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家长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如何引导孩子,而是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对于有些父母来说,因为父母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父母平时也属于教育孩子,所以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住在爷爷奶奶家的孩子来说,孩子对爷爷
家长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如何引导孩子,而是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对于有些父母来说,因为父母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父母平时也属于教育孩子,所以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住在爷爷奶奶家的孩子来说,孩子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反而会比较深,有些父母也非常担心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在这种情况之下,父母没有必要跟孩子的爷爷奶奶争风吃醋,同时也需要站到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建议父母多去理解孩子的想法。
正是因为很多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时间并不多,所以父母没有有效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对于父母来说,父母需要花心思真正陪伴自己的孩子,并且跟自己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会愿意跟父母相处了,同时也愿意跟自己回家。
父母可以把这个想法告诉爷爷奶奶。
在发生这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行把孩子带回自己的家中,因为这个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甚至会把父母当成坏人来看待,因为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中断了孩子跟爷爷奶奶的关系。我建议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爷爷奶奶,且寻求爷爷奶奶的帮助。当孩子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爷爷奶奶可以多去讲孩子父母的好话。如果孩子能够充分信任父母的话,孩子自然就愿意跟父母回去了。
总的来说,父母需要尽可能用爱心和耐心来陪伴孩子,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强行控制孩子。在发生这个问题以后,父母更需要主动花时间来陪伴孩子,一定不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失去相应的责任心。
这个一定会。
我们最习惯的就是工作忙,有时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人带的孩子大多脾气大,是因为老人太疼爱,过于惯孩子。
孩子0--5岁孩子的早教期和潜意识培养期,建议在身边。如果实在不行,就多抽出时间多看,当然,以后对你们的关系、感情也有影响。
会把孩子放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嘛?为什么?我的观点是,看情况。第一,看经济能力是否支撑把娃带在身边。第二,看爷爷奶奶能否照顾好娃,最起码要保证能安全,健康长大。第三,有经济能力时,考虑科学的教养方式,孩子身心健康,还是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第一,每个为人父母的,都想爱孩子陪伴孩子。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有些人负担不起把娃带身边。
很多低收入者每月三五千,夫妻一起也就6-8千每月,一年也就6-8万。把老人家接上来,娃在城市上学,是笔不小的开支。租房吃饭,学费,一起额外得多花2-3万起码。加上夫妻自己生活费,一年3-5万就没了。这样根本存不下来钱。偶尔没工作,失业,就很难负担得了,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没得选择,只能把娃留在老家。
第二,看老家爷爷奶奶的生活环境是否安全,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比如我父母家就在马路边上,车来车往,村子里有老人过马路时被撞身亡。所以孩子留在老家,由老人带在马路边生活,就不是太安全。
还有一个健康,卫生问题。爷爷奶奶如果很懂个人卫生,饮食营养,能把娃带好,还是可以放心的。但有些家庭条件不是那么好的老人家,节约惯了,吃的用的都极度节俭。不舍得吃肉,菜霉了不舍得丢,选买最便宜过期的菜等等;不舍得用水洗澡,365天只用水摖下身体;抹完饭桌灶台的抹布,又给娃摖手,摖嘴巴。这样娃就会皮肤严重感染。我们小孩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时孩子一岁多,直接辞工,把娃留在了身边,没让奶奶带回老家。
第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是把娃带在身边。对孩子学习,身心健康更好。
哪个孩子不想要有父母关爱?哪个父母不想陪娃长大。孩子成长期只有一次,长大了错过了就再也没有办法弥补。带娃在身边,花费多,自己也累,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好好把孩子学习培养好,让孩子在爱的环境长大,孩子会自信,阳光,倍感幸福。这会让孩子一生受益。保证生存之后,挣钱和教育孩子相比,还是教育重要!
