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特斯拉的十大忠告是什么?

员工 0 63

买特斯拉的十大忠告是什么?,第1张

特斯拉的十大忠告是什么?
导读:买特斯拉的十大忠告:购买太多范围、购买范围太小、买错轮子、购买FSD、推迟订购、未提前计划充电、购买性能款、避免使用白色座椅、不检查当地激励措施、交车不验车等具体如下:1、购买太多范围人们通常会购买续航里程最大的特斯拉,例如选择远程版Mod

买特斯拉的十大忠告:购买太多范围、购买范围太小、买错轮子、购买FSD、推迟订购、未提前计划充电、购买性能款、避免使用白色座椅、不检查当地激励措施、交车不验车等具体如下:

1、购买太多范围

人们通常会购买续航里程最大的特斯拉,例如选择远程版Model 3而不是 RWD版。如果您有家庭充电并且不必通勤很远,那么这样做并不一定是最有意义的。

2、购买范围太小

与上述相反,如果你住在公寓里和/或每天通勤时间很长,你可能想买一辆续航里程很大的特斯拉。如果您经常旅行并且不想在增压器上花费大量时间,这也很重要。

3、买错轮子

使用入门级车轮,您可以获得更大的续航里程和更好的乘坐质量。使用更大的车轮,您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获得更严苛的行驶质量和更小的续航里程——只有操控性和美观性会得到改善。

4、购买FSD

非常不言而喻,因为花1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62万元)购买FSD根本不值得。标配的基本Autopilot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绰绰有余,等到FSD充分发挥其潜力时,您可能已经卖掉了这辆车。

5、推迟订购

由于持续的供应链问题,价格不断上涨,同时交货时间被推迟。

6、未提前计划充电

计划您的旅行,并确保您有足够的家庭充电,或者如果您住在公寓里,请知道附近的充电器在哪里。

7、购买性能款

Performance款的等待时间要少得多。但是,如果您不关心增加的速度和动力,请不要订购它——您最终会为更短的范围和更苛刻的骑行支付更多费用。

8、避免使用白色座椅

白色座椅看起来很棒,并且需要的维护比您预期的要少得多。 

9、不检查当地激励措施

大多数州都有当地的电动汽车回扣和激励措施。一定要检查你有资格获得什么,以尽可能多地省钱。

10、交车不验车

特斯拉仍然是一家相对较新的公司,可能会出现各种装配和完成问题,因此在提货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您的汽车。

一位特斯拉车主董女士反映,自己开特斯拉出门因碾压到路上小石子,石子弹射到车辆空调水管致故障,行驶中发现行驶灯故障并出现无法加速情况。经检测,鉴定为电池故障需更换整个电池组,费用大约需要14万元。

越来越便宜的车,越来越普及的自动驾驶,特斯拉对未来的“阴谋”,是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认知,改变他们的驾驶习惯,让竞争的天平逐渐拉向自己这边。特斯拉一开始,就在蹭大牌,操控媲美宝马,外观形似保时捷。我不知道有多少特斯拉车主开过宝马,但我知道Model 3开起来,比5系还要重。

Model 3的方向盘扭力差不多2公斤,据说这是精确调整后的操控感KPI。说实话,开宝马在路上,有一种用好笔写字的感觉。那些汽车评测中的虚无名词,什么寻迹感,路面反馈,都能在开车时候蹦到脑子里,哦,原来就这种感觉。

Model 3完全没有,就只是重。

所以,这些有的没的,都是虚妄,是特斯拉为了抬高身价,制造高级感的营销噱头。如果对标通用和丰田,怎么会有人动心呢。不断降价的特斯拉,就是要依靠大牌打折的理念,吸引韭菜们上车。

除了AP。

AP是Auto Pilot,自动驾驶的缩写。特斯拉把自动驾驶分成两个不同的模块,最基本的AP功能包含在车价内,让用户能够体会到有限的自动驾驶。而不断在升级改造的全自动驾驶,特斯拉管他叫FSD,Full Self Driving。

FSD要花钱才能买,它本质上是软件锁,无需加装任何硬件。你只要在特斯拉下单,官方售后会在后台开启功能,这辆车就拥有了FSD。

FSD能够在封闭的道路上自动驾驶,在城市道路上自动变道。而AP只能在所有道路上寻迹驾驶,不能变换车道。

即使最基本的AP,也足以满足日常上下班的要求。在习惯了辅助驾驶之后,开车变成一件更加简单的事。虽然驾驶本身的确有乐趣,但在日常AB两点的行进过程中,用户多半没有心情体会这份快感,更多的期望是稳定,安全,快速地抵达目的地。

