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艾叶粑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同事 0 84

广东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艾叶粑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第1张

广东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艾叶粑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导读: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南方的时候那么有一些南方的特色的小吃也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个艾叶粑粑就是广西流行的一种美食,口感特别的好吃,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现在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去做这个东西的呢。每年3-5月份,是艾草生长最好的季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南方的时候那么有一些南方的特色的小吃也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个艾叶粑粑就是广西流行的一种美食,口感特别的好吃,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现在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到底应该怎么去做这个东西的呢。

每年3-5月份,是艾草生长最好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艾草嫩绿,最适合摘回来做艾糍粑吃了。第一步就是采摘艾草的嫩芽。

清洗艾草,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开,煮到可以用手捏碎艾草即可。然后冷水冲洗后沥干水分。

把煮熟的艾草用刀剁碎,或者用榨汁机打碎。妈妈家没有榨汁机,只好手工剁,没想到还挺耗费体力的,忙活好久才把艾叶剁碎。

4用干净的盆,放入艾草,加入适量糯米粉,加入适量白糖水一起和面(我用的是开水)。如果面团水分多,再加些

准备一口干净的锅,将洗过的芝麻倒入锅中炒一炒。炒芝麻是个技术活,活力掌控不好,芝麻很容易糊,所以,炒芝麻的时候,要不停翻炒,火开小一点。炒好的芝麻香喷喷的。

炒好芝麻后,用工具碾碎,这样可以充分释放芝麻的营养和香气。芝麻碾碎后加入红糖调成馅料。(想吃花生馅、豆沙馅的可以根据喜好做)

面团揉好了,馅料也准备齐全了,就可以包糍粑啦。取一个面团,从中间压扁做成一个碗状,放入芝麻,收口弄成圆形。

用芭蕉叶,剪成小块,将包好的艾糍粑放在上面。放到锅里隔水蒸10-15分钟,就可以吃了。除了蒸,还可以煎都很好吃。

当~当~当~当~艾叶糍粑出锅了,看着口水直流,是不是很想吃~今年在娘家、婆家,广州,都做了一次艾草糍粑,很过瘾~很享受做糍粑的过程,以及分享给家人、同事们并得到称赞。

注意事项

摆盘蒸艾糍粑的时候,糍粑之间要留些空间,要不蒸熟变大后容易两个粘连

在芭蕉叶上抹少许油,可以防止糍粑粘叶子太紧。

糍粑趁热吃香香、糯糯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我们大家都了解了吧一般到了三月份或者是五月份的时候,也是大量上市的季节,不过这个艾叶在吃的时候应该要把它给清洗干净,或者是放上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一些东西都是特别的好吃的,不过应该要趁热去吃,也是特别香的。

艾叶粑粑的功效和作用

艾叶粑粑的功效和作用,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方会用艾叶和糯米粉做艾叶粑粑吃,吃起来嘴里会有股清香,中间还可以夹杂一些馅料,非常好吃,那么艾叶粑粑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

艾叶粑粑的功效和作用1

1、健脾养胃

艾叶糍粑是一种十分养胃的食品,其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和艾叶,都入脾经,具有健脾的作用,如果是有脾虚的人,食用艾叶糍粑有助于促进消化,同时艾叶糍粑中还含有清香,可以促进胃液分泌,有利于促进食欲。

2、提供营养

艾叶糍粑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质以及钙质,人体食用之后有很大的好处,可以给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淀粉含量十足,非常容易饱腹,食用之后可以预防饥饿。

3、散寒止痛

艾叶糍粑是一种性温的食物,吃了之后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有利于驱除体内虚寒的情况,帮助身体回暖,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四肢血液回流,有利于帮助人体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温经止血

艾叶糍粑性温,同时还具有止血的作用,对于宫寒的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促进子宫的回暖,同时对于月经过多也具有一定的止血功效,如果是有月经过多,或者痛经明显的情况,可以适当的食用艾叶糍粑。

过敏能艾叶糍粑吗

不建议食用。

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食用艾叶糍粑,因为艾叶糍粑中的主要成分是艾叶,艾叶是一种野生植物,而且味辛,性温,很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很有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如果食用之后出现红疹或者呼吸道的症状,很有可能是出现了过敏反应,此时需要立即停止食用,然后再看情况是否就医。

胃不好可以吃艾叶糍粑吗

最好不要吃。

艾叶糍粑非常稠,其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比较难以消化,如果是胃不好的人,建议最好不要食用糍粑,因为很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腹胀或者腹痛的情况,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对胃壁造成一定损害,所以建议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小孩子可以吃艾叶糍粑吗

看情况。

小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在食用艾叶糍粑的'时候需要小心,很有可能会发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建议在食用的时候最好少量食用,然后如果是对艾叶过敏的人,则最好不要食用。

