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作为一个香港人, 首先欢迎来临香港旅游以下是我早几天回答另一位朋友的行程, 并获得最佳答案, 给你参考一下, 并作出些少补充你住的丽悦酒店位於九龙旺角区, 交通非常方便, 全程基本上都可以乘坐地鉄, 四通八达, 故此放心, 并不存在要坐出租
作为一个香港人, 首先欢迎来临香港旅游
以下是我早几天回答另一位朋友的行程, 并获得最佳答案, 给你参考一下, 并作出些少补充
你住的丽悦酒店位於九龙旺角区, 交通非常方便, 全程基本上都可以乘坐地鉄, 四通八达, 故此放心, 并不存在要坐出租车
行程大约照我下面所写的走就可以了, 多出来的一天, 提议可以逛一下黄大仙庙, 黄大仙庙就在黄大仙地鉄站, 另付上地鉄图给你, 你就明白香港地鉄是怎样坐的了, 不过在列车上也有完整地图可供参考
另: 从机场到酒店, 并不一定要坐机场快线, 可以乘坐A21到旺角下车, 比机场快线便宜起码超过2/3的价钱
DAY 1
到香港旺角后先找个吃的, 可以选择上酒楼吃点心, 又或者试一下地道香港茶餐厅风味, 油麻地, 旺角, 尖沙咀均有大量小吃店, 也可品尝一下香港街头小吃
然后往酒店CHECK-IN及放下行里 (如有)
下午前往旺角电器街 (西洋菜街) 购买电子产品 (如需要) 附近也有多间莎莎/卓悦等等化牀品店 (如需要), 当然也有年青人潮流衣著等等的服装店, 先扫货
用半天逛街买东西, 傍晚坐地鉄前往金钟, 在金钟坐山顶缆车上山顶欣赏夜景, 第一次去香港不看山顶夜景就浪费了, 准备好你的相机, 有脚架的记得带上, 除了夜景外, 山顶还有立像馆, 四维影院, 商场等等, 可以随自己的喜欢而选择
山顶餐厅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著名西餐厅, 不过消费不便宜, 如果经济条件不许可的话, 还有很多小餐厅甚至麦当奴可以选择
游览完毕后可以坐中巴回到中环, 又或者继续坐缆车回到金钟, 不过如果决定来回都坐缆车的话就在去的时候先买好来回车票了(比较便宜)提议回程坐中巴, 因为便宜很多
到达中环或金钟后继续坐地鉄, 在油麻地站下车, 前往参观香港著名的平民地摊, 庙街 庙街内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由几条街整合而成, 由街头走到街尾, 里面有吃的, 有看相的, 有买小玩意的, 有站在街上唱歌表演的, 各式其色, 可以考虑在这买点纪念品送给朋友或自用, 都是不贵的小玩意
庙街内有一家糖水店叫喳喳, 挻出名的
游完庙街后第一天的行程也差不多了, 回酒店休息
DAY 2
今天是个重点, 视乎对廸士尼有兴趣点还是海洋公园有兴趣点, 如果对两个乐园都有兴趣, 可以考虑第三天游廸士尼, 我就先说今天游海洋公园吧
又坐地鉄前往金钟地鉄站 (在第一天时如果在旺角逛街时路经香港中旅社, 可以先在中旅社购买廸士尼或是海洋公园的套票, 价钱会比在乐园门前买要便宜)在金钟地鉄站出了口根据指示, 又或者问一下工作人员, 前往海洋公园的专车站, 坐上专车就可以到达海洋公园了, 然后就开始玩了, 怎样玩也不用多说, 园内有各式快餐, 午餐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 有几个重点可以给你考虑:
A 宜尽早出发, 宜选择平日去
B 公园在六点左右就关门
C 入园后记得拿地图, 选择最好的路线, 预算看表演的时间, 公园有两个出口, 尽量选择由大门入, 后门出, 两边出口都有专车接回地鉄站, 不用担心
D 公园是可以自带食物及饮料的, 当然, 自己带水去会比在园内买便宜得多的多
游玩公园后, 坐专车回到金钟, 然后再转地鉄前往铜锣湾, 各大百货公司 (例如崇光, 时代广场)都在金钟, 可以游一下百货公司或名店, 时代广场附近是香港年青人潮流集中地, 广场楼上有不少食店, 街头也有不少食店, 丰检由人, 看你喜欢吃什麼了 解决了吃的逛的, 玩了一天也累了, 该回酒店休息了
DAY 3
今天就要决定去不去廸士尼, 先说去吧
在酒店附近坐地鉄到廸士尼欣澳站下车, 就可以游乐园了
注意事项:
A 廸士尼是不可以带任何食品及饮品入内, 进园时会搜包的, 所以别浪费在外面买了, 注定要在里面吃喝的
