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姥姥给外甥送羊的来历有两种说法:1 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后,要砍杀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声称要“剥其皮,食其肉”。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早先送活羊,如今改做小麦面蒸的面羊。2 六月送羊是旧
姥姥给外甥送羊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1 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后,要砍杀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声称要“剥其皮,食其肉”。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早先送活羊,如今改做小麦面蒸的面羊。
2 六月送羊是旧时外祖父母、舅父舅母给外甥、外甥女送“羊”的习俗。这一习俗是希望孩子能像羔羊跪乳一样,记住母亲的养育之恩,并能向父母孝敬报恩。这一传统习俗演变到今天,姥姥给外甥送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而非物质的交换。
以上就是姥姥给外甥送羊的来历的两种说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是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有以下几点:
1 羔羊跪乳:在传说中,羊羔为了表达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因此,送羊被赋予了孝道的含义,即教育外甥要像羊羔一样孝敬父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
2 报答母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在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养育和教育的角色。因此,通过送羊的方式,外甥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恩情,并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 传承民间文化:送羊是一种民间传统,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总之,六月初一姥姥给外甥送羊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的民间习俗,其目的在于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培养人们尊重父母、关心家庭、关注社会的美好品质。
在家乡这里有一个风俗,每年农历六月,姥姥姥爷给外孙外孙女,舅舅舅妈给外甥外甥女,送羊。
有一个叫黑牛的后生,母亲娇宠,后来他不知道感恩母亲,游手好闲。黑牛去舅舅家的时候看到了羊羔跪着吃奶,舅舅就给黑牛讲了羊跪乳鸦返哺的故事,泪水顺着黑牛的脸颊流下来。舅舅又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人是不是更该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呢?”黑牛哭着说:“舅舅,我知道了。”
从此,黑牛一改旧习,孝敬母亲,帮助邻里,学习农活,操持家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舅舅唯恐外甥引日病复发,每到六月,就牵两只羊送给他,提醒他要永远孝敬老娘,不忘养育之恩。
送活羊比较麻烦,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了捏一对面粉羊,现在又有了蛋糕羊。
今天妈妈也来我们家送羊。下午下班过来,大家一起坐了下,说说话。也要给女儿讲讲这个故事,让她知道孝义。
又到了农历六月份,送“羊”又拉开了序幕。
记得小时候,最让我开心的就是我外婆来我家送“羊”。外婆总是挎着一个柳条编的长长的大竹篮,竹篮里放着各种用面粉蒸出来的小动物,有小兔子小狗小猪小蛇……,最大的一个则是羊。最后用干净的毛巾盖起来。外婆来了以后,我妈就尽可能地去做一锅好吃的菜,这时我们小孩儿也就有口福了,一碗美味的菜,再吃着自己挑来的小动物“羊”,别提多带劲儿了。
送“羊”
,就是自己当了外婆以后,每年六月十九,来闺女家要带的礼物。要接连送三年,第四年再来送就算圆满了。以后再送的话不必非得要这个日子了,六月份的任何一天都可以,不过人们还都是习惯挑好日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已经不再局限于面粉蒸出来的了,街头出现了烤馍羊,面包羊,蛋糕羊,各种口味的也越来越多。现在呢,面包什么的早已是家常便饭了,不再是稀罕物了,所以有的人家干脆就不送这个“羊”了,直接给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吧。更有甚者,直接买一头杀好的真羊送过来。饭呢有的也改成直接去饭店订一桌去吃了。
“羊”的品种越来越多了,形式也变了不少。当初的那种欣喜,小雀跃感却再也没有了。小孩子看都不看一眼那些,更别说几个人去抢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羊”了。
生活随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