艾叶粑粑的功效和作用2

春天,尤其是清明节至端午节,艾叶又鲜又嫩,是最佳的食用时间。在中国南方,艾叶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做成艾叶粑粑,沾点糖,倍加好吃。

将艾叶切碎,放入开水中煮烂,然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和粘米粉,用水、糖揉成团子,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粑粑,入锅中蒸熟即可。这样做成的艾叶粑粑翠绿翠绿的,好看又好吃。入口即闻得一股艾叶的清香。食之,可祛风驱邪。

在传统中国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极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药。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还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药食两用植物。

艾叶,性温有小毒,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可以外用,也可内服。主要用于虚寒性疾病,如腹部冷痛、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妇科疾病;还能止血,用于治疗崩漏、妊娠下血等症。此外,皮肤瘙痒者,也可以用艾叶煮水后洗澡。

艾草粑粑的做法

原料:150克糯米粉、30克粘米粉、25克澄粉、砂糖15克、艾草粉10克、红豆沙适量。

做法:

1、糯米粉、粘米粉、澄粉三种粉类搅拌均匀。

2、用150克热水浸泡艾草粉,等水变温后,加入砂糖搅拌,然后分多次一点点加入糯米粉中,揉成柔软的面团,取70克每份面团,压扁,包入适量豆沙馅,团起。

3、蒸锅里水烧开,然后把团子放入笼屉里蒸熟即可。

4、做成扁的用油煎了来吃就是所谓的艾叶粑粑。

制作小贴士

1、香艾一般长得比较矮小,生草有香气,如果实在找不到艾菜,可以用蒿子杆代替。艾叶一定要长时间浸泡,这样制作出来的艾粑粑才不会苦。

2、艾菜越多越好吃,糯米粉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

3、花生或芝麻馅可以搭配艾菜清新的口感,也可以用豆沙馅或咸味馅

4、艾粑粑比较软,也容易粘锅,所以最好铺在叶子上蒸熟,如果放在盘里,则需要在盘底抹油,凉透了才能取出,否则易散。

艾叶粑粑的功效和作用3

艾叶糍粑是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在一些地区有端午节阶段吃艾叶糍粑的习惯性,另外艾叶糍粑还具备一定的养生保健的功效,下边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1、滋补养生上品

有滋阴养血、补血补气、健脾胃养胃、抑汗等功效。

2、减轻脾胃虚弱

适用脾胃虚弱引发的恶心想吐、胃口降低、泄泻和气虚造成的汗虚、胸闷气短乏力、怀孕腹坠痛等症。

3、减轻尿频症状

檽米有收涩功效,对尿频尿急、盗汗有不错的饮食疗法实际效果。

4、祛寒止疼

艾草叶祛寒止疼,舒筋活血。适用阴虚内热性出血及腹痛,针对女性阴虚内热月经不调、腹痛、月经崩漏有显著功效,是一种妇科灵丹妙药。

扩展资料:

艾草叶味辛、苦,温性;归脾、肝、脾经;芬芳温散,可升可降;具备舒筋活血,祛寒止疼,降湿除虫的作用;主冶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胎动不安,亲信冷痛,呕血,衄血,咯血,便血,月经崩漏,怀孕下血,泄泻久痢,湿疹,疥癣,痈疮,痔疮。灸治万病。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主冶:理血气,逐湿寒;舒筋,活血,养胎。治亲信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月经崩漏,清稀,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广西壮乡三月三手抄报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不少的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提高我们搜集信息、美术设计、书法写字等综合素养。究竟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好的手抄报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广西壮乡三月三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西壮乡三月三手抄报 篇1

 广西壮乡三月三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壮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壮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壮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得免去壮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到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壮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壮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地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了,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唤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生恶意,但他毫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像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又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父亲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土皇帝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壮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桂墓前祭奠。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每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歌。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圩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三月三传统食物

 艾粑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柳州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糍粑

 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 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

 梧州纸包鸡

 说到梧州美食,很多人在第一时间会想到纸包鸡,这已经是名扬省港的食品,纸包鸡的威水史,主要表现在两大事件上,其一是街知巷闻的,陈济棠用飞机将纸包鸡运抵广州,食用时还是热的;另外一件是关于陈北水师傅的,1983年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全国烹饪大赛,展示烹制纸包鸡的风采,据说其技法和香味,令在场参观的***赞叹不已。

 特点:梧州纸包鸡色泽金黄,香味诱人。吃起来,入口甘、滑、甜、软,食后齿颊留香。

 梧州乌米饭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广西壮乡三月三手抄报 篇2

 核心提示

 过节美食必不可少。广西人的“三月三”,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南宁老字号壮家美食店,并搜罗整理了一些广西各地的“三月三”美食,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广西舌尖上的“三月三”吧。

