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期生活

老人 0 47

暑假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期生活,第1张

暑假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期生活
导读: 暑假就要来临,生活百科频道我整理暑假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期生活,希望你能喜欢。 如何安置孩子,家长挺头疼   1、老人看:送到爷爷奶奶家,怕老人溺爱孩子  今年暑假,马女士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没办法,孩子才上小学3年级,让他自己在家怎么

 暑假就要来临,生活百科频道我整理暑假您如何给孩子安排暑期生活,希望你能喜欢。

如何安置孩子,家长挺头疼

  1、老人看:送到爷爷奶奶家,怕老人溺爱孩子

 今年暑假,马女士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没办法,孩子才上小学3年级,让他自己在家怎么能放心呢。”到了姥姥家,马女士给儿子安排了跆拳道班、英语班和一个音乐素养培训班,“我父母年纪大了,我总担心孩子在家闹腾,只好给他报了三个班。”

 和马女士一样,刘先生也把孩子送到了父母家,“说实话,一到暑假寒假就头疼,还不如上学时省心。送到爷爷家了,担心钢琴练习落下了,担心她不好好写作业,担心她整天看电视,老人还是溺爱孩子。”

  2、学习班:让孩子连着上课,直到家长下班

 为了让孩子有个地方过暑假,一些家长把孩子的假期也报了满满的培训班。13岁的文文说,下午2点她要上芭蕾形体课,下了课再上绘画班,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两个班连着上时,她说:“我只上一个班的话,下课太早,没人管我,妈妈不放心啊。”这样的假期不是文文所想要的,可是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而只有6岁的张佳怡,每天也要待在少年宫,上完“学习能力培养班”上舞蹈班,只有下午才有点悠闲的自主时间。

家长的三大“纠结”

 对于如何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长们显得很“纠结”,一方面,孩子天性好玩,暑假自然是想多玩。而家长则普遍希望孩子能利用假期补补功课,或者培养些特长,另一方面,孩子放假了,父母们却没有放假。工作之余,他们需要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看孩子。或许他们也深知该给孩子“自由”,要多陪陪孩子,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却无法做好。

 纠结1:总该学点什么

 “放假两个月,总该让孩子学点什么吧”暑假还没开始,让孩子学什么的问题便开始让家长纠结。孩子读小学四年级的家长蔡女士表示,放假时,她从孩子班级QQ群中了解到,暑假多数家长都打算为孩子请家教老师或者送孩子参加英语、作文之类的培训班,原本想将孩子送回老家的她心里便犹豫着,不知道该让孩子去学点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学东西,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学,以后成绩不是就会比别人差吗”一番纠结后,她最终决定还是送孩子去参加英语培训班。

  纠结2:如何不孤单

 在机关上班的刘女士说,暑假对孩子来说是轻松了,但她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作为双职工家庭,每天她与丈夫都得上班,无暇照看孩子。“平时孩子上学还好,中午在学校吃,只要早晚接送即可,中午时,我们不想煮饭便随便在外面吃快餐。现在放假了,孩子在家里,我中午便得回家煮饭。上班时,又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里会不会一直上网,或者一直看电视。”刘女士表示,暑假时,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显得孤单。她为此也曾想将孩子送去参加兴趣班,但孩子不大愿意去。

  纠结3:要严还是松

 假期原本应该是轻松的,一些家长也表示希望孩子暑期生活能过得轻松、有意义些,但同时他们又担心如果“放得太松”了,孩子容易“玩野了”,或者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上学后要改就不容易了。黄女士说,她很纠结,该严点还是松点教育孩子“如果不管严点,孩子每天生活可能就没什么规律,早上睡懒觉、作业拖着不做,或者一有时间就想上网玩游戏。但如果管得严了,孩子似乎又不开心,自己也有点于心不忍,毕竟假期,该玩还是得让孩子玩玩。”

调查

  1、3/4的家长亲自上阵

 一半以上的被访父母认为,暑假期间孩子应由家长来照顾,一则可以让孩子学习,不用担心其安全问题,二则亲子之间可以利用假期加强交流沟通。随着教育孩子经验的积累,父母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照顾孩子;1/3的父母更愿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部分家长主要集中在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家庭,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有他人照料。有6%的被访父母愿意找其他亲人来看管孩子;而雇保姆照看的仅为2%;由夏令营、托管班、暑期乐园、技能班等的老师照顾的为24%;也有一些家庭聘家教来照看孩子;但是很少有人去麻烦自己的朋友。

