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2022年8月16日,一列复兴号高铁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永定门城楼前驶过。
千年古都北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随着中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北端是北京鼓楼和钟楼,南端是永定门。北京城也像一本书一样沿着这条轴线展开。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北京以中轴线的申遗为抓手,推进老城区的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北京老城区也在保护过程中复兴。
这十年,北京的天很蓝,水很清,公园很多,古建筑也翻修开放了。围绕中轴线,人们可以体验北京的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中轴线也越来越大。
沿着传统的中轴线向北延伸,“鸟巢”、“水立方”和国家速滑馆见证了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运城市”。
中轴线以南,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也赋予了这条线路新的活力。
一点一滴的变化汇聚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北京将在未来续写新的篇章。
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2年8月31日,银锭桥上“银锭看山”的景色。北京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拆迁后,曾经被高楼遮挡的美景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下图为2013年2月4日,游客在后海银锭桥观看“燕京八小景”之一的“银锭观山”(资料照片,石春阳摄)。新华社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2年9月18日,市民在北京钟鼓楼广场休闲健身。改造后的钟鼓楼地区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新华社记者陈忠浩摄);下图为2014年3月25日北京钟鼓楼广场地面检修(资料照片,Villi摄)。新华社
2022年8月16日,游客在北京中轴线永定门城楼参观。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2022年9月18日,游客在北京景山上观赏中轴线景观。新华社记者陈忠禹摄
2022年8月28日,观众在北京鼓楼一楼“时间的故事”展览中观看光影秀。2019年11月,北京启动鼓楼保护展示工程。改造后,这里恢复了券洞的历史风貌,成为向公众开放、展示钟鼓楼历史文化的文化空室。新华社记者陈忠禹摄
2022年7月16日,孩子们在北京前门商圈玩耍。新华社记者张摄
2022年7月6日,市民夜游前门商业街。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2022年8月16日,两个孩子在北京永定门公园南中轴线御道景观区玩耍。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2022年8月16日,人们在北京东城区三里河游览。三里河,曾经的草厂杂院,如今小桥流水,回廊亭台,人来人往,颇有水乡意境。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2022年8月29日,人们在雨荷河故道京东段休闲游览。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2022年8月29日,市民在北京钟鼓楼文化广场休闲锻炼。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滑比赛场馆——国家速滑馆,摄于2022年9月19日。国家速滑馆是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项目临时场馆建成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下图为2008年8月2日航拍的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陈凯摄)。新华社
国家体育场(左)和国家游泳中心的夜景,摄于2022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新华社记者张摄
2022年7月9日,在国家速滑馆,游客与场馆内的“冰墩”合影。国家速滑馆是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馆建成的。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2022年4月16日,观众在“艾斯·库伯”参观体验。“艾斯·库伯”是冬奥会12个比赛场馆中第一个开放公共体验的场馆。新华社记者颜焕宗摄
2022年9月11日,市民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跑步健身。新华社记者任潮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2年9月7日,南航空的一架飞机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下图为2014年12月26日,附近村庄的村民在北京新机场基石旁拿纪念品(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罗摄)。新华社
来源:新华网
.jpg)
.jpg)
,白羊座犹豫,射手座顺利,摩羯座委屈).jpg)
.jpg)

.jpg)
2022最后3个月桃花运旺,爱情最甜蜜的5大星座).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