B 同样, 最好选择在非节假日前往
C 善用EXPRESS (就是快捷通道) 玩下一个游戏前先去用你的票预订
D 烟花会在八点才放, 要考虑一下是否赶得及回去 (所以如果两个乐园都去的话, 可以考虑海洋公园与廸士尼的日子换一下, 烟花是值得看的)
E 乐园不大, 如果非节假日不用排队的情况下, 可以晚一点才去, 半天的时间足够了
在不去其中一个乐园的情况下, 第三天的旅程可作如下安排
参观大佛 - 坐地鉄到东涌再坐吊车, 可以高空欣赏机场及周边美丽景色
参观完后可以到东涌的东荟城, 里面全部都是国际名店的OUTLET, 名牌子打1折起, 包括NIKE, ADDIDAS, BALLY, NEW BALANCE, (下省略数十个牌子)
金紫荆广场/回归记念碑
大致差不多了, 你自己可以适当地调整, 有问题也可以私下留言给我, 看看我能否给你特别意见
祝旅途愉快
1
女人送男人腰带代表她想跟你在一起,腰带是贴身之物,一般是妻子送给丈夫,女朋友送给男朋友,所以有女人送给你腰带,那就意味着她想进一步跟你交往。
2
腰带还有捆绑的意思,女人送男人腰带就意味着她想将你绑在身边,你要一心一意的对她,不许有二心。
3
腰带还可以用来抽人,意味着如果你对她不好,那你要小心了,她是会抽你的。
4
送腰带还有搂腰的意思,这是一个亲密的动作,意味着她想搂着你一直在一起。
皮带是男生系裤子用的,尤其适合腰围瘦小的人,属于比较贴身的衣物。那么送男生皮带代表什么意思女生送男生皮带有什么含义
送男生皮带代表什么
送男士皮带的含义很多,一般最常体现的含义是“想要拴住你”。所以,一般都是恋人或者暧昧关系才会送皮带,不然可能会被人误会,产生不必要的尴尬。到底是不是要送皮带最好根据你们的关系来决定。如果真的是恋人关系或者有好感,可以选择皮带,而且还可以选择定制皮带,这种皮带可以刻字,能更加清楚浪漫的表达爱意。
space
送男生皮带代表什么意思女生送男生皮带的含义
怎么选购皮带
1、皮带的色调。市面上常见的有黑色,棕色以及红色,白色的皮带较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容易搭配衣服的颜色比较可观。黑色可以说是白搭的一种颜色,跟什么裤子都能协调的很完美。
2、纹理上,尽量以大方简单为好。好的品牌为带来的尊贵跟信心。同样,品牌效益背后,自然是优质周全的售后服务的体现。
3、皮带的材料。一个真皮是将动物批拿下再经过处理加工后制作而成,这个皮分等级,也就是说分头层皮跟次层。还有一种是布艺的,这种整体上较为休闲,娱乐时尚的流行风尚。还有一些是PU的,表面光滑,好看,用过几次,就容易出现痕迹。
4、皮带扣的选择。有份个性十足的怪异图形,有分传统矩形,方形的皮带扣,还有略为夸张的扣子形状,完全是为了装扮表演而用。通常是好多舞蹈明星,娱乐人的最爱。
5、皮带的长度需要好好的计算。如果你不知道腰围多少长度,请记住:皮带的长度应该比裤子的腰围多5厘米左右。
space
送男生皮带代表什么意思女生送男生皮带的含义
皮带什么牌子好
1爱马仕Hermes(于1837年,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皮包十大品牌,业界享有极高声誉,法国爱马仕(Hermes)国际集团)
2路易威登LV(1854年法国,世界品牌500强,箱包和皮具领域的全球第一品牌,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
3古驰Gucci(始创于1923年,意大利最大时装集团之一,十大风衣品牌,著名奢侈品品牌,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
4登喜路Dunhill(始创于1893年英国,世界著名奢华品牌,专业致力于皮具的设计/制作的品牌,英国登喜路(Dunhill)公司)
5鳄鱼Lacoste(于1933年法国,世界著名时尚服装品牌,以标志性polo衫而闻名,多元化跨国企业,梦田服装(上海)有限公司)
space
送男生皮带代表什么意思女生送男生皮带的含义
6金利来Goldlion(于1968年香港,中国驰名商标,男士商务装行业影响力品牌,上市公司,大型跨国公司,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
