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惊喜”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老人 0 71

以“惊喜”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第1张

以“惊喜”为话题的初中作文600字
导读:惊喜 记忆就像零零散散的贝壳遗落在心的海滩,当一次又一次潮涌过时,那残剩的记忆碎片又浮上脑际。我不曾呵护它们,就这样,每一次想起似乎又丢弃了许多,只是,有那样一枚,一直一直,安静的待在一个角落,没有什么缺残,因为它本来就是那样的简朴而单

惊喜

记忆就像零零散散的贝壳遗落在心的海滩,当一次又一次潮涌过时,那残剩的记忆碎片又浮上脑际。我不曾呵护它们,就这样,每一次想起似乎又丢弃了许多,只是,有那样一枚,一直一直,安静的待在一个角落,没有什么缺残,因为它本来就是那样的简朴而单纯。

在我几乎把它完全忘却时,有一刻,它又调皮似的跃入我的脑海,让我似乎又回到了从前,让我重新体验了仅仅只是十元带来的惊喜和快乐。

那应该是我六七岁时,或许是更小吧,至少我知道在六岁之前,我有三分之二的时光在乡下度过。清晨,当鸡干涩而清脆的鸣叫时,我就起床了(我有些多动,在床上多待一分钟也让我好不快活,所以连小娃子常要赖床的毛病也省了),自己笨拙地穿上衣服,尽管钮扣上下乱扎,也不顾及女孩形象,趿拉着一双肥大的拖鞋跑出了门。外公正是这时间上菜场的,才把自行车推出门,就见我“啪沓啪沓”跑来,他啧啧嘴,又摇摇头,咳,又要赶我了,我狠狠地盯着他,像是要瞪出眼珠子。对峙好一会儿,他咧了咧嘴,一双大手掸了掸坐凳,我一看,招!我奋力向前跑了几步,双手往座凳一撑,稳稳当当的坐了上去。外公无奈至极,看了我一眼,很难看地笑了一下,跨上车,载我一起上了菜场。

呵,你别瞧才五点刚过,菜市场已经热闹非凡了。那花花绿绿的菜已摆上了架,都是新鲜的,颜色汪汪的,还带着清晨的露水,那叶儿那芽儿嫩嫩的可爱,像是新生的小娃娃。摊儿的走道里熙熙攘攘的都是人,外公挽着我的小手,一点也不敢松开,怕是诺大一个人坑,丢了找可是麻烦,再者,我本来也不是“省油的灯”。“嘿,新鲜的马兰啊,时鲜货哩,便宜,一块五一斤!……”“小青菜,新到的小青菜……”吆喝声此起彼伏,我跟着外公左溜溜,右转转,一会儿这个摊拣拣菜,一会儿那个摊问问价儿,像是鱼儿在人海里穿梭。逛了好半天,终于满载而归,青菜,豆芽,土豆,西红柿,茄子……

外公把那放菜的篮儿勾在车把,我依旧坐在车凳上,而他自个儿,则推着车儿往家走。也许是今天收获不少,外公也显得挺高兴的,一直乐呵呵的傻笑着,有时候碰上邻居家也上菜市场,他就上前打个招呼,唠会儿闲话,还晃了晃车把上的菜篮,说,今个儿菜不错呀,多买些。才别了邻家的,已走到那桥了,桥头上**店的老头儿招呼一声,老刘哈,今天心情倒是不错嘛。外公“嘿嘿”两声,刚推着车要走,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回身说,老李,今天我倒有几块的零钱,帮我打张**吧。行。外公拿着那薄薄一张**纸,招了招手,就向家赶了。叶儿,明个要是中了,给你买好吃的。外公端详了那纸儿,侧了侧脸,朝我说了一声。好耶!我心里有花儿在开着,甜滋滋,香喷喷的。

