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探索中国古代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出炉。
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20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向整个项目组、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在科学出版社举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新书汇报》发布会上松了一口气。
记者看到,这是一本封面印有西周青铜器“礼”的黄褐色大书,共546页,83.6万字。
为了这本厚重的书,很多人熬夜到鬓角发白。所以,这部署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巨著,不仅浸润了200多位专家的岁月和心血,更象征着中国学者对自身文明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态度和精神。
二里头遗址资料照片
好久不见,这份答卷
为什么会有「夏商周断代工程」和这个附带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这要从中华文明的特点说起。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具有独立起源的古老文明之一,流传至今,从未间断。而我国古籍记载的确切年代,只能推至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谱》之初——西周末年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然后就有了分歧。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研究的一大短板。
到底有没有夏朝?夏商周的分界线是什么时候?千百年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由于研究材料和手段有限,在一些关键点上一直没有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科学出版社供图
西周金文《离骚》记载了王武经商成功的信息。照片由科学出版社提供
“20世纪初,怀疑论者率先质疑中国两千多年古代史的研究方法。随后,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取代了传统的金石学研究,为夏商周文明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途径。计算机发明后,天文历法计算进入了前人无法比拟的快速准确时代。物理学引入考古学领域后,碳14测年方法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年代学研究。”李点评。
据报道,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放射性碳-14元素随着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按一定规律衰变(5730 40年后衰变一半)。生物体死亡,体内的碳-14无法得到补充,只能按照规律衰变。因此,根据生物遗骸中碳-14减少的程度,可以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龄。只要获得可靠的样本,就可以推断出生物体死亡的年代。
随着测年数据校正手段的改进和加速器质谱的出现,用碳14测年法测量高精度和微量样品成为可能。因此,对商周时期的差异做出科学判断,重新评估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时候到了。
1995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和控制论专家宋健提出“组织科学界共同研究中国古代年代学”。次年5月16日,被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
作为跨学科联合研究的大型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方法充满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织的魅力。
商周断代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邱世华告诉记者:“主要有两种研究方式。首先,对甲骨文、金文等传世文献和古代文字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并通过现代天文计算对相关天文和历法记录的年代进行估算。第二条。分阶段整理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进行必要的发掘,获取一系列样品,用常规法和AMS法进行碳14测年。”
于是,一个集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科技断代学于一体的“超级”学术工程诞生了。与会人员是来自全国32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化文化机构的200多名专家。
作为一项学术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完成,并出版了《1996-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报告:简本》,给出了西周诸王年、武王和商代、商代晚期武定年、夏商周分界标志和夏初的结论。
那么,从“简化版”到“复杂版”的报告整理汇编,出题20多年来,专家们都做了些什么?
“进一步发掘夏商早期和西周时期的考古遗址,将为先周和西周时期的考古文化分期和年代确定提供新的材料;确立河南龙山-新寨-二里头-二里岗考古年代序列;进一步深化殷墟甲骨文分期的研究;查一下西周王念和金文的历法。”甲:李·。
李回忆说,按简化版写的复杂报告初稿其实很快就出来了,但初稿交付专家组,并根据专家组意见对项目的9大课题、44项专项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补充。“用了很长时间,大概从2005年到2016年底。”待出版的报告交给出版社时,已经是2017年了。科学出版社在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核实和校对后,小心翼翼地将这本书交给了公众。
因此,这份失传已久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全面总结,系统反映了其成果和重要的新进展。
透过历史的迷雾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夏商周断代系统。
具体有四个目标:第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前有10个国王,包括西周前半段的早、中、晚,从而提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日期。第二,商代晚期,武定以下诸王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日期。第三,商代早期提出了详细的年代框架。第四,夏朝提出了基本的编年框架。
“我们所做的,就是穿越历史的迷雾,为夏商周的历史和边界划一条‘线’。”邱世华这样描述。