7万宝龙MontBlanc(创于1906年,历峰集团旗下品牌,钢笔世界的最高代表之一,多元化的高档品牌,德国万宝龙(MontBlanc)公司)
8都彭STDupont(始创于1872年法国,世界顶尖品牌,世界显赫人士用品,十大打火机品牌,法国都彭(STDupont)公司)
9皮尔卡丹(创于1950年法国,出自国际顶尖设计师皮尔·卡丹之手,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之一,皮尔卡丹公司)
10七匹狼(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十大皮具品牌,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与香港人交往时有哪些社交规则需要遵守?专家解读这些社交规则源于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
本期主题:香港人社交禁忌
第壹佰捌拾叁期
他们名片上只有公司电话、打电话遭遇留言信箱、E-m ail只收到自动回复……工作时间之外的香港人似乎都在隐形。他们甚至不爱二人世界,而是喜欢呼朋唤友般地谈恋爱。在深圳人看来,香港人的社交规则怪诞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这让不少想24小时致力勤奋工作的深圳人郁闷。深港双城社交的尴尬横亘在那,还冷不丁地会释放出些许不快。该如何打破尴尬,舒缓人际关系的紧张?很多深圳人难入其门。事实上,不管你入不入,香港人的这些社交规则都在那。而且,细看之下,现代社会的法律与规范、伦理与逻辑尽在其中。
01
初次见面就要他的手机号?No!
当一张香港名片递过来,你没有找到长成手机号码样子的数字时,没有必要质疑名片是否漏印,因为很多香港人会选择只是把办公室号码写在名片上。如果你还不死心,可以试着问一句:打这个电话可以联络你是吗?这时他们或者会在名片上写下手机号码,或者莞尔一笑:办公室电话和邮件都可以。这就表示———对不起,他暂时不想告诉你。
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高博听在内地读本科的同学讲,内地大学的老师第一天上课通常在自我介绍后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有事情发短信或者打电话”,但是这在香港的大学几乎没有。
“教过我的教授没有一个在课堂留过手机号码,他们通常更愿意用Em ail和大家联络。”高博说,“在香港就是这样,老师和学生是公对公的关系,就像在职场上其他的关系一样,留了手机号码可能会给人过于亲密的感觉。所以香港人在工作场合不会主动留私人电话,除非是需要拉客户跑业务这样的特别工作。”“我想很多人不愿留下号码是不想号码泄露,引来那些讨厌的推销以及保险电话。”香港人M atthew说,几乎每一个有手机的香港人都曾经遭遇过“执着”的推销员,一天几个电话会让人抓狂,“再说,在香港接电话也要收费。”他补充。
■专家解读
名片只有明确信息是形成现代社会的规范与伦理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前现代社会/人情社会)的差别隐含的就是现代社会规范的问题。把所有信息都印在名片上,从办公室电话、Q Q、M SN、微博,甚至还不够,还把两三个手机号全都附上,这是传统社会全体性的、整体性的认知,是全方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而香港社会是现代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是片面的。名片不是告诉对方自己全部信息,而希望是明确的信息,他们交往是存在社交层次的。他们所说的不想显得过分亲密,也是成熟的表现。香港社会基本的组织形式不是以熟人关系、家族关系搭建的。他们不希望人与人的关系之间超出必要。因为一旦超出这个范畴,就会产生很多副产品,难以维持更有序的规则。这些名片信息其实是形成现代社会的规范与伦理。
02
他的名片集合他所有身份?No!
