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出生礼俗之一,多在孩子出生三天之后举行,它的风俗礼仪活动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狭义的诞生礼指庆祝诞生使用的礼品,一般是新生儿家人摆酒宴准备分发给亲朋好友的礼盒,每个礼盒包含有喜蛋、喜饼、喜糖等。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
诞生礼是中国传统的出生礼俗之一,多在孩子出生三天之后举行,它的风俗礼仪活动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几层含义。狭义的诞生礼指庆祝诞生使用的礼品,一般是新生儿家人摆酒宴准备分发给亲朋好友的礼盒,每个礼盒包含有喜蛋、喜饼、喜糖等。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因地域之别而具有不同的风貌和表现样式,但总的来看,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中,大都包含了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
到了当代,社会将生命礼仪进一步异化,仪式表达的传统意义正在被彻底颠覆,正在逐渐演变成为积累财富、养蓄人脉、编织社会网络的工具。传统的生命礼仪徒具空壳,一些礼仪消失了。
弄璋、悬弓等,礼义色彩浓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风格明显。随着儒学的式微、世俗的扩张,和其它华夏传统礼仪一样,传统出生礼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上呈现俗进礼退的趋势。
对许多民族来说,婴儿的出生关系到民族的兴盛。因此,为新生儿唱喜歌、祝福歌,就成为这些民族的共同习俗。傣族的接生婆在为新生儿检线祝福时,要唱《接子歌》。
出生礼被称为"摇篮边的礼仪",世界许多民族的出生礼都与宗教密切相关,但华夏民族的诞生礼仪更多的带有儒学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说,华夏传统的出生礼,是儒家礼义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的产物。
其实,诞生礼和“洗三”是一回事,都是在三天后举行,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的习俗真的是比较多的,而且有些地方的洗三要“把收生婆接来,为婴儿洗浴”。
孩子出生可以发“诞生礼”,这或许因为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并非必须。但是人都有社会支持的需要,好事分享变成更多快乐;痛苦分享,变成较少痛苦,因为得到了支持。诞生礼发放不仅传递了友谊,也是自我心理满足的需要。
古代的婴儿出生后都有哪些仪式?有的还很常见,第二个为什么已经消失了?
报喜鸡蛋
此项风俗习惯早已继承了好久了,直到现在还在各个地方广为人知。起最开始来源于中华中华民族对鸟图腾的钦佩,蛋做为最开始图腾“玄鸟”、“金凤凰”时代的产物,被当成吉祥如意的标志,因此在胎儿出生后,父系社会一方会煮红鸡蛋分发送给亲朋好友,表明新生命的诞生。
洗三
洗三是中国古时候诞生礼中至关重要的仪式,即宝宝问世三日后应汇聚亲朋好友,举办淋浴仪式,洗掉一切污秽霉气,祈祥迎福。只因为现如今去医院制造的孩子出生以后就由医院做保洁工作,并且婴儿出生时间太短了,因此现如今基本上已经没人再举行此项仪式了。
送粥米
当孩子出生五天或一周时,孕妇娘家人要带着一些食品面料来探望生完宝宝的大女儿,主人家要布下饭食招待朋友。
满月酒
此项仪式对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古时候,婴儿出生后致死率非常高,假如宝宝活过了一个月就等于渡过了困难,很值得庆贺的事,家人为庆祝,一般会摆一场满月宴,邀约亲朋好友参与,而求得到大伙祝福,此项风俗习惯一直被沿用至今。
接满月
中国对满月这一日子是很看重的,听说满月是一个道坎,夜里会出现鬼魂到家里来吓孩子,因此为了维护小孩,家人能把孩子和出月姐的孕妇送至姥姥家呆几天,到姥姥家,小孩脸部还要被涂上灰黑色,防止被鬼魂认出,过圆满月,也要在孩子脸部涂上白面粉,以表明比较富态。目前虽然也有鬼魂吓孩子这一套不提了,可是做了月姐的孕妇走娘家这一习惯性虽然被好多地方继承了出来。