要耐心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主动说出自己不愿意回家的原因,并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出个人意见,作为家长,不能强行将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孩子,要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避免强行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一、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喜欢呆在让自己舒适的环境中。他不愿意回到爸妈家,更愿意呆在老人家里,只能说明他认为爷爷奶奶家里更加舒适,可能是因为老人不会过多约束他,也可能因为在这里更加放松,不会受到斥责等。所以家长不能一味只看表面,要与孩子建立沟通,让孩子主动讲出原因,家长做出适当调整。
二、耐心且友好的沟通。
作为父母,是孩子内心最坚实的依靠,与孩子建立优质亲子关系,是最关键的一步。不能强制要求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态度恶劣或者打击式教育,都会让孩子对父母有恐惧感,宁愿呆在其他地方,也不愿意回家。所以,要营造出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更愿意回到父母家中。
三、与长辈沟通,并建立统一的教育方式。这种情况的产生,很可能是因为老一辈人对孩子比较溺爱。老人的教育方式,正好与父母相反,父母不让做的事,在老人家中都可以做,孩子获得了更为轻松的生活方式,所以会对回家这件事抱有反对态度。作为父母,要第一时间与老人沟通,阐述自己教育方式的优点,并告诉老人溺爱和过于放纵,将带来怎么样的后果。
在引导孩子方面,只需要了解到原因与诉求即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是否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说句实话我不愿意 , 可是我还是狠心把宝宝放老家了,自己也上了一段时间的班,感觉工作上带来那点微小的成就感,并不能弥补和抵消因为自己把宝宝放在老家带来的痛苦感,之前老公上班我一个人独自把宝宝带到四周多,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内心无比踏实,猛一下分开对宝宝和我来说都是很大的伤害。分开之后后,很多个深夜睡不着觉,感觉很孤独无助。
01 2017年最后一次通话
17年最后一天,电话那头,我亲爱的宝贝,一如反常,主动要求爸爸接电话,而平时电话里,她都是不甩这个老爸的,还常常让他走开。
爸爸有点受宠若惊忙问道:“亲爱的宝贝,你想爸爸了吗?”还没有等爸爸把话说完,她再那边抢着的问:“爸爸,你是不是放假了?”“对呀,爸爸今天放假了,”爸爸说。“爸爸,你是不是准备回老家,嗯爸爸,你哪天回来家来接我呀?”她满心期待又急切的问道。“爸爸是放假了,元旦假期结束,宝宝还要去幼儿园呢,等幼儿园放寒假,爸爸才能回去接你呀。”“那爸爸咱们开视频吧。”小小的她语气里带着大大的无奈转移了话题。
小小的她翘首以盼的是,爸爸放假能来接她。今天放假了,她没有耐心再听我的嘘寒问暖。是的,一个多月前我们已经开始倒计时,在计算寒假的到来,那个时候我跟她说:“宝宝还有50几天,爸爸就可以回老家接你啦,”她说:“妈妈,我都可以数到好几百个数了,50天很快能数完。于是她开始数1,2,3,4…,数着数着直接从30几跳到50几。
亲爱的宝贝,在你期待爸爸妈妈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在期待你。电话另外一头的我, 终于盼到35天的时候,心里默念,35天分解到5个星期,似乎过得快一些,30天的时候,4个星期,更快了,而现在只有20几天了,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02 回想首次分离
2017年春节,是她第一次在老家过年,也是第一次爸爸妈妈把她一个人丢在老家。走的时候我们本来想趁她没睡醒时,悄悄的离开,可是她和往常一样只要妈妈起床,就会秒醒。于是我和老公编了一个故事,说爸爸要去医生那里打针,输完吊水就回来,而她相信了。因为爸爸身上确实有很多红疹。
正月十六那天,初春的天气还是异常的冷清,早饭过后,爷爷拉着她出去玩,我和老公借着去医院看病的名头出门,其实踏上了回上海的路。一路上,我们心情都比较沉重,基本没有怎么说话。
分开的之后前几个晚上,我们不敢和她通话,都是爷爷发短信,或者悄悄的打电话,告诉我们每天晚上她都要撕心裂肺的哭,晚上不愿意睡在爷爷奶奶房间,一直要闹着去爸爸妈妈的房间睡觉。
