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 耕读传家的诗句 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 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
1 耕读传家的诗句
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
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所以呢,“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指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而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的道理。
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2 耕读传家的诗句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呢,“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指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而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的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
“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3 关于耕读的诗句1 《耕读轩》
元代 王冕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2 《耕读堂诗》是
宋代 项安世
朝鹜兮吾畴,象舒兮鸦疾。
暮飘兮吾帷,风喧兮雨密。
蓑衣兮台冠,雪炬兮萤祑。
田丁兮学丁,耦歌兮侪习。
米甘兮蔬旨,道腴兮仁实。
养送兮无憾,俯仰兮有适。
尧汤兮吾辟,岂吾欺兮伊稷。
3 《读山海经·其一》
南朝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 《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5 《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
宋代 孙介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四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
4 关于“耕读”的诗句有哪些《耕读轩》 元代 王冕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耕读堂诗》是 宋代 项安世 朝鹜兮吾畴,象舒兮鸦疾。
暮飘兮吾帷,风喧兮雨密。蓑衣兮台冠,雪炬兮萤祑。
田丁兮学丁,耦歌兮侪习。米甘兮蔬旨,道腴兮仁实。
养送兮无憾,俯仰兮有适。尧汤兮吾辟,岂吾欺兮伊稷。
《读山海经·其一》 南朝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 宋代 孙介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四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
5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人为何如此重视耕读诗书济世——“济世”是“救世,济助世人”之意。饱读诗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抱负。有一副常用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是着眼于本家族的文化、家风的传承。
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不仅是做官,更重要的是学“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1 关于赴任的诗句
关于赴任的诗句 1写“离家赴任”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权德舆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
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2《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
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送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
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2离家赴任古诗词
《饯唐永昌》徐坚郎官出宰赴伊瀍,征传駸駸灞水前。
此时怅望新丰道,握手相看共黯然。《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建,善诗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与君伯氏(一作兄)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马非]。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一作都)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送诸暨裴少府》李端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3写“离家赴任”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权德舆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2《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送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4王维的《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句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诗: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是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
王维 (701-761),汉族,字摩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最高。“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5关于离开的诗句
送兄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
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
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
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
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
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
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
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七、八句以“在歧。
6写情的诗句句子
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与卿有关的诗句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不辞冰雪为卿热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世间安得双法全,不负如来不负卿。
为报花时少惆怅,此生终不负卿。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李隆基
端拱临中枢,缅怀共予理。
不有台阁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内,拜手明庭里。
誓节期饮冰,调人方导水。
嘉声驰九牧,惠化光千祀。
时雨侔昔贤,芳猷贯前史。
伫尔颂中和,吾将令卿士。
《吊白居易》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韩休
一德光台象,三军掌夏卿。
来威申庙略,出总叶师贞。
受钺辞金殿,凭轩去鼎城。
曙光摇组甲,疏吹绕云旌。
左律方先凯,中鼙即训兵。
定功彰武事,陈颂纪天声。
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车徒零雨送,林野夕阴生。
路极河流远,川长朔气平。
东辕迟返旆,归奏谒承明。
《送光禄姚卿还都》苏颋
汉室有英台,荀家宠俊才。
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来。
不授纶为草,还司鼎用梅。
两京王者宅,驷马日应回。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苏颋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苏颋
闻道降纶书,为邦建彩旟。
政凭循吏往,才以贵卿除。
词赋良无敌,声华蔼有馀。
荣承四岳后,请绝五天初。
关路通秦壁,城池接晋墟。
撰期行子赋,分典列侯居。
别望喧追饯,离言系惨舒。
平芜寒蛩乱,乔木夜蝉疏。
寥泬秋先起,推移月向诸。
旧交何以赠,客至待烹鱼。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词正文
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译文与注释
楚门关口水路并不遥远,(赊:遥远),从东边望去,太阳已经日薄西山了。
光线透过狮子葱如果簟子,(薤:狮子葱),松树飘花落到碗里正好品尝新茶。
在楼里赏月饮酒,看江边晚霞作诗。贵人带路,一路顺风,早将黑色鬓发的年轻人送到国都。
赏析
1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
2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
3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
4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
