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医院里的老爷爷 前几天,我患了感冒、咳嗽,趁星期五回家,妈妈便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挂吊针。 在我连续两天挂吊针的时间里,总是有一个老爷爷在人群中,为病人扫地和拖地。 这个老爷爷看上去估计有七十多岁了,两鬓都斑白了,总是穿着
医院里的老爷爷
前几天,我患了感冒、咳嗽,趁星期五回家,妈妈便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说要挂吊针。
在我连续两天挂吊针的时间里,总是有一个老爷爷在人群中,为病人扫地和拖地。
这个老爷爷看上去估计有七十多岁了,两鬓都斑白了,总是穿着一件浅棕色的衣服,一条褐色裤子和一双黑皮鞋,头顶还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
他走到挂吊针的病房里,右手拿着扫帚,左手拿着簸箕,走到垃圾前,用扫帚扫到簸箕里,等下再倒掉,遇到扫不掉、粘在地板上的垃圾,他总是把扫帚一反,用头部刮掉脏东西,再去倒掉。
这两天,我总是坐在门口的座位上,很容易看见他在干活。有几次,他刚刚把扫好的垃圾倒掉,有的人便又把垃圾扔在地上,他只是默默地走过去扫掉,从没抱怨过一两句。
有几次,他看见护士装垃圾的盒子满了,他便主动走过去,把垃圾倒掉。
今天我又来了,只见他还是象往常那样,边扫边走,把桂圆壳、核,餐巾纸等垃圾扫掉。
过不了多少时间,他又拿了拖把回来,继续拖起地来。很多人没等地干便走上去,地上留下了几个脚印,他只好走过去,再拖一遍。
回家前,我在医院里看了看,除了他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清洁工了,是什么力量使他这样任劳任怨地工作呢?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类似他这样的人,难道他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老爷爷学电脑
在21世纪,世界的科技逐渐发达起来。在生活中,电话、电视、电脑······几乎家家都有,可对那些出生在旧社会的老爷爷们来说,可是非常新奇的。
我们的邻居有一位出生在旧社会的老爷爷,他曾经是一位退休工人。他还是个“老顽童”呢!有时候他闲着没事做,一见到我,就开始忽悠起我来了,但是我不是随便能忽悠得到的哦!他经常听年轻人说:“电脑可以看新闻、处理文件、看**、聊天,还可以玩游戏······年轻人说的这些电脑的好处“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就整天嚷嚷着他的宝贝儿子买一台电脑,还说了一大堆买电脑的好处,其实就是烦着他的宝贝儿子,让他买电脑。他的儿子可经不起他的唠叨,只好顺从他买了一台联想电脑。
电脑已经买回家了,可是老爷爷还操作不来,连开机也不敢开。老爷爷家的这台高科技产品——电脑,居然把老爷爷迷得“神魂颠倒”。他摸了摸那黑色发亮的外壳,爱不释手,摸这摸那,兴奋极了。老爷爷虽然有了电脑,可是老爷爷不会操作,整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他立刻想起了他的一个邻居,那个邻居在他眼中可是个电脑高手。毫无疑问,他说的那个邻居当然就是我啦!
就在这个星期的周末, 老爷爷奔到我家来欣喜若狂地说:“computer高手,走,到我家教我学电脑去。”“嘿!老顽童,有两下子啊!OK! Go!”我随老爷爷到了他家 ,“课程”就开始了。首先,我向他讲解电脑的各个硬件的用法及功能,在我的指导下,老爷爷终于按动了启动按钮。
打开电脑后,我先教他学打字,由于老爷爷会拼音,打字打得还不赖。他的接受能力还很强,他用了20分钟左右便熟悉了键盘。我还教他上网、听音乐、看**、聊天······以后周末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到老爷爷家教他学电脑。在我仔细跟他讲解、教授的时候,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我问他为何如此认真,你非得要学会吗?他只是谦虚的回答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像大海一样无穷无尽,学也学不完。”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学,他已经掌握了电脑的操作,看新闻、下载歌曲、看**、玩游戏、杀毒、修补漏洞、扫除木马病毒都不成问题了,我佩服老爷爷的勤奋好学进取的精神!
