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作的政审一定是去单位上吗

同事 0 75

有工作的政审一定是去单位上吗,第1张

有工作的政审一定是去单位上吗
导读:有工作的政审一般是去单位上。政审的一般程序都是主管局派人到你单位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相关情况;另外还会调查你的档案中是否有受处分及刑事处罚的纪录。政审即公务员政治审查,在体检合格之后进行。主要考察考生本人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较强

有工作的政审一般是去单位上。政审的一般程序都是主管局派人到你单位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相关情况;另外还会调查你的档案中是否有受处分及刑事处罚的纪录。政审即公务员政治审查,在体检合格之后进行。主要考察考生本人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考核的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一、政审的主要方法

1、向政审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学校的保卫部门、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的派出所、居(村)委会了解情况;

2、向考核和政审对象的主要直系亲属所在单位领导、同事、人事部门和村(居)委会、村(居)民代表、派出所了解情况。

二、录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1、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抵触行为的;

2、受过刑事处分的;

3、受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的;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

4、有流氓、盗窃、贪污、赌博、诈骗等不法行为的;

5、组织纪律松懈,经常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

6、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两个月的;

7、超计划生育的;

8、有其它不宜到机关工作的问题。

法律依据

《公务员录用规定》

第三十四条 考察工作突出政治标准,重点考察人选是否符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热爱中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政治要求。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人选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职位匹配度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事业单位的政审大多都是参照公务员的政审标准进行的,那么审什么主要就是严格审核你的档案、核实报考资格并对个人思想政治情况进行审查。通常的形式就是用人单位组成考察组,前往你所在的单位或者学校进行考察,一方面审核你的人事档案/学籍档案;另一方面再次核实你的报考资历,并对你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进行考察,与单位同事、领导或学校老师、同学进行座谈,全面了解你的综合情况,从而作出判断。当然有的事业单位为了涂省事,有的时候只会去档案管理中心查查你的档案确定没问题的时候就公示了;而有的单位则会前往你所在的单位进行实地走访。

      不少小伙伴们认为,政审就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不会出问题,其实并不一定,如果档案缺失关键材料、或者报考资格存在问题,那么最后也会被判定为政审不合格的,还真不能太大意,毕竟好不容易考上了编制,一定要尘埃落定之后才能真正的松一口气呢。就拿身边最近的一个例子来举例,单位有个临时工考上了区里的事业编,真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最后因为政审不合格而被pass了,真是惊掉了我的下巴,毕竟前面最难的那几个环节都已经过了,最后却败在了政审,究其原因,档案审核没有通过,缺失重要材料,且无法补充完善,而且可能涉及学历造假的情况。其实总有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无所谓,但是事实上有些事情真的躲不过。

      那么具体来看,政审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政审严格么是否就是走走形式

      政审其实还是很严格的,如果你的报考资历与档案都没问题,那么你的确不用过多的担心,对你来说,的确就是走走形式,但是如果你有问题,那么还真的不是走走形式就可以的,因为考察组的同志都是负责人事工作的老干部,只要不合规的问题,一查一个准。

2、 政审都审核哪些内容

      如前所述,一是审核你的档案,审查你的学历是否连贯,审查你的档案里的各项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缺少重要/必要的材料等;二是审核你的报考资历,比如工作年限、报考学历、工作履历是否符合报考资格,目的就是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3、政审一定会去原单位考察吗

      不一定。事业单位的政审比公务员的政审还是相对宽松一些的,有的单位会选择去你所在的单位或学校进行考察;有的单位则不去实地考察,但是会去档案所在地调阅你的档案并让你出具思想坚定表作为考察的依据(需盖章),所以去不去单位,因单位而异,各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4、政审的流程是怎样的我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么

      政审一般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采取个别谈话、实地走访、严格审核人事档案、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同考察人选面谈等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延伸考察等,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考察情况作为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学校)或者相关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并客观、真实反映有关情况。

      政审前一般会提前跟你打电话,约定政审的时间,比如需要你提前安排领导、老师、同学或者同事进行座谈,你需要跟这些人员沟通、协调好时间,并安排好会议室,这些是你需要提前准备好的。