过百岁
过百岁该是现阶段中国迎来宝宝仪式之中最常见的、最激动人心的了,汉族人在孩子出生100天和,举行庆贺仪式,恭祝孩子健康平安、健康长寿。这一天每一个亲朋好友都能被邀约来,自然还需要赠给宝宝大红包和礼品,外婆家除开大红包外,长命锁、“百家衣”也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客小孩生辰八字锁锁住小孩健康长寿,“百家衣”则由外婆到另一个别人讨碎布条拼出的。
抓周
在孩子一周岁时,会在桌上摆放墨笔、书本、宝刀、小算盘等物品随后,把孩子放进桌子,孩子最开始着手哪些,就预兆孩子将来会在什么方面有所建树。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世界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很丰富,那么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呢?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11、报喜
旧时通讯不便,交通也不够发达,当宝宝出生后,婆家人会专门派人向娘家告知,这就是报喜的来历,去报喜会带去礼品拜祭娘家先祖,也会带给媒人一份喜酒,娘家收到报喜及礼品后,会回赠坐月子的补品。
而今等不及宝宝出生,娘家人怕是已经守在产房门口,报喜自然是没有那么讲究了,产妇及家人也会通过网络向身边挂念自己的亲友报平安。
2、三朝做胆
古代的宝宝出生后不会每天洗澡,出生后会用安全的油脂涂抹宝宝全身,并且裹起来防止皮肤问题,直到三天后,由祖父母为宝宝行沐浴礼
在澡盆中放三块大小适中的石头,太小会“胆小如鼠”,太大又怕“胆大包天”,还要放进代表富贵的桂花叶,代表福气的龙眼叶,代表吉祥的橘子叶,洗澡过程中会轻轻拍宝宝的胸前,表示让宝宝胆大一些,试图以此抗衡宝宝的惊跳反射。
而今天天洗澡,最多隔一天洗一次澡,也知道惊跳反射并不是因为孩子胆小,不会油裹全身,更不会把洗澡水调的跟锅底一样。这个习俗也几乎淡化了。
3、剃胎发
满月时父母帮宝宝剃下胎毛,做成胎毛笔,寓意未来参加科举高中状元,也有人将脐带和胎毛一起做成印章,取义头发(“发”),脐带(“财”)。另有说法是宝宝出生24天理胎发,寓意长大效法二十四孝,成为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而今剃胎毛越来越流行,做出胎毛笔或者印章大有人在,不过批量生产真的不太保证拿到手的笔来自自家宝宝的头发,倒是越来越不提倡给宝宝剃光头,担心伤害毛囊。
4、满月
由于古时候婴儿夭折情况严重,能到满月就是一个重要的跨越,时至今日,新生儿和婴儿的分界仍然是满月。满月礼既是对宝宝未来的祈福,也是对之前神明的庇佑给予还愿。
满月时根据各地风俗,去拜送子观音,注生娘娘,三奶夫人,妈祖等传统神明,并且给亲友送一份油饭或豆饭。娘家人会送长命锁,寓意宝宝长命百岁。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主家会给亲友街坊送红皮鸡蛋作为“诞生”的礼物。
而今的习惯多是摆酒席,大家欢聚一堂,为添丁的喜悦而庆祝。
5、收涎
宝宝4-6个月的口水多,古代会有收涎礼,准备6-8-12个小饼干和一个寿桃,让宝宝坐在寿桃上,将小饼干穿成串挂在宝宝脖子上,垂在胸前,每个长辈将宝宝胸前的饼干掰下一小块,帮助宝宝擦口水,边擦边说吉祥话“收涎收干干,祝你不再流口水”“收涎收沥沥,祝你早些叫妈妈”等等。
而今都知道,流口水是要长牙了,收涎是收不住的,所以风俗也淡化了,只有少部分妈妈会给宝宝定制带有宝宝姓名生日的收涎饼干,进行“仪式”。
6、抓周
古代抓周既是吉祥的传统,也是为宝宝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做一个“测评”,如果一岁的宝宝还不能爬到吉祥物旁边,或者不会抓,那就一定是出现了问题。不过当时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抓周的早晨,长辈会给宝宝手上放葱(聪明),蒜(精打细算),苹果(平安),然后摆好尺子,算盘,食物等代表士农工商的职业象征,看宝宝的第一直觉去摸哪一样。来预测宝宝的未来发展。
现在的抓周同样是吉祥物或象征物,但是不再纠结于宝宝抓了什么,毕竟行行出状元,未来孩子开心才是最重要。
你身边有什么风俗可以与大家分享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希望各位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21、产儿报喜
