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老人讲老红军的故事300个字

老人 0 66

听一位老人讲老红军的故事300个字,第1张

听一位老人讲老红军的故事300个字
导读:今年是中国***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社区开展“忆红史,感党恩”红领巾寻访活动,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了他们打仗时候的故事。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位有88岁高龄的邹爷爷,他19岁就开始做地下工作,21岁加入了***,

今年是中国***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社区开展“忆红史,感党恩”红领巾寻访活动,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了他们打仗时候的故事。

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位有88岁高龄的邹爷爷,他19岁就开始做地下工作,21岁加入了***,打了很多场战争。邹爷爷说:“……我们那个时候是分路南路北的,路南100人,路北100人,相互传达敌军情报。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领导都会亲自来指导我们怎么做。每当潜伏在敌军那边的队员发来情报的时候,我们就立即出发打败敌军,路途中还遇到了土匪呢!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我们途中经过很多村子,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地主的,每年粮食丰收时,地主都拿过去,很少是农民们自己的,可是他们每天还要辛勤劳动。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可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邹爷爷还拿出了他的徽章给我们看,听老师说那都是荣誉的象征,大家羡慕极了,都伸手去摸。邹爷爷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邹爷爷。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如下:

1、无线蓝牙鼠标。

很多男生都喜欢玩游戏,不喜欢玩游戏也会经常用电脑,毕竟现在很多男生都会选择理工科的专业,用键盘鼠标的时间比女生大多了。所以呢,鼠标也是男生最喜欢的礼物,送一款跑车造型的鼠标给他就非常高大上了。

2、好兄弟奖杯奖牌

男生想收到的礼物一定是令他满意的礼物,这款好兄弟奖牌,能够定制你对他的真切祝福,一定会让兄弟满意之际。好兄弟一辈子,一个奖牌祝他好运一辈子。

3、男士军牌项链

现实中男生都是很讲义气的,朋友有困难时都会挺身而出。这款忠肝义胆的男士军牌项链,象征的是兄弟朋友之间的忠义之情,能够定制刻字,送给讲义气的他最适合不过了。

4、男士潮流胸包

一款实用的胸包可以为男生装下手机,钱包什么的,给男生的生活带来的不是一点点的便利。特别是男生都喜欢打篮球,都喜欢运动,难就更需要一款好看的胸包了。

5、钱包

在男生众多的贴身用品中,钱包的使用几率应该是最多的,可以装钱、会员卡什么的,让他把东西放置的井井有条,很方便。另外送男生钱包还能表达自己的一种期盼,希望他多多赚钱存钱,是一种爱意的祝福。

八红军过境之后

彝海结盟,让红军顺利通过冕北彝区,对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说是一次政治军事上永垂史册的伟大胜利。而冕宁抗捐军的突被袭击造成了莫大的牺牲与损失,也不能说是红军过后冕宁的一大悲剧。

1935年5月29日,抗捐军从大桥出发,队伍中掺杂了不少彝民。队伍行至峨瓦村的园宝山脚下,突遭三支黑彝袭击。四山丛林中,枪声骤起,个别红军战士不幸牺牲,负重稍后的红军士兵连的枪支被抢。抗捐军司令黄应龙同志一再高声叫喊:“哎,不用打,不用打,有话我们慢慢说······”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一个连(有的说一个排)都遵照民族政策,一枪未放。结果和抗捐军一样被缴去枪械,脱光衣服。眼看前进无路,只有南退。当时额茶、峨瓦村的一些目睹老人讲:“那时我们最怕看他们的光屁股,一个个真惨啊!”