那一整天,我几乎都把这早上小小的插曲儿给忘了,直到第二天。才出家门,那桥头的李老头儿就开始叨叨了,老刘呀,昨儿那**开了,你那号多少,我帮你瞧瞧。外公愣愣的,半天才想起那纸片,在怀里掏了一阵儿,好不容易,才从那衣里头的袋儿里抽出。老李接过仔细看了一眼,眼儿一眯,嘻嘻一笑,嘿,你老刘该给外孙女买糖哩,中了十元哦。真的?我抢问了一句。那老头磨叽一会儿,悠悠的掏了十元塞在外公眼前。天哪,真中了,我不懂啥意思,不过想着平白多了十元钱,外公还给买好吃的……我心里又是惊又是喜,昨儿以为是大人的闲话,讲了也算不了数,可,今天真中了!尽管只有十元,可中了!我兴奋得有点手舞足蹈,身子在自行车上乱晃,外公没扶牢车头,我差点就高兴得从车上摔下来,幸亏那老李头在一旁扶了一把。外公却是没明白,眼里半信半疑。那老李啐他,你个呆老头,中了十元!外公像是恍恍惚惚才醒来,脸上霎时露出了一绺笑,颤颤的接过那十元的票,在手里抚了又抚,脸上才扯开一个大大的笑脸。走,叶儿,咱买好吃的去!

……

哈,仅仅十元钱,竟让那时的我如此惊喜?现在想来,我都不怎得明白。现如今和爸爸妈妈在城里住,有花花衣服,有美味小吃,家里有房、有车,可是总没有儿时那种惊讶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奇妙的感觉,好像是我对周身的都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现在的条件还不够好吗?我想不是。那种真挚的情感也许只存在于平实的世界吧,奢华只是让整个人虚脱,只有简朴平淡的生活,才会酝酿出快乐,才会有层出不穷的惊喜。

父亲

从小,我记得,父亲就是那么慈爱。眼神流露出对世俗的深深见解,恍若看到他那不羁的面庞透出对世俗的不屑。高高的个字,匀称的身材,烘托出的英俊的形象。

  小时的记忆渐渐模糊,依稀记得,他会轻轻地抱着我,带我去散步,教我认字。

  唯记得的是长大后的记忆。他是数学老师,为人严肃,有时不缺乏一些小小的幽默感。他从事教书10多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他的学生十分尊敬他,像对待父亲一样。他们说,爸爸很凶,一站到讲台上便鸦雀无声。而他的教学方法却深得人心,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偶尔可看见他脸上不易察觉,若有若无的笑容。

  他一直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比我们更出息。如果成绩上不去,哪里掉下来,就不要读书了。每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总是刺痛。我总会狠狠地把门摔下,跑到房间里反锁门,继而放声大哭。静下来,想想,父亲是为我好的,看到他的脸时,觉得自己千个万个对不起他,一阵酸又涌上鼻子,可我忍住了。

  小时候不懂事,总是犯错误。他总是火冒三丈后抓过我就打。我哭得哭天暗地。而他,一边打我,嘴里一边教育着我。停了以后,他总是心疼地拭去我眼角的泪水,他的眼睛也红了,再对我说,爸爸都是为了你好。心里的恨顿时化为乌有,我再次大哭,深深趴到他的肩膀里,像受了许多委屈那样。

  他很努力。从小成绩就名列前茅,书法更是绝妙。省市乃至全国获奖。小时候,爸爸家里就贫困。爸爸没有抱怨什么,一直很努力,从来不输给人家。也很体谅爷爷奶奶。记得爷爷说,他眉宇间总是透露出与凡人不相似的神气。他一直是爷爷奶奶的骄傲。他是个大孝子,为爷爷奶奶做了很多很多。乃至大学毕业,他选择了教书。可是,他还是很努力,一直在考公务员。呵,爸爸的成绩是多么优秀,可是比不过那些人用关系考。他几次都考上了,却因为没有关系而掉落下来。他总是那么坚强,没有掉泪,可我知道,他的心有多难过。我多么为他自豪,为我有这么一个棒的爸爸而自豪,而骄傲!