辅助驾驶能够节省很大一部分精力。虽然驾驶者还需要注意周围的路况,以便随时介入,但就像身边有个教练一样,心理上会放松。

电车的加速感是另一个让用户记住的参数。

并不是所有的电车都拥有0-100公里加速的优异成绩。特斯拉除了在营销上蹭大牌,也努力在直线加速的上标榜自己的先进。它用同样的套路暗示用户,你不懂车,没有钱,不重要,Model 3就是你能买得起,而且秒杀肌肉车的神器。

是滴,即使是标续Model 3,也要比价格贵出两倍以上的BBA加速快得多。

易车讯 我们从网络上获悉,特斯拉计划组建一个20人左右的本地运营团队,以推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FSD(Full Self-Drive)在中国市场落地。目前,特斯拉已经从总部派了工程师,来进行培训。

与此同时,特斯拉还在中国尝试成立一个数据标注团队,规模约上百人。这同样是为训练FSD的算法作准备。

近日,海外博主Tesla China Analyst(特斯拉中国分析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称,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版已推送至中国地区,初期以“影子模式”开始收集数据,完成相关可行性验证后,将逐步激活进行小范围试用。”虽然特斯拉中国方面还没有做出回应,但该博主表示,这意味着FSD Beta版或许很快就会来到中国。

Tesla China Analyst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地区推送了最新的系统更新,其中一项更新是在数据分享页面下,新增“允许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分析和改进”选项,以征得用户同意来收集和分析Autopilot数据对其进行改进。

采集的信息包括外部摄像头数据、行程数据、地图位置和车辆状态数据,而这些数据将以匿名化的方式处理。这波操作,很像特斯拉此前采集自动驾驶数据时用过的“影子模式(shadow-mode)”。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当下的自动驾驶行业是不是还处于寒冬之中?

从海外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的表现来看,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依然有很多在退市,很多头部企业依然处于巨亏之中,尤其是Argo AI的直接解散,很多出行科技公司找不到变现的渠道,都让行业还处于一片迷茫中。而国内的网传,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原地解散,不过随后阿里方面称是因业务调整,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转入菜鸟集团,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但是,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两大靠山,英伟达和Mobileye的股价在近期都实现了翻倍,英伟达股价翻倍的原因更多来自它在AI人工智能领域的突飞猛进,而在去年刚刚二度IPO的Mobileye能实现股价翻倍,那还是很说明问题的,特别是Mobileye在本月还与保时捷达成了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

同时就在上周,蘑菇车联近期完成了58亿元C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成都科创投、珠海海都科创投、腾讯、易鑫等,投后估值已达30亿美元。而这笔融资也是今年开年以来,在自动驾驶领域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

行业有复苏征兆,坚持下来的企业已经开始“吃肉”了?

头部企业的股价翻倍,融资规模也有起色,自动驾驶行业是不是已经开始复苏了?

这一轮自动驾驶行业的大萧条,主要来自车企以及科技企业们的预期和重心,已经从L4级自动驾驶,转向了L2级辅助驾驶,因为法律法规对于L4级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强,而且在责任划分,车辆生产方面的规则还有待完善。在自动驾驶推进的同时,其实更多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还在推进着无人驾驶,但是它们遇到的问题与自动驾驶比较相通,比如无人车不能入市、不能上牌、大部分城市依旧不能去掉安全员、不能运营收费,而且事故责任难以认定。

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经过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依旧难以在真实场景中上路,或者说变现。这使得投资者们失去了信心,一些高负债纯靠“输血”的企业逐渐支撑不住了,再加上车企们也开始面对现实,不再描绘更庞大的故事,使得自动驾驶行业在去年下半年迎来了“雪崩”。

不过,从行业最新的情况来看,自动驾驶行业很可能迎来了触底反弹,特别是在国内,L4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反而加快在中国多个城市落地。今年的3月17日和22日,北京和上海两地先后允许开启全车无人(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Robotaxi运营和测试,这是继去年开通的重庆和武汉等城市后,Robotaxi无人驾驶走进了国内两座超一线城市。

百度的萝卜快跑在北上广深单车日均订单量已经达到了15单以上,最近网约车市场饱和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全国网约车全天的接单量为10单左右,而萝卜快跑的平均订单量甚至超过了目前网约车的平均水平。

并且,萝卜快跑App用户满意度为49分,其中5分满分好评占比达了9419%,用户评分能够直接反映出无人出租车运营的真实体验。

另外,像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小巴士已经在广州、深圳、北京、南京等城市都实现了落地。今年,文远知行在无锡市经开区落地了近50辆小巴,这也是全国目前最大自动驾驶商业化微循环公交接驳体系,将通过6条线路为当地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小巴微循环公交服务。

