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肝”来 安徽一女孩收到最珍贵的14岁生日礼物)

孩子 0 64

(苦尽“肝”来 安徽一女孩收到最珍贵的14岁生日礼物),第1张


(苦尽“肝”来 安徽一女孩收到最珍贵的14岁生日礼物),第2张

医生正在给刘源(化名)做手术。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医生正在给刘源(化名)做手术。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本报合肥8月6日电(于晓军董张强)记者6日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女生刘媛(化名)近日完成肝移植手术,已休学两个学期。她很快就能健康地回到校园。


刘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但她平时活泼开朗,身体健康,几乎没去过医院。去年9月,刚上初一的刘源跑上体育课,突然无法动弹,开始出现蜡黄,身体严重不适。他被送到当地的镇医院治疗,结果发现他患有严重的肝硬化。


三个多月后,刘源跟随父母去了几家医院治疗,但病情并没有缓解,父母也几乎对治疗失去了希望。



(苦尽“肝”来 安徽一女孩收到最珍贵的14岁生日礼物),第2张

刘源(化名)的生活照。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


今年2月,刘源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父亲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综合讨论和评估,刘源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慢性和急性肝衰竭。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分为肝型(肝硬化)、脑型(基底神经节损害为主)、混合型和其他类型。在这种情况下,肝型是主要类型,没有明显的损害大脑和其他器官。肝移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虽然专家给刘源指明了治疗方向,但肝移植等待时间不确定,等待期间需要医疗支持治疗。从此,刘源开始了漫长的等肝之路。


“待肝”期间,刘源反复出现重度黄疸、重度腹水、凝血因子严重紊乱、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等症状。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夺去一个少女的生命。在医生、家属和刘源本人的坚持和努力下,刘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死。


7月16日上午,等待了半年的刘福接到了医生的通知,一个合适的供体出现了。一家三口又激动又担心,刘源的妈妈在背后默默哭泣,担心这么大的手术可能也有很大的风险。


7月17日凌晨,手术开始。5个多小时后,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严重硬化的肝脏被切除,供体捐献的“新”肝脏开始在刘源体内发挥作用。器官捐献和成功的肝移植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满满的希望。


7月19日,手术基本康复的刘源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这一天也是她14岁的生日。“我女儿的生日意义重大。”父亲刘激动地说:“特别感谢这里的医生给了我女儿新生。我们都相信,过了这次难关,以后会越来越好。”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赵洪川表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是肝硬化,而肝移植是包括该病在内的肝脏遗传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器官移植是一场关乎生死的手术,也是一场救命的手术。需要移植科、麻醉科、输血科、重症监护室、b超室、CT室等多个科室的分工协作,代表了医院的最高医疗水平。


赵洪川介绍,安义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在7月份迎来了“移植高峰”。短短一个月,就有7例移植。自2020年1月以来,该中心肝移植病例较去年大幅增加,已完成肝移植手术26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安徽省最早开展肝移植手术、数量最多的医院,也是安徽省肝移植手术量领先的医院。(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