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行刑者的各类叫法和刑法各类资料越全越好

老人 0 82

求古代行刑者的各类叫法和刑法各类资料越全越好,第1张

求古代行刑者的各类叫法和刑法各类资料越全越好
导读: 1、求古代行刑者的各类叫法和刑法各类资料越全越好2、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三篇中国古代的挺全了,我找点国外的吧一、动物行刑这是罗马的暴君Nero Claudius Caesar时代的一种残酷的刑罚。这些女人都是给斗兽场的狮子、豹子等野兽作为食物
  • 1、求古代行刑者的各类叫法和刑法各类资料越全越好
  • 2、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三篇

中国古代的挺全了,我找点国外的吧

一、动物行刑

这是罗马的暴君Nero Claudius Caesar时代的一种残酷的刑罚。这些女人都是给斗兽场的狮子、豹子等野兽作为食物的。

二、割喉刑

割喉始终是古罗马所特有的刑罚,因此有"罗马刑"之称。它的要旨就是割断喉咙。与砍头刑不同的是:在此刑中,头和躯干并不分离,但这两种刑的行刑原则是一样的,因为犯人主要是由于窒息、失血过多以至脑部失血而死,其直接原因在于颈动脉和主动脉被切断。割喉刑用的是匕首。但罗马的刑罚中却从未将“割喉刑”列为主要的死刑手段。

三、剖腹刑

该刑是用利刃刺入犯人的肚腹并拉开口子,导致内脏受损而死。希腊和罗马仅是整死人便罢手了,但在古波斯,割开肚腹之后,还要从中揪出六到八米的肠子,缠在绞车上,而日本的割腹刑则是由自己来执行,用于证明自己的忠诚、找回失去的荣誉。在剖腹的同时,一顶有英雄特征的桂冠便戴到了死者的头上。所以,并非一般的市井之民也有资格剖腹。他们一般是被砍头的。在日本,砍头不仅意味着剥夺生命,还有污辱灵运魂魄的意向。

四、投掷刑

该刑的关键在于让犯人从高处跌落。当然,在没有高处的地方,便不能够执行,例如沙漠里……

五、饿刑

如果单纯让犯人饥渴致死,便体现不出施刑者的创意与匠心了。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常使用的是"饥饿面具",当面具扣到人脸上后,犯人的口腔里会被塞进一条铁舌头,用于强迫他进行呼吸,如此,即便满地食物,犯人也无法进食,直至饿死。说明:立枷,犯人多有被活活饿死的。

六、十字架刑

该刑在古埃及时便有,在地中海沿岸及中东国家运用得十分普遍。一般说来是用于惩罚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如奴隶、乞丐。为了羞辱罪大恶极的犯人,有时也用十字架刑。

七、活埋

活埋一般用于大规模屠杀。在中国的战国时期,秦将白起一次便活埋了赵国降卒四十万,秦始皇的坑儒行动只是小巫见大巫。说明:日本的水刑——刚开始人还可以勉强将头探出水面,到后来……

八、木桩刑

对于此刑,19世纪的《大百科全书》下了这样的定义:"将人类的残忍性发挥到极致的创造之一"。行刑方法在于将木桩插入犯人身体,最常见的是插入肛门,任其死去。1958年,伊拉克国王的舅舅因同性恋被处木桩。

九、活剥

活剥即揭人皮,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 在古印度,活剥又称"小火去细毛",即用火把灼烧皮肤,把身体烤熟到三分。这时,活肉彻底附着在身体上的皮肤分离。然后“置犯人的叫喊于不顾,将他的皮整个地揭下来……他的肌肉完全呈现,血管清晰外露,可以看见内脏在搏动,光线照在他的胸前,肌肉纤维熠熠生辉”。

十、肢解

该刑意味着干脆地剁下四肢。但发展到一定时期后,

施刑者认为“干脆”太便宜犯人,于是,有了许多种花样

波斯人别出心裁的做法是先从手指下刀,然后切脚趾,再砍手、臂、踝、腿、耳朵、鼻子……

中国人的玩法是截去四肢后用金创药止血,用布包住伤口、再塞入一只大瓮中,置放在厕所里,犯人要痛苦很久才会死去。到了汉以后,凌迟刑代替了肢解刑,也许在行刑者看来,凌迟刑更痛苦也更精妙……

如今,某些国家依然规定,对小偷可以采用截肢刑,巴基斯坦的法典规定:"第一次犯偷窃罪者将被从手腕关节处砍去右手;第二次犯者将被砍去左脚。"但藉此刑剥夺犯人性命的事几乎没有了。

亚洲和中东的民族尤为偏好此刑。该刑的关键在于将人体零敲碎打,直至死去。

十一、碎身刑

这是典型的西方死刑,与西方人酷爱摆弄机械密切相关。犯人赤裸着身体被固定在一只带铁钉的大轮盘上,通过摇动手柄,轮盘可以绕轴旋转,轮盘每转一圈,固定在地面上的铁刺就会剐下一条肉来,转个十来圈,犯人基本上就被扯碎了。说明:解剖刑——从声带至乳房,一块块地切割,与中国的凌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二、碾刑