大概过了一周,听说她比之前几天好多了,于是我们松了一口气,和她通了电话,也开了视频,白天的她有大姑家的姐姐陪着一起上学放学,耍的很开心,表现得也很乖巧,仿佛忘记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是那个晚上她又开始哭闹起来,大姑第二天趁她上学不在家,特意打电话嘱咐我们,暂时不要她你打电话了,以免惹得情绪不好,本来这几天刚刚稳定一点,现在又前功尽弃了。于是我们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
时间过了快一个月,虽然每天询问宝宝在家里的情况,但依然抵挡不住对她的思念。那颗牵挂的心,宝宝不在身边的日子,它一直无处安放。在征得大姑的同意之后,我们和宝宝开了视频。视频里面她问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家,什么时候回家我们一起回上海,问爸爸的屁股看好了吗,看来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很冷静了,连爸爸妈妈走之前和她说的话,都记起来了。爸爸支支吾吾说等屁股上的红点点没有了,就去接宝宝,于是她满心欢喜…
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下一次视频的时候发生了,我们起始聊得好好的,忽然问爸爸怎么还不去接她,她猛然意识到我们是在上海的家中和视频,问道:“你们是不是骗我的,爸爸没有去打针,你们都去上班了对吗,就知道你们骗我的,我要去上海的家里!”呜呜大哭起来。接着我们听见一阵敲打的声音,哭喊着说:“我再也不给你们开视频了!”再接着网络就断掉了。大姑电话打过来说,宝宝生气用玩具把手机屏幕砸碎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宝宝不愿接我们的电话,也不愿意和我们视频,后来老公拼命的给她买零食,我拼命的给她买衣服,生怕她真的把我们忘掉。在第一次发工资的时,我满心期待,那是我身为人母之后的第一份薪水。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我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但是当我拿到工资的时候,工资给我带来的成就和满足感,并不能抚慰因为把宝宝留在老家,给我的内心带来的创伤。
03 暑假小聚
暑假的第一天,老公下班之后第一时间买了一张火车票去接宝宝,他说想给我一个惊喜,想直接带着宝宝空降在我面前,这个着实让我吃惊。
第三天,清晨,老公把宝宝带到我身边,再次见到她,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当时我还在被窝,我说宝宝钻到妈妈被窝里,她抱着我狠狠的亲了一口,我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带着她到处溜达,本来打算给买她买点吃的玩的,由于早晨太早了,许多店铺都没有开门,我们只买到了早点就回家了,回去的路上,她在一堆废墟里,看到一支开得正艳的**小花,跑过去,采了之后说:“妈妈这是送给你的,再次见到你很开心很开心。”“妈妈也很开心,我的宝贝!”
把宝宝送到我身边之后,老公赶回杭州上班,由于白天去公司上班,宝宝由舅妈帮忙看着。虽然只在老家呆了四五个月,但是此时的她已经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每次我要帮她的时候,它都会说,妈妈我自己可以的,在老家我都是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的。
起初,连续几天中午午睡的时候,她总会发烧,舅妈说她有心事的样子,午饭不怎么吃,一直追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要谢谢舅妈和旁边邻居阿姨们给宝宝擦身子降温,喂宝宝吃退烧药。那天我下班的路上,给宝宝买了一束鲜花,她看到之后欣喜若狂地问道:“妈妈为什么会给我买鲜花”我说:“听到宝宝发烧了,妈妈心里很着急,宝宝应该是想妈妈想的吧,送鲜花给你,想让你开心一点哦。”她接着说:“妈妈太谢谢你了,我好喜欢这个大大的向日葵哦,好开心哇!”妈妈只要你健康,开心就好。
04 再次分别
暑假结束之后,老公定了车票,送宝宝回老家继续幼儿园生活,对于回去她有所期待,并不畏惧,也没有抵触心里,很开心的带着收拾好的行李和爸爸一起出门。我想有一半原因是因为她喜欢火车,喜欢在火车上睡觉。我去汽车站送他们,在巴士转弯之后,妈妈离开她视线的时候,我听见它放大嗓门哭喊了一声“妈妈!”这个时候她仿佛意识到,将要再一次和妈妈分离。