修书包的老爷爷
我去修书包。
我好不容易在人民**院门口找到了皮革制品的摊子,摆摊子的是位老爷爷,开头他给我的印象并不好,他个子矮,背驼,鼻腔还不断发出“哧哧”的鼻塞音。
我走近摊子,正埋头为顾客补皮鞋的老爷爷抬起他那黑黝黝的脸,微笑着拿出一张小凳子对我说:“坐,站着累呀。”说着又低下头去补鞋子。
我坐下来,打量起摊子,这摊子并不大,摆着一些陈旧的补鞋的工具,一些线团,碎布和几双要补的皮鞋。
“小朋友,你要补什么”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转移了我的视线。
我回过神来忙说:“我要补书包带。”
说着,我把书包递了过去,老爷爷接过书包看了看,找出一块碎布,接在带断处,然后放到一个旧机器下面,用手摇着一个木头把子,摇了一会儿转了一个方向,就这样补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把断处接好了。
老爷爷剪断了线头,又看了一看,发现书包底下有一处脱线了,就准备给我缝上去。
这时候,我想起了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个体摊贩敲诈顾客钱财的事,我忙说:“哦,不,不用了。”
老爷爷奇怪地问:“为什么”
我只好红着脸说:“我……我的钱不够了。”(当时我的钱的确不够)
老爷爷和蔼地说:“钱差点不要紧,脱线不缝上,书本一装进去一挤,书包会坏得更快的。”不容我再说什么,他们就用自己那双结满了硬茧的手把书包翻过来,从旁边的碎皮堆里找出一个新线团,用镊子挑出线头,然后打开缝纫皮革机的一块小盖板,钳出机器里的一个线圈,原来线已经用完了。他把新线圈换进去,安好盖板,开始认真地补了起来。补好后,他又仔细地端详了一番才满意地递给了我。
这时候,我的疑虑、误解全消了,感激地说:“老爷爷,明天我拿钱来给你。”
他说:“不用了,你读好书就行了。”
第二天,因为学习紧张,我没空去找他。等我有了空闲再去时,那位老爷爷已不见了,一个阿姨告诉我,他几天没来了。
我想,这时候,老爷爷也许又在什么地方干起他那为别人补鞋补书包的平凡工作了。同那些在金钱面前斤斤计较,得寸进尺的少数个体户摊贩相比,那位老爷爷所作所为是多么高尚啊!他那矮小的身材、黝黑的面庞和那双结满硬茧的双手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又到清明,又到了爷爷的墓前。
在我从警的当月,爷爷就因病去世了。
十三年来,因为各种缘故的忙碌,每年都只有在这一天,我才会赶回家中与父亲一起,爬上山,在爷爷的坟前磕上几个响头。似乎也只有在这一天,我才会忆起,那些年,爷爷对我的好。
小时候,爷爷是我的保护伞。无论我在家闯出多大的祸,只要跑到爷爷的小屋里躲着,天大的事情都会于我无关。爷爷的那一句,他还是个小孩子,懂什么呀,要怪还是要怪你们这些做大人的,让我至今都记得极其清晰。
有一次,我们一群小伙伴去钓龙虾,结果把邻居家的菜园沟里的水都放了,结果导致邻居家的菜地没有水浇菜,只得到远处池塘里挑水。后来,不知是谁泄露了秘密,结果找到了家中,要我们家找机器给他们家菜园沟打水。只听爷爷说,你们家菜园门也不好好搭,让孩子直接就跑进去了,水跑了事小,要是孩子掉进水里,事情就大了,我们还没有找你,你倒是找我们了。现在想想,爷爷说的那些话是有些强词夺理,但躲在爷爷身后的我,那时那刻是为爷爷点赞的。
有一次,我们一群小伙伴去隔壁村子里去玩,为了能够吃两块山芋干,一起在中午时分,趁着大家睡午觉的时间,爬上了别人家的屋顶去偷山芋干。结果,被那家的大黄狗发现了,一阵狂叫,吓得我们赶紧跑,慌乱中我们把那家的院子墙弄倒了。后来,是爷爷冒着大夏天的炎热去帮人家沏了一天的墙,才算把事情平息下来。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玩耍,结果因为姐姐背我的时候,没有站稳,把我摔下来了,结果手被摔断了。那一天,姐姐被打的很惨,边跑边哭,边哭边喊,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那时的我,一边享受着被呵护的感觉,一边为姐姐的遭遇感到难受。