 ●五色糯米饭

 说起“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的美食就是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很多外地人好奇五色糯米饭是如何做出来的,记者近日来到南宁市水街一家老牌粽子店,老板张美芬可是制作五色糯米饭的“专家”。她店里售卖的五色糯米饭多年来特别受食客喜爱,常常供不应求,每逢“三月三”,店里就忙得不亦乐乎。

 五色糯米饭看起来很简单,但工序却有些复杂。据张美芬介绍,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原料是红蓝草、枫叶、紫蓝草、黄饭花、糯米。因为所用的材料是纯天然的,对身体有益。

 五色中的“红”是来自红蓝草。先把红蓝草在沸水中煮出颜色,再把糯米放入其中浸泡,蒸出的红色糯米饭口味甘甜;“黑”是来自枫叶,先把枫叶打碎,用沸水煮或者浸泡,之后糯米泡5小时以上即可;“紫”是来自紫蓝草,一小把紫蓝草煮10~15分钟就能把水染成紫色,然后再放糯米进去泡5小时左右;“黄”是来自黄饭花,将黄饭花煮或者浸泡出颜色后,然后放糯米进去泡,黄饭花是中药材,上火可以食用。

 ●艾叶粑

 每逢“三月三”,大家在购买五色糯米饭时,会发现艾叶粑也很受欢迎。艾叶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艾叶粑是把清洗好的艾叶用水煮后磨碎,加糯米粉揉成面团,放入芝麻花生等馅料,包成一个粑粑,艾叶粑散发出艾叶的香味。

 ●发糕

 发糕算是老南宁过“三月三”的一道特色美食了。据市民陈**回忆,小时候过“三月三”,她都要缠着母亲蒸发糕给她吃。

 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后两种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顾客口味的差异化而演变出的新品种。每逢“三月三”,不少南宁人都会准备一些发糕拜祖祭祀。发糕口感松软香甜,老少皆宜。

广西壮乡三月三手抄报 篇3

 广西壮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1、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2、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3、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4、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5、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说差异

 广西各地的“三月三”活动各有特色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韩德明表示,广西各地过“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武鸣当地会举行特别的民俗仪式,如果想感受壮族过“三月三”的特色仪式和庆祝方式,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柳州的鱼峰歌圩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逢节假日,鱼峰山下、小龙潭边、人民广场上,都有民间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并吸引了大批围观者的加入,场面欢腾而热闹,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为该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江侗族的抢花炮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开始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的人相当于抢到了“头彩”,寓意着吉利幸福,获胜者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炮、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陆晓芹称,在“三月三”当天,这几个地方的人会起个大早,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到了中午,会选择在某一个祖坟前聚餐,“这种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陆晓芹说。在饮食方面,当地的糯米饭既有四色也有五色,一些村屯会有在每碗糯米饭上面放一个煎鸡蛋的习俗。

 有讲究

 祭祀和对歌是“三月三”最主要的活动

 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教授黄桂秋认为,不管各地的过节形式如何,“三月三”的传统活动主要分为两项,即祭祀和对歌。而在壮族的祭祀活动中,祭祀桌上一定少不了五色糯米饭。

 在“三月三”节庆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韩德明称,每年不少地方还会举行大型的公祭始祖,即多个家族一起共同祭祀同一个祖先。由于公祭始祖较为重要,几乎每个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会被要求回家参与。

 公祭始祖大体上分为重新推土、烧香、供奉祠堂等多个礼仪步骤。在供奉祠堂时,一些村落的族长会拿出族谱和家规进行宣读,韩德明介绍称,过去,这些族谱、家规大都强调伦理孝道,但如今随着观念和文化的进步,这些族谱、家规的内容有了新变化,即在悼念祖先的同时,还起到了教育后代、加强邻里、族里团结、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规范后代的行为有警醒的作用。

;

艾草洗净,水烧开后把艾草放倒入煮熟捞出。将面粉倒进放艾草的盆中,把两种食材揉成面团,分成大小一致的小面团。

准备一个小碗,加白糖、芝麻搅拌均匀,再把他们包在艾草团里。将包好的艾草粑粑放入锅中大火蒸10分钟,取出装盘即可。

艾叶粑粑的寓意

艾叶粑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因为香蒿叶子很像辟邪的艾叶,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叶粑粑。

香蒿草小气味其实比艾叶清淡很多,清明寒食里面有一种是艾叶粑粑,外表是深绿色的、里面的馅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叶做成咸的,入口即闻一股艾叶的清香。食之可祛风驱邪,大冶地区用的是蒿草做米粑,也坐蒿子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