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们有什么婚俗习惯?

女朋友 0 50

傣族人们有什么婚俗习惯?,第1张

傣族人们有什么婚俗习惯?
导读: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傣族。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来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他们陪着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傣族。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派出的亲朋好友来到女方家参加婚礼的人特别多。他们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铓鼓,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迎亲的过程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接着还会有独具特色的拴线仪式以及摆宴席。摆宴席的席上的菜肴多带有呆味特色,其中一碗是生血加料血炖,以象征着婚姻的吉祥。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则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

婚礼过程中,傣族歌手赞哈的演唱是决不可少的。傣家人常说:没有赞哈的婚礼不热闹,酒也不好喝。因此,婚礼是男女赞哈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人们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赞哈们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会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赞哈演唱之后,参加婚礼的宾客和新郎新娘一起跳舞。在铓鼓和象脚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庭院里或广场上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结婚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结婚后,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满三年,然后才能携妻回到男方家住,在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又可以回到女方家住,即所谓"三年去、三年来"。直到夫妇二人盖起自己的房屋,经济能独立后,才离开双方父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郎新娘结婚后即盖起自己的房屋,建立起自己小家庭的已不少。

傣族结婚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离婚的极少。如离婚,由提出离婚的一方递给对方一对腊条,或双方拉一块白布从中剪断,从此便恩断义绝,算离婚了。如夫妻中一方死去,不论年龄多大,也要举行离婚仪式:生者用一根棉线拴在死者的棺材上,出殡时由一老人用刀将线割断,生者和死者便断了夫妻关系。

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那么傣族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

傣族的风俗习惯,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风俗:

1、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

2、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3、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

扩展资料:

傣族禁忌:

1、男人不能接触女人专用的小锄、农具、织机。男人忌讳从猪槽上跨过,否则会失去男人的魅力;女人忌讳接触男人的武器、猎具,不能进入男人的会所。

2、妇女忌讳爬到房梁上取、放东西;忌讳将扫帚举过男人的头顶;忌讳从男人睡的枕头上方走过。傣族有妇女不上宴席的习俗。

3、在待客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不用白颜色的鸡、水香菜、滑苔和螺蛳四菜同时招待朋友,否则会有无形的障碍阻隔两人交往,哪怕同在一个乡村或城市,两人也难以见到面,对待在他乡工作的家人也存在这种饮食禁忌。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傣族

我女友特别喜欢在头发上佩戴首饰,所以每次看到她的时候我就能感觉到她有一股深深的“名族风”,这种感觉还是挺美好的,朋友们也觉得我们两个特别合适,在傣族还有各种节日,和她确定了关系后我们就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所以我们两个过的非常开心。

傣族婚俗分几个阶段。

恋爱阶段:傣族自由恋爱已经历经上千年的历史,父母均不会干涉。

订婚阶段:双方父母见面,确定是否门当户对;若门当户对,男方再请媒人说媒;媒人会根据男方的交代与女方交涉订婚日期、结婚日期、结婚聘礼等事宜,若是独生子女,还要涉及到在女方家居住还是在男方家居住。

结婚阶段:男方派出亲友结亲团到女方,举办相应的仪式;女方派出亲友护送到男方,男方要以最高规格接待女方亲友。

婚后阶段:男方每年过年都要准备礼物到女方认亲,要拜访到女方所有的亲戚,持续三年,以后就可以酌情而定。

傣族在恋爱婚姻的过程中有许多别有情趣的婚俗,成为傣族风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中,夫妻子女间亲爱相处,老人在家庭中受到尊重,这些都是傣家人的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映。

结婚程序 求婚 傣族男女青年通过各种求爱方式,在感情加深之时,双方就可私订终身。但正式订婚和结婚仍须经过说媒(求婚)、送彩礼。

订婚 傣族订婚也讲究男女之间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但不如汉族那么严格。其方法是把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交人卜算,如果相合,即可订婚成亲,如果不合,有的就因此而中断婚事,若男女双方相爱甚深不可分离,双方父母一般都不愿违背儿女的心愿,于是便做点佛事,然后再请人卜算,将相克变为相合,意为化凶为吉,大家都皆大欢喜,就可以订婚成亲。

结婚 结婚仪式在男女两家都要举行,如系“从妻居”习俗的,婚礼仪式大都先在女方家举行。举行仪式时,新郎由男方亲朋好友数人陪同到新娘家,沿途要鸣枪,意在驱逐邪魔。进入新娘门口,经过几番周折,把新娘迎娶回家后,在男方家举行正式婚礼。

抢婚习俗 在傣族人的婚姻习俗中,抢婚别具特色。

抢婚,也是事先串通好的,男女青年事先约好时间,地点和暗号,届时男方约请许多健壮的小伙子,手执武器,身带铜钱,潜伏在约定地点。姑娘到时则借口担水或洗菜离家来到约定地点,只要姑娘走进潜伏圈,一声暗号,伏兵四起,一拥而上将姑娘“抢走”。这时姑娘也假装高声呼救,女方家人便闻声率众追赶,邻里也闻讯赶来,男方抢亲者并不以武力抵抗,而是边跑边将随身所带的铜钱撒于路上,女方也知道姑娘被抢,难以追回,就假意追赶,而帮助追赶的人则争拾铜钱,抢亲者就乘机逸去。男方把姑娘抢到家时,即放鞭炮,家族邻里闻讯后都来祝贺。并请两位中年妇女妆做伴娘,给姑娘改作新娘装。解放前德宏傣族地区还常常可见这种既风趣又滑稽的“抢婚”喜戏。姑娘被抢到男家以后,男方即请媒人到女方家去求亲,女方家迫于既成事实,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就不得不同意。

家庭制度 傣族实行以男子为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小家庭。每个家庭一般只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口多为三五人,也有祖孙三代或岳婿外孙三代同堂的,四世同堂的家庭是很少见的。男女结婚后多与父母分居,自立门户,新家庭可向村社领种一份份地,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过独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