2、洗三
洗三,汉族生育习俗。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3、送粥米
4、满月酒
满月酒,古代汉族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
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这就是“满月酒”的来源。现如今,人们为庆祝宝宝出生一个月而设立酒宴,这个仪式便称为“满月酒”。
5、接满月
接满月,按照民间传说,婴儿满月的时候,是一个坎,会有鬼神来小孩家吓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侵害,外婆或者姑姑要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几天。
取得时候脸上抹点黑魔,回来的时候搽点白粉,寓意还越来越富态。有的地方外婆要送两个生鸡蛋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了扔了,顺便帮着外婆家把灾难带走。
孩子出生后有哪些风俗3习俗一:满月“剃毛头”
宝宝满月最普遍的习俗之一就是剃胎毛,俗称“剃毛头”,这可是宝宝人生第一次正式的理发哦~宝宝由奶奶抱在怀里,剃头的师傅也要专门请慈眉善目的老师傅,而这第一刀胎毛要与事先准备好的一小撮狗毛、猫毛混一起,用红线绕成团团,挂在婴儿床的帐钩上,俗称为“可壮娃娃的胆”。
也有的妈妈将宝宝的胎毛揉成团,直接装入小布包,缝在宝宝的背心里,寓意辟邪尽孝。
习俗二:满月“打胎头”
剃完胎毛之后的`宝宝,还要“打胎头”,妈妈们可别误会,打胎头可不是拍打宝宝的额头,而是将剥去蛋壳的熟鸡蛋,在宝宝头顶转一圈,然后将这枚打头蛋给邻居家的众小孩分着吃,习俗认为这样宝宝就可以跟大家和睦相处啦~
习俗三:带宝宝过桥
剃发沐浴穿上新衣裳的满月宝宝,由妈妈或者姑姑抱着走一趟离家最近的桥,并且口中要念一些祝福宝宝吉祥的话语,这样宝宝长大后就不会胆小啦,但过程中,别忘记打伞,点香哦。
习俗四:满月酒
当然啦,最重要的习俗还是“满月酒宴”,这是宝宝出生后第一个大日子。满月早晨一般人家会吃“圆子”,寓意宝宝将来“中状元”;也有吃“喜面”的,寓意宝宝“长命百岁”。
这一天,宝宝还会收到各种精美的礼物,小衣裳、小手镯、玩具以及护理用品等等,亲友们会用这些礼物来表达对宝宝的一份关爱。
习俗五:小孩满月吃红蛋
小孩满月请酒,也叫吃满月蛋,属民间喜庆宴席之一,家里要接客,亲戚需赶情。这种喜酒与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发四个煮熟染色的红鸡蛋,人们带回去做礼品。后来,也有的人家做满月将鸡蛋不煮熟,只将生鸡蛋染上红色就行了。
习俗六:送米酒
女儿生了外孙,母亲要酿米酒、备鸡蛋,第三天挑着米酒和鸡蛋去看女儿和外孙。小孩满一个月,家里人要忙着为孩子做满月,以示庆贺。娘家要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椅、推车、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习俗七:出窝,也叫“挪窝”
小孩坐了满月,女儿要抱着孩子到娘家过门,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孩子回家时,外婆还要给外孙肩上搭花线,颈上挂银坠,以示祝愿外孙长命富贵。
坐月子
妇女产后,叫“坐月子”。“月子里",产妇主要是休息调养和育婴。
产妇生产后三天内不能下床,孩子没满月前不得出门。坐月子期间,产妇一般不用劳作,怕落下“月子"病,多由婆家小姑子或妯娌们伺候“月子”。第三日,产妇要喝肘子骨做的“全汤”,以滋补身子和催奶。月子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等食物,否则会“回奶”、“叉奶”。
坐月子期间,禁忌很多。忌外人进入产妇居室。产妇生产后,家人大多在屋门口悬挂一红布条,以防外人冒然进入。据说,外人进入产妇屋子,会把孩子吓出“脐带疯”来,对产妇和进入者身体也不好。此俗有一定信仰因素,如产褥禁忌、产妇不洁等,同时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保护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身心健康等。
