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

宝宝起名 0 44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1张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8月17日,四川成都,成都多个气象站打破历史记录,连续七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图/IC图


郑显的猫不回家,整天蹲在院子里吹风扇。两个粉丝摇着头,扇着她的花,让这些植物活下去。


唐文静的孩子停课了,幼儿园的毕业典礼无法举行。魏亮穿着皮鞋感到脚在发烫,雷明想买一根冰棍,愿意为150米的路而放弃。交警王猛脱下马甲,沉淀出一层盐晶。


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这是我国最高级别的高温预警。四川、重庆、陕西、湖北等部分地区。有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其中,重庆西南部和北部、四川简阳等局部地区达41 ~ 43摄氏度。


连续八天,川渝地区处于高温红色预警核心区。


8月17日,重庆北碚最高气温44.7摄氏度。四川达州、遂宁、南充、宜宾等地突破41摄氏度。连日来,川渝气温一直牢牢占据全国高温榜前十。重庆成为全国高温中心。


嘉陵江底的浅滩隐约可见。在这个夏天,高温缺水的环流让川渝地区的人们睡不着安稳觉,不想出门。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熬过这个60年一遇的炎热夏天。


除了高温,川渝也缺水。作为水电大省,四川今年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1%,水电站蓄水量排名历史同期最低。


缺水导致缺电。7月以来,四川、重庆多次下发各种文件,对企业限电,全力保障居民用电。8月17日,成都几乎所有商场关闭公共区域电灯,节约能源保证居民用电,防止高温天气下停电严重影响居民。


8月17日下午,成都市政府发布消息称,未来24小时成都多地将有暴雨。重庆的人工增雨也整装待发,100多门气象高炮整装待发,等待合适的云层。


不敢走150m去买冰棍


用空的语气坐上从家到工地的地铁,是雷明每天工作中最开心的时刻。


8月15日上午8点,他走出家门,先把伞砰的一声打了开来。头顶上阳光刺眼,他加快了脚步。他快步走进离家仅50米的地铁站,一手摸着额头,一手捏着汗。


“我这辈子,夏天几乎没打过防晒伞。这是今年第一次。”作为成都某市政道路工地的项目主管,他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安全文明施工,比如喷洒、发放消暑降温药物等。在这个夏天,防暑降温的工作变得比平时更加重要。


9点钟,雷明准时到达了工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再喝一杯菊花茶。茶叶要一天两桶才能一桶一桶的出来。因为天气太热,工地上专门买了个冰柜冻冰块。2升大桶,冻出一整块冰,整体扔进保温桶泡茶。


“每天消耗三四块冰。今年也太热了。往年喝茶都是喝茶,没有冰块这种东西。”喝完茶,他开始查药,发现藿香正气水又见底了。“每个工人给了一盒12支的烟,大概够他们喝一个多星期了。”现在只要是开工的日子,每个工人开工前都会喝一瓶藿香正气水,这是前几年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雷明说,这个市政道路场地本应在8月份验收,但现在不可能实现了。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应当停止当日户外作业。“一旦高温预警,所有建筑工地都必须停止工作。往年高温预警基本只有一两天,今年小了一周。”8月11日,成都发布2022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从这一天开始,成都已经连续八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气温在37℃以上40℃以下时,施工现场可以开工,但室外室外作业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最高气温3小时内不能安排室外室外作业。在雷明所在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已经开始错峰工作。每天早上6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避开日晒高峰期,同时在国家要求范围内。


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下班时间,雷明和工人们一起用空的语气呆在板房里,但还是热得让人焦虑。菊花茶一天喝四五杯,冰棍也想吃,但因为食堂离工地150米,他从来不敢想,也从来不行动。


8月12日,成都市政府发布《持续高温天气安全防范措施》,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合理安排户外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避开上午11时至下午3时高温时段,落实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措施。同时,政府提醒带电作业人员,作业时一定要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出汗过多引发触电事故。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8月18日,在成都地铁站打空调的市民。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躲在商城里玩空是个不错的选择


雷明的女儿4岁了。因为7月成都疫情,幼儿园已经放假三周。本该本周一复课,因为高温,幼儿园继续放假。“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等通知。”家长,老师每天发短信,提醒家长不能贪小便宜带孩子去河里游泳,而且空的曲子不能放很久。


开展防汛宣传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监护,是成都市相关部门在此轮高温中关注的重点之一。水库、河道、沟渠、池塘等重点水域的巡查比过去多了,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也一轮一轮地检查完善。


现在女儿基本不出家门,天天呆在家里玩。雷明认为孩子们看卡通太多了,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以前早上出去玩很久,晚上吃完饭再出去玩几个小时。现在最多是晚上9点多下楼和小区的孩子玩。”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8月18日,成都某小区游泳池里玩耍的孩子明显增多。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孩子不想出门,觉得太热。偶尔想出去,也去商场玩。除了玩的东西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商场“不热”。


由于酷暑,唐文静的孩子们没有回成都,而是呆在北川的外婆家。


唐文静的公司位于成都崇州工业园区,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家具厂。在她印象中,工厂从7月5日开始限电,从8月14日开始,为了保证民生用电没有问题,四川省大部分工业用电用户已经停产。“放个高温假,电到人去”。