碾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用一种固定的重物压死;二是将犯人放在中间,两边同时用力并逐渐加码;三是用带有利物的东西轧碎或扯烂。在罗马和埃及,常会把犯人铺在尖刺上,然后用巨石碾过,如此犯人决无活机。图为夹棍刑。

十三、压杠子

日耳曼人的碾刑用的是沉甸甸的木头大盘,由马拖着来回地碾压,直到犯人变成血肉模糊的 一片酱沫。在波斯,犯人则被塞入那种用来榨葡萄和橄榄的压榨机中,被这般处理过的犯人,形状全无

十四、火刑

用火烧人是最原始蛮荒的做法,古代的西方和东方都对火刑津津乐道。

十五、烤刑与炙刑

这两种刑均为常用的处死方法,它们与火刑的区别在于:对犯人一定要用"小火"来处理。将炉火控制在某种范围内,其目的在于让犯人在清醒状态下毙命。

十六、锯刑

这是一种特别的分解具是锯。据说东方人喜好横锯,而西方人酷爱直锯。在基督教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也热衷于直锯,他们惯常是从头顶开锯,而西方施刑者则倒行逆施,从两腿之间腹股沟的位置开锯,这样做的后果最可怕,因为在切到肚脐的位置前,犯人的意识都非常清醒。为了延长受难过程,往往会让犯人保持头冲下的姿式,这样脑部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气,可以避免血流失过快而死。锯刑史上最后的"杰作"是由某些患有狂躁症的盖世太保来完成的。他们有各种型号的钢锯,在他们手里,人变成一棵可以恣意妄为的树,想锯那个部位都成。说明:16世纪德国多见的一种酷刑——锯刑,在到达要害之前受刑者绝对意识清醒。

十七、箭刑与贯穿刑

大家看到她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说出她的用途你大概就会倒吸一口冷气了,这就是有名的纽伦堡之“铁处女”。她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容器,内部布满锐利的铁钉,人只要被放到里面,随着她的关闭,那将会是地狱的风光。

铁处女

致命的拥抱:铁处女(Iron Maiden)

翻开拷问史,在众多关于拷问器具的记载当中,以人体形状为模型制作的器具最多。这种器具往往都有左右对开的两扇门,门里面装置有尖锐的钉子,一关上门,里面的人就会体会到铁钉刺穿身体的疼痛。在这类刑具中最为有名、而且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的“纽伦堡铁处女”。

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怪异的处刑工具竟然拥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最早的记载是一名西元前二零五年至一九四年,统治斯巴达的暴君那比斯(Nabis)。他经常会说:“如果我无法说服你,或许我美丽的爱琵加(Apega)可以。”然后,这个倒楣的家伙就会被领到一个以暴君美丽妻子为外型的雕像面前,雕像的双臂上有尖利的刀刃,受刑者就会在这致命的拥抱中被杀死。

接着,西班牙人为了拷问那些不愿意改信天主教的异教徒,也研发出了类似的工具来。这具雕像通常是由僧侣所雕刻,外面会披上薄纱,手中则拿着象征信仰的旗帜,外型则是代表着圣母玛丽亚。由於大多数的拷问室都在地窖中,受刑的异教徒必须走过一段长长的阴森、黑暗、潮湿的走廊之后,才会看到这个恐怖的刑具。行刑者会大声的念诵一段句子,其意为即使你是异教徒,圣母依旧愿意拥抱你。然后,装有尖刺的双臂同样会收拢,让受刑人的上身被刺穿。在这样的状况下,行刑人会继续审问犯人,要求他认罪,否则就会继续收拢雕像的手臂。

起初这种刑具只用来惩罚叛教或是污辱圣人的犯人,但稍后它也被用来当作处罚叛国和图谋不轨的刑罚。在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德国纽伦堡的铁处女了!至今大部分的铁处女外型都是仿造这台原型机所创造的,唯一可惜的是在同盟国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战轰炸德国时将它毁掉了,因此目前并没有保留下来。德国人的手艺果然是最精巧,整个刑具可说是当时工艺的结晶!

由于史书中对该种装置的使用情况记载得不是很多,所以很难判断这种刑具的存在是传说还是事实。因为关于拷问的史料文献都是以19世纪的研究为基础,而当时的研究受浪漫主义思想和民间传闻的影响较深。而有关“铁处女”使用的记载很少,从1515年8月15日第一次使用该装置起,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当天,法官把受刑者关入“铁处女”中,门只是“稍稍”地关了一下:“钉子尖锐的前端慢慢刺入了那男子的身体,先是手腕,然后是脚等其他几个地方,接着是小腹、胸、膀胱和局部肌肉,接下来是眼睛、肩膀和臀部。看上去虽然很疼,但还不至于立刻要了犯人的命。这期间那男子不停地发出凄惨的叫声,显然他非常痛苦,就这样连续哀号了两天他才死去。”根据这篇文章的记载,恐怕当时的“铁处女”内侧各个地方都装有铁钉,靠改变钉刺的不同部位进行拷问,而且铁钉还是可以活动的,尤其是会引起剧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处的铁钉是可活动的,执行人故意把这些地方的铁钉稍稍向外拔了一点,这样可以延长受刑人的痛苦。