红喜蛋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生孩子就是添喜,因此把女婿前往岳父母家通报称为“报喜”。报喜时常带红鸡蛋,如果是男孩,红蛋是双数,染红后还要在鸡蛋的一头用墨染一个黑点,表示“大喜”。如果是女孩,鸡蛋为单数。
红鸡蛋送到姥姥家,姥姥一眼就知道女儿已经生产了,并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古时,姥姥接到喜讯,还要烙一张饼让女婿或报喜的人带回去。报喜人在回去的路上碰到狗时,把饼扔给狗,这表示狗替孩子挡了灾,婴儿就不会夭折了。
婴儿出生后,近亲好友要为产妇及孩子送一些礼品,通常是红糖、小米、挂面、鸡蛋四色礼,也有送农家玩具的。婴儿的姥姥大多要送上一百个甚至几百个鸡蛋。
主人收下礼后,还要回敬煮熟的红鸡蛋。每收一份礼,便要让客人带走一份红鸡蛋。男孩带双数,女孩是单数。因生育过程中使用的这种礼仪蛋为红色,人们都习惯称它为“红喜蛋"。
洗三
孩子出生第三天,很多地方有“洗三"习俗。洗三时,由接生婆抱着婴儿洗澡,边洗边唱吉祥歌谣:“洗洗头,做下侯;洗洗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洗完澡后,用一根大葱往婴儿身上轻轻抽打两下,说道:
“一打聪明,二打伶俐。”再拿起先前准备好的秤砣照着婴儿比画两下,说“秤砣虽小压千斤",意思是孩子长大之后在社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再拿一面小镜子在婴儿屁股上照几下,说“拿宝镜,照照腚,白天拉屎夜里净。"至此,整个洗三仪式完成。
这一天,生孩子的主家一般还要备办酒席,一表庆贺,二来答谢接生婆和前来庆贺送礼的亲朋好友。
做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通常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女婴则是在第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月,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寓意小孩长大后会像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敬父母。
到婴儿满月时,要剃掉婴儿的头发,叫理胎发。剃头时,婴儿让他人抱住,父母不能在身边。有些地方把婴儿剃下的头发搓成团,用红绿花线拴起来,悬挂在堂屋高处。
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给外甥送头尾。所说头尾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包括帽子、衣服、银牌或金锁、手镯、脚镯、鞋袜等。外婆和亲友陆续携带礼品或礼金来看望小孩,主人要大办宴席来招待。外婆或舅舅还要抱着孩子到大街是或邻居家里转一转。
河南等地盛行满月挪臊窝的习俗,即母亲带着婴儿回娘家。母亲抱着宝宝在回娘家的路上呼唤“宝宝别怕",目的是为孩子祈求幸福和吉祥。
有人把婴儿满月出门称作“游行”,叫法虽不准确,但借此表达希望孩子见世面、不怕生人、将来有出息的心愿还是很恰当的。挪臊窝对产妇而言,可以说以此摆脱了那个充满污秽的环境,恢复被中止的社交活动和联系。至于回娘家,显然与满月礼中娘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一脉相通的。
百天
在诞生礼中,百日礼可能是最不注重仪式的,它仅是人们利用“百”
这个象征圆满的数字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古人又以为百天是婴儿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婴儿如果能顺利活过百天,就意味着摆脱了一个困厄,他们利用“百”圆满、完全的象征意义祝福婴儿长命百岁,是祝福的一面。
于是婴儿出生百天,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这些祝福他长命百岁的行为便大大普及开来。
百家衣讲究紫色,取其谐音“子”,有祈祝多子多福的含义;百家锁多用金银制成,讲究由百家凑钱制成,有些地方还要求百家之内必须要有谐音长、命、富、贵四姓;吃百家饭则有依靠众人养护孩子的意思。人多力量大,能给身体柔弱、魂魄不稳的婴儿制造更加宽松、舒服的生活空间。
抓周
