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

老人 0 69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1张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一个古老的家庭就像一个宝藏。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在老爸爸老妈妈想尽办法给孩子惊喜的同时,一群人忙着给“老孩子”准备礼物。


教老人如何辨别诈骗短信,教他们用手机支付,升级手机软件。在这群人的忙碌清单中,如何关爱“老小孩”的网络生活,就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重要。


毕竟,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或许很多小学生都能快速操作手机功能,但对于一些老年群体来说,却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难事”。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面对陌生的网络生活,他们成了“老小孩”,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为了帮助这些“老小孩”融入互联网生活,一批产品经理、大学讲师、学生、警察穿上了“蓝背心”,支持老小孩防骗的“最强团队”成立了。这个微观的故事,讲述了这群“蓝背心”的故事。其中包括:


有人在上海读研究生,利用周末在各个小区教老人使用手机,风雨无阻;


有些人做社区警察。为了帮助老人提高防骗意识,发誓与电信诈骗“斗争到底”,通过网名、社区群、直播等方式“花式防骗”。


还有的是产品经理,为了让产品适合老化,做得更好,一心想“退步”,直到长辈用上无障碍设施。


没有人会变老。在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同时,别忘了那些曾经养育过你的人也急需你的帮助。


以下是一个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郭子睿


编辑|长信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每个老人都像个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的耐心。”这是丁去年以来最大的心理感受。


丁佳现在上海读研究生。虽然平时学习很忙,但她每个周末都会穿上小蓝马甲,穿梭在各个社区——她的目标是各个社区的老人。


她是蓝背心助老志愿者,是老人们口中的“小丁老师”。她专门教你如何显示健康码,注册核酸信息,手机支付和消费。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图|丁在教老人使用手机


“一般来咨询点的都是50到70岁的老人,查询频率最高的‘四大金刚’分别是健康码、公交扫码、店铺扫码支付、微信语音通话”,丁说。


与老人相处久了,如今只有25岁的丁已经掌握了一套与老人交谈的“策略”:


“比如老年人不会用的功能,不主动推荐学习。如果遇到输入密码的服务,要先退后几步再往前走……”对于所有的策略,首先考虑的是给老人更多的耐心。


虽然她似乎很熟悉它,但当她第一次接触这项特殊的工作时,丹特·时嘉遇到了许多障碍。首先,道路是艰难的。那时候是上海最热的八月。丁每天从学校到志愿者社区要坐45分钟的地铁。然而,“一开始,没人敢靠近我”。


大家都觉得她是个业务员,有的人看到她主动上前会故意绕过她。“当时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明明是好心,不能算‘骗子’。”


丁佳回忆说,她主动报名参加了蓝背心,她也想到了老家的奶奶。“我常年在国外读书,我奶奶为了和我视频也开始学手机,但是没人教她,所以回到老家就让我一步一步的指导她”。


在会见社区里的老人时,丁第一次提到了他们孙子的角色。“可能国家反诈骗工作做得好,老人们第一次肯定避开陌生人”。


几经自我安慰,丁还是坚持穿上了蓝背心,做了“小丁老师”该做的事。


时间长了,社区里的人跟丁熟悉了,也就渐渐放下了戒备,开始向她打听各种手机操作的事情。


“教老人很像教孩子,甚至比教一个孩子更有耐心”,丁·说。“老人的学习能力比孩子稍弱,惯性思维也强。一些我们看到的简单操作,需要重复7-8遍才能记住”。


统计显示,80%的老年人平均学习一个新功能4-10次。丁佳记得,最多的一次老人来了八次,基本学会了常见的操作。“有时候,要花半个小时才能学会如何在WIFI和手写输入法之间切换。”


“还有一些我们听起来很熟悉的操作语言。你需要先把它们翻译成老年人听得懂的文字,然后才能理解”。比如本地保存,返回桌面。这些说明不适用于老年人。"你不妨告诉他们去找小齿轮、小箭头和小房子."用图形记忆比抽象名词更有效。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图|丁的《蓝背心日记》


在丁的《蓝背心日记》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和每一个“老小孩”的故事:


不敢用“手机监控”的大爷,想学打车去医院不打扰女儿的奶奶,想保留年轻时老照片的爷爷...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老人提问的内容越来越“难”,剪辑视频,美图,炒股。甚至一些老人为了减轻“小丁老师”的负担,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还有一个范阿姨,定时坐一个小时地铁跟我学手机,风雨无阻”。


"老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和孩子们一样真诚。"最让丁感动的是,经过她的时间和耐心,老人非常信任她。一位阿姨甚至自学了陶笛演奏的一首《祝人们长寿》并发送给她。“那是大妈第一次用手机成功录音频。”


今年寒假,丁如期回到老家陪奶奶。她惊讶地发现,奶奶不仅掌握了“明码”和移动支付,甚至还自己打开地图导航到了想要去的地方。


“也许有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这段时间默默帮助过奶奶,”丁感慨道。“送人玫瑰,手里有余香。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加入蓝马甲,老年人将在互联网时代‘畅通无阻’。”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对待老人,除了耐心,还需要给予足够的情感关注,保护“老小孩”的安全网络生活,这也是任重而道远。


这一点,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玉泉派出所的“反诈骗大使”民警刘深有体会。


2017年底,刘被移送至玉泉派出所。2020年12月,他成为曙光社区的一名社区民警。在刘看来,阻碍老年人“触网”的不仅仅是复杂的手机操作流程,还有巧立名目、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案件。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有多年的积蓄和养老存款,防范意识相对较低,更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在报名参加蓝马甲之前,刘自发对辖区老年人进行社区防骗宣传,但效果并不明显。有时在刘拆穿套路之前,骗子就用老年诈骗取而代之,防不胜防。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图|刘警官在宣传防骗。