18世纪后,纽伦堡逐渐取消了审讯时实行拷问制度的习惯,在1784年出版的旅游指南中,明确记载有“‘铁处女’这一可憎的、令人战栗的拷问器具,成为了弗雷德利克_巴尔巴罗萨时代的古董”的字样。虽然该书把时代弄错了将近400年(弗雷德利克_巴尔巴罗萨时代比中世纪还要久远),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当时的“铁处女”已经成为博物馆中的收藏品了。

铁处女的外表像个人型棺材,内侧各个地方都装有可活动铁钉,靠改变钉刺的不同部位进行拷问。尤其是会引起剧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处的铁钉是可活动的。执行人故意把这些地方的铁钉稍稍向外拔了一点,这样可以延长受刑人的痛苦。该刑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这四个基本特征也充分显示了其非人道的特点。

一,若从小孔向里面钉入长钉会把受刑者的身体打通。为了增加受刑者的痛苦,还特地避开了受刑者的致命要害。由於该刑具是垂直放立的,因而受刑者在桶棺内完全是被铁钉悬挂起来的。

二,桶棺内的空间极其狭窄,这会不断地带给受刑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三,这种刑具虽然四面也有对开的门,但即使把所有的门都打开,受刑者也跑不掉。

四,该刑具的桶壁做得很厚,不开门的话在外面是听不到受刑者的呻吟声和惨叫声的。而且假如中途把门打开,再关上时,铁针还会刺入受刑者身上同样的伤口之中,因此根本不要奢望能够减轻临死前的痛苦。

如果只有这样,德国其实也不配被称作世界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在经过刚刚的一番折腾之后,很显然铁处女内部已经一片狼籍,要把尸体处理掉就成了很恶心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德国人在铁处女底下安置了一整条垂直的地道,行刑者只需启动机关,打开暗门,尸体就会直直落下。在地道的尽头则是一连串转动的刀刃,结合上尸体从高处落下的冲击和锐利的刀刃,这倒楣家伙的尸体就会被切成碎片,正好落入纽伦堡中的培革尼兹河,最后流入莱茵河中。行刑者最后只需要把血水冲入隧道中就可以保持乾爽清洁。

十八、毒刑

从很早的年代始,服毒致死就是执刑方法之一。

有记录本案的早期毒杀是对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死刑执行。苏氏因得罪雅典的权贵而被毒死。当毒药送到后,他问刽子手:"好吧,我的勇士,告诉我该怎么做"后者告诉他,喝下毒药后不要在房间里走动,因为运动会减缓毒药的发作,延长死亡的时间。也要尽可能地少说话,否则就需喝下两倍以上的剂量。据说苏氏都接受了。那时的希腊,多是用欧洲普遍可见的毒芹中提取出来的毒芹碱来做毒药。(芹叶钩吻)

而在古中国,则多用从动物、昆虫、矿物、植物中的提取毒物,似乎比起西方,毒死人的渠道要多得多。

现代社会出于对有效性和人道的考虑,又开始使用先民的方法了。毒气室、安乐死注射似乎都是一种延续。

十九、吊刑

它有别绞刑,方法是将犯人双手反剪,再用绳子捆住手腕吊升到行刑架的顶端,然后,骤然松开绳子使其下落,停顿在高于地面仅数十公分处。在降落停止产生的冲力作用下,犯人的双臂会被拉得脱臼。

经过重量设计的吊刑则更为残酷,有记录表明,如果受刑人腿上捆上超过60公斤的重物受刑,就会连双腿都会拉脱臼。如果超过100公斤,那么在冲力作用下,全身的骨头都会碎裂,就算是肚皮绽开,五脏六腑溢出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19世纪中叶,中国的清政府曾用吊刑处罚过天主教的传教士,并将吊刑作为一种合法形式的刑罚普遍运用

二十、鞭刑与棒刑

鞭刑存在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现代社会文明程度高而鞭刑狠的国家首推新加坡。

二十一、车轮刑

这是一种将人绑在车轮上活活打死的刑罚。

二十二、磔刑

就是中国的“五马分尸”,该刑的特殊之处在于犯人的四肢要同时遭受"力的作用"……

二十三、扼杀

扼杀即勒死,它和绞刑一样是一种使人窒息的刑罚。但它不主要依赖犯人本身的重量,而是通过某种作用在脖子上的外力来致死。扼杀曾被亚洲和欧洲的许多民族所施用,但在欧洲若干地方有规定,不允许处女遭受扼刑,于是刽子手在用绳索或其他刑具套住犯人的脖子之前,要先使处女失身。

二十四、绞杀

绞杀并非绞刑。它与扼杀的原理十分相似,可以说是一种手工死刑的机械化。

最初的绞杀是让犯人坐在一块平台上,手系在腹前背靠着一根竖着的木桩,刽子手从木桩上的窟窿中放进去一根麻绳,编成环将犯人脖子套住,再将麻绳的两端在桩的另一面打结,从中插入一根棍。当转动棍子时,环收紧使犯人被勒死。这种方式丝毫不伤颈动脉,却造成人慢慢窒息而死。

后来,出现了用金属制造的绞杀机、铁项圈代替了绳套,可以旋转的螺丝让铁环的收缩更加容易。

#能力训练# 导语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下面是 无 分享的古代民间传说故事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牧童和仙女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长白山下有个英俊的小伙子,已经十六岁了。他从小就死了阿爸基和阿妈妮,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靠给富人两班两班:即官府里的文武两班官员。在旧社会朝鲜族分两班和贱民两个阶层,两班泛指封建贵族阶层。家放牧为生,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牧童。

