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元宵节给去世的老人送灯

老人 0 82

为什么要元宵节给去世的老人送灯,第1张

为什么要元宵节给去世的老人送灯
导读:元宵节那天为“逝者”送灯,主要是想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送花灯,就是在元宵节前夕,娘家人把做好的花灯,送到新嫁出去的女儿家里,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和丁是谐音,希望刚结婚的夫妇能够吉星高照、早生贵子的意思。第二种送灯是送给去

元宵节那天为“逝者”送灯,主要是想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送花灯,就是在元宵节前夕,娘家人把做好的花灯,送到新嫁出去的女儿家里,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和丁是谐音,希望刚结婚的夫妇能够吉星高照、早生贵子的意思。第二种送灯是送给去世的亲人,以此在元宵节这天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非常隆重、热闹的娱乐型盛典节日。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的,如吃元宵、观灯、走百病、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

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十五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

为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点十半前结束。团圆饭那么早结束的原因有两个: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完饭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吃完十五的饭,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上班。还有个原因,吃完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所以,记得小时侯,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吃团圆饭后,天落黑就去坟地送灯, 祭奠亲人 。

        昨天晚上,我的二姐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刚刚给父亲送灯回来。在元宵节的晚上给去世的亲人送灯是我们家一直保留下来的风俗。按照风俗,给父亲送灯应当是儿子来做的事情,但由于我这些年长期在外,很少在春节期间回家,即使春节回家了,也由于假期的限制,还是不能在家过上正月十五。所以,父亲去世后的十多个元宵节的灯都是二姐代我送的,在这里真的要感谢她了。

        元宵节上坟送灯是我们老家的风俗,记得我十岁的时候,父亲也曾赶着正月十五回了一趟老家,亲自去给爷爷奶奶上坟送灯。那一年正月初十,父亲是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回老家的,一路上倒了好几趟车,其中换乘了三次火车、两次汽车,除此之外,我们还坐一次马车。几番折腾,用了2天多的时间我们才到了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路上真的很不容易。记得当年坐火车的人很多,一路上我都是站着的,等到了老家,走路的时候,我还感觉脚下的大地是晃晃悠悠的。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父亲扛上一把铁锹,拿着一个手电筒,让我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纸钱和蜡烛,然后领我出门去村外爷爷奶奶的坟地送灯。记得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还穿过一片树林。在路上,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带上我妹妹,他告诉我:“元宵节这一天是给自家的祖坟送灯,表示后继有人。在老家,送灯是有讲究的,一是不能女人送灯,二是不是亲生的子嗣不能送灯。你看一看坟地里没有灯的,那就是没有后人的坟。” 现如今,我长年在外,由姐姐代我给父亲送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愿父亲能够体谅我的难处。

        我曾查过元宵节送灯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明朝的说法。据传说,当年朱元璋坐了皇帝,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就去给母亲上坟,当他到了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因为连年战争,他已有许多年没有给母亲上坟了,坟茔地里长满了荒草,早已分不清哪个是自己母亲的坟。于是,朱元璋就给每个坟上都点上灯,然后在每个坟头前磕头,他相信如果不是自己母亲的,那坟上的灯就会灭,可是磕了半天,没有一个坟头的灯熄灭,最终朱元璋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母亲的坟。从此,老百姓为了纪念朱元璋,学习他对母亲的孝心,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去给自己家逝世的亲人上坟送灯。

        元宵节上坟送灯是一个民俗,在欢度佳节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上坟送灯,既表达了对先辈的思念,也表现了饮水思源的美德。我觉得这个民俗是很好的。

 

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的。有送荷花灯的一,也有烧纸钱的,反正都是在元霄节这天表达已逝亲人的一种怀念之情的一种方式!

元宵送灯祭祖,即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晚上,在夜幕降临时候,备好香、蜡、纸、炮竹等祭奠物品,前往祖坟地祭拜亡灵、送去灯盏,以示后继有人。送灯又称“亮灯”,一般“灯”是由蜡烛、灯罩纸、竹签等组成。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但在中国很多地区却有着“十五大似年”的别样风俗。

送灯祭祖的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祭祀这个社会习俗,不光对现代的少年儿童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对社会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亮灯祭祖也是源于祭天地、祭佛祖之后,传承孝道的一种祭祀方式之一,而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重大节庆和家族祭祀活动中具体的祭祀形式。

每个地方习俗不同,北方一般是正月15晚上开始送灯了。

元宵节这天给过世的老人送灯时,到熟人只能点头示意,不能说话,以示祭奠先人和逝者的严肃、心情的沉重。到坟前点灯时不能借火,因为人们认为借火点灯意味着自家的日子过不起来,日子不红火。给祖坟送灯使用蜡烛的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

因为白色蜡烛叫“大白杆”,忌点白色蜡烛是为了避免下辈子有“光棍”(即男孩子娶不上媳妇)之灾。坟前一般送金银灯,让祖宗在阴间金银常有、荣华富贵。

将坟前金银灯放好后,用事先带好的油拌谷糠,将祖坟围成四方形,西南角留一缺口为门,在门口放一盏铁灯。这时,在上风口将油谷糠点燃,立时形成一条火龙,俗称火龙灯,意为祖坟有龙围绕、守护,风水好,吉利。最后将门口的铁灯点燃,为祖宗灵魂上西天大路照路。

元宵节送灯的由来

正月十五,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据说朱元璋在做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给母亲上坟,但是不知道哪座坟是自己母亲的,所以他就在每座坟前点灯,然后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

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后,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

正月十五送灯是有讲究的,出嫁的姑娘是更不允许送娘家的灯,更何况姑爷,因为送灯必须是自己家的人,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据说这样会让娘家人丁不兴旺。所以老家有“女不观娘家灯”之说,姑爷更是如此,但媳妇可以送灯,因为她已是婆家里的人。没有出嫁的女儿还是娘家人,可以送灯的。

为了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正月十五,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

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三点半前结束。团圆饭那么早结束的原因有两个:有这样一种说法,“吃完十五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十五的饭一吃,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是上班了。

还有个原因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所以,记得小时侯大人们提前把锯末子、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后,天一落黑就去坟地送灯,祭奠亲人。

正月十五元宵节要给去世的亲人送灯吗?

在我国有的地区是有正月十五给去世亲人送灯的习俗。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给已经去世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去寻找母亲的坟墓,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所以他就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

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所以在我们有的地区则就是有正月十五要给去世的亲人送灯的习俗

元宵节送灯要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一:

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

注意事项二:

到坟前点灯时不能借火,因为人们认为借火点灯意味着自家的日子过不起来,日子不红火。

注意事项三:

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

注意事项四:

给祖坟送灯使用蜡烛的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

注意事项五:

坟前一般送金银灯,让祖宗在阴间金银常有、荣华富贵。

2022年正月十五晚上几点送灯好?

子时:23:00-00:59(凶时)

时宜:作灶 祭祀 祈福 斋醮 酬神

丑时:01:00-02:59(吉时)

时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祭祀

辰时:07:00-08:59(吉时)

时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祭祀

未时:13:00-14:59(吉时)

时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修造 入宅 开市 交易 安葬 祭祀

酉时:17:00-18:59 (凶时)

时宜:祭祀 祈福 酬神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入宅 安葬 求嗣

亥时:21:00-22:59(吉时)

时宜:求财 见贵 祭祀 祈福 酬神

因为送灯是一定需要天黑之后进行送灯的,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排除辰时和未时。其次因为坟墓的阴气过重,而时间越晚的阴气也是越重,所以送灯的时间也是可以跑出子时、丑时以及亥时、因此,在2022年正月十五最适合送灯的时间为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