的所作所为,心中苦恼不已。探春是聪明的,她知道在这样的人口复杂的大家庭生活,怎可以如生母般那样左冲右突,那样下去命都会没有的。

王夫人、贾母,还有最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凤姐,这些人的智商不知比赵姨娘强到哪里去了,她们且还是强强联手,对付一个赵姨娘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细一想,不仅仅王夫人对赵姨娘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其实像其他的人也是一样的,就一句话,赵姨娘的命运可就惨了。

不扭曲。探春对赵姨娘的感情看似扭曲,实则是正常的很。

一、古代是讲究子凭母贵,探春只是向往上爬而已

我们经常说母凭子贵,其实在古代是子凭母贵,不论男孩和女孩有一个好母亲,就会优越于很多人。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都有体现,如《芈月传》,王子赢稷和赢荡,在秦惠文王的眼里和心里都想立赢稷为太子,但是苦于芈姝是嫡妻,赢荡是嫡公子,秦惠文王也没办法,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

按照赢荡的能力根本不适合做一名太子,做一名君王,但是人家有个强硬的老妈,人家就能坐上君王的位置,而赢稷则就只能跟随母亲到燕国做质子。

探春作为一个庶出的女儿,她深知自己地位比别人矮了一截,想要在贾家站稳脚跟,必须得抱紧王夫人的大腿,自己才有一席之地。

如果和母亲赵姨娘掺合在一起,不但没有好果子吃,相反还会招惹麻烦。探春是何等的聪明,她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远离赵姨娘,亲近王夫人。

二、探春的对生母赵姨娘的感情是正常的,并非扭曲,探春也是没办法

在《知否》里王若弗曾经说姨娘生的孩子必须得由主母照料,姨娘就是家里的奴才,没有资格领养孩子。而在《红楼梦》里探春也明确指出赵姨娘就是贾家的奴才,而自己是贾家的**,两人不是一个档次。

还有当赵姨娘在训斥贾环时,王熙凤公开怼赵姨娘,说贾环是主子,应当是王夫人和贾政来管理这件事情,用不着一个奴才来管理。

赵姨娘的地位就是一个奴才的地位,只能说在奴才堆里赵姨娘算是半个主子,而在主子的堆里赵姨娘就是奴才。

探春对赵姨娘是又爱又恨,她多么想自己的母亲就是王夫人,又多么想赵姨娘不要在胡搅蛮缠,安静的过日子该多好。

探春多么想获得王夫人的器重,遗憾的是探春始终没有得到王夫人的真心器重,探春一直在被赵姨娘说影响,赵姨娘三头两头的闹,三头两头提醒探春是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

探春恨自己,也恨赵姨娘,恨自己没有投错胎,恨自己空有一副学问,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恨自己被禁锢在着大观园里。

人心都是肉长的,探春对赵姨娘再讨厌,她也是生母,虽然在一起的时候整天打架,那别扭。然而等到探春出嫁临走时,一声“娘”把多年来所有的怨恨全部消除,探春怎么能不知道那是她的生母,她的亲娘呢?但是探春又是无奈的,想要在贾府立足不被欺负,她必须舍弃赵姨娘,投奔王夫人。

探春和王夫人的关系好,那是明面上的关系,是探春为了好好生活必须维持的关系。探春表面上与赵姨娘关系疏远 ,也是为了生活迫不得已,既要让自己活得出人头地,又要保护处于弱势的赵姨娘。实际上探春与赵姨娘毕竟是亲生母女,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并非无情无义。

探春的亲身母亲是赵姨娘,王夫人是主母。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中,作为小妾的赵姨娘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的,探春便被养在王夫人名下。探春作为一个庶出的姑娘,能得到读书识字的机会,她很珍惜。她是个才自高明志自远的人,她懂得把握身边的机会,她尽量顺着贾母王夫人的心意,努力与她们维持良好的关系。

贾母见她才思敏捷人也长得美丽,对她也是较为喜爱和看重的。就连王熙凤、宝玉等人对探春都高看两眼。其实这都是探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如果不是她拼尽全力让自己好点更好点,那她的待遇和命运也许就会和迎春、惜春一般。身份是她改变不了的事实,赵姨娘的为人更是让人不喜,她内心在意过彷徨过,但她懂得选择更合适她生长的道路。

相比赵姨娘,她知道依靠王夫人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她对王夫人是尊敬是服从,但并不是内心的热爱。她对赵姨娘经常表现出嫌弃疏远,甚至与赵姨娘理论。但这是为了赵姨娘好,以赵姨娘的个性,若没有探春的保护,她会受到更多人的排挤与不平等的对待。

探春表面上批评她娘,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她。她对赵姨娘不是不爱,而是不能爱不敢爱,纵然心中有爱也不能说出来,这是生活环境造成的悲哀,也是身份所决定的悲哀。待到探春出嫁那一刻,探春终于能够敞开心胸,向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张开怀抱,并深情地唤了她一声“娘”。她唤得那么悲伤那么震撼,因为这是她唤的第一声娘,也可能是最后一声!