 这牧童心地善良,尊老爱幼,肯帮别人排解难处,还吹得一手好洞箫。夏天的夜晚,男女老少都爱坐在月亮底下听他吹洞箫。

 有这么一天,牧童赶着牛羊进了山。牛羊拣着翠绿的青草吃,牧童就坐在石砬子上吹着洞箫。牧童吹呀,吹呀,吹得正起劲儿呢,突然听见耳边“突噜噜”一阵响,牧童一瞅,一只美丽的小鹿从砬子上滚了下来。小鹿看见牧童,连忙跪下去哀求说:“善良的小伙子呀,快救救我吧!后边有一个猎人正在追赶我。”说着它“扑搭”“扑搭”地流下了眼泪。

 善良的牧童二话没说,撂下洞箫,急忙打开身旁的柴禾捆,把小鹿盖了个严严实实,接着他又吹起洞箫来。

 不一会儿工夫,响起了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接着“咴咴咴”的马叫声,传来了猎人一阵粗声粗气的吆喝声:

 “喂,小伙子,看到一只小鹿没有?”

 牧童像没有听见似的,还是吹着他的洞箫。

 “喂,小崽子,你耳朵里楔木橛子啦?没听见问话呀?”

 牧童还是没答话,照样吹他的洞箫。

 猎人急了,“扑腾”跳下马,一把拽过牧童的洞箫,揪着他的耳朵问:“小崽子,你别给我装聋!我问你,看见一只小鹿没有?”

 牧童挣脱了猎人,一把夺过洞箫,用鼻子哼了一声说:“我哪儿知道哇?我又没给你看着!”

 猎人没办法,只好气咻咻地骑上马,又朝树林里追去。

 等猎人走远了,小鹿从柴禾堆里钻了出来,跪下来就给牧童叩头。牧童扶起小鹿问它:“你家住哪儿?你不跟着阿爸基、阿妈妮,自个儿跑了出来,这有多危险呐?”

 小鹿告诉牧童说:“我是天上仙女的玩物,是奉了我们国王的命令,每逢王宫里的仙女们下凡到长白山天池洗澡时,专门去服侍她们,供她们玩耍的。今儿个没加小心,碰上了狠心的猎人,多亏你这个善良的人搭救,不知该怎么报答你才好!”

 小鹿说完又问起了牧童的身世。牧童就把自己怎么从小死了阿爸基、阿妈妮,又怎么给富人家当长工的遭遇全告诉了小鹿。

 听了小伙子的诉说,小鹿对牧童说:“天上有七个美丽的仙女,她们每逢金日金日:朝鲜族计算日子用月、火、水、木、金、土、日,金日即星期五。,踏着五彩的母基改母基改:彩虹。,下到长白山天池来洗澡。在这七个仙女中,要数那七仙女最贤慧漂亮。等她们再下来洗澡的时候,你就偷偷地把七仙女的衣裳藏起来,她就可以成为你的媳妇,你们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牧童一听,心里乐得像盛开的金达莱花。

 末了,小鹿又对牧童说:“不过你得千万记住。等你娶了仙女,那套衣裳可不能还给她;就是要还,也得等她生了第三个儿子以后。”

 牧童听了,连连点头,说记住了。小鹿还告诉牧童说:“往后你要碰到什么难事儿,就到这里叫我三声。”说完小鹿很快地跑进了长白山密林里。

 自打那天起,牧童就掐着指头数呀数呀,好容易盼到了金日,他早早地来到了长白山天池边上。

 初夏的长白山,天气格外晴朗,太阳也格外温暖。牧童又吹起了他的洞箫。美妙动听的箫声,顿时散布开去,传遍了四方。牧童吹着吹着,忽然眼前一亮,湛蓝湛蓝的空中,冷丁架起了美丽的母基改,身穿彩衣彩裙,金翅金鳞的七个仙女,飘飘悠悠地落到了天池边上。

 这时候,牧童早就藏到一棵大柳树后边去了。

 仙女们一边脱衣裳,一边嘁嘁喳喳地议论开了。

 老大说:“那洞箫可真吹得好听!”

 老三说:“我明明看见有个小伙儿,在这儿吹洞箫来着,一眨眼的工夫咋没了呢?”

 老七说:“他吹的洞箫比天宫里的乐器班子吹得还好呢!”

 七个仙女脱了衣裳,往柳树枝上一挂,“扑通”“扑通”都下水了。

 天宫里虽好,可是呆长了也使人腻歪,七个仙女在天宫里憋屈了一冬了,这会儿钻进了凉哇哇的天池里,你泼我,我泼你,辟咚扑咚,嘻嘻哈哈,玩得那个痛快劲儿就不用说了。

 趁七个仙女在天池里玩得正痛快的时候,牧童悄悄地把她们的衣袋一把搂了过来,又把七仙女的衣裳揣进了怀里。

 花开得再好看也有谢的时候,仙女们玩得再痛快也得上天呐!七个仙女玩够了,一齐上岸穿衣裳。可是到大柳树上一看,可傻眼啦!衣裳全没了,只剩下一条纱巾。

 仙女们正忙三跌四地找衣裳,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洞箫响了起来。七个仙女抬头一望,在大柳树边上有个英俊的小伙子。这好听的洞箫就是他吹的。

 七个仙女嘁嘁喳喳地说:“咱们的衣裳十有八九是叫这小伙儿给藏起来了,咱们向他要去!”可是七个大姑娘,浑身光溜溜的,咋能到小伙子跟前去呀?大的让二的去,二的推三的去……一个推一个,最后推到这老七身上。没法儿再往下推了,七仙女说声“我去”,把纱巾往下半身一围,走上前去,老远对牧童开了腔:

 “请问吹箫的小伙儿,您看见了我们的衣裙吗?”