      政审当天,及时引导考察组成员前往会议室,提前备好茶水或矿泉水,考察结束后,送别考察组,不要去问考察结果,静等通知就好。

事业单位的政审本质上跟公务员其实是类似的,相比较之下可能会稍微松一些,有的用人单位查查档案就算政审结束了,有的单位则会按照公务员的一套流程走下,不是简单的走走形式而已,政审也提醒着我们,在报考事业单位前,一定要核实好自己的各项基本情况是否与所报岗位符合,尤其是对于专业、工作资历的要求你,不懂就在报考前打电话问清楚,确保自己的报考资格没问题,谨慎一些,总没错~

公务员政审个人谈话主要就是了解你过往的工作经历、家庭情况、个人学习情况等。

政审(考察)考生本人情况及主要社会关系情况,有以下部分:

1、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少年管教。

2、是否有违法犯罪嫌疑正在被政法机关侦查、调查。

3、是否曾被辞退或被开除公职。

4、是否曾参加过邪教和其它非法组织,或者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

5、是否道德败坏,有偷窃等不良行为,是否有过吸毒史。

6、本人、配偶及直系血亲有无非法出入境经历。

7、本人、配偶及直系血亲在反对民族分裂、反邪教等方面的立场、态度是否坚定。

相对来说,流程复杂一些。

一般会前往你所在的单位进行考察,如果是近两三年有变动的话,一般会选择近两年你的工作单位都进行考察的方式,我考公务员的时候,之前是两份工作,是在两三年内进行变动的,所以政审的领导就到了我所在单位和之前单位进行考察,然后来还来到了户籍所在地,到我父母的单位,我老妈退休了,还到了我老妈的原来的单位进行个别谈话。

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同事(以及我父母的同事领导)进行单独谈话,主要对我和父母的表现、优势及不足进行了解,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和父母的情况。

如果你的政审登记表上还有其他亲戚,也会一并政审。(这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在政审登记表上登记太多的亲戚,直接登记直系亲属就完事了。不然还得要开各种各样的证明)。还要开无违法犯罪证明,考核组都是一并前往的。

政审,顾名思义就是政治审查,他的重点就是在于政治方面的审查。一般情况下,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及大型国有企业中的一些特殊岗位等工作,需要进行政审。

公务员政审都审什么?每年新考入的新人包含合同制员工,都需要政审,而政审的问题比较琐碎,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也有不同。

一集中解答近期私信问题

1、继父母也算直系亲属,如果有案底,需要具体考察。

2、旁系亲属非重罪、特殊罪名且没有利害关系,一般不影响。

3、上学时间与工作时间衔接好,时间要有连贯性,间隔时间超过一年的,写待业,不要弄虚作假。

4、档案从高中开始查,非全日制大专尤其注意自己前置学历有无造假,如有,抓紧补正。

5、征信问题,正常小金额逾期,人民银行征信报告有显示也不用担心,但是不良网贷、非法套现、网赌冻结行政处罚、失信被执行人等,原则上不可以。

6、行政处罚要具体看案由,什么闯红灯等处罚,不会影响,不要重复询问。

7、父母有案底有影响吗?如果是你本身曾经犯过罪,则政审一定不合格;如果是你的直系亲属犯罪,可能会对政审有影响,这个需要综合看情况、情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一部分涉及隐私可以私聊!

二政审考察方式

1、调取你的档案,查看档案里面是否有不良记录。档案的审查重点是年龄、工龄、党龄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专业技术职称和奖惩等基本信息。

审核的原则是看内容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篡改、伪造、与事实不符等问题,还有档案中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影响录用的情况。

2、派两人以上的一个考察小组,去考生所在的学校、工作单位、居住地的街道、派出所,作实地调查访问,看看考生有无犯罪记录,社会关系是否清楚,并且多方面考量考生的品质、德行、能力等。

应届毕业生:走访所在院校,通过与学校老师、同学的谈话了解他们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包括考察对象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遵守校规校纪等各类情况。其次还需走访户籍所在地的社区,通过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从而了解其家庭成员的情况。

在职人员:在职人员就会去目前就职的工作单位,与单位的同事和领导面谈交流,了解考察对象往期的工作情况、与同事间关系等,时间都不会很长。同时也会走访户籍所在地的社区,通过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从而了解其家庭成员的情况。

待业人员:待业人员就会去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如果毕业时间较短,就考上了公务员,也会去毕业院校实地走访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如果离职时间较短,也会去上一份工龄稍长的单位实地走访。

三报考要求“具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岗位,怎么证明?