南退的抗捐军战士,经此山关垭口后,大都被迎夫村的长李绍周带领团丁和樟木沟的彝人拦截住。只有少数路径较熟或亲友的掩护下,在晚上才得以逃出虎口。陈野苹脱险后在亲友同学们的多方帮助下,潜至昆明,最后辗转到达延安。

  5月30日,邓秀廷部开赴大桥,立刻下令将肖佩雄、彭杰、黄应龙枪杀于西场口魁星楼前。其“罪名”不外是造反的罪魁祸首或骨干。在押者中有为红军宣传最得力的张英也在枪杀之列,由于其子善于交际,贿赂看守,假借上厕所之机,越墙逃走。

各地土豪四处抓捕抗捐军,对“土红军”就地杀害或送县衙门,对外籍红军干部则送县上。黄应龙、方忠等红军干部经罗洪抓住交出后,送县牢房关押。

刘元璋委任邓秀廷为冕宁县长,伪中央军到达西昌后,又委邓为越冕警备司令。邓以其参谋谢毅东代己行职。(谢毅东系冕宁人,人称谢屠户)谢四处张贴抓“首犯”陈野苹的通缉令。以土豪劣绅组织的“善后委员会”,大量逮捕参加过抗捐军的战士和为红军办过事的人。有的甚至株连九族,“犯人”一时充满牢房。司法洪树先与谢配合审判,大开杀戒。

据目睹和知情的老人讲:约1935年6月21日,刽子手们簇护着五花大绑的李发明、彭载璋、邓法高,从东街到西街外。他们赤脚破衣,蓬头垢面,可是瞪着的双眼却射出不屈的耀眼目光。“善后委员会”刘勃正在家门口幸灾乐祸的观望,彭载璋早已看清其丑恶嘴脸。所以刚走近前,即冲上去飞起一脚,口中大骂:“刘泥狗,老子在鬼门关等你!”被两个刽子手紧紧抱住,才未踢着。但刘却侧面倒地,昏死过去。后经家人救起,月余,在“彭载璋放开我”的恐惧声中丧命。

李发明彭载璋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走上西门刑场。彭载璋站在其亲友及哥弟们所设的红毯之上,头载红绸扎成英雄髻,俨然是一位奔赴沙场的勇士。他以轻蔑的口吻大骂:“你们不要逞凶,我们要在鬼门关等你们算账哈,二十年后又是一个小伙子,再来干!”刑场上的豪言壮语,震撼着整个刑场,整个冕宁。

6月24日吴万法、赵有志、王仕梅又被昂首挺胸的押进西门刑场,亲友们递过大碗大碗的好酒,他们都豪爽的一饮而尽······恰似远征的良将。

刘学谦、朱法安······又倒在西门外刑场的血泊中(抗捐军战士被追认为烈士的共有24人)

编辑后记:来源于百度

果基尼坡回忆说: "1935年红军长征到冕宁,小叶丹和刘伯承司令在彝海边结盟送走红军后,忠实地执行了刘伯承的嘱托,将彝民组织起来,护送红军长征的后续部队安全通过彝民区。红军走后小叶丹打起了‘红军彝民支队’的旗帜,并与罗洪、洛伍家两支队伍联合起来,最多时有1001)多人,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冕宁抗捐军’,坚持了5年的斗争。

果基小叶丹送走红军返回后,抗捐军被国民党邓秀廷军队和反对果基家的一些黑彝头人的武装包围。当时抗捐军领导派人找果基小叶丹设法脱离险境,离开冕宁。当果基小叶丹如约带了4个人去见抗捐军领导商议撤走路线时,抗捐军领导不同意果基小叶丹的突围方案,认为他设计的路线危险性更大。几经争论,果基小叶丹无法说服抗捐军领导。此时,枪声四起,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果基小叶丹只好趁黑夜带着他的人走了。抗捐军失败就是这样造成的”。"

故事如下:

1、在一天红军的一位小战士掉伍了,其中一位高大的战士陪着他走,他们边聊边走。忽见天色已晚,两人不得不走快点,突然高大的战士突然提出要背他的提议,小战士答应了,这时,大战士忽然陷了下去,一看,原来他已经陷入草地,身体逐渐陷下去,小战士忙跳出来,想要帮他,大战士说:“不要帮我了,不然咱两人都会牺牲的,记住革…革…命!”就陷下去了。

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爷爷的烟袋飘向了银河是歌曲多想还小。

《多想还小》歌词评论及赏析:

罗旭阳:作曲来打卡啦!唱的真棒!