 牧童这才停住了吹箫,抬头一瞅,只觉眼前一亮,就像升起了一轮十五的明月。多好看的姑娘,这不就是七仙女嘛!牧童红着脸儿低下了头,说:“你们的衣裳是我藏起来的,可是要让我还给你们,得答应我一件事儿。”

 七仙女忙问:“啥事儿啊?”

 牧童摆弄着洞箫,不好意思地说:“你得嫁给我做媳妇。”

 七仙女瞅了一眼牧童,微笑着点了点头,就跑回去告诉了姐姐们。

 姐姐们虽然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妹妹,但没有衣裳又回不了天宫,只好答应让七妹子嫁给牧童。

 牧童这才把衣裳还给了六个仙女,六个仙女告别了七妹子和牧童,踏着母基改,缓缓地飞上了天宫。

 金达莱花只有承受阳光雨露才能开放,这人间的生活有了爱情才显得更加美好。牧童和仙女成了亲,生活便充满了欢乐,他们搭了三间草房,牧童放牧,仙女织布,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说起七仙女的贤慧劲儿,真是天下无双。丈夫要去放牧,她把丈夫送出门口;丈夫放牧回来,她端上雪白的米饭和清香的凉拌山菜。

 七仙女不但心好,手也巧。织出布来,像是长白山的瀑布在流;绣出花来,能散出香气;绣出鸟来,会拍搭翅膀。

 一转眼,牧童和仙女成亲整整三年零三个月了,七仙女生下了两个又白又俊的胖小子。说来也奇,这两个胖小子生下一个月就会叫阿爸基、阿妈妮,两个月就会在地上乱跑。这可把小两口稀罕得没法,他们成天逗得孩子笑呀闹呀,就这样过了三年零三个月。

 地上过了三年零三个月,天上才仨月零十天。打从七仙女留在人间嫁给了牧童,六个姐姐一直在阿爸基和阿妈妮面前瞒了仨月零十天。阿爸基和阿妈妮问起来,她们不是说七妹子织布,就是说七妹子绣花。可是到了这三个月零十天头上,再也瞒不过去了。仙女的阿爸基——天帝过生日,这一天非要七个女儿轮流斟酒不可。等女儿们到齐了,阿爸基一数,咋少了一个呢,当时就吼了起来:“七丫头哪去啦?”六个女儿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话说这当儿,七仙女正在人间织布呢,忽听响晴的天上轰隆隆地打起了旱雷。凡人是不知道咋回事儿啊,可是仙女一听,知道是她阿爸基发火了。她想,这下可坏事了!她要是不马上回天宫去,阿爸基就会派天兵天将来捉拿她的。到了那时候,夫妻难舍又难分。仙女不愿意让自己的丈夫难受,就央求丈夫说:

 “吆啵吆啵:朝鲜族夫妻之间的称谓。!咱们成亲三年零三个月了,都有了两个孩子,我就是想走也是舍不得你们呀!我只是想穿穿我那套衣裳,求求您还是把衣裳还给我吧!”

 牧童听媳妇说的实心实意,也就把衣裳还给了她。

 话说这时候牧童干活累了一头晌,躺在炕上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

 七仙女趁这工夫,一个夹肢窝挟起一个孩子。想到自己要撇下心爱的郎君,不觉泪如雨淋。她望了望丈夫,又朝丈夫鞠了鞠躬,两脚一蹿,缓缓地飞上了天宫。

 牧童醒过来一看,媳妇不见了,两个孩子也没影了。看看织布机上,没有她;瞧瞧厨房里,没人影儿;瞧瞧院子里,空荡荡的。他猜想十有八九七仙女是回天宫了。顿时,响晴的天空布满了乌云,温暖的家变得冷冰冰的。

 牧童丢了媳妇又丢了孩子,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不该把衣服还给媳妇。还是鸡飞蛋也打了,没法儿,只好去找小鹿。

 牧童到了早先救小鹿的地方,一连气儿喊了三声“小鹿小鹿你快来!”他话音儿还没落呢,眼瞧着那只小鹿从密林里跑了出来。

 牧童见了小鹿,话没说出口,眼泪先掉下来了。小鹿说:“你不用说我也知道了。事情已到了这地步,你也别伤心了。等到了水日,你再上趟天池。每当水日,天宫里都要放下一只水桶来天池提水,你只要坐进这只水桶里,就会被提到天上去的,你就可以和媳妇孩子团圆了。”小鹿说完便一蹿一蹿地跑进了密林里。