婴儿过周岁生日,意味着在人生道路上平稳地度过了第一个春夏秋冬,为此要设宴庆贺,一则祝贺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来寄托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期望。
在宝宝周岁的那一天,给宝宝梳洗干净,换上新衣服——新衣、新帽、新鞋袜,开始祭拜祖先,告诉祖先宝宝满一岁的喜讯,祈求宝宝能健康长大。然后挑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摆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书、印章、笔墨、算盘、钱币、鸡腿、猪肉、糕点、尺、剪、葱、芹菜、蒜、稻草、刀剑等按半弧形摆在桌的一端,抱来宝宝坐在桌子中间,让宝宝任意抓,以最先抓取的东西来预测宝宝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
一般来讲,宝宝抓到书,象征着今后读书好,适合做学者、专家;抓到笔墨,将来会成为作家、画家;抓到印章,标志着有权势,能做大官;抓到算盘,要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抓到钱币,将来自然会非常富有;抓鸡腿,象征有福气,预示一生将不愁吃穿;抓糕点将来可以步步高升;抓尺子和剪刀,将来可以会裁会量;抓葱,表示聪明;抓蒜,善于计算;抓芹菜,代表勤劳;稻草,适合当农民……如今许多地方仍盛行这种风俗,但不是迷信,而是为了表示喜庆。
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宝贝,不应再以男璋女瓦的方式歧视女婴。男孩女孩都应该配璋。具体准备方法和佩璋过程是:·择玉:
在妻子孕期,丈夫和妻子一道,为孩子选定适合佩带的玉饰。区别男女,可从玉器的质料、颜色、文化内涵中加以区分。玉器的人文内涵是积淀丰厚的传统文化,在此无法详细阐述,这一问题,应由准爸爸准妈妈一起来学习、研究,为将来的小宝宝选择最能代表父母美好祝愿的玉饰品。选定以后,由丈夫到玉器店购买,注意应选择可以佩带的玉饰物。
此佩将伴随孩子终生,建议精心选择、适度讲究其品质、造型、质量等等,当然,也不需要购买过于奢华的几千、上万甚至更贵的玉器。
胎儿性别鉴定是非法行为,我们不赞成准爸爸妈妈们去鉴定宝宝的性别,因此,佩玉应准备一对。
·持玉:
在妻子进入产房生产时,丈夫持一对佩玉等候。包婴儿的襁褓上可先作一个小的挂环,以备挂玉佩之用。在丈夫忐忑地等待婴儿降生的时间里,丈夫手握一对温润的佩玉,必定感慨万千。
·佩玉:
护士将孩子抱至母婴房间后,将襁褓置于床上,由婴儿父亲亲手将佩玉挂于襁褓上。至此,佩璋礼完成。佩玉不宜过大过重,以不取下而不影响婴儿母亲哺乳为宜。每次换完尿布,将佩玉再次挂上。 ·备弓箭、备帨:
弓箭在下面的三朝礼中还将用到。
这里,弓箭主要是象征性意义而非实用意义,因此,不需要真正的大型弓箭,只需弓箭玩具或模型即可。具有弓箭的形状,能引弓,能发射就行。
强烈建议由丈夫在妻子孕期时,亲自动手制作一套小型弓箭。大小不宜过大,如一个初生儿体长即可。不要小看了这一个亲手制弓的过程,将为人父的责任感、喜悦感将油然而生。制作弓一具,箭六支。
当然,也可以买一套玩具弓箭(不推荐)
强烈建议由妻子在孕期时,亲自动手绣一方佩巾,绣上对女儿的期待和祝愿。当然,以不要过于劳累,不影响正常妊娠健康为前提。也可以买一方漂亮的富有涵义的佩巾绣品。(不推荐)
·持弓、持帨:
因为现在的生产都是在医院,所以由亲人在家中等待。持弓、持帨的亲人将与产房外持璋的准爸爸同样充满焦急、幸福地憧憬着新生命的降临。
·悬弓、悬帨:
婴儿诞生,性别确定后,婴儿父亲通知家中等待的亲人,亲人将弓或帨悬于门之左或右方。我们考虑,宜悬于家中大门外,以与邻里分享新生命诞生的喜悦。
当然,也可以悬于医院的母婴房门外。 ·起名:
在妻子孕期,夫妻应为孩子起好名字。
·封笺:
由丈夫用毛笔将孩子的名字(男女各取一名)庄重地写于宣纸之上。再由妻子亲手将其放入红色信笺之中,再亲手封好。
·命名:
在给婴儿初次哺乳后进行。
婴儿妈妈怀抱婴儿,爸爸取来信笺,爸爸亲手拆开,妈妈亲手取出写有婴儿名字的宣纸,亲口将名字告诉宝宝。 由丈夫赴岳父母家、父母家通报喜讯。宜先岳父母,再父母。应穿庄重的汉服礼服。
到达后,先通报母子平安,再向岳父母(父母)行正式拜礼三次。
汉民族传统礼仪之拜礼,行礼方法是:
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报喜时可根据各地风俗,带报喜礼物。以庄重、喜庆、健康、节俭的礼物为宜。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