上海最近公布了首批“上海市浦东新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通知书”单位,其中百度智行、AutoX安途、NEOLIX、斑马智行、友道智途、赛可智能、图森未来、云骥智行等8家企业,获颁创新应用测试通知书,获准在浦东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范围内,开展全车完全无人驾驶测试。

可以就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挺过了最黑暗的长夜,它们在L4级自动驾驶的道路上没有放弃,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政策的不断开放,它们的坚持开始有了回报。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比如阿里达摩院这样深耕多年,投入超千亿的企业,在行业开始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之前被调整了,而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寒冬,正是因为有很多曾经非常被看好的企业轰然倒下,才体现出了寒意的浓烈。但是当这些企业倒下后,其他企业又会迅速调整战术,把这片曾经的他人领土,当做自己最新的阵地,这也正是我们说的,那些挺过来的企业已经开始吃肉了。

车企们被禁锢在L2,又为何不断地“堆”L4的技术?

当然,对于最广大消费者们来说,车企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进展,其实是与大家实际利益更为贴近的。

从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车企们的宣传角度来看,大家真的变得更稳了,车企们普遍不再像过去那样爱讲故事,爱给画大饼,像“自动驾驶”这四个字,我们几乎就没有在车展上听到过,几乎所有车企都开始在L2+这个领域开始稳扎稳打。而车企们的动向,其实也能让我们更看得清未来。

蔚小理们开始重点介绍它们的辅助驾驶系统,不在自动驾驶方面讲自己能实现L4等等,车企们开始变得更加脚踏实地,可能它们也知道了,要给自己多留一些故事,因为自动驾驶的故事上限很显而易见,把这个实现的过程拉得更长一些,多给自己一些未来的预期,再去讲那些不切实际的故事,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但是,它们虽然有所收敛,但是并没有在自动驾驶方面停滞不前,它们依然非常有紧迫感,特别是因为特斯拉FSD即将到来。国内新势力车企们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现阶段可以说都是师出同门,它们的系统都与不断发展中的特斯拉FSD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特斯拉的FSD一旦真正落地,这里说的是FSD,不是FSD Beta,那么这个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自动驾驶系统,必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这一切其实并不遥远。

正是头顶上悬着的特斯拉FSD,才让国内新势力车企们根本不敢停下来,即便是法律法规还不支持,但它们也在L2 的范畴内,不断地往车辆上增加L4级的一些功能和技术,只是还用了L2级的标准。

就比如我们一直在说的今年蔚小理们开始集体淡化高精地图,开始向BEV和占用网络这些特斯拉的已有技术上发展,这些技术真的已经不能算是L2级标准应该使用的技术了,我们理解的L2级就是普通的视觉感知,以及一些基础的模型计算,并不需要BEV等技术,而它们如此紧迫得用上这些L4级的技术,正是希望在L3或者L4的哨声吹响时,自己不能落后。

总结

经过了这一轮自动驾驶的寒冬之后,很多的巨头倒下了,那些坚持过来的企业开始壮大规模,其吞并更多的地盘。法律法规已经在往对自动驾驶更开放的方向上发展了,坚持下来的企业更应该找准方向。

对于车企们来说,虽然在近3年的时间内,它们可能还会被禁锢在L2的范畴内,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们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尽可能在向前赶,在哨声吹响时,至少不能被落下。但还有一点,就是近半年快速发展的AI人工智能,AI的训练加持可能会让自动驾驶落地时间变得更快,这是之前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那么如何在自动驾驶行业触底反弹的过程中,搭上AI的顺风车,就是一门新的功课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讯 7月22日,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限时转移政策正式上线。增购或置换特斯拉Model S/3/X/Y全系车型,原车FSD可限时转移到新车。

本次限时转移政策具体为2023年9月30日(含)前,下订特斯拉Model S/3/X/Y全系车型,并于7月21日(含)至9月30日(含)完成交付(含增购及置换),原车辆的FSD权益可以转移至新车。

据悉,此“权益转移政策”仅限 FSD 可转移,原车需有 FSD 权益。客户订购原车及新车账户需一致,新订单必须选配FSD。享受此政策的订购车型包括Model S/3/X/Y的官网定制车、全新现车、非全新现车、展车和试驾车,且车辆登记的使用性质必须且维持是“非营运”。认证二手车、批量集采订单、租赁车辆及7月20日(含)前已交付车辆不可参加本政策活动。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