工人宿舍不可能把所有空曲子都集中起来。20多个人经常在一两个房间里呆着,或者干脆白天出去蹲在商场里弹空曲子。躲在商场里对很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四川内江,许多商场在这段时间推迟了关门时间。本来22点就关门了,现在基本都延迟到23点了。


据国家电网微信官方账号消息,8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辛保安表示,要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组织开展跨区域、跨省余缺互助,最大限度支持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这一天我们出去跑业务,客户就得是生死之交”[S2/]


作为一名贷款经纪人,重庆人魏亮和他的同事每天都需要出去做生意,所以他们非常关注天气。“热得吓人。“热门”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有多热?他的声音提高了好几倍。穿皮鞋走路烫脚!"


他在这个以炎热闻名的城市长大,但与现在相比,他觉得过去的炎热很平常。现在每天早上9点的太阳,11点还和以前一样白,让他头晕。


“这一天出去跑业务,客户得是生死之交。”魏亮公司的领导开始告诉他们尽可能不要外出。前几年夏天,公司发了一些水果和饮料。今年,风油精和其他防暑药物成为必需。


天气太热了,他一刻也不想呆在户外。他发现跳广场舞的姑娘都不见了,观音桥下难得安静空空。


8月15日上午,因为一件难以回避的事情,魏亮从家里坐地铁去了客户家。“天啊我的那一天!我身上的汗滴下来,走了几步就干了。我差点晕倒。”走了一小段路,他想打车,掏出了手机。“设备过热”的提示让他抓狂。一步一步,我拖着脚来到客户家,对方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我说我怕中暑。”


出租车司机还在路上跑。8月16日下午4点,家住重庆九龙坡区的王师傅从搭档那里拿起车,又开始了12个小时的工作。


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温度显示为43到44摄氏度。他遇到的第一个客人是要去附近的医院做核酸。客人一下车,转身就收到了一张南坪万达广场动漫水世界的门票。单跑完,王师傅也没走,继续在门口排队。“现在我们的出租车不去观音桥那样的商圈,根本没人。只有这些水上乐园,公园之类的有客人。”他数了数最近的跑车的等待时间。“在这些地方排队等候乘客很正常。运气好的话20分钟,运气不好的话40分钟。”


这一天,等了40多分钟,他终于等到了打完的一家三口。他们的目的地是附近的一个古镇,靠近河边,比较凉快。


疫情和高温叠加下生意不太理想。“我最少的一天,一共赚了37块钱。”他叹了口气。


王师傅上夜班,好的时候一节课还能挣100块。他的白班搭档连续几天没有收入,只能赚“伙食费”(打车钱)。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8月17日,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市民冒着酷暑出行。图/IC图


“滚动”一天1小时


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滚滚”(人们对大熊猫的爱称)今年夏天几乎没有在户外玩耍。


“只要温度超过26度,我们就不得不考虑高温的风险。”该基地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体型巨大,对体温上升“没什么想法”,成年大熊猫不知道如何在炎热的天气里躲在树下或在跳水池里降温。“在阳光下蹲一会儿,它们就开始张开嘴呼吸。这意味着它们已经中暑了,我们得赶紧去冲厕所,把猫收起来。”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炎热的天气后,基地只会在天气凉爽的早上和晚上留在放牧猫,在天气酷热的早上也会被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两天我们只有早上六点半到八点的时间段,让大猫们出来玩一会儿。小猫直接待在室内。”


空搅拌冰块仍然是动物园防暑降温的主要手段。约8升冰,成都动物园每天消耗100多块,几乎是往年的两倍。


“所有动物都受到很大影响。当然,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动物受影响会更大。除了大熊猫,还有金丝猴。”据成都动物园工作人员介绍,金丝猴的室内区和室外区没有人为隔离,但大部分时间猴子都不愿意外出活动。


长乐野生动物繁殖场有七八百只鸟,有天鹅、斑头雁、金雉等。养殖场的负责人周明说,由于天气炎热,今年夏天已经有100多只亚成鸟死亡。“刚孵出来,受不了。”他粗略算了一下,大概占10%。


其余的鸟也不好过,整天张着嘴呼吸。周明很苦恼,不知道如何让鸟儿生活得更好。他弄了一个300升的饮水机,灌满水,每天喷两次在树上降温。孩子们躲在树叶下,啄羽毛,歪着头。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7月6日,四川成都动物园,一只大熊猫准备享用“水果冰”。最近成都持续高温。图/IC图


消防员去房子里送水


高温对成都交通状况的影响,从最近三环内略增的追尾事故就可见一斑。成都交警王萌说,“由于阳光直射,很多司机没有准备墨镜,阳光的刺眼会耽误判断时间,所以追尾事故经常发生。”


作为一名街警,王蒙每天仍然穿着全套制服。衣服干湿都是正常的。白天可以偶尔回去上班上个厕所,喝点水,或者坐在附近的商场休息一下。商场比单位凉快——成都的公共机构最近要求节约用电,空调整不能低于27度。