 牧童焦急地等啊,等啊,等到了水日,他一大早就来到了天池。牧童仰脸朝天等啊,等啊,等得眼睛发直,等得脖子发酸,过了老半天,好歹算等到了。就听“突噜噜噜”一阵响,一只很大很大的水桶从天空里放了下来。

 牧童抓住水桶往里面一坐,不大不小,正好盛下他一个人。呆了有半袋烟工夫,水桶又开始往上升了,只听见“噌噌噌”地响着,两耳一溜风的,身上冷嗖嗖的,经过好一阵工夫,突然咯噔一下,嘿,天宫到了。

 牧童刚钻出水桶,就听见“阿爸基”“阿爸基”的叫声,他回头一瞅,两个儿子一溜烟儿扑进了他的怀里。

 牧童贴着两个儿子的脸蛋,亲了又亲,又让他们领着去找阿妈妮。

 两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跑到阿妈妮的住房里,高兴地喊着:“阿妈妮,阿妈妮,阿爸基来了!”

 正在织布的仙女们,忽啦一下就把牧童给围上了。七仙女见了丈夫,又惊又喜,夫妻俩抱头痛哭,边哭边说着别后的情形。

 牧童与七仙女相会,天宫上下没有一个不高兴的,惟有天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闷闷不乐。天帝不能无缘无故撵牧童,于是就给牧童出了个难题。说牧童若能解了这个难题,就让他们夫妻团圆;若是解不了这难题,就要把牧童一个人撵回人间。

 啥难题呀?天帝要牧童到耗子国去索取人皮一百张、人睾丸三斗。

 传说天宫里不但有仙人仙女,还有各种成精的动物,有什么耗子国呀,牛、马、猪、狗国呀。这耗子国里的耗子,个儿大得像猫,可厉害啦!它们把守着天宫的大门,专吃人间来的凡人,不管是谁,见了人就抓,抓了人就扒皮,扒了皮就吃肉。幸亏牧童是坐水桶上来的,要不早就成耗子食了。

 天上的岳丈发话了,牧童哪敢不去呀!他告别了媳妇和孩子,一直朝耗子国走啊,走啊,不知踏过了多少块云彩,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耗子国。

 大门口有两个大耗子,手持长枪把着门。牧童上前就问:“请问,这儿是耗子国吗?”

 两个大耗子抽搭着鼻子闻了闻,闻出了凡人的气味,上来就把牧童给抓住了:“好一个凡人,你是怎么跑到这天宫上来的呀?走!先去见我们的大王,一会儿我们就要扒你的皮,吃你的肉!”

 不一会工夫,牧童就被带进了耗子国。牧童吓得哆哆嗦嗦,一边往里走,一边左右撒目,嗬!好大的耗子国呀!耗子国里耗子多得成群成堆,什么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公的母的、黑的白的,简直说不清。

 牧童寻思,这下可完了!别说是取人皮、睾丸呐,恐怕连自己的人皮和睾丸也得撂这儿!

 不一会工夫,他来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宫殿里。牧童心想,这一定是耗子国的王宫了。

 来到了耗子王跟前,牧童抬头一瞧,吓瘫了!你猜怎么着,他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这么大个儿的耗子呢!那耗子王大得像头大黄牛,青面獠牙,大耳朵,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直放青光。

 两只耗子跪下来说:“启禀大王,我们刚刚捉到一个人间上来的凡人,要不要扒皮吃肉?”

 耗子王瞧了瞧牧童,当时就“哎哟”了一声。你猜怎么着,耗子王认得牧童。他当时就走下了王座,来到牧童的跟前问:“善良的主人呐,你还认不认得我呀?”

 牧童仔细一瞧,越看越觉着面熟,连声说:“认得!认得!”

 为啥耗子王管牧童叫主人?牧童又咋认得这耗子王?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哩。

 说起来那还是牧童和仙女成亲之前的事了。牧童从小就那么穷,可是有只大耗子不嫌弃他,时常出来和他作伴。小牧童也很稀罕它,有啥好东西,不忘给耗子吃,也不忘给耗子喝。一来二去的,耗子越长越大;天长日久,牧童和耗子结下了友情。早晨牧童去放牧,耗子远远地去送他;晚上牧童回家来,耗子又早早地去迎他。他们一天不见都想得慌。

 可是打从牧童和仙女成了亲,耗子见牧童有了伴儿,自个儿也成精了,就悄悄地离开了牧童,来到耗子国当上了国王。他们原先有这么深的交情,见了面咋能不高兴呢?!

 把门的两只耗子一看,自知没趣,一溜烟儿蹽了。

 耗子王同牧童寒暄了一阵子,问牧童:“你不在人间过安生日子,跑到耗子国来干什么呀?”

 这一问,把牧童的眼泪给问出来了。他把媳妇怎么带着儿子上天,他怎么坐着水桶上天找媳妇,岳丈天帝怎么出难题,一古脑儿都告诉了耗子王。

 耗子王一听,乐了!捋着胡子对牧童说:“这好办!这两件事都撂我身上了!”

 接着耗子王往大王的宝座上一坐,大喊一声:

 “小崽子们,给我来呀!”

 “有!”一大帮小耗子应声而来。

 “去那大库里,给我取一百张人皮、三斗人睾丸出来!”