《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曾显示,如果将被骗广义定义为金钱、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老年人在网络上被骗(或疑似被骗)的比例为67.3%,被骗后68.3%的老年人不会寻求帮助。


还有很多骗子喜欢打感情牌,觉得“温暖”的老人被骗后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甚至包庇骗子。原因是“骗子有时比子女更愿意听老人的话,从而获得老人的信任”。


“我们想在诈骗分子之前和老人取得联系,让老人相信我们。”正是这个想法,让刘决定同时加入蓝背心,联合更多人的力量进行防骗宣传。


通过蓝背心组织,刘“成功打入”各社区微信群,并于今年3月在微信“直播”了一场与诈骗分子的无间道。


辖区一居民加了个“美国大兵”微信,对方说自己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结束后想在中国投资。刘干脆玩起了他的游戏,直接“接管”了住户的微信,一步步“直播”骗子的计划。


连续几天的微信群直播,不仅让大家摸清了骗子的新花样,还成功解救了大家不被骗。


在蓝背心的影响下,刘在微信上有近5000名好友,其中大部分是社区里的“老小孩”。小区里很多叔叔阿姨在购物回家的路上遇到刘,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刘警官,你又在做防骗宣传了?”


此外,刘还加入了200多个反诈骗群,甚至将网名改为“刘的网贷、快递理赔都是诈骗”。“现在发朋友圈有很多老人回复,我看不到。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图|刘警官下班后穿上蓝色马甲进入小区超市打假。


截至2022年4月,蓝背心线上已覆盖2000万人,线下已进入70多个城市,为超过32万老年人提供线下服务。


在整个蓝背心组织体系中,一方面,像刘这样的基层民警,通过说教让老年人提高对诈骗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丁等人教老人正确上网操作,帮助老人以更灵活的方式学习防骗知识。


现在,很多老人会主动向他投稿,分享诈骗案例,这有利于刘的防骗宣传。随着骗子的招数不断升级,刘也坚持每天在朋友圈与老人们分享防骗内容。“我要和骗子们一起死到底”。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老年人防骗教育需要以线上为重点,为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加一层“防盗锁”,帮助老年人防骗。仅仅依靠志愿者和警察的线下宣传远远不够。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年人使用手机,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从产品设计的前端对产品进行升级。“老年人和我们年轻人的想法不同,”80年代的产品经理Yirou说。“即使只有2年的差距,他们的需求也会有很多不同。”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严肃,这也很幼稚”。


2020年11月,我们收到了支付宝老化的需求。一开始,他们简单粗暴地把这个产品定义为“支付宝老版”。结果很多老用户直接批评“我们还没老,你就说我们老了”。


老化的产品优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加粗放大字体”和“变文字输入为语音输入”的功能转换。


“大多数老年人无法理解‘支付按钮’和‘返回桌面’等操作,然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老年人。”


有了温柔的团队,我们很快决定调整工作方式,采取三顾茅庐的方式“重新看待身边的老人”。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图|产品经理与柔软


除了线上问卷收集和反馈,线下联合蓝背心工作人员进入社区养老院与老人们面对面收集信息,他们还利用公司内部打扫卫生和食堂奶奶做调研。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柔证实了老人孩童般的一面。“他们自尊心很强,不想被认为‘不’,甚至想向外界证明自己能行”。


有的60多岁的大叔大妈直接找了个软吐槽。“一排四五个按键,我们手指没那么灵活,用起来不方便。看能不能少”。在这方面,亿柔直接挑选了一些重点业务,让他们选择哪个更直观,更方便使用。


“我们越接近他们,就越觉得数字时代应该对老年人更友好,不仅要依靠科技,还要有人情味和同理心。”


就这样,“支付宝老年版”的名称被抛弃,调整为“老年模式”,不仅砍掉了老年人不常用的功能,还对扫一扫、收款、收银、账单页面等场景进行了适配。大字体,消除不必要的营销推送和弹窗,减少对老年用户的打扰。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图|“支付宝长者版”页面


目前易柔经常收到关于适老转型的建议,越来越多的行业内外公司开始关注适老转型,这让易柔感到欣慰。“今天的互联网如果不倾听他们的声音,就是在抛弃他们”。


“适当的衰老是对父母的恩情。他们一字一句地教过我们,现在该轮到我们耐心地教他们拥抱世界了;我们会变老。现在我们在关注老人,明天我们也在关注自己。”


如今团队里每个人最自豪的事,就是回家告诉长辈,“我在支付宝长辈版上参与了这个功能。


“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改善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环境,是我们送给父母最有价值的礼物,也是对这些‘老小孩’最实际的感恩”。





(助老防骗“最强战队”:六一节,我给“老小孩”准备了一份礼物),第2张





小时候,父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长大后,我们不能让年迈的父母轻易相信别人的“甜言蜜语”。


时至今日,由丁、刘、易柔等人组成的蓝背心团队还在不断壮大,继续努力为这些“老小孩”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网络服务。


同样,6月1日,由蓝马甲、麦玲制作的互动模拟运营课《蓝马甲小课堂》在“咪咕音乐APP”和咪咕爱唱电视大屏正式上线。


首批150多门课程,重点教授老年人常用功能,如手机基础知识、手机安全与防骗软件、生活技能、消费购物等。,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机教学随时随地陪伴老人,降低老人的学习成本。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六一儿童节不仅是关爱下一代的日子,也是关爱这群“老小孩”的日子。


正如熟识老人的“蓝背心”姑娘丁所说,“老人和孩子很像,需要足够的耐心、倾听、理解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