刘禹锡的诗词全集: 《春词》 《咏红柿子》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 《省试风光草际浮》 《送鸿举游江西》 《浪淘沙》 《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
1 关于赴任的诗句
关于赴任的诗句 1写“离家赴任”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权德舆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
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2《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
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送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
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2离家赴任古诗词
《饯唐永昌》徐坚郎官出宰赴伊瀍,征传駸駸灞水前。
此时怅望新丰道,握手相看共黯然。《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建,善诗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与君伯氏(一作兄)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马非]。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一作都)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送诸暨裴少府》李端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3写“离家赴任”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权德舆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2《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送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4王维的《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句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诗: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是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
王维 (701-761),汉族,字摩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最高。“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5关于离开的诗句
送兄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
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
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
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
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
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
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
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七、八句以“在歧。
6写情的诗句句子
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与卿有关的诗句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不辞冰雪为卿热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世间安得双法全,不负如来不负卿。
为报花时少惆怅,此生终不负卿。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李隆基
端拱临中枢,缅怀共予理。
不有台阁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内,拜手明庭里。
誓节期饮冰,调人方导水。
嘉声驰九牧,惠化光千祀。
时雨侔昔贤,芳猷贯前史。
伫尔颂中和,吾将令卿士。
《吊白居易》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韩休
一德光台象,三军掌夏卿。
来威申庙略,出总叶师贞。
受钺辞金殿,凭轩去鼎城。
曙光摇组甲,疏吹绕云旌。
左律方先凯,中鼙即训兵。
定功彰武事,陈颂纪天声。
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车徒零雨送,林野夕阴生。
路极河流远,川长朔气平。
东辕迟返旆,归奏谒承明。
《送光禄姚卿还都》苏颋
汉室有英台,荀家宠俊才。
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来。
不授纶为草,还司鼎用梅。
两京王者宅,驷马日应回。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苏颋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苏颋
闻道降纶书,为邦建彩旟。
政凭循吏往,才以贵卿除。
词赋良无敌,声华蔼有馀。
荣承四岳后,请绝五天初。
关路通秦壁,城池接晋墟。
撰期行子赋,分典列侯居。
别望喧追饯,离言系惨舒。
平芜寒蛩乱,乔木夜蝉疏。
寥泬秋先起,推移月向诸。
旧交何以赠,客至待烹鱼。
1 关于贯的诗句
关于贯的诗句 1含贯的成语
融会贯通、
一以贯之、
全神贯注、
豁然贯通、
白虹贯日、
学贯中西、
如雷贯耳、
融汇贯通、
气贯长虹、
恶贯满盈、
鱼贯而入、
腰缠万贯、
鱼贯而出、
万贯家私、
鱼贯而行、
贯斗双龙、
万贯家财、
粟红贯朽、
鱼贯雁比、
精贯白日、
粟陈贯朽、
一仍旧贯、
共贯同条、
条修叶贯、
忠贯日月、
贯穿今古、
贯颐奋戟、
轰雷贯耳、
红腐贯朽、
条入叶贯
2壮志凌云的诗句
志存高远气冲霄汉,壮志凌云响彻九天。
扶摇直上气贯长虹,百折不挠扭转乾坤。
平步青云同辉日月,淡薄名利游刃有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世界踩在脚下,雄心涌动在胸口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
志存高远气冲霄汉,壮志凌云响彻九天,
扶摇直上气贯长虹。百折不挠扭转乾坤,
平步青云同辉日月,淡薄名利游刃有余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梁启超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转帖)
3关于从容的诗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李远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司空图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陈继儒
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陶渊明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佛家偈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行到山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4关于友朋的诗句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
5关于忠臣的诗句
1屈原的: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2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 吉鸿昌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4顾炎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5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9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0曹植《白马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6关于耕读的诗句
《耕读轩》
元代 王冕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知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耕读堂诗》是
宋代 项安世
朝鹜兮吾畴,道象舒兮鸦疾。
暮飘兮吾帷,风喧兮雨密。
蓑衣兮台冠,雪炬兮萤祑。
田丁兮学丁,耦歌兮侪习。
米甘兮蔬旨,道腴兮仁实。
养送兮无憾,俯仰兮有适。
尧汤兮吾辟,岂吾欺兮伊稷。
《读山海经·其一》
南朝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版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
宋代 孙介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权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四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
1 关于传家的诗句
关于传家的诗句 1耕读传家的诗句
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呢,“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指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而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的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
“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2关于“传承”的诗句有什么
1《荒村》
年代: 明 作者: 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2《棕榈蝇拂歌》