 “是!”一大帮小耗子又应声而去。

 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只听见“叽叽喳喳”一阵响,一百只耗子扛来了一百张人皮,三十只耗子抬来了三斗人睾丸。

 耗子王又下令说:“小崽子们,给我听着!他是我从前的主人,你们跟着他,把这些东西给我送到天帝府去!”

 “是!”小耗子们又齐声应道。

 牧童告别了耗子王,领着这一大帮小耗子,直奔天帝府走去。

 牧童和耗子们走着,走着,走到约摸一半路程的时候,冷丁从云彩里钻出三匹高头大马,马上坐着天帝的三个儿子。他们立马横刀,厉声喝道:“快把这些东西都给我撂下!”

 这耗子国本来就归天帝府管辖,天帝的儿子发号施令了,众小耗子不敢不从命,撂下了东西,“忽喇”一下,撒腿儿就,只撇下个牧童。

 天帝的三个儿子哈哈大笑了一阵之后对牧童说:“哼!想得倒挺美,一个人间的凡夫俗子,居然想和天仙过一辈子,作梦!”

 这时候,只听见“呜——”的一声,刮起了一阵旋风,把人皮和睾丸搅豁起来,又“呜——”的一声刮跑了。天帝的儿子赶忙骑着马去追。

 牧童一看,什么人皮呀,睾丸呀,全都落空了,咋回去交差呀?这回算一切都完了!牧童越想越伤心,一瘫坐在那儿呜呜地哭开了。

 牧童哭着哭着,忽听“扑噜噜”一阵响,他抹干眼泪一看,从天边忽忽悠悠地飘来一张纸条。牧童接过来一看,只见纸条上写着:

 吆啵:别哭了,东西都叫我拿到手了,刚才那阵旋风就是我变的,您赶快回到我身边来吧!

 牧童这才变哭为笑,攥起拳头赶快往回蹽。

 到了天帝府,牧童按照岳丈的要求,按时交齐了一百张人皮和三斗人睾丸。岳丈天帝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俗话说得好哇,米儿撒了能扫起,话儿出口难追回!天帝一看没难住牧童,只好打发他们两口子回到人间去生活。

 那是一个响晴响晴的天,七仙女朝人间撇下一条五色彩绸,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母基改。牧童和七仙女一人抱着一个儿子,告别了天宫,踏着母基改,忽忽悠悠地落到了长白山天池边上。

 这时候,那只鹿早就恭候在那里了,小鹿驮着他们一家人,走下了长白山。从此,这只鹿再也不离开牧童了。据说,养鹿的习惯就是这么传下来的。长白山的朝鲜族人都长得聪明、漂亮而又勤劳,传说那也是因为他们是牧童和仙女的子孙的缘故。直到现在,朝鲜族人还是那么热爱长白山,喜欢长白山的天池。

  樵夫与狐仙

 从前,大山里住着娘儿俩。妈妈得了眼病。看不见东西;儿子樵娃身强力壮,整天进山砍柴,想积攒点钱给妈治眼睛。门前的柴堆了一垛,照样早出晚归去砍柴。

 一天,他母亲突然觉得心口疼,昏死过去又醒来,樵娃吓傻了。老妈说:“孩子,我不行了,不要给我治了,你把柴卖了该成家了。”樵娃急忙说:“妈,莫讲成家,我要治好你的病!”说完就挑起一大担柴,飞一样地往山下跑。

 盘山小道,曲曲弯弯。樵娃跑着,只见一个美貌的女子在小路边采草药。樵娃挑柴过不去,只得放下柴担说:“大姐,请你让个路,我急着下山!”

 姑娘说:“你急我也急呀,我忙着采药,给我妈治心口疼的病呢!”

 说着,连头也不抬,继续采药。

 樵娃一听姑娘能治心口疼的病,忙恳求说:“求求你,大姐,我妈也是心口疼,你能治好,要多少柴,我给你多少柴。”

 姑娘笑着说:“治病就治病,何必要柴呢?”说着从药篮子里拿出一块薄薄的皮子来,包上几株草药,递给樵娃,说道:“草药煎服,皮子保管好不能丢,快回去吧!”

 樵娃拿了草药,忘了道谢,丢下柴担就跑了。姑娘望着樵娃的身影,含着微笑就转身进山了。

 樵娃回到家里,急忙煎药。老人上气不接下气,病情很重。服了药,果真好了。老人问:“是哪儿的大夫?”樵娃这才想起还没问人家姓名,很后悔。

 第二天,樵娃砍柴绕一段路,想再见那姑娘,等了半天,连个影子也没有,樵娃挑柴回到家里。一进门屋里变了样,收拾得干干净净。饭也做好了。樵娃心里纳闷,妈双目失明不能干活,这是谁呢?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樵娃想弄个明白。这天出去砍柴,没走多远,就返回来了。他从门缝中往里一看,见墙上挂的皮子动起来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小人来,越变越大,哈!正是他遇见的那个姑娘。樵娃急忙闯进屋里,摘下皮子,对姑娘说:“好姑娘,原来你是仙子,是你救了我妈妈!你莫走了,和我们在一起吧!”姑娘含羞地点点头。