  现在,他是校长。他还是那么努力,每天伏案工作到深夜。看着书房的灯还亮着,我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泪不自主掉了下来。他很为学生着想,工作很认真,不曾一刻停歇。每个领导看过都啧啧赞叹,评价很高。我真的很骄傲,很自豪,真的。

  我做过的每一件错事,他会很严肃地找我到阳台谈话,并且让我反思反思为什么会做错,以及有什么感受。我亦照他的去做,嗯,我确实改变了不少。他耐心给我分析,时不时给我提一点意见,我发现自己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爸爸,是校长。所以,星期一到星期五,他不在我身边。晚上,我在鱼池旁看星星,看到了最亮的一颗,爸爸是否也在向想着我呢?睡觉时闻到了爸爸熟悉的味道,吃饭时看到空的位置,上学时看到了爸爸的车,楼梯上看到了爸爸的足迹……我很孤单。一阵阵失落感席卷而来。重复一个一个念头,爸爸,你回来了么。亦未思考,原来爸爸未在身边,竟如此寂寞。

  爸爸。真的,小茜长大了,可是,我爱你。爸爸。希望你永远陪在我身边。

 母亲

一个不服输的女子。不羁的以及爽快的性格,注定她不温柔娴淑,落落大方甚至袅袅婷婷。大方爽快,从不拐弯抹角是她的性格。

  依稀记得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日落西山,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双双来接他们了,直至万籁俱静,剩下我一人时,我慌了神,扑通一声坐到地上大哭起来。哭累了,我就看看,妈妈来了么。还是没来,我擦干眼泪,给自己唱着歌,让自己入睡。不知过了多久,发现我躺在怀抱里,熟悉的香味,柔软的身躯,是妈妈。我露出了个笑靥,笑得那样甜,安然入睡。

  还记得,妈妈要工作,迫不得已让我跟着外公外婆。我很乖,想妈妈的时候都不会哭。只是告诉自己,妈妈很忙,不要打扰妈妈,妈妈是爱我的。有一次,妈妈来看我。带来了好多好吃的。我不在乎吃的,只在乎妈妈,晚上,我和妈妈在阳台上乘凉,静静地数着星星,数累了,我就躺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几天过后,妈妈要走了。我很乖,努力忍住即将掉下的泪水,挤出笑靥:“妈妈再见!”然后似离弦的箭冲入房间,躺在草席上默默掉眼泪,心很疼。妈妈熟悉的味道,我又睡着了。

  妈妈从来不看重我的分数。当别的同学说自己考差了回家一定要被妈妈挨揍时,我十分得意。因为妈妈从来不会揍我。我时常想,有这样一个妈妈真好。所以,我没有辜负妈妈,一直保持前三的位置。妈妈说,她为我骄傲,为我自豪。

  母女间的意见隔阂也总是有的。所以,我总是和妈妈吵得不可开交,你一句我几句,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摔门反锁,大哭。哭完了,还是安静下来,就写封信给妈妈,或者发个信息给妈妈,然后我们俩就像没事人那样,说说笑笑,玩玩乐乐。和父亲相同的是,他们认为,我要哭就哭吧,反正哭累了就停,停了才能反思。

  妈妈不奢求什么,只奢求一家三口能够幸福地在一起。记得上次他们吵架,妈妈不甘示弱,可到了后来,我看到了妈妈眼角的一滴泪,那样透彻,恍若流入我的心扉,瞬间冰凉。她酷爱写作,文采很好,幽默感也是她很大的优点。她对,她会坚持到底;她错,就向别人道歉。和她在一起的朋友总是忍不住感慨:“一天肚子都不知道收收缩缩几回。”

  再者。妈妈很疼我,却从不宠溺我。爱吃什么除了垃圾食品吃少一些其他不管多贵都买给我吃。我喜欢依偎在她怀里,说我爱她,她笑笑,不说什么,眼里却是满满的幸福。

一个真实的山东女孩-最美的山东女孩!

1998年 8月24日,一场特殊的追悼会在山东加祥县后中庄举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 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受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规格, 她的三个哥哥穿上了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发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没有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离家出走后, 她却勇敢地留了下来,用柔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哥哥!