1、报考“两年工作经验”的岗位,工作经验以劳动合同为准,社保记录可以用于定级、定岗。

2、工作经历一般都是连续的,如果其中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直接写待业即可。

四档案资料在自己手里怎么办?

1、档案不允许个人保管、查看,一般放在学校或者人才市场。如果档案在自己手里,尽快送到人才市场,人才市场会接收。

2、私企不接收档案,一般都是放在人才市场。只有有编制的单位才会接收大家的档案。

3、大家的档案不会丢失,可能是你不知道自己的档案保管在哪。如果是人才市场丢失了你的档案,这是人才市场的责任,到时候让人才市场开具证明、说明情况即可。

五政审准备材料

1、个人自传。

2、提供毕业证书原件、人事档案的存放地。

3、提供户籍证明材料(户口复制件)。

4、提供本人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应届生由学校及当地派出所出具、历届生由户口所在地的村、社区、街道及派出所出具)。

5、父母亲、配偶、兄弟姐妹由街道出具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及所在地派出所的政审材料(部分地区部分单位只需要本人)。

6、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7、未婚证明(计划生育证明)。

8、无犯罪记录证明书等证明材料。

六通过政审了就能当公务员吗?

1、通过政审这一关,一般都可以了!

2、政审通过,等签约录用通知。

公务员政审座谈的同事没必要是一个部门的。根据查询显示,公务员政审需要到原单位调查了解情况,会跟一个单位的同事了解情况,没有要求是一个部门的,需要找有关领导约谈,最后开取证明,会找单位的负责人,政工干部,科室或部门的小领导,同事3到5人挨个问话了解情况。

前一阵刚结束我局今年新招录事业人员的政审,夏天又政审了几个新招录的公务员。作为曾经被政审,现在政审别人的公务员,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政审都审什么。

      其实公务员和事业的政审差不多,公务员稍微更严格一点。首先是接组织部或人社局(公务员主管部门是组织部,事业人员主管部门是人社局)通知:笔试面试体检都结束了,要准备去政审你们新招录的人员了,过来开个会,说说要注意什么。

      开完会回来后,各单位自行联系被考察人员,问其学校/单位/社区所在地,根据地点安排考察行程和时间。

      接下里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政审都审什么。主要是三大块。

一、考察谈话

      政审第一环是考察谈话。要根据谈话内容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放入个人人事档案。

      一般每次谈话5位左右谈话对象,每个谈话对象谈3-5分钟。针对不同人员,谈话的对象也不同,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应届毕业生的考察谈话。

      第一要去学校和老师同学谈话听听他们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了解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遵守校规校纪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第二要去户籍地的社区听听邻居和社区人员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了解其家庭成员情况,对其社会活动情况进行考察。

      2在职人员的考察谈话。

      在职人员如果不是应届就不需要去学校了,就去工作单位和同事领导聊一聊就好。然后再去户籍地的社区听听邻居和社区人员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了解其家庭成员情况,对其社会活动情况进行考察。

      3待业人员的考察谈话。

      待业人员就去户籍地的社区,如果毕业时间较短,比如毕业一年没工作,就考上了公务员,这样毕业不久的,也要去学校了解一下情况。

      这么说有很多人还是不清楚,就经常有考察对象问我,问谈话会谈什么。其实谈的内容挺简单的。比如说:你和xx同学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请聊聊xx同学性格怎么样在校期间学习情况怎么样同学师生关系如何有没有违纪受到过学校的处理等等。

