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众星发声悼念:一路走好,你还记得课本上的他吗?

老人 0 34

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众星发声悼念:一路走好,你还记得课本上的他吗?,第1张

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众星发声悼念:一路走好,你还记得课本上的他吗?
导读:说起袁隆平,相信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他一生的成就无数,可谓真正的国士无双,正是有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几代人的终生奋斗,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救命”的大恩德,他把一生都放在了这个事业上,这位解决了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科学家必然流芳百世,值得一生尊

说起袁隆平,相信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他一生的成就无数,可谓真正的国士无双,正是有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几代人的终生奋斗,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救命”的大恩德,他把一生都放在了这个事业上,这位解决了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科学家必然流芳百世,值得一生尊重和铭记。

袁隆平

1930年,袁隆平出生,十几岁时,仍处于日寇入侵下的中华大地,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饥荒。在袁隆平年近而立之时,新中国又遭遇了建国后的最大粮荒——“三年自然灾害”,亲眼目睹饥荒危害的他深受触动,毅然决定抛下手头红薯、西红柿育种栽培的工作,投身到当时国际上尚处一片空白的杂交水稻研究。

此时的袁隆平,是中国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拥有一份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体面稳定的工作。为了让大家“有饭吃”,袁隆平放下一切,从头开始,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人工授粉后结出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稻种。

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推翻了此前在国际上被奉为经典的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1972年,杂交稻正式被列为中国科研重点项目,1973年,袁隆平团队培育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超级人口大国。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度来说,粮食就是命,更多的粮食,就能救更多的命,袁隆平,就是那个救命的人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大约得过20多个奖项,除了中国颁发的之外,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或国际组织,给他颁发的。袁隆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袁老一生都遵照着父母对他名字的厚望,既过着平凡的生活,又从事着伟大的事业,一生奋斗在为科学为人类发展的奉献中。对事业的热爱,让一个人驰而不息,永远没有所谓的“暂停键”。

我们缅怀和纪念袁隆平,不仅仅是在纪念他个人,也是在感谢千千万万为中国的粮食事业作出贡献的人。袁隆平在生前也说,他的成就属于团队。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袁老的团队之外还有团队,所有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奉献出自己青春和事业的人,都是我们需要感谢的人。

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

在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他与他的团队人员一起,探讨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的实施方案。

老先生带着对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科研目标的希冀,以及对其钟爱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所有这些科研人员的台前代表、精髓人物。他不仅属于他自己,也代表他的团队,更代表所有千千万万为之奋斗的科研人员,更进一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即不怕困难、排除万难、追求真理、造福国人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我们在缅怀袁老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大意义所在。

众星发声悼念:一路走好

在袁隆平离世的消息公开后,娱乐圈也有不少艺人发声悼念,尹正发文:“爷爷,您功德无量,说什么都显得薄,连留您都不好意思留。”杨迪发文:“国士无双,袁爷爷一路走好”、“地动山摇,众同胞平安健康”。傅园慧发声:“谢谢袁爷爷让我们都能吃饱饭,爷爷走好”。

李佳航发文:“袁老千古,深痛悼念”。蒋勤勤发文:“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依然不愿相信,感谢您来过,袁老,走好。香港知名影后惠英红说道:”袁老爷子,您的功德将永远流传在世,功德无量,我们永远记得您!您一路走好!

除了以上的明星之外,还有马克、钟楚曦、冉莹颖、贾玲、尹正、潘粤明等人都纷纷在网上发文悼念袁老的离开。除了明星们之外,这一天但凡是上网的人几乎都怀着一颗悲伤的心,面对着不愿意去面对的现状。相信袁老在看到这么多人的送别后,在天堂会感到欣慰吧!

袁隆平一直有个梦想,高产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自己在禾下乘凉,袁隆平爷爷早前的采访中说道:现在不是长命百岁,现在要超百岁。实在令人惋惜。袁老这样的国家功臣才是最值得推崇的偶像。虽说已无法向他说声感谢,但他所留下那份不畏艰难,奋力向前,实干出真知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

有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最近就有一个这样的人,那就是全国闻名的袁隆平院士。伟大的原因耶为中国解决了十几亿人吃饱饭的问题,为了这个问题,他辛苦了一生,奋斗了一生。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袁爷爷,于今年的5月22号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有一点茫然,有一个朋友讲过,像他们这种人,已经伟大到了我们都认为他们不会离去的。可能在我们心里面这样的伟人,他是不会离去的,没有想到这一天还是到来了。

袁爷爷去世的消息瞬间就引爆了网络,震惊了无数的人,很多人都不能够接受。我们大家经常说一句话,那就是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毛主席曾经教导过,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而袁隆平老爷爷是我们整个中国的挖井人,他是我们整个中国人的恩人。

为了让全国的人民不再挨饿,为了让全国的人民吃饱饭,袁隆平爷爷把他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在杂交水稻技术成熟之后,他还把他分享给了其他的国家,就是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过上吃饱饭的日子。所以袁老爷爷不仅受到了我们国家人的尊重和爱戴,在其他的国家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尊敬和爱戴。

但是这位老人家食言了,他说话不算数,他没有完成他的梦想,他就先离开了这个世界。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他希望稻子能够长得像树木一样高大,高产,然后跟自己的助手坐在稻子底下乘凉。另外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杂交水稻能够覆盖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再饿肚子。