年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棕榈为拂登君席,青蝇掩乱飞四壁。文如轻罗散如发,马尾牦牛不能絜。柄出湘江之竹碧玉寒,
上有织罗萦缕寻未绝。左挥右洒繁暑清,孤松一枝风有声。丽人纨素可怜色,安能点白还为黑。
3《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
两瓶箬下新开得,一曲霓裳初教成。
排比管弦行翠袖,指麾船舫点红旌。
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
4《阮郎归·来时红日弄窗纱》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来时红日弄窗纱,
春红入睡霞。
去时庭树欲栖鸦。
香屏掩月斜。
收翠羽,整妆华,
青骊信又差。
玉笙犹恋碧桃花,
今宵未忆家。
3关于家的诗句大全
1、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2、家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3、鸟自爱巢人爱家。
——英国4、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萧伯纳5、家是姑娘的监狱,女人的教养院。
——萧伯纳6、居家闲生烦闷,应想到靠劳力吃饭的挑夫在炎炎赤日中辛劳奔走;职位不够显达,但还有才能卓越的优秀人才到老仍是平民布衣。7、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
——罗伯特8、这双手表达的情感是感激、欢乐、忧伤和希望;它们表明,从他还是个小伙子,一直长到现在这么高大,对他的家始终没有减力,而且也不要他报答。——狄更斯9、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曹丕10、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孙奇逢11、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
——柏杨12、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13、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海涅14、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富兰克林15、家座无聊,亦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
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山阴金先生16、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
——米南德17、积德之家,必无灾殃。——陆贾18、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
——穆尔19、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劳伦斯20、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
——胡达源21、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朋友。——曾仕强22、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三毛23、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周希陶24、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25、家庭是文明的核心。——杜兰特26、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伏尔泰27、家有悍妇良友不至,国有妒臣贤士不留。——刘基28、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陆九渊29、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郭嵩焘30、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科克3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32、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
——莫罗阿33、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份;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份。——山阴金先生34、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居里夫人35、家赀愈巨,忧虑愈多。——佩里安德36、一家有一家风骨。
——费经虞37、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山阴金先生3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近溪39、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40、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
——塞·约翰生41、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法夸尔42、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
——孟德斯鸠43、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塞·约翰生44、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梭4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戴圣46、晚回家五分钟比永远回不了家好。
47、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珍妮·奥斯丁48、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
——张履祥49、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50、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
——福莱。
4关于耕读的诗句
《耕读轩》
元代 王冕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知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
《耕读堂诗》是
宋代 项安世
朝鹜兮吾畴,道象舒兮鸦疾。
暮飘兮吾帷,风喧兮雨密。
蓑衣兮台冠,雪炬兮萤祑。
田丁兮学丁,耦歌兮侪习。
米甘兮蔬旨,道腴兮仁实。
养送兮无憾,俯仰兮有适。
尧汤兮吾辟,岂吾欺兮伊稷。
《读山海经·其一》
南朝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版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观村童戏溪上》
宋代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
宋代 孙介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权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四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
5形容家族的诗句
形容“大家族”的古诗词:
1 《宋中送族侄式颜》
唐代:高适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2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3 《汾沮洳》
先秦:佚名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4 《小雅·黄鸟》
先秦:佚名
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5 《晋献文子成室》
先秦:佚名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6关于“回家”的诗句有哪些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刘皂《旅次朔方》
9、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1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11、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2、为嫌客闷转还乡,到得还乡梦转长。——陈著《回家》
1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4、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15、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7关于邻居的诗句
题邻居
作者:于鹄 朝代:唐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听 邻 家 吹 笙
作者:郎士元 朝代:唐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与瀼溪邻里
诗人:元结 朝代:唐
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日行几十里,爱君此山村
峰谷呀回映,谁家无泉源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
瀼溪中曲滨,其阳有闲园邻里昔赠我,许之及子孙
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
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冤终以瀼滨讼,无令天下论
择居仁里和为贵
善与人同德有邻
松菊陶潜宅
诗书孟子邻
1写“离家赴任”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权德舆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
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
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2《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
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送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