十二兄:词作打卡,姐姐唱的又激荡人心,又难过。我想小时候了。只是想起了小时候,那个无忧无虑的小时候,玩伴打闹、河边探险。我也曾有着难忘的记忆,和我亲爱的爷爷在家中天台,躺在躺椅上,手拿蒲扇,度过炎热的夏夜。心中惬意,现在想来全是怀念。

歌词:

我又哼着 

在梦里那首歌

很久没见过 

故乡的月色

奶奶的蒲扇 

摇着那槐花落

爷爷的烟袋 

飘向了银河

恍恍惚惚的 

我们忽然睡着了

梦里你说要去 

四海漂泊

醒来的午后 

又是秋雨落

你真就这么就这么抛下了我

我们在故事里 

绕啊绕人儿不见了

风雨打湿我衣角

没你怎么好

我看着炊烟起 

飘啊飘 

回忆摇啊摇

我多想要 

睡醒了 一觉

你和我还小

奶奶的蒲扇 

摇着那槐花落

爷爷的烟袋 

飘向了银河

恍恍惚惚的 

我们忽然睡着了

梦里你说要去 

四海漂泊

醒来的午后 

又是秋雨落

你和我还小

我们在故事里 

风雨打湿我衣

没你怎么好

看电视剧《人世间》,我发现一个细节。每当周父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抽烟,不是普通的烟卷,是自己卷的旱烟。

他第一次见郑娟时,在院子里一根接一根卷烟抽,看郑娟的手,心里认定这是一个好女人。当秉昆搬进小洋房时,周父第一天回来找到新家,当晚等秉昆回家,他扔的烟蒂有六七个。周父最后的日子,在医院醒来连抽三根烟,然后出院。他说这烟不如他的烟好抽。躺在自己的炕上,周母帮他接着烟灰,秉昆在一边给父亲卷着烟。其中一个动作能看出演员的演技就是好,秉昆卷烟到最后留的烟纸的一角,他是直接用舌头舔舔粘住烟卷的。

每当看到旱烟卷的镜头,我都会想起我的爷爷,想起我给他卷烟卷的日子。

我的爷爷离开我已经22年了,他也是六七十年代的工人,在市酿酒厂上班。爷爷很早退休,是为了让高中毕业的叔叔接班。因为有爷爷每月的几十块钱工资,我们家的生活一直是邻居们羡慕的。

爷爷是个特别传统封建的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可妈妈偏偏生了我们姐妹四个,没有男孩,可以想象当年妈妈心里的苦。姐妹四个中,爷爷最疼爱的就是我。不论是他外出赶集,还是走亲访友,都会带着我。每年过年会给我买学习用品和新衣服。我上大学的生活费全是爷爷负责,那时他的退休金已五六百了。

爷爷从年轻时就抽烟,他喜欢抽旱烟,嫌买的烟卷没有劲儿。卷烟用的纸就是我写满字的作业本了。我上小学时大家都很节省,作业本的纸要反正两面都写了字才舍得扔掉。爷爷就用我淘汰的作业纸,一张张裁剪开,剪成一样大的小长方形。把从集市上买来的烟叶晒干搓碎,捏一小撮放纸条上,从纸的一个角卷起,形成一个圆锥体。最后正好留出纸的相对的一角,用舌头舔一舔,靠唾液把它粘牢。一个自制烟卷就完成了。在我做完作业的时候,就会帮爷爷卷上十几个烟卷。

假期里,我跟着爷爷去地里干农活,累了爷爷就坐在田间地头抽旱烟。他会在出门前装好一烟袋烟丝,那是奶奶用旧布头给他缝的烟布袋。我就蹲一边帮爷爷卷烟卷,看着爷爷口中吐出的烟雾,用小手挥舞着追赶,很是开心。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给爷爷买好的烟卷,但是他不喜欢,仍然自己买旱烟叶,只不过卷烟的纸不再是我的作业本了,是专门买的一沓沓的裁好了的干净的烟纸。我还是喜欢帮爷爷一次卷好十几根,但不会用唾液来粘烟口了,蘸点清水,卫生。

爷爷去世时我已经出嫁了,老人家也没有什么遗憾,他对这个最疼爱的孙女放心了。好想再给爷爷卷一次烟卷。

在中国***领导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数先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这些先烈的后代,也就是您的家族,应该感到自豪和荣耀。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现实的情况。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关注和照顾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先烈的后代,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具体来说,政府和社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照顾和关心红军后代:

1 提供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帮助。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红军后代提供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就业指导等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2 建立纪念馆、纪念碑等设施。政府和社会可以建立红军纪念馆、纪念碑等设施,展示红军的英勇事迹和历史功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红军后代。

3 提供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服务。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红军后代提供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服务,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军的精神和文化。

4 加强社会关爱和帮助。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红军后代提供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总之,照顾红军后代是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红军后代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红军与身后的红军墓

初冬,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红军村翠绿依旧,竹木掩映之下,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墓碑格外醒目,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站在墓前,正用没有手掌的双臂给坟头除草。他就是谢红军,这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

墓里的人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对此他一无所知。但谢家三代已默默守护这座红军墓85载,只因谢红军爷爷当年的一句承诺。

爷爷的承诺

1934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谢红军的爷爷谢忠芝打开房门时,看见村子外边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小路上,走进来一群军人模样的陌生人。这些人脚穿草鞋,身上穿一身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肩上还扛一把长筒子枪。

其中一位军人向谢忠芝走来,并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家的灶台生火做饭。谢忠芝听说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就把他们领进家。其中有一名红军因伤病无法前行,为了追赶大部队,这一队红军只好临时留下伤员,将其托付给了谢忠芝。五天后,那名受伤的红军去世了。

“爷爷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一直心怀愧疚。”谢红军说,爷爷谢忠芝将这位红军埋葬在家对面的山头,每年清明节都会去给这位红军战士扫墓,并交代父亲谢臣明,要他和后代一定坚持守墓。

父亲的遗言

无名红军烈士墓距离谢红军家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但实际走过去,约一公里,耗时约半小时。去往墓地的道路被一些小树枝和杂草覆盖着,常年只有谢红军一人走动。

墓地被一圈石头包围,唯一的标识只有墓碑上刻着的“无名红军烈士墓”,落款“东安县人民 于2015年4月5日立”。四周竹林围绕,显得格外寂静。

谢红军说,这块石碑是当地 重修墓地时立的。小时候父亲带他去扫墓时,这里只有一个坟头,父亲在河里捡了块石头立在一旁作墓碑。

谢红军回忆道,从四五岁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后两三天,父亲都会带他去扫墓,拔拔坟头上的杂草,偶尔还会跟他讲爷爷和红军的故事。为了缅怀先烈、纪念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红军梦,谢臣明还将儿子取名为谢红军、谢满军。1995年,父亲谢臣明去世,留下的唯一遗言就是,让子女一定要为无名红军烈士墓守墓。

“父亲为红军守了一辈子墓,不能在我这儿断掉。”让谢红军几十年坚持下来的,正是因为受父亲谢臣明的影响。

后代的坚守

由于交通不便,近些年村里的人慢慢迁出,谢红军的弟妹们也陆续长大成人,弟弟们成家后,搬到山外居住,妹妹们也相继出嫁,只有谢红军一人带着父亲的遗言,爷爷许下的承诺,留在了村子里,住在父亲留下的木板房里。

走进谢红军的房间,地上有些凹凸不平,房间里很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一台液晶电视,是弟弟送的。在他的房间里,仍然珍藏着这位无名红军的遗物:一把梭镖,一个水壶。

初中毕业后的谢红军,就一直待在家里种田。17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谢红军在鱼塘炸鱼时发生了意外,失去了双手。双手残疾的谢红军至今没有结婚,他在1991年与1992年期间,从县医院收养了两个被遗弃的女童,“现在,她们都在外地务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也很孝顺,会给我买一些衣服和生活费。”

谢红军是东安县扶贫对象,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县山里毛竹经营分配以及残误费。他常年一人待在深山中,生活虽然清贫,却无比满足。他在房子后面种植了豆角、南瓜等蔬菜,养了鸭、鸡,还有一条狗。更让他欣慰的是,近年来,红军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有些游客会来这里上坟祭拜。”

作为第三代守墓人,谢红军今年已经57岁,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执着和坚守,他说:“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牺牲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我们不能忘了他。我会一直坚持到我走不动为止。”在谢红军的影响下,两个女儿表示,她们将把祖上三代人的坚守延续下去,继续为红军守墓。

父亲(19)红军(28)东安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