探春珍藏在心底多年的母女之情这一瞬间涌了出来。此刻她们的感情是是真实的、纯粹的,她们的母女之情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升华!

客观原因:①赵姨娘是妾,在封建宗法制度中,妻妾之分就是主奴之分。因此,探春本就应该以王夫人为母,而视赵姨娘为奴。②赵姨娘品行不良,粗俗自私,令人生厌,经常出丑,有时让探春很难堪。主观原因:探春有很强的自尊心,个性要强,希望淡化掉自己“庶出”的背景,在大家庭里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和尊重。

探春的诨号叫“玫瑰花”,为什么有这么个诨号?《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有一段精彩的解释:“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兴儿的话很形象地描绘出探春的为人性格。探春的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在她的身上既有着女性的柔美,又时时透露出一种男性的英爽刚毅。在《红楼梦》中,探春的故事并不是很多,但有两件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理家,二是在抄检大观园时的表现,特别是打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突出了她“有刺戳手”的性格一面。这两件事都很为人们所称道。但在带刺的“玫瑰花”身上,也有一件事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招来了不少批评,这就是她的“刺”也常常戳向她的生母赵姨娘的身上。

探春对赵姨娘看似不近人情的态度,集中表现在第五十五回母女之间的一场冲突中。事情的起因,是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理家的探春按照旧例赏给了赵家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赵姨娘嫌赏银太少,而跑来跟探春吵闹。赵姨娘先是责备探春:“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当即赵姨娘说出探春只顾讨太太的疼,不拉扯赵家,并责备她“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不想探春没听完赵姨娘的话,已气得“脸白气噎”,反驳道:“谁说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这一场争论的结果,正如回目中所标明的那样“唇亲女愚妾争闲气”,赵姨娘不仅没多争来一两银子,还惹来一肚子气。

对于这场母女争论,人们读到此每每会感到疑惑不解:探春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会这么冷酷呢?探春为什么口口声声叫生母为姨娘,为什么不承认赵国基为舅舅而称为奴才呢?赵姨娘让探春拉扯拉扯赵家的要求合不合乎情理?赵姨娘指责探春只顾讨太太的好,只拣高枝儿飞是否有道理?要完全说清楚这些疑问并不容易。这里我们不妨从封建的宗法制度、探春的自尊心理和性格及赵姨娘的品行三个方面作些具体的分析。

在封建宗法制度中,妻妾、嫡庶都是有着十分严格的区分的。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赵姨娘是妾,她与王夫人的关系,绝不是一般理解中的大老婆与小老婆的区别,而是有主奴名分。妾一般出自主人的丫鬟,如贾赦送给贾琏做妾的秋桐;或是从外面买来的穷苦人家的女儿,如贾赦讨鸳鸯不成后,花了五百两银子买来的十七岁的嫣红。不管是自家的女奴还是从外面买来的,虽然做了妾,地位有所提高,但其身份并未发生根本的,充其量只能算“半个主子”。《红楼梦》第六十回,芳官与赵姨娘吵架,她就不客气地说:“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呢!”在这位身份卑微的小戏子芳官的眼里,“姨奶奶”并不比她高贵多少。虽说姨娘的身份不过如此,但她生的孩子却是正经的主子。不过,她们生的孩子,即“庶出”的子女,一律以正式的妻子为合法的母亲,而生身之母只能为“庶母”。即是说,妾对于自己的亲生子女,由于他们之间有身份上的根本区别,她是不能够以“母亲”自居的,甚至连“教导”孩子的权利也没有。《红楼梦》第二十回,当赵姨娘在屋里教训贾环时,刚巧被凤姐在窗外听到,凤姐当即训斥赵姨娘:“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你就大口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这里凤姐把贾环与赵姨娘的身份地位说得清清楚楚:贾环是主子,你赵姨娘是奴才,一个奴才怎么能来“教导”主子?这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规定,这也正是探春理直气壮地指责生母赵姨娘“糊涂不知理”,口口声声称生母为姨娘、不承认赵国基为舅舅而称其为奴才的根据所在。