 26%的家长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不安全,便把孩子放在自己父母家里,可以让自己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也可对孩子进行管教。

  2、家长心中多有经济账

 面对孩子假期的来临,七成的家长称自己已经做出了计划,他们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相应地列出为孩子暑假生活的投入。275%的家庭认为假期孩子花销不会太大,1/4的家庭为孩子准备了500-1000元;15%的家庭为孩子预备了1000-3000元;给孩子准备更多的费用的家庭也大有人在,15%的被访家庭为孩子准备了3000元以上的费用。调查显示,在孩子假期花销方面,随孩子的年龄增大,被访家庭准备的费用也越多。

  3、学习、安全、身体——一个都不能落

 孩子的学习永远都是广大父母关注的焦点,调查中有近四成的父母表示最关心孩子暑假的学习状况。近八成的父母希望暑假孩子能更上一层楼,充分地利用时间,过个充实的假期。同时,近五成的父母希望在漫长的暑假里,能让孩子在各方面,如在音乐、书法、美术等方面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

 1/3的父母很关心孩子假期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孩子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家长最为关心。在酷热的暑假里孩子的身体也成为家长关心的对象。虽然在更多家长的眼里孩子暑假里要注意学习和安全,但是也有8%的家长认为暑假孩子难得休息,应该让孩子好好放松,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专家支招过好暑假

 面对这两个月假期,许多家长或许觉得头疼,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玩,还是强迫他们去参加各种培训班呢到底孩子暑假该怎么过,专家给家长支几招。

  1、做好暑假作业

 假期里,学校都要给学生留一些作业,做假期作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长时间放假而对知识回生。家长要给孩子每天安排一个时段完成作业(如果有外出活动,可以回家后及时补上),千万不能走两个极端:或是用几天功夫把假期的作业全部都做完,然后尽情地玩;或是先整天疯玩,到要开学前再突击恶补。好的习惯胜过一切。

  2、读感兴趣的书

 利用假期,多让孩子读一些课外书。在学校里,孩子们用于自由阅读的时间实在很少,有时学校里组织的阅读都是任务性、指令性的,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苦差。真正的阅读,是带着放松的心情,身心自由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读自己喜欢读的。家长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挑选一些他们自己想看的书,然后与孩子一起制订暑期读书计划,利用暑假充裕的时间,读几本好书。童年、少年不经意的阅读,会为他今后的人生感悟打下重重的底色。

  3、学做家务

 暑假,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做不做家务无所谓。其实不然,不爱做家务的孩子不会有责任感。为孩子长远打算,暑假要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活,如拖地、洗碗、洗衣甚至做饭等,都可以让孩子试试,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家长的不易。

 4、让孩子身心得到放松

 暑假是假期,就应该让孩子以休息、娱乐为主。当然这休息、娱乐是健康的,有益身心的。网络游戏最好不要碰,一旦成瘾,就欲罢不能。让孩子抽时间看看动画片,找伙伴一起做做游戏,有条件的可以送孩子参加旅游团,让孩子寄情山水,放松身心,增长见识。假期里,家长不要频繁地让孩子做作业,要尽量让孩子玩好、休息好。

外国孩子怎么过暑假

 想要孩子的暑期过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思一些吗来看看外国的小朋友怎么度过暑假的吧。或许对你安排孩子的暑期有帮助呢。

 1、美国

 最有美国特色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脏物等,目的是熟悉社会,从小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假期完成义务服务工作。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或油漆陈旧建筑物等。

 美国老师还会给很小的孩子一个课题,让他写论文。孩子会自己去找资料弄清楚,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把知识教育转变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上。

 2、日本

 许多学生利用难得的长假去野外游玩,了解自然。教育主管部门经常组织孩子参观博览会,或组织孩子进行发明创造比赛。还有去森林公园游玩,用望远镜观察小鸟的活动,了解大自然。或者参加各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俱乐部,到海边和山间“合宿”,在一周的时间内吃住一起,以此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观念,教他们如何待人接物。

 各专销店在学生暑假中纷纷开办“暑假儿童教室”,从室内攀岩到手工制作,内容丰富多彩。

 3、澳大利亚

 家长和学校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其种类包括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等。