1994年 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亲带着申春玲姐弟从山东范泽龙周集来到加祥县后申庄。春玲的继父申树平是一个木匠,为人忠老实。继父上有70多岁的二老,下有四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其中大儿子申建国在西安交大读书,其它三个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继父有一门高超的木工手艺,再加上一家人勤俭节约, 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来,继父全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或许因为家中没有女孩的缘故,爷爷、奶奶、继父都对小春玲疼爱有加, 哥哥们更是亲热地叫她小玲铛。小春玲到继父家时,早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可是由于父亲去世,她只能失学在家。继父知道后二话不说,拿钱给她上了学。家里本来就有四个孩子上学,再加上小春玲,继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负担。 好在继父勤快,农闲时间常跟镇上的建筑队外出施工赚些外快,总算能对付家里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第一学期就考了个全年级第三名。 除了学习,她还包下了部分家务活,一有空闲,就帮几个哥哥洗脏衣服, 帮继父抬木头、拉锯,继父逢人就夸:我这辈子有福气,天上掉下个好女儿!

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眼即逝,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1995外初夏,继父在一次施工队中从三楼摔了下来,瘫痪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断绝了,而且为给继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看着瘫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军率先提出辍学,父亲坚决不同意,因为他和老三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辍学,好挑起家庭的重担。

正在哥哥们相争不让、继父左右为难之时, 小春玲却提出由自己辍学,帮妈妈支撑起这个家。 继父流泪了,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抹泪。继父沉痛说:玲儿,爹对不住你, 你的几个哥哥读了这么多年书,现在放弃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个哥哥也紧紧握住小妹的手,并在父亲床前共同许下诺言: 不论以后谁考上大学小妹的这份恩情要加倍偿还。

可刚刚走出磨难的春玲母亲却承不住再一次的灾难打击。 她从医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终身瘫痪在床, 她对这个家彻底失去了信心,更惧怕自已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决定带着小儿离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劝止,母亲还是在继父受伤三个月后离开了危难的家。 母亲走了,家里的支柱又断了一根,爷爷、奶奶成天抹泪, 继父唉声叹气,哥哥们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里又陷入一片泪雨纷飞中。村里的人们也好心地劝慰春玲:

「这里没有你任何亲人了,你也回范泽你姥姥家吧,要不,你会受一辈子苦的!」 小春玲坚定地摇摇头:「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丢下这个家。」小春玲把哥哥们叫到继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证道: 「爹,娘走了,是娘没良心;我不会走,我要留下来陪你们共渡难关, 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亲生女儿。」这一年,申春玲年仅12岁。

只要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说到做到,她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和真正的家庭妇女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为整个家庭精打细算地过日了。小春玲知道,这个家要想好起来,首先得让继父好起来,所以,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她一刻也没有停止为继父治病。

2 最美的女孩

1996年盛夏,由于天气炎热,继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决定带他去济宁市住院治疗。安顿好家里的事,她拉着板车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两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时,她的脚磨破了,肩也肿得老高。 在医院为了节省住宿费,春玲住在医院的自行车棚里, 看车的老大爷以为她是讨饭的乞丐,几次往外撵她。

小春玲只好实话实说,老人深受感动, 不仅把她睡觉用的板车放在最里边还专门为她找了一顶蚊帐。

在春玲的精心照顾下,继父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她又拉着继父走回了家乡。 刚回到家就赶上了麦收。哥哥们都在上学,爷爷奶奶只能帮着做做饭或捆麦子, 7亩多地的麦子只能靠春玲一个人。为了抢收,好连续几天都睡在地里, 累得实在支撑不住了,就趴在麦跺上睡一会儿,醒来以后接着再割。

由于心急,再加上过度劳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脚也磨出了血。 她真有些支撑不住了,可剩下的两亩麦子怎么办?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粮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麦地里失声痛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乡亲们, 大伙对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脚帮她割完了麦子。这次艰难的麦收,换来了全家的粮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丰收,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手捧着二哥的录取通知书,小春玲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劳累,高兴地跳着、喊着。 望着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自责地说: 我对不起小妹,她为我们受了这么多苦,可我却----说着痛哭起来。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劝道 :「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别灰心!」