的确,封建宗法制度有悖于人伦常情,这不是探春的过错。但仅仅凭这些似乎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探春何以对生母如此冷酷,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她的同母弟弟贾环与赵姨娘的关系,贾环并没有因其主子的身份而影响到与生母的感情。更何况,在上面提到的那场冲突中,赵姨娘只是希望探春能拉扯拉扯赵家,多赏一些银子,作为探春的亲生母亲,她的这一点要求也自然的,并非不合乎情理。当时在一旁的李纨就曾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得出来。”尽管李纨的劝说遭到探春的驳斥:“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的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但从李纨的话中,我们仍能感觉到在她看来拉扯赵家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碍于府中的旧例和探春的身份不便说而已。后来平儿传达王熙凤话也说:“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可见,在其他人看来,赵姨娘的要求不算过分,“拉扯”赵家也属人之常情,至少在丧葬费这种事情上是可以打破旧例通融的。但评儿传达凤姐的“好意”又遭到探春的严辞拒绝。探春对她的生母赵姨娘如此不留情面,使人感到太不近人情。究其深一层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与探春的自尊心理和好强性格有着重要的关系。“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是一位有才、有识、有志的姑娘,她曾豪不掩饰地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可见她的志向不凡。然而,她的自尊与好强,却与她的女儿之身与庶出的地位形成矛盾。小厮兴儿就说探春“可惜不是太太养的”。王熙凤也说:“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一个主子**,正出庶出又有什么关系吗?平儿在听了凤姐的话啊就十分不解。凤姐向她结实说:“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可见,庶出的身份对这位自尊而好强的姑娘的命运是大有关系的。尽管她嘴上对宝玉说:“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其实在内心里她也很知道很在乎的。她无法改变自己庶出的身份,可又不甘心受庶出命运的摆布。因而她公开宣称:“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从而有意拉开与生母赵姨娘的距离,表示出与王夫人的亲切,讨王夫人的疼,就十分容易理解了。但探春的苦心和努力却引起她生母赵姨娘的不满。探春时刻要淡化她庶出的身份,赵姨娘却常常提醒探春别忘记是她“肠子里爬出来的”;探春坚决不承认与赵家有什么亲戚关系,赵姨娘却要常常提醒探春别忘记拉扯拉扯赵家。作为生母赵姨娘的要求原本无可后非,但却深深伤害着探春的自尊,“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出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探春的话语中包含着多少痛苦和怨恨。更使探春伤心的是,赵姨娘的无“理”取闹,已影响到她与王夫人的关系,探春就曾说过:“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探春所说从王熙凤那里得到了证实,一次王熙凤对评儿说:“太太又疼她,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赵姨娘的“每每生事”,是探春的自尊心和好强的性格无法忍受的。

在谈到探春对生母赵姨娘不近人情的态度时,我们还不能忽略另一个因素——即赵姨娘不堪的品行。关于赵姨娘的为人,《红楼梦》中有不少具体的描写。如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赵姨娘与马道婆密谋利用巫术暗害王熙凤与宝玉。第六十回为“茉莉粉替去蔷薇硝”而与芳官等一群小戏子打架等。概括起来,她的品行,一是愚,二是心术不正,三是不知自尊。连探春都说她见识“阴微鄙贱”、“忒昏愦得不像了!”在赵姨娘与芳官等人打架后,探春不客气地职责她这位生母:“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话。”又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什么意思,也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这那像是女儿对母亲说的话,倒真像主子教训奴才或长辈教训小辈,厌恶和鄙视溢于言表。赵姨娘的确是一个卑微的小人,我们甚至不明白曹雪芹为什么把她写得如此不堪,以至人们疑惑正人君子如贾政者,怎么找了这样一个差劲的小老婆。

尽管探春对生母赵姨娘不近人情的态度,有苦干可以解释的理由和原因,尽管我们对探春这朵带刺的“玫瑰花”十分喜爱和敬重,但我们还是不能不指出,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确有值得指责的过分之处。当然探春对生母的冷漠和不近人情,除她本人的自尊心里、好强性格及赵姨娘的卑劣之外,更主要的是这一切均是由那个社会、那一套扭曲人的美好心灵、扭曲人与人之间纯洁关系的封建宗法制度造成的。正如将和森先生在那篇著名的《探春论》中所说:“一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是这样经常扭伤着人们之间的感情,即使是人间最天然的骨肉之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