 当地的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艺术中心等等,也会利用假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体育、艺术、手工、科学、野营乃至家务等等,吸引孩子们参与。

  4、法国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参加名目繁多的各种夏令营。

 法国人有句格言,“旅游造就年轻人”。因此,旅游在法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对相当多的孩子来说,随家长外出度假是第一位的选择。有些孩子还愿意选择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孩子交换度假,即利用暑假到英国、西班牙或是意大利的某个家庭,一面度假,一面进修实习自己的外语。

 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假期去做各种形式的“义工”,照顾老人或者残疾儿童,帮助他们做家务,陪伴散步或上医院等。

 许多孩子往往选择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增长知识。法国青少年可免费参观博物馆,享受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不少活动场所通常还会为青少年增开活动项目、增加活动次数。

  5、俄罗斯

 在莫斯科,不少家庭夏天都选择全家一起到俄南方城市去度假,让孩子们亲近大海和享受阳光,以恢复体力。大人们也借机暂时逃离大都市的喧嚣和工作的劳顿。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过暑假的形式,那就是把孩子送到乡下或位于市郊的别墅,让孩子们的体格更健壮,同时也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6、加拿大

 加拿大夏令营种类繁多,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青少年可以去划独木舟,探险,学习驾车,或者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

 此外,他们也会抽出时间去打工赚钱,但这个时期的打工,并不真正为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而是一种社会实践。

  7、德国

 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称得上休假的“冠军”。学生的假期更多,德国学生每年享受的各类假日加起来约有150天(包括寒假)。学生的假期也是以“旅游”为主,主要活动就是去农庄亲近自然。

 一日游性质的外出旅行是德国中小学生参加较多的旅行活动。这些活动大都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地点一般选择在自然公园、牧场、农庄或风景区。组织这类活动时,学校出动的老师很多,除了班级负责老师及有关学科的专业老师外,还配有专门的医生,以保障师生的安全。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不仅让德国学生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放松,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假期期间,孩子一般会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几天,可是有的孩子就不喜欢回爷爷奶奶家,比如,我的外甥。我的姐姐和姐夫相恋了长达8年之后步入了婚姻,婚后有了孩子,婆婆不给带孩子,姐姐就没有去工作了,安心的在家照顾孩子的起居,在教育孩子上可谓是花了很多的心思。孩子很优秀,学习成绩好,人也聪明,身边的人没有不喜欢他的,爷爷奶奶也喜欢,可孩子却不喜欢他们。询问过后才知道是这几个原因。

一、爷爷奶奶对他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好。

记得有一次孩子回奶奶家,叔叔家的孩子也在,下午的时候,奶奶怕孩子们饿,就给孩子们蒸鸡蛋吃,老家是村里的,家里还养着鸡,奶奶就给叔叔家的孩子蒸了个土鸡蛋,而给我外甥蒸的鸡蛋却是外面买的鸡蛋。两种鸡蛋不管是从颜色来看,还是口感来看,孩子虽小,却是看明白了。奶奶以为自己的行为孩子不懂,其实,孩子虽小,可是你疼或者不疼,孩子心里明镜似的。都是自己的孙子,很想问问吃你一个土鸡蛋都浪费了

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好。

老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用在家庭中,未必是这样。家里孩子多的,肯定会分出个厚此薄彼的。比如,上述的奶奶就二儿子和二儿媳,就比对大儿子和大儿媳好。虽说孩子的爸妈不会有意和孩子说这些事情,可是却会和身边的人抱怨几句,发发牢骚,孩子就会有可能听到。妈妈受了委屈,孩子虽小,却也能明白其中的大致意思。

有一些家长因为自己工作十分忙碌的原因,就会选择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小编发现,有一个家长询问,在孩子五岁之前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带,是不是不好?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一、为什么不建议家长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带?