有一次,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中午偷偷溜出家门去河里游泳。不知为何被爷爷发现了,结果就在我们刚下水的时候,爷爷就赶到了。为了不被爷爷带走,我想着潜到水下,憋会儿气,等爷爷看我不在,走了之后,再继续游泳。可是没想,自己原本就不会游泳,这一憋气,立马就出现了险情,在水里开始扑腾了起来。站在岸上的爷爷见状,衣服也没有脱,就跳下了河,把我捞了起来。而那一跳就把爷爷的膝盖弄伤了,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那时候,凡是在学校表现不好,需要家长出现的时候,我都找的是爷爷。而无论老师对爷爷说些什么,爷爷都会对我说,下次注意就好了。我记得,有一次在学校和一位女同学吵架,最后和对方动了手,丢人的是还没有打过女同学,被女同学摁倒在地上。结果,我和女同学的家长都被喊到了学校。这一次回来后,爷爷罕见地拽住我,对我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总体的意思就是,男子汉别的都没什么,但是别打不过女生,被女生欺负,就太丢人了,以后要多吃点,长高点,长壮点。
读初中后,因为住校的缘故,就离开了爷爷。不过每到周末的时候,爷爷都会为我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那个时候的丰盛,其实概念是很简单的。不过,只要桌上有鱼,有龙虾,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而为了网到鱼,钓到虾,为了周末的那一顿饭,往往爷爷要忙上整个一周。每每都是等到我回家的时候,爷爷才会把养起来的鱼和虾拿出来给我看,告诉我今天就吃他们了。
爷爷从来没有问过我的成绩,但是我知道他对我是有期望的。那种期望,他从来没有说出来过,但是我会时常从他的眼神里读懂。
读初中的时候,我每周回家一次,那时候,爷爷的身体还算硬朗。每天还会和奶奶一起,去开荒种菜,每到周日晚上,我和父亲要赶回学校的时候,爷爷总会把装满一口袋的蔬菜放到爸爸自行车后面的书包架上。
读高中的时候,因为一个月才会回家一次,与爷爷的交流就越来越少了,只知道,闲来无事的时候,爷爷会赶着他养的几百只鸭子,山前山后的忙碌着。每次回家的时候,爷爷总会精挑细选一只他认为长得最好,营养最高的鸭子,炖一锅老鸭煲给我补充营养。那一个阶段,爷爷留给我的记忆就是一个养鸭子的老人。
读大学后,很长时间才会回家一次,爷爷几乎就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而我与爷爷的接触也就成了每次回家后必须尽的义务。每次回家,父亲都会嘱咐我一句,别忘了去爷爷那边打个招呼。但即便每次父亲都不忘嘱咐,我也会时常因为忙而顾不上。
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而那样一个时候,爷爷的身体其实已经很糟糕了,肺部的疾病时常让他喘不过气来。初入社会的我,由于工作不顺,工资不高,收入很少,所以面对爷爷的疾病,除了祈祷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当我考上公务员,踏入警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第一想到的就是等攒了些钱,就带爷爷去看病。可不曾想,爷爷并没有等我,就在我满怀憧憬的时候,他离我而去了。面对爷爷的遗照,我曾经对于爷爷的儿女们无法释怀。我一直想不通的是,为何那么多儿女就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把爷爷送去医院。
但事到如今,我其实已经坦然了,我只能做我能做的,并不能要求我的父辈们如何去做,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时代背景,有他们的历史故事,有他们的乡村习俗,至少村里人并没有多少人认为他们做的有多么的不对,因为几乎所有村子里的人在面对患有重症的老人时,采取的举措都大同小异。
爷爷走了,可奶奶还在。所以,我几乎是把对爷爷的所有感情都投放在了奶奶身上,在奶奶的多次重大病情面前,我都会说一句话,那就是,赶紧送去医院吧,钱,我先垫着,看完病再说。如此做,似乎是在弥补,但其实只是做了如今的我所能做的而已。
当我跪在爷爷墓前,当我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的姓名也被父亲刻在石碑上的时候,我对爷爷说了一句话:“爷爷,你在那边安心吧,你的儿子很好,你的儿子的儿子很好,你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也很好,还有奶奶也很好。”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