 转眼过了一年,姑娘突然对樵娃说:“樵哥,昨夜梦里,我父亲令我回去,我要回山去了。”樵娃死活不让走。姑娘说:“我是深山修仙的狐精,你打柴为母治病,感动了我,才下山来。我下山时间到了,父命不能违抗,只得走了。”樵娃还是不放,姑娘也很难过,她想了想说:“如果你真心留我,我走后,你就在山前供上香,天天祷告,三年后我就能脱去仙胎回到人间。”说罢,把那块皮子往头上一放就不见了。

 姑娘走后,樵娃摆上供,天天祷告,长年不断,三年后,姑娘果真回来了,他俩再也不分离,相爱到白头。

  真武修仙

 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修仙圣地,可是真武大帝却不是出生在这里,而是出生在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原来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净乐国,国王清廉,善胜皇后善良,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

 那一天,善胜皇后正在御花园里观景,忽见青天闪开一个门,众位仙人捧出红红的太阳朝下一扔,一道金光飞到面前,变成一个红果子,“哧溜”钻进嘴里,“咕嘟”滑进肚里。从此,善胜皇后便怀了孕,整整怀了十四个月。到了三月初二的中午,善胜皇后忽然感到肚子疼起来,同时天地猛一亮,皇后左胁便裂开一个大口子,从里边跳出个又白又胖的娃娃。那娃娃落地就懂人事,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爹爹”,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妈妈”。引来了龙飞凤舞,百花盛开,山欢水笑。举国都在欢庆:真武太子降生了。

 真武生来聪明,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过目不忘;他长得魁梧,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却到处求师学道,想要成仙升天。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执意要走自己选定的道儿。

 一天,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对太子说:“想得道成仙,就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说罢,就不见了。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

 那时候,太子才十五岁。他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来到了武当山。

 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边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日夜,追呀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就大声喊:“儿呀,快转来!”连喊了十八声,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连上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

 善胜皇后喊不转儿子,心里急,跑得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拼死不放,非要他回宫不可。太子爱母亲,不愿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轻易改变主意。于是,他拔出宝剑,扭回头,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开了。皇后落了空,松开手,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飘荡,最后落到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常言说:儿女连心。看着儿子就要丢失了,皇后还是不死心,继续追。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扑上去,把儿子拉住。这时候,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一劈,只听“轰”的一声震天价响,高山立刻分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把母子分隔在了两岸。这条河就叫“剑河”。

 皇后见再也追不上儿子了,恸哭不止,泪如雨下,竟在地下冲了个大坑。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了个“滴泪池”。

 真武终于登上武当山,苦苦修炼了好几年,把道经念得滚瓜溜熟,横流倒背,可还是没能得道成仙,难呀!他丧气了,想:深山修炼,远远不如坐享荣华富贵,还是回宫去当太子吧。便下山往回走去。

 一路上只见天气阴沉,耳边乌鸦“哇哇”叫个不停。他心里乱糟糟的感到烦恼,想找人说说心事,商量商量。可是,这里是荒山野坳,从来不见人烟,能和谁去商谈呢!

 说来也巧,这时候,前边不远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她低着头,双手抱个铁杵,正在井边的石头上,不紧不慢地磨呢。太子觉得奇怪,上前问道:“您磨这大的铁杵做什么呀?”

 老太太头也不抬,边磨铁杵,边回答他说:“想磨成一根绣花针哩!”

 太子觉得好笑,说道:“您太迂腐了,只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针呢。老太太呀,我看您就别费这种冤枉功夫啦!”

 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泄气,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铁杵说:“磨一下,它就小一点,只要功夫深,自会磨成绣花针嘛。”

 真武心里猛然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想要感谢老太太的指教时,那老太太已经升上云头,她说道:“聪明人,一句嫌多;糊涂人,百句嫌少。”哈哈一笑,就不见了。原来,那老太太又是紫元君来点化真武了。紫元君留下的两根铁杵,至今还放在“磨针井”大殿门口。

 真武省悟了,复回山中,住在南岩认真修炼。他从早到晚,静心端坐,任凭鸟儿在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也一动不动。身边的荆棘由小长大,通过他的脚板,又沿着脉胳,从胸口长出来,开花结果。他依然聚精会神地修道。他常年不吃五谷,肚子和肠子在肚里闹腾。他就把肠子和肚子抓出来扔了。就这样,他整整修炼了四十二年。

 那一天,九月初九,天上布满祥云,空中散着天花,林间仙乐缭绕,谷里异香扑鼻。真武只觉心里特别明,眼特别亮,胸中恍若水晶,一尘不染;身躯像是流云,随时都可飘飞。他知道,这是要升仙了,准备腾空飞去。这时候,忽然有一个绝代美女来到面前。她手捧金盘、玉杯,娇声娇气请真武用茶。真武丝毫不为那女子所动,只是觉得她轻浮、讨厌。他“嗖”的一声拔出宝剑,喝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该庄重、自爱。再敢轻举妄动,定斩不饶!”

 那女子又怕又羞,满脸通红,简直无地自容了。她纵身一跳,扑下了万丈悬崖。

 真武后悔起来,觉得不该逼人丧生;认为只有赔她一条性命,才不愧这修行四十二年的功德。于是,便也随着她朝崖下跳去。哪想却被五条龙托住,又见那女子也站在云头上。原来她还是紫元君变的,是最后来试真武的心哩。

 “徒弟到底得道成仙了!”紫元君非常高兴,说着便引真武升上天宫。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飞升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