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葬礼上放鞭炮有何意思?

老人 0 102

人葬礼上放鞭炮有何意思?,第1张

人葬礼上放鞭炮有何意思?
导读:葬礼上放鞭炮必须是年过80正常老死的老人才可以,这有一个称谓:喜丧!意思就是老人80岁以后身体机能不好了,常有病痛什么的,正常死亡就等于去另个世界享福去了。有的地方在出殡的当天还会请戏班子逗笑。扫墓的时候在我这地方放鞭炮得满足下几个条件:1

葬礼上放鞭炮必须是年过80正常老死的老人才可以,这有一个称谓:喜丧!意思就是老人80岁以后身体机能不好了,常有病痛什么的,正常死亡就等于去另个世界享福去了。有的地方在出殡的当天还会请戏班子逗笑。扫墓的时候在我这地方放鞭炮得满足下几个条件:1,满10年后的;2,家里出了喜事。例如爷爷去世了,孙子结婚时候要先去墓地,这时候放鞭炮是可以的。

现在我们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吉利与欢愉。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爆竹的本意并非是为了喜庆。在《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现代,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结婚嫁娶、进学升迁、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都有燃放爆竹以示庆贺的习俗。

送鞭炮又有送福的意思!

1、春节放鞭炮的由来。

2、白事放鞭炮的由来。

3、七月初二放鞭炮的由来。

4、鞭炮花。

1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amp。

2#34。

3年&amp。

4#34。

5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6&amp。

7#34。

8年&amp。

9#34。

10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11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amp。

12#34。

13年&amp。

14#34。

15兽的伤害。

16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17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18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19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amp。

20#34。

21年&amp。

22#34。

23兽,那老人捋髯笑道:&amp。

24#34。

25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amp。

26#34。

27年&amp。

28#34。

29兽撵走。

30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31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32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33半夜时分,&amp。

34#34。

35年&amp。

36#34。

37兽闯进村。

38它发现村里气氛和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39&amp。

40#34。

41年&amp。

42#34。

43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44&amp。

45#34。

46年&amp。

47#34。

48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49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amp。

50#34。

51砰砰啪啪&amp。

52#34。

53的炸响声,&amp。

54#34。

55年&amp。

56#34。

57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58原来,&amp。

59#34。

60年&amp。

61#34。

62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63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64&amp。

65#34。

66年&amp。

67#34。

68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69第二天是正月初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70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71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amp。

72#34。

73啪啪&amp。

74#34。

75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76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amp。

77#34。

78年&amp。

79#34。

80兽的办法。

81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82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83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84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