入夏以来,王蒙已经用完了三瓶防晒霜。对他来说,这东西不能防晒,但能保证暴露在外的皮肤不会被太阳晒出水泡。今年他所在的单位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的后勤保障空,防晒霜的使用不受限制。冰水在单位里随时结冰,每次回去王蒙都喝一整瓶。


但在所有消暑方式中,他最喜欢在风微微吹来的时候骑摩托车,带来些许凉意。


炎热中,消防队员随时待命。8月15日11时58分,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消防站接到警情任务:一辆面包车自燃。


消防员王晓峰迅速将橙色作训服穿在身上,腰带、鞋子、头盔,行云流水,一一到位。按照规定,消防车必须在接到报警的一分钟内驶出车库。


作训服重七八斤,光是钢板鞋就有三斤左右。出门报警,一定要全副武装,连氧气瓶都是必须的。这一天,因为派出所是一片开阔地带,王晓峰和战友们卸下了氧气瓶的重担。即便如此,穿上装备后的第一秒,汗水就开始流淌,迅速打湿了他穿在里面的物理背心。


到达现场后,王晓峰的第一判断是自燃。但调出车辆监控后,他发现火焰是从面包车底部开始的。“蹲下来一看,底盘上有烧秸秆的痕迹。”


做了15年消防员,王晓峰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农村道路两旁经常挂着稻草,汽车开过时,稻草经常夹在车底。但是车辆因为秸秆摩擦而燃烧的情况比较少见。还是太热太干了。”


除了灭火还有其他任务。7月底,由于周边部分村镇缺水。镇上的白沙消防站给村民送了好几趟水。


8月16日,输水压力突然增大。仅第16天,王晓峰和同队战友就送水4次。第二天,这个数字增加到了6倍。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四川很多地区,消防员开着消防车把水送到居民的“家门口”,为缺水的居民解燃眉之急。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8月18日,受高温影响,重庆市南岸区南山森林防火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实时查看各防火瞭望点情况。图/IC图


等待下雨[/s2/]


四川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肖鸿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四川盆地夏季高温主要受两个系统影响:一个是青藏高压,一个是副热带高压。“7月第一次高温是因为青藏高压,而这一次是副热带高压加强西抬控制四川盆地造成的。”她说,在高气压的影响下,空白天阳光明媚,太阳辐射增强,气温上升很快。“根据最新资料,四川盆地大部分地方将持续高温,直至8月23日。”


高温让很多红外测温门失灵。许已经习惯了过地铁口被拦下。被拦下后先退出,等几秒再走,顺利通过。


在颜工作的医院,每天都有人进不了医院大门。“一般都是叫他们去大风扇旁边呆几分钟。”


华西医院也是这种情况。由于室外温度太高,过去用红外线来判断发烧的人的方法是不够的。“很多人经过的时候,成像的都是红色的。”一位医院工作人员说,现在,大门口的工作人员只能人工询问,初步判断是否应该转到其他病房,或者转到发热门诊。


在史无前例的高温中,63岁的郑贤在家里安装了四台风扇。两个风扇在卧室,两个在花园。


虽然有风扇在吹,但是热气都吹出来了。半夜,郑显在一身汗中翻来覆去,稍有动静,又是一身汗。


“很痛苦。”她没有其他词来形容这种酷热的感觉。“成都从来没有这么热过。”今年夏天家里的空调突然出问题了,空在跑但是不制冷。女儿在外地,急着网购给她买新的。当她打开网页时,至少要等一周才能有货。


家里三只猫,小的那只每天晚上钻进卧室,搓着风扇躺在凉席上,另外两只干脆不回家蹲在后院的小桌子上吹风扇。那两个风扇在吹家里的花花草草。郑贤天天浇水,花好像喝不够。今天浇水,明天看,再晒干。


让她在大热天放弃一切不必要的户外活动。一周一次,放弃了和老朋友的聚会,偶尔出去走走的习惯也放弃了。8月17日下午,她从小区北门出门,给老公买了一些零食和饮料,第二天的早餐,往南门回家,总共走了不到400米。


出门时,她总是在包里带一瓶果汁,戴上一顶巨大的遮阳帽。帽子是女儿旅游的时候买的,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出现在镜头里。在这个夏天,它成了郑贤的旅行必需品。


最近在河边开车时,王师傅用眼角看着河水,总觉得不舒服。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重庆,在他的印象中,八月的嘉陵江应该是汹涌澎湃的。以前他觉得大雨很烦,现在他和整个重庆人都盼着一场雨。



夏天去重庆热不热(川渝高温里,不想出门的夏天),第2张

2022年8月17日,重庆嘉陵江露出部分江滩。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媒体报道,8月16日下午,在“2022年重庆高温抗旱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已做好人工增雨准备,正在等待云高、水汽等指标适宜的气候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全市266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107门高射炮、96门火箭弹、近600名作业人员将及时展开作业。”


8月17日,成都市政府宣布,未来24小时成都部分区县将面临暴雨。18日下午4点,闷热的成都还是阴天。郑娴推开窗户向外望去。雨还没有下。


(文中郑贤、王蒙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杨雪


编辑胡洁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