因为我们要知道,爷爷奶奶年纪毕竟大了,所以说很多的东西都会忽略掉,而且爷爷奶奶的思想也是比较落后的,无法去教育到孩子,再加上有一些爷爷奶奶对孩子也是非常溺爱的,即使是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会选择容忍。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养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会让孩子没有责任心,也会让孩子的无法勇敢地去担当自己的错误。并且孩子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的话,也无法去跟爷爷奶奶诉说,所以说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二、跟家长之间关系疏远。

在孩子五岁之前,年龄都是非常小的,所以说家长如果把孩子送给了爷爷奶奶带的话,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记忆当中,家长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如果说我们在孩子五岁之后把孩子偶尔给爷爷奶奶带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五岁之前,家长还是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吧,这样的话,也能够让孩子跟父母更加的亲近一些,而且也能够改变孩子的一些坏毛病。

三、总结。

孩子五岁之前是养成坏毛病的最佳时间,很多的孩子在五岁之前,如果没有父母帮他们分辨是非的话,也会导致孩子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且在家长后来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之后,也没有办法改变了,因为这些问题已经在孩子的身上根深蒂固了。

随着一年一度的暑假来临,神兽纷纷归笼,家长们又开始了2个月的和娃独处时间。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寒暑假了,因为一放假家长就会把我们这些孩子都送到外婆家,对我们孩子而言在外婆家过寒暑假是一个不同的体验,外婆也乐得有我们相伴。

似乎每年寒暑假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家度过成了一种盛行的方式,但也有不少家长觉得这样的方式问题很多。

近日,有一位网友就发帖吐槽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一方式,并表示“实在无法忍受!”。

据这位网友介绍,自己的婆婆一共有两个儿子,自己是和小儿子结婚,而大儿子之前离婚后唯一的女儿就一直跟着婆婆生活,自己结婚后每逢暑假婆婆就把孙女送到自己家里小住。原本小女孩到家里小住也没什么,只是这个小女孩着实不让人省心。

每次来家里小住不仅欺负自己的女儿,还经常找自己要钱花,并且回到老家后也找自己要钱,不给就拉黑自己。其他琐事也一堆,重点是自己的婆婆和老公哥哥每次把小侄女送过来后就不闻不问,仿佛送过来就和他们无关了一样。今年暑假婆婆又准备把孙女送过来,该网友表示自己已经快抑郁了,实在无法忍受。

看完这位网友的吐槽,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太理解这位宝妈了,带一个孩子就够累了,还要带别人的孩子”,“慎重,不说带娃多累,孩子的安全问题就不能忽视”,“我姐家孩子每年都会来我家过暑假,我们关系好我对她的孩子也和亲生的一样,我觉得这是亲情的一种体现”。

确实,虽然说寒暑假把孩子送到亲戚家小住这件事很流行,但是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同,是否适合留在亲戚家小住也要看具体情况。但是父母多带孩子出门拜访亲朋好友却是好的,一来可以增进亲友感情,二来孩子也能借此机会学习一下礼仪文化。那么假期多带孩子拜访亲朋好友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不少亲戚朋友平日里接触比较少,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孩子见到了难免紧张害羞,不懂如何开口打招呼。家长出门前可以提前在家和孩子沟通好,比如告诉孩子今天是要去见什么人,如何称呼他们,见面时要怎么打招呼,逢年过节也可以教孩子说一些吉利话等。

如果孩子见面时紧张了,忘记如何打招呼了,这时候家长也不必着急更不要当众数落孩子,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见到陌生人紧张是很正常的。家长可以和亲友解释一下,再耐心的引导孩子即可。

家长带孩子拜访亲友时应该提前告知孩子,去别人家做客就应该表现的像个客人,有些事在自己家可以做,在别人家则是不行的。比如未经允许不随意进别人家卧室、书房等,没有经过主人允许不能乱碰主人家的东西,更不能随意乱翻别人家的抽屉、柜子等,不要在主人家过于活跃奔跑,以免撞坏物品等。

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里平时老人带孩子难免娇惯,吃饭什么都是按着孩子的喜好来,免不了随意没规矩。家长可以利用拜访亲友聚餐的机会给孩子上一堂餐桌礼仪课,比如餐桌上突然咳嗽怎么办,不能只吃自己喜欢的菜,不能为了找自己喜欢吃的在菜里翻来覆去,吃饭细嚼慢咽,提前离席要经过父母许可等餐桌的礼仪。

除此之外,到别人家做客一般主人家都会提前准备好零食点心等,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能主动开口讨要,吃东西可以先问爸爸妈妈,获得主人的许可才行。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讲礼貌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的。家长带孩子拜访亲友的时候,要教育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见面要问好,别人给零食、玩具要说谢谢,临走时要感谢主人的热情款待,向主人告别。

孩子面对太多人的时候可能会紧张、害羞,家长也不用急于一时,勉强孩子,可以耐心的引导孩子,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做好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之美,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雨滴医生说 育儿 # # 育儿 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