香港人递名片有时就像变戏法,双手递上第一张后可能忽然拍一下脑袋,再掏出一张,解释说他还有另一个职务或者身份,而不会像内地更喜欢把各种身份融会到一张名片上来。
在Leo看来,香港是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每个人也许身兼数个职位,尤其是香港的精英阶层,但是也正是由于商业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们的分工十分明确,也不愿互相混淆,反而更喜欢按照规则来办事,那么不同的身份印制不同的名片就十分合理。
■专家解读
清晰界定自己的角色和场合,可以享受无干扰的平等状态
一张名片就是一个角色。香港人的角色意识强烈,并且非常清晰地界定自己的角色以及其场合。当一个公司总裁出席茶道研讨会时,他可能亮出的名片就仅仅是某茶道研究社团成员,而非某公司总裁,或者其他的职务。他以及周边的人都会欣赏与享受这种无干扰的平等的状态。
而我们时常会将名片上琳琅地印满身份,这就像村庄人口关系,什么三大姑八大姨的,要全方位地展现给别人看。因为,传统的认知是越全面越有能力,就像要求牛人都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殊不知,我们在递出名片的时候,也许会让对方觉得不务正业。此外,我们社会不是角色制的,而是身份制的。当一个局长出现在非公职的场合下,例如朋友聚餐、家庭聚会,医院看病,他依旧是局长,这就会出现特权的问题。多套名片的形式隐含的是社会伦理以及规范与价值的差异。
03
有急事找不到他就发短信?No!
香港人不太喜欢发短信,但是查看E-m ail却十分勤快。这和香港便宜的手机上网流量套餐和无处不在的w ifi无线网络有关。几分钟查一次E-m ail早成了香港人的习惯。
“香港人有共识,如果真的有急事就打电话,如果对方按掉,说明对方可能在上班或者上课,不方便接听,过后自然后打来说明,因为在需要关闭手机或者调成静音的公共场所大家都会很认真地遵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石丹理如此解释。
■专家解读
E-m ail联系沿袭凭证社会的习惯,满足可保存的需求
这是香港承继西方社会特别是英国的习惯。西方社会不仅是法制社会,同样也是凭证社会。E -m ail就是正式的、有记录的可以保存的文本,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完整、可保存、凭证的需求,沿袭了早前的信件功用。而手机则是沿袭了电话。对于他们而言,短信就像是手机的附属。
04
他在休假还想问他工作的事情?No!
打开邮箱,一份来自香港的“自动回复”躺在那里:你好,我正在休假,如果有事请联络×××,电话为×××,我休假期间由他为您处理事情,我会在×月×日回来,到时会回复您的邮件。看到此邮件,在×月×日前联系到这位仁兄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这就是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分明的香港人。
刘清雅本是湖南人,来香港从读书到工作已经有七个年头,对于“休假还要不要工作”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很香港:当然不要。
“难道不应该完全享受自己的假期吗?”Eva忍不住反问,她发现,的确有一些内地的同事会在假期仍旧发回e-m ail处理工作事务,也有人对于香港人一放假就完全不管工作颇有微词。
“不过香港人信奉‘w ork hard,playhard’,好好休息对好好工作也有帮助。”Eva说。
从事社工工作的Birdie也发现,自己的内地同事会因为不在节假日请假而感到不好意思,“我觉得香港人对于规定内自己享有的权利很在意,如果我有年假,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要去旅游,所以请假’。而充分享受假期不受工作干扰,也是我的权利”。
■专家解读
避免公私不分的状况,有效降低社会成本
工作与假期的严格区分就是把人的关系简化。工作时间办不了的事情,在私人时间自然也办不了,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公私不分。
我们的社会是多套规则在运行的,有明规则、潜规则,上面正式的一套、民间私下的一套,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相互消解。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并且我们习以为常。而香港社会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两张皮,他们不存在着工作时间之外的变通。规定的就是规定,不然就不会规定。这样的效率非常高,可以节省出大量精力,社会成本降低。
事实上,深圳人在与香港人交往的时候,千万别老想改变既有规则,觉得有变通的可能。这会让他们觉得不合适、不快,觉得你不懂礼节。他口头的拒绝不仅是事情本身的拒绝,更可能带有道德伦理层面的判断,愈发容易造成心理距离变远。
05
同事就一定是互相帮忙的朋友?不一定
同事能不能成为朋友?这个问题很难有统一答案,但是因为工作关系而走在一起的香港人要想成为朋友,也不是很普遍的事。在香港路透社工作的王扬发现,香港同事离职后,从来不会留下私人电话或者私人邮箱。而Leo则开玩笑似地说:上班八个小时都在看这群人,下班后还要见,那不会很烦吗?不过他正儿八经地解释说,同事关系是工作关系,香港的公私分明在这方面也会有体现,除非很投缘,和同事基本除了聚餐、唱K,一般不会有其他更亲密的活动。M agazine的张慧也认为,和同事的交情涉及公事,很容易遇到矛盾,人际关系很难平衡。
陈菲从记者到编辑,一时还不能够适应,有时快到下班还是手忙脚乱完不成任务,有一次她哀求同事:我差一个图标,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下。同事回答:这是你的事,我不会帮你做的。陈菲当时心里就有点不舒服,不过她告诉自己,这就是两地的文化差异。Birdie也承认,同事之间的确“计较”得比较清楚。比如:你让我在吃饭的时间帮你做了事。
■专家解读
现代社会普遍的做人原则是不麻烦别人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时刻自律,不主动张口。现代社会一定是个人主义作为意识形态,要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边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边界,不能主动越界。
对于港人来说,任何情况下,普遍的做人原则就是不麻烦别人。他们求人的时候比我们少很多。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是一种荣誉。这种情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倘若,你到某个国家访问,对方给你e-m ail个地图,告诉你目的地是正常的,倘若非要去机场接你,则该轮到你生气,他们在暗示你的无能,需要别人提供指导帮助才能完成。而在国内则恰恰相反,大家会认为,接送是尊重。
06
社交时可以直呼他的中文全名?No!