关于西周,文献记载相当丰富,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金文无疑是界定王年的有力支撑。所以工程专家对西周君王在位时间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
关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后的在位,学术界已有定论。共和以前,包括、成王、康王、、穆王、恭王、伊王、孝王、伊王、李等,都给过“准旧历表”。
其中,伊王元年的推定更具代表性。《竹简编年史》古书记载“夷王元年,天回郑”。学者认为“天回郑”是日出时的日食,郑在西周都城濠井附近的华县。根据现代天文方法,对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40年的日食进行综合计算后发现,只有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才能造成西周正帝“天又亮了”的景象。因此,伊王元年被推定为公元前899年。
《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描述:“二月甲子不喜。至于五代商业郊区木叶,那是誓约。武王的左棍是黄阅,右棍是白克,这样可以安慰他。”当周天子听说武王要来时,他也派了70万军队离开武王。”“他所有的师都倒下去了。" "他走了,爬上鹿台,穿上珍珠和玉,烧死了。"
这个描述是“王武·尚可”。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王武继位的年份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谜团之一。它是商周的分野,象征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朝代的开始。
前几代学者今年也有探索,主要以“历算”、“各种文献佐证”、“金文、历日”、“御年累积”、“天象追溯”等方法为主。该报告以表格形式列出了44种推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基于丰濠遗址出土器物的常规和AMS碳14定年。同时根据古代记载进行天文计算,最后与金文对照得出最终结论。
丰濠遗址位于安西南郊丰河两岸,是文王迁徙的都城。一直沿用到平东迁洛邑,其作为都城的历史贯穿整个西周。
为了获得该遗址详细的分期资料,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冯、匹克遗址分期断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裴溪团队在当地进行了多次发掘,两个地层为考古界划定商周界线提供了理想的依据。在对相应地层出土的文物进行年代测定后,武王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年份被限定在公元前1060-1000年。
专家组在对武王战胜商朝的天文记录、《汉书》和《国语》以及关于李理的铭文进行整理后,发现了“岁在鹑火”、“星宿岁在中天”等一些关键信息。根据天文计算,提出了三种方案,即可以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或公元前1027年征服商。由于公元前1046年与西周金文有很好的联系,也符合古籍中的各种描述,因此判断公元前1046年是王武征服商朝的年份。
按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思路,报告中的专家组给出了一个“夏商周年表”,分三代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会有疑问,但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争议本身也是学术发展的标志之一。”邱世华说。
中华文明从未断过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刘庆柱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夏朝基本年代框架。
报告显示,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墓葬和青铜冶炼作坊,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和骨角。根据出土文物常规碳14测年,二里头遗址第一期为公元前1780年至1708年,第四期为公元前1557年至1512年。
据专家组介绍,二里头遗址无论是规模还是出土文物,都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作为都城遗址,其持续时间与古籍中提到的“真题”作为夏朝都城的历史是一致的。而且二里头文化是否代表了夏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目前尚无定论。也就是说,二里头并不是最早的夏文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古籍记载和天文推算,以及登封王成刚、禹州瓦店、新密新寨遗址出土文物的AMS碳14测年,认为夏商周断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止于公元前1600年。
这一结论是对“夏朝是否存在”等问题的回应。
刘庆柱回忆说,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长期存有偏见——19世纪传教士走遍中国时,认为中华文明是“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发现彩陶后,他们认为彩陶是外来文明传入中国的结果。这个想法被推翻,直到夏鼐先生证明河南仰韶文化早于甘肃齐家文化,彩陶不是从新疆、甘肃传入中原的。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方不承认商朝的存在;甲骨文发现后,他以没有发现更早的文字为由,否定了商代早期和夏代的存在。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发展,是一个不断发现、确认和认知自身文明的过程。刘庆柱深有感触。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特色形成和繁荣的重要时期。因此,建立夏商周断代“标尺”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和鉴别中国文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现有的知识体系来看,项目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得出的结论是公正可信的。”刘庆柱强调说。
因为结合了常规碳14定年、AMS碳14定年、天文计算、青铜器铭文计算、古籍计算,是多重证据法的应用,可以重复,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科学的特点是它可以被重复、验证或证伪。
“夏商周断代工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我国考古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刘庆柱说。
李说,他们希望对夏、商、周的研究能继续下去。他们非常重视国内外同行的学术观点。他们热切期待新发现、新观念带来的认知突破和新的研究进展。
《光明日报》(2022年08月24日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jpg)
.jpg)
.jpg)
,白羊座犹豫,射手座顺利,摩羯座委屈).jpg)
.jpg)

2022最后3个月桃花运旺,爱情最甜蜜的5大星座).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