小妹的话让申建文更是惭愧不已,他表示不复读了,留在家里帮妹妹。 春玲执意不肯,她哭着问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让你们好好上学吗 哥哥们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么就想不通呢! 三哥终于听从了妹妹了劝说,也决定复读,二哥去上海读书的日子越来越近。3000元的学杂费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际,小春玲想到了卖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龄太小,医生不给抽;第二次去,她虚报了年龄才被允许抽200CC血。当她拿到400元"营养费"时,脸上的愁容仍没有散去。她知道,这 400元钱对于3000元的学费只不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第三天又一次来到血站。这一次,医生说什么都不给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医生下跪讲述了卖血的原因。 医生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说: 好吧,就这一次,以后可别再来了;你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位好心的医生象征性地给她抽了少量的血,并从自已的口袋里掏出钱,凑了700元钱给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动得直掉泪。

回到家,春玲如数把钱交给了继父,继父忙问她从哪来这么多钱。 小春玲撒谎说是借的。细心的二哥却从她那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明白了一切。 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从她兜里掏了两张卖血的收据,全家人都惊呆了! 可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学费的一半,继父决定卖掉一块老宅地基, 爷爷奶奶也决定把他们准备打寿棺的三棵大杨树卖掉。继父不同意,两位老人执意说:「小玲子为了咱这个家拼了命了,我们还要那棺材干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学费总算凑齐了。为了让二哥申建军体体面面地去上大学,小春玲连续几个晚上没休息, 给哥哥缝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监行前,春玲去车站送二哥,她说: 「二哥,咱家虽穷,但有志气,你一定好好学习,别担心家里,

你在外面也别苦了自已,需要钱尽管来信给家里说,俺给你办。」 申建军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动得泪流满面----

你们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妹妹

哥哥们上学走了,小春玲开始盘算着怎么赚钱给继父治病,为哥哥们缴来年的学费。

起初,她也想着跟村里的女孩子们外出打工,可家里的三个老人没人照顾,她只能在家想办法。冥思苦想后,她决定种棉花到富。 种棉花与种其它农作物不一样,管理起来不仅费事,而且喷洒农药也很危险, 可小春玲却在心里盘算着一年下来种棉花大约可收入八九千元,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忙乎起来。她雄心勃勃地种起了棉花,可不久,鲁西南地区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铃虫的袭击。这可急坏了小春玲,身材没有棉花高的她赶紧背着20多公斤重的药桶在棉田里喷洒农药。

3 最美的女孩

她听人说,中午最热的时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打药,炙热的太阳晒得棉田像个大蒸笼, 令她常常喘不过气来,她只好喷洒一行就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午,由于药桶漏水,她中纛晕了过去,被村里人发现送了回去。 醒来后,她不顾继父劝阻,又挣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终于换来了棉花大丰收, 可由于当年棉花收购价太低,小春玲依然没能把攒到她计划的钱。 聪明的她又动起了脑筋,什么赚钱她就干什么。

农闲时,她和别人一起收过槐米、柳条,也推销过草帽,黄豆。 后来,她听人说泗水的苹果便宜,她又跟着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贩水果。每天晚饭后拉着地排车上路,天亮时赶到苹果园,装上车就往回赶。壮年男子拉一排车,她也拉一地排车。在路上,别人都吃苹果解渴,她却一个也舍不得吃, 连烂了点的也留下给继父,爷爷、奶奶吃, 四哥申建华看到的仅14岁的妹妹如此艰辛,心中实在过意不去。他决定退学参军,留下来帮妹妹。

小春玲却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劝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军人,留在家里又有什么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里的困难我能顶住。」

经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劝说,继父终于同意了。

四哥去部队那天,小春玲从口袋掏出一大把皱巴巴的零钱塞到哥哥手里: 「 哥哥,这是80多元钱,是俺省下来的,你留着零用,到部队后你好好干,争取当个军官回来。」 申建华的眼睛湿润了。

1997年春节,是小春玲最快乐的一个春节。除了四哥在部队外,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并且三个哥哥都为小妹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哥带给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给了她一条红围巾,就连三哥也给她买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着礼物从里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着笑着,此时的她又恢复了孩子的天性,那么天真活泼。

小春玲喜悦的神情让全家为之动容,继父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 你们三个哥哥做得对!玲玲太苦了,以后你们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们的小妹。

