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祝米的送祝米风俗

同事 0 69

送祝米的送祝米风俗,第1张

送祝米的送祝米风俗
导读:在鲁中,鲁南,湘南,湘西,鄂西,鄂南等地,传承着一种古老朴素的育儿风习:送祝米(也称送粥米或送鸡米)。小孩出生以后,其父亲或家人赶紧带上礼物去岳父母家报喜;岳父母家再约定日子,邀集一些亲友挑着喜物前来女婿家祝贺,称为送祝米。所谓男家不报喜,

在鲁中,鲁南,湘南,湘西,鄂西,鄂南等地,传承着一种古老朴素的育儿风习:送祝米(也称送粥米或送鸡米)。小孩出生以后,其父亲或家人赶紧带上礼物去岳父母家报喜;岳父母家再约定日子,邀集一些亲友挑着喜物前来女婿家祝贺,称为送祝米。

所谓男家不报喜,女家无祝米。送祝米的喜物和礼仪,往往因地(民族)而异,各具独特的风采。湘南的一些地方,去岳父母家报喜的是的多半是鸡。岳父母只要看看来人带来报喜的是公鸡或者母鸡,就知道女儿生的是男孩或女孩。回礼的时候,恰好相反,带来公鸡则回送母鸡,带来母鸡则回公鸡,不过,有时也不一概而论,较多提回送母鸡(当地俗称鸡婆)。因为鸡婆好吃,营养价值高,对坐月子的人恢复健康,多发奶水都有好处。

湘西花垣一带苗族地区,送祝米的礼物有蛋,鸡,银饰,摇篮背裙等,有的给产妇补养身体,有的则供抚育婴儿。更为有趣的是,送祝米的人以女客为主,大半是产妇的姐妹,婶姨,细伢(姻侄子女);成年男客只能充当挑夫。按照夜郎(花垣一带原属夜郎国)古俗,女人生孩子的底细,是不能让男子汉知道的;男人去送祝米,也是被嗤笑的;即使当作挑夫去了,也不能进入产妇房里,更不能与月婆子交谈。所以,吃过晚饭以后,挑夫只许在歌堂听歌,或者干脆去睡觉。这对于长期习惯处处以男子为中心的挑夫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可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得不遵从,这种古俗是氏族社会母权制的残余。

鄂西秭归县送祝米的喜物,多为猪蹄,鸡蛋,糯米,面条,衣物,布料之类。主家对于前来祝贺的亲友平等相待,不分男女老少,一律用糟鸡蛋款待,每碗四个,含有四季发财之意。鄂南公安县等地送祝米的礼物及其盛况,在鄂湘交界流传的一首歌谣中作了生动的描述:

女婿到家来报喜,

不知是男还是女,

接到喜物便知底,

男茶女酒自古语。

娘家商量送祝米,

鸡蛋要有五百几,

还要两斗上熟米,

猪肉猪肝不能缺,

鲤鱼要买活鲜的,

鸡母只管提壮的;

打了摇窝和枷椅,

又买花鞋和布匹。

家家么姨一大群,

热热闹闹送祝米。

歌中的报喜,喜物(男女喜物有别),尤其是祝米的类别及送者(几乎全为女性),都十分具体而有南方风采,为这一古老习俗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至于歌中提到的诸多礼物,当然是属于文学夸张手法,为了渲染喜悦,热闹的气氛(与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颇为类似),不必拘泥于细微末节,更不能学究式地责难铺张浪费。其实,商量送的祝米虽不少,但大多是江南鱼米之乡农家自己生产出来的。人逢喜事多慷慨,原是自然的事情。

大米是一种很神奇很珍贵的作物,在古代被尊为“谷神”,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米象征食物,此外它还代表着富足有余,寓意为:财源滚滚!

因为,“米”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代指“钱”的意思,“有米”就等同于“有钱”,“送大米”的寓意就是祝福对方生意兴隆,富贵发财。

送礼注意事项

1、选择礼物的同时,最好考虑到受礼者的需求,有的受礼者讲究的是实用,可以送些生活的必需品。有的讲究的是品位,那么就要注重礼物的品质和观赏价值。与此同时,礼品的包装也大有讲究,漂亮大方的包装也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2、送礼要注意方式,把握分寸。其实送礼也是一门艺术,送得好,皆大欢喜,送得不好,就会让事情起到相反作用了。所以一定要掌握送礼的一些技巧,做到进退有度。

这是一种习俗,亲友送祝米祝福孩子的一生如满月般圆满顺遂。

在中国传统生育礼俗当中,无论谁家生了孩子,亲朋好友,尤其是产妇的娘家人都会带些礼品前去看望祝贺,俗称“送祝米”。

河南商丘称“送祝米”为“送中米”,其时间基本上是在报喜时商定,一般多在男孩出生后的第十二天,女孩出生后的第九天进行,称为“男十二女九”,或“做九”、“做十二”。有些人家为了图省事,将送祝米和满月庆贺一起进行。所以在当地,送祝米也被称为“送月礼”。

可以。1、米是可以送人的,没有这种不能送人的说法,反而是送大米是比较好的,大米有比较好的寓意。

2、大米一般寓意着钱财。送人送大米就寓意着祝福对方财源滚滚、恭喜发财,因此商家开业时往往喜欢对方送大米。在古代,王侯将相祭祀土地神、谷神时,往往会用大米作为祭品。古代的官员俸禄往往会用大米结算。譬如陶渊明曾经的俸禄是五斗米。

感谢好闺蜜送给我的小米粥。

愿这碗小米粥带给你满满的温暖和幸福,好闺蜜,永远珍惜我们的友谊!

通过祝福语可以表达对好闺蜜的感激之情,并传达美好的祝福和期望,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