      到社区也无非就是换个问法,与邻居之间关系如何邻居如何评价家庭成员有无违法犯罪历史等等。很少会问比较尖锐的的问题。

      这些谈话对象都是考察单位让被考察人提前找好的,都是关系处的比较不错的,基本不会反应什么尖锐的情况。

      如果长期不在户籍地居住,那就在长期居住地社区进行考察谈话。

二、审查档案

      考察谈话后就是去审查档案。

      审查个人档案是政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你很多情况都记载在你档案里面。用人单位一般会提前和被考察人确认档案所在地。

      大学生档案一般在学校,如果迁出,一般迁到户籍地人社局下的人才服务市场。在职人员的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服务市场。

      审档案的原则是看内容是否真实,资料是否齐全,记载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合理以及事后有影响录用的情况。。

      档案重点审查“三龄两历”,也就是年龄、工龄、党龄和学习经历、工作经历。

      1年龄。

      年龄一方面影响提拔,现在倡导提拔年轻干部,年龄自然是影响提拔的重要因素。年龄另一方面影响退休时间的确定,退休时间又影响你能拿的工资水平,所以年龄问题是审查档案的重中之重。

      档案中所有材料一旦出现不一致的出生年月,必定要求你出具户籍底册或者证明,然后认定年龄。

      2工龄。

      工龄影响工龄工资,一年工涨个几十块钱吧。工龄认定依据主要是社保缴费证明,入职后会让你提交,没有社保的工作经历不认定工龄。

      3党龄。

      党龄没啥好说的,就是看入党志愿书上的日期,这个不牵扯到具体的什么利益。

      4学习经历。

      如果最高全日制学习为高中,那么高中的材料必须齐全。如果最高全日制学历为大学及以上,那么大学材料必须齐全,高中材料可有可无。

      佐证学历经历的材料主要是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和双证复印件。

      像一些什么社会实践表、奖学金证书之类的档案,有没有都无所谓,将来要剔除出档案的。

      5工作经历。

      你报名时会让你填写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考察时审核档案就是核对你的每一份经历是否都真实,是否有相应佐证材料。

      工作经历的佐证材料就是劳动合同和离职证明,多份工作就需要多份合同和离职证明。劳动合同要原件或者复印件盖单位红章,复印件不盖章不具有法律效力。

      6党团材料。

      党团材料也是审查档案的一个重点。

      团员材料一般是入团志愿书和团员证。

      如果你是党员或者预备党员,那么党员材料必不可少!最重要的就是入党志愿书,这个基本上是没办法补的,我还没遇到过丢失的情况。像申请书和思想汇报什么的,就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很好补。

      最后还会看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专业技术职称和奖惩等基本信息。

      其实对于应届或者毕业没多久的同学来讲,你档案中有用的资料很少,还有很多是要剔除出你档案的,比如前面说的什么社会实践表,各种奖学金申请表、获得证明啥的,很多都是无关紧要的资料。

三、其他材料

      考察还需要一些被考察人提供一些其他材料,比如:

      1无犯罪记录证明。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除了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需要考生本人和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三代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其他普通岗位,都是只需要考生本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如果你曾经犯罪受到处罚且在公安系统留下记录,那基本就告别体制内了,因为开不出合格的无犯罪记录证明,而政审阶段,无犯罪记录证明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的犯罪历史大概率不会连累你。之所以说大概率,是因为如果亲属犯过于恶劣的罪,被举报后引起较大社会舆论的,也可能影响用人单位对你的录用。

      2无违反计划生育的证明。

      这个没啥好说的,基本都是父母违反,考生很少有违反计划生育的。至于父母违反计划生育的情况下面再说。

      3现实表现鉴定。

      用人单位会要求学校或社区出具一份被考察人的现实表现鉴定。这份鉴定怎么开,网上很多模板。基本就是用来证明没有犯过错的。

      4征信报告。

      近年来,考公务员都需要提交本人的征信报告了,这个就去人行机器自助开一分就好,很简单。

      5 报名时岗位要求的资历证明原件。

      比如岗位要求中共党员,那就要看你有没有入党的材料。岗位要求你英语六级、初级会计师,看你有没有相关的证书。现在基本要求本科学历起,双证原件是必须要看的。

      最后,祝大家都能顺利进入政审、通过政审并且遇到正常的政审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