5月22日,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去世之后举国齐哀,不少网民和群众纷纷到袁隆平先生遗体前悼念和。这位曾经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农学家,如今真的已经成为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虽然袁隆平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但是他这一生的贡献和所作出的成就是中国人的骄傲,具体的贡献如下。

一、袁隆平先生第一次推翻水稻无法杂交的理论。

袁隆平先生从母校毕业之后就致力于水稻研究。某年夏天,偶然间他在田间看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穗,这引发了袁隆平先生的奇想。之后他将这株稻穗用作来年杂交的种子,虽然没有太多成果,但后续他天南海北到处寻找这种稻穗。最后在三亚等地又找到相似的稻穗,他把它用于研究,最后试验真的成功并且推翻了水稻无法杂交的理论。

二、袁隆平先生推出三系杂交水稻法攻克了杂交水稻育种难题。

袁隆平先生毕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三系水稻杂交法的技术。这个技术让人类攻克了杂交水稻的育种难题,同时也让天然杂交水稻能够运用于实践。这一贡献直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三、袁隆平先生实现了水稻增产梦想。

在杂交水稻技术开发出来之后,袁隆平先生又着力于实现杂交水稻增产增收的事宜。几十年来,他始终如一日勤快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将水稻的产量增产至1500公斤每亩。他的天然杂交水稻技术也为全世界人民作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领域科学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在农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贡献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不知道你对袁隆平先生了解多少?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杂交之父袁隆平的离世,让很多人都感觉是特别悲痛的,在袁隆平理事的时候,当时长沙所有的汽车全部都停下来,为袁隆平鸣笛,并且也有很多的明星和很多群众都在朋友圈以及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进行转发,来悼念袁隆平。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并且他在家庭当中也是一个很好的人,而且他也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而且他的一生也都奉献在能够将水稻的产量翻倍的事业上。

第一,致力于让水稻产量上升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水稻产量是比较少的,有很多的群众也都饿着肚子,但是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问世以后,我国的水稻产量翻倍,解决了很多人的粮食问题。

并且随后超级杂交水稻的问世,也使得粮食产量又再一次翻倍,解决了更多人的粮食问题。

而且袁隆平也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培育了很多杂交水稻的人才,为其他国家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照顾家庭

他在关心民生问题的同时,也一直关爱着自己的家人,对于自己的妻子,特别呵护,而且对于儿媳也特别照顾,是一个很好的丈夫和公公。

他的妻子说,袁隆平每个节日都会给他准备各种礼物,他手上所带的各种首饰和珠宝,全都是袁隆平送给他的。

而他的儿媳也说,袁隆平是一个特别民主的人,他从来不会逼她做任何事情。

在广大群众的心中,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一生致力于水稻的研究当中。而在家人的心中,袁隆平则是一个好丈夫,好公公,是一个家庭当中最重要的成员,他在关心国家问题的同时,对于家庭也是特别照顾的,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是很多人的榜样。

我觉得这是老天爷也在为袁老的离去感到惋惜与伤心。在袁老去世的前一晚,多地发生了地震,在袁老逝世的时候,很多地方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就下起来雨。“昨晚九州 齐恸震,今朝大星辞九州”。

他用一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类免于饥荒;他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一一无价。而他自己,却淡泊名利,只躬耕于田地, 心心念念的只有杂交稻。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泥泞的田野上,感受着麦穗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古老故事。做事先做人,只有有勇有谋、心怀天下、大爱无私的人才能为人类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袁隆平院士谦虚、礼让的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袁老稻穗下乘凉的梦想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美丽画卷,充分体现了一位科学家造福天下苍生的伟大愿望。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袁隆平曾说过,他两次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如今,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袁隆平的贡献是史诗级的,袁隆平是一个科学家,他知道,要想美梦成真,光是苦干还不行,还得有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才能获得成功。

袁隆平爷爷的逝世,是全人类的遗憾。我们会继续走下去,禾下乘凉梦也会实现。风吹麦浪,就是您在人间的回想;飘向天空的每一缕炊烟,都是我们寄予的思念。我相信未来会更好,梦想也会实现。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知名农业家,杂交水稻之父。生前对于中国粮食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遗体送别仪式的时候来的人不少,有很多更是特意从外省过来。因为葬礼是在长沙,政府官员主要是湖南多,但是并不代表大家对他的敬重,国家***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悲痛,向其家属表示问候,并送上了花圈。

大家通过唁电或者送花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悼念。泰国公主诗琳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 等国际友人,送来了花圈,来表示自己的悼念。袁老去世消息传开之后,娱乐圈这几天大家自觉实行“禁娱”令,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暂停播一周,只为悼念这位老人。这几天新闻的消息,其他都是都停留在袁隆平院士身边。

遗体告别仪式当天,湖南省委书记和省长等省领导和老同事们,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袁老的遗体面前,向袁老的遗体三鞠躬,并与家属一一握手,致以亲切的慰问。让人们最动容的,还是那些群众,自发前来送袁老最后一行。

虽然袁老家人表示,希望葬礼从简,不过还是有很多群众自发过来。有些人献上不仅有菊花,还有稻穗,这个是袁老生前致力于研究东西,想要让更多人吃上饭。他把自己一生,都贡献在水稻增产和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上,对于中国人民做出巨大贡献。

很多医生和护士市民都排好长队来送袁老,有些是全家人悼念这位老人。袁隆平的去世,不仅是中国的一大损失,也是世界的一大损失。伟人已去,但其贡献不会忘记,大家不会忘记他对于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如果没有他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处在饥荒当中。如今先生已经去世,惟愿其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