在看到巴士渐行渐远,最后看不到他们的位置,我的鼻子一阵酸楚,喉咙里面像卡了一块沉重异物,一直堵到胸口…希望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分别,直到宝宝长大成人。哦~不,希望今生我们都不要再分开,我知道这不可能的。我想象在她长大,在她独立的那一刻,我定会坦然的去面对与她的分离。但是此时此刻的分离,让我难以割舍,无法释怀。尽管我知道在分开的日子她也成长了很多,不足五岁的她,没有妈妈在身边,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学会一个人哄自己睡觉。但这都遮挡不了一个事实,2017年,爸爸妈妈让她沦落为一个“留守儿童”。
05 新年目标:解救我的宝贝
留守儿童,一个不幸的词汇,又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村脱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者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外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曾经也是个十足的留守儿童,以前一直以为只有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才叫留守儿童,原来我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留守儿童。回想起以前每次学校录入档案信息的时候,很多同学,父亲职业一栏一直写着四个字“外出务工”,这样看来起来,不仅是我,我小时候的伙伴们,我们这代人几乎全部是留守儿女同,深深的不能再深的烙印,然而我的下一代,还要和我自己一样沦为留守儿童吗?
我的回答是:不!2018年希望通过的努力,把宝宝重新放在我们的身边读幼儿园,把小小的她从“留守儿童”中解救出来。
06 在一起
2018年春节过后,在家人的质疑中,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一起踏上返回上海的归程。来到这里之后,和之前的幼儿园沟通好之后,女儿又回到之前熟悉的地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同学。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只是在大部分同学的眼里,她是个新同学。
不过女儿适应能力很强,这对她来说不需要过渡期,只是离开之后,又回来了。对我和老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每天要比之前早起两个小时,老公工作日早送晚接,下午接的时候还没有下班,需要和领导同事沟通协调好。我下班之后头等大事就是去接女儿,周末由我来带,这样我们的时间被填得满满的。在身体上更加辛苦与疲惫,但精神上却得到了无比的满足,我们也乐此不疲。
基本上女儿放学后要待在老公公司等着我下班去接她回家,在此,要谢谢老公的领导们、同事们,他们并没有因此为难和排斥老公,而是给予帮助和支持。偶尔老公走不开你时候,同事也会帮忙去接女儿。而女儿也由当初一个文静的小淑女,变成能满公司追着同事喊打的疯丫头。有时候公司做活动,喊女儿一起去,说小孩子能带动气氛,偶尔女儿不在,同事会再三问老公:“小马,你女儿怎么没来,今天有活动呀。”作为一个被需要的小朋友,女儿也很开心,每次总是很卖力的帮忙发礼品。主持人说我们今天请了一个小小的礼仪**给大家发礼品,到场的嘉宾会轻松的哈哈一笑,当然也有带小朋友来的,也有小朋友和女儿一起发礼品的。
女儿小小年纪,个性却很霸道,常常阻止我买新衣服,生怕我的衣服比她的漂亮,尤其是担心我穿裙子。有时候又可怜兮兮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让你变老,等你去世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我想让妈妈一直陪着我,等我长大挣钱了,给你买化妆品,让你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带你做运动,让你永远年轻。”每每听到这些心里都是暖暖哒。愿时光慢慢走,愿我的宝宝慢一点长大,愿我慢一点变老,我们一起细数光阴流年,一起面对未知的生活。
不要把那么小的孩子放到老家让老人带。那么小的孩子正是安全感建立的时期,是建立他与妈妈之间正常依恋关系的时期,会让孩子觉得被妈妈抛弃了。不说孩子,就说妈妈本身,不想孩子吗?再者老人带孩子的弊端不少。如果担心没有人带,不如把老人请回来帮忙,也比送回去的好。孩子现在太小,她不会表达,受到的伤害也不会立即呈现,但是小时候没有好好被父母照顾过的孩子长大了弊端就开始出来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