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
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2离家赴任古诗词
《饯唐永昌》徐坚郎官出宰赴伊瀍,征传駸駸灞水前。
此时怅望新丰道,握手相看共黯然。《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 建,善诗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陕州司马去何如,养静资贫两有馀。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只携美酒为行伴,唯作新诗趁下车。自有铁牛无咏者,料君投刃必应虚。
《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年代: 唐 作者: 王维与君伯氏(一作兄)别。又欲与君离。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马非]。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
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一作都)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送诸暨裴少府》李端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3写“离家赴任”的古诗词有哪些
1《送二十叔赴任余杭尉》 唐 权德舆
拜首直城阴,樽开意不任。梅仙归剧县,阮巷奏离琴。
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十年曾旅寓,应惬宦游心。
2《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皇甫冉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3《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唐 李乂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彼美称才杰,亲人伫政声。
岁寒畴曩意,春晚别离情。终叹临岐远,行看拥传荣。
4《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5《送诸暨裴少府》李端
山公访嵇绍,赵武见韩侯。事去恩犹在,名成泪却流。
一官同北去,千里赴南州。才子清风后,无贻相府忧。
4王维的《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诗句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诗: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全 王维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是唐代王维的五言律诗。
王维 (701-761),汉族,字摩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最高。“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5关于离开的诗句
送兄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
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
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
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
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
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
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
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
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
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
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
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
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
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七、八句以“在歧。
6写情的诗句句子
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与卿有关的诗句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不辞冰雪为卿热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世间安得双法全,不负如来不负卿。
为报花时少惆怅,此生终不负卿。
上卿增命服,都护扬归旆。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李隆基
端拱临中枢,缅怀共予理。
不有台阁英,孰振循良美。
分符侯甸内,拜手明庭里。
誓节期饮冰,调人方导水。
嘉声驰九牧,惠化光千祀。
时雨侔昔贤,芳猷贯前史。
伫尔颂中和,吾将令卿士。
《吊白居易》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韩休
一德光台象,三军掌夏卿。
来威申庙略,出总叶师贞。
受钺辞金殿,凭轩去鼎城。
曙光摇组甲,疏吹绕云旌。
左律方先凯,中鼙即训兵。
定功彰武事,陈颂纪天声。
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车徒零雨送,林野夕阴生。
路极河流远,川长朔气平。
东辕迟返旆,归奏谒承明。
《送光禄姚卿还都》苏颋
作品简介
《送梓州李使君》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投赠诗。诗人想象了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超过先贤。诗人能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全诗无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前半首尤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 送梓州李使君 》
作者: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解
①杜鹃:布谷鸟。
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③树杪(miǎo):树梢。
④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⑤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⑥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⑦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韵译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着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花织成的布来纳税,巴郡农民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不可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点评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
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评析
但凡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首联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赠别诗写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mo jie)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 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他擅长五言诗,又因他精通音乐,故其所作五言诗容易合乐,传播既广,声名亦高。王维写的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他写的风景诗多是情景并胜。殷璠评价他的诗说:“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因此,在文学史上称他与孟浩然同为“隐逸诗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对王维的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批答王缙进集表手敕》中说:“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经历先朝,名高希代,时论归美,诵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园弟子仍相沿唱王维绝句,足见其影响之深。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中英对照翻译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 不敢倚先贤。
A MESSAGE TO COMMISSIONER LI AT ZIZHOU
Wang Wei
From ten thousand valleys the trees touch heaven;
On a thousand peaks cuckoos are calling;
And, after a night of mountain rain,
From each summit come hundreds of silken cascades
If girls are asked in tribute the fibre they weave,
Or farmers quarrel over taro fields,
Preside as wisely as Wenweng did
Is fame to be only for the ancients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