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周末,县教育局安排各校二百多名教师观摩学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从第一节思想品德到最后一节音乐,听课老师热情高涨,人满为患,结束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午的讨论几乎成了歌颂会。也是,这样精彩的课堂,给予怎样的评价都不为过。何况听课
周末,县教育局安排各校二百多名教师观摩学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从第一节思想品德到最后一节音乐,听课老师热情高涨,人满为患,结束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午的讨论几乎成了歌颂会。也是,这样精彩的课堂,给予怎样的评价都不为过。何况听课者几乎全都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殚精竭虑。这样轻松、唯美的课堂,他们没理由不欣赏没理由不羡慕。难道送教下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吗?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我的疑惑在座谈会上提了出来,授课的专家给了很长的解释,我还是不满意,再次提出。 单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省教育厅组织的这几节课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课堂环节设计完美,教学过程精彩纷呈。无论从课堂表现形式、教学任务完成方面还是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气氛的调节及与学生的互动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体现了授课老师极高的专业素养。 但是,若从送教下乡活动的意义来看,我认为这几节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难道仅仅是几节精品课吗?组织者的初衷一定不是这样。正如做讲座的陈校长所言,他们想送给我们乡下的是,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如果单是这样,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与其让他们一行人浩浩荡荡深入山区,还不如送几本教育理论书籍更省事更快捷。是的,我们举国上下搞起的送教下乡活动一定不是这样的目的。?送活生生的、真实可感的教学理念,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可供模仿的教学方法。送教下乡的最大意义,在于城里优秀教师利用乡下的条件,用同样的教材给不同于城里孩子的乡下娃上课,乡下教师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学习、感悟城里教师在挖掘教材、驾驭课堂、师生互动等方面的长处。而这次送来的四节课中,三节课学生根本找不到课本。一节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讲给六年级学生;一节是一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上给二年级学生,还有一节根本是学生以前未曾见过,以后的教本中也不会出现的课。这节课由于是语文,学生必须要读课文,干脆给每个学生打印了一份。这种种的不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只把它看作一场精彩的戏,仅仅停留在听课——也就是“看戏”的基础上。因此,这样的课无论有多精彩、精妙,对于听课的学生、前来取经的老师来说,无疑于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讨论时,讲课的专家就这一问题做出了解释。理由有二:教材不同,只能按他们的教材,让乡下的孩子迁就城里的老师;教材相同,进度不同不可避免,因为他们就准备了这节课,也只能让听课的学生取经的老师来迁就,克服一切困难来组织一个体面的课堂上演这精心准备、反复出演的精品课。依我看来,让这些专业素质级高的老师,就学生上课的进度,用几个小时来备课、挖掘教材,其上课的效果一定远远高于乡下的一般教师。本来就技高一筹,怎能禁得起这样挖空心思、反复琢磨?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送”来的课与乡下授课的距离无限大,大到没有可比性,也就没了可学性。 渴望获取“真经”的乡下教师还在热切盼望着送教下乡活动的再次开展,大胆地提出我的疑惑,希望下次的活动更完美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送教下乡:所谓送教下乡,就是把城市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让想上学的农民有学上。
送教下乡力求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全日制学历教育是要学生脱产学习,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天在校学习。这对普通教育是好形式,但对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原有的办学思维:
——是否脱离生产,要看教育特色,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教育概念。国家要求,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办学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密切联系生产”。
因此,按照脱离生产的全日制概念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与国家要求矛盾。
——是否是学历教育,要看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教学形式。农民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校园内学生的基本相同,只是把全日制三年的教学内容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按照农民的实际应用,开发成新的课程组合,这正是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办学特色,其教学完成了全日制教学的内容,是涉农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个方面送到乡下。
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
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文化、科技、卫生。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入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实,1997年以来,每年暑期,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组成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就是中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