我们永远爱着你————亲情小妹

在繁忙的农活中,春玲始终不忘给继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远,她也带着继父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继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有时还可以拄着拐杖挪步。哥哥们也是学业有成。大哥申建国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华在部队入了党,并被提拔为班长。

1997年 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顺利过关,被山东中医学院录取。

1998年 3月,奶奶突然重病,临终前,老人紧紧抓住小春玲的手艰难地说:"玲儿,奶奶这辈子不亏,有你这么个好孙女,奶奶真舍不得人呀!" 说着老人颤抖着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玉手镯递给春玲,春玲迟疑着没接。 爷爷说: 玲儿,这是奶奶原本留给你长嫂的,可奶奶想,这个手镯最该给你,你就满足了奶奶的心愿吧! 春玲含泪接过了手镯,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后,四哥来信了,说他原准备考军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后,家里又用了不少钱,他决定放弃。 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马上找人给哥哥去信劝说,并寄去了200元钱,让哥哥买学习资料。她说:「 哥哥,考军校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可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困难而耽误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着法了鼓励四哥时,出走了几年的母亲突然来信了, 原来,母亲离家出走时就偷偷开了个假离婚证明,后来去了平阳县, 找了一个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还算可以。她从别人口中得知女儿这几年受的苦难,心里充满了愧疚。母亲来信想让女儿也去平阳县跟着她过,还允诺给小春玲找一个好婆家。读着母亲的信,春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恨母亲的无情,可那毕竟是自已的亲生母亲啊! 她多想扑到母亲的怀里好好地哭一场,多想跟着母亲过一个正常女孩无忧的生活。可她怎能舍弃这个家,这个家虽穷,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爱她啊!

善良的继父看出了她的忧悉,劝她道: 「 玲儿,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这么苦,会拖累你一辈子的,爹也于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双膝跪在继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万别赶俺走。」春玲让人代笔给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拒绝了母亲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为这个家持着。为了给四哥多筹点钱买学习资料,1998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卖血。 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生一次为她抽了 300CC血, 原本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她此时更加虚弱。她强打起精神去邮局汇钱。

没想到,过马路时一恍惚,她被一辆满载着钢筋的大卡车挂倒,沉重的车轮从她身上轧过----

噩耗传来,爷爷承受不住打击,病倒在床上,继父四度昏厥过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个知道消息赶到家的,他扑到在妹妹的遗体前,哭昏了过去。

二哥申建军接到电报后,在火车上两天没吃没喝,哭着从上海站着回到家乡。

远在西安的读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国闻讯失声痛哭,他实在抽不出空回家奔丧,流着泪为小妹发来唁电:亲情小妹, 你用母亲般的胸怀挑起一个沉重的家; 至爱小妹,你用脆弱的双肩撑起一片希望,我们永远爱着你____亲情小妹。

刚刚收到桂林陆军学院录取通知书的申建华同时收到了妹妹的噩耗, 他当场晕倒在训练场上。他也匆忙赶回了家乡。

按当地的风俗,未成年的人死后不仅不能举行葬礼,就连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继父家四年,除了改姓,连户口也没来得及报,所以,她还不能算村里的人。 可村里的长辈们深深地被这个"亲情义女"的大仁大义感动,不仅破例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而且还在祖宗的"老林"为她选择了一块坟地。老人们流着泪说:这么好的闺女,死了再不能让她受屈了。

曾经采访过申春玲的山东省女作家刘红也赶来参加了葬礼,并为她撰写了祭文:

你,宛如山涧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边的一抹云霞,

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双肩担起满腔挚情, 幼小的心灵托起一个完整的家,年轻的岁月,本应如诗如画,如丝如缕,可是你的面前却堆满了太多的艰辛和沉重,一个毫无血缘的家,演绎出一番轰轰烈烈的真情;一个小小的你,虽不惊天地,泣鬼神,可又让许多天下人为这动情。

你走了,走得那么轻,那么轻,轻得像天边那朵云----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么重,那么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不是没个女孩都有自己的化妆品,也许她一生没见过也没触摸过!但是她是最美的女孩。

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今年第一次流下了我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