别随便把“崇洋媚外”的帽子往香港人头上扣,但从发音来说,粤语区以外的名字让香港人准确发音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再者,香港在长久以来的英语文化影响下早已经习惯了英文名,很多香港孩子出生时父母就为他们起好了和中文名发音相似的英文名,很多香港人甚至感到,除非在非常正规的场合,直呼他人的中文全名并不是件礼貌的事。
■专家解读
这是受英国现代文化影响的结果
这是香港受英国现代文化影响的结果,但有些也在生搬硬套西方的习惯,例如在已婚女性姓名前冠以夫姓。
07
他们聚餐时会表示“今天我请客”?No!
A A制每个人都不陌生,不过对于香港人,“请客”这个词几乎很少出现,如果一群人吃饭不是A A制,一定会有非常特别的理由,几乎不会在香港餐桌听到那句随性的“今天我请客”。
K aren,29岁,一枚“聚餐”爱好者。“聚餐最开心了,很多人,可以尝试不同的食物,每个周我都要和不同的朋友聚几次。”不过如果有人喊“请客”,karen反而会觉得不自在:“如果她有什么特别的事宣布,比如结婚或者订婚、升值,其实买点蛋糕饼干就好,好像除了老板和长辈,在香港很少有请客吃饭的做法。再说像我这么喜欢聚餐的人,如果总是要请客,早就破产了。”
乔琪在一次和香港朋友的聚餐中,玩到兴起,忍不住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这顿饭我请大家吃。但在座的人却有点为难,最后大家集体妥协:不如工作了的人请还在读书或者找工作的人吃。让一个人无缘无故地请客,香港人受不了。
■专家解读
避免出现谁买单,对方就欠自己的人情
香港的这一习惯得要对比着欧美发达城市来看。在国外,倘若一个人说,晚上一起出来吃饭,并不意味着,这顿饭他来请。他表达的只是要吃饭这个简单的事情而已。吃饭过程中,讨论谁付账也很正常,但不会出现争抢着付账的情况。吃饭完了就结束了,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立场,有欠了人情的感觉。而在中国人传统概念中,吃饭的意义很强,表面强调感情因素,隐含着这种感情是一种社会资源的,似乎谁买单,对方就欠自己的人情。港人不能接受一个无缘无故的请客,原因也在此,担心对吃饭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交往中的误解、误读。
08
他们恋爱时喜欢二人世界?No!
“一班friend”是香港人管用的口头禅,在T V B剧集里,也常常看到多达十几个人的朋友坐在一张早茶桌上,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得不得了。的确,香港人就是喜欢扎堆交朋友,有时候进入他们的朋友圈才算是真地和他们熟悉起来。
M artin和Joe是一对情侣,他们其实就是8年前从大学“一班friend”圈子中“日久生情”的。M ar-tin是学生会主席,Joe是主席秘书,整个学生会常常浩浩荡荡地在校园里逛游,就像其他的学生会或社团一样。“我同Joe两个人自从在一起后,很多时候也喜欢和之前学生会的朋友一起玩,直到现在工作几年了还是如此,人越多越好玩,两个人单独的时间反而少。”
文化评论人唐明却认为,这样扎堆聚友有时反映出香港人的空虚,语气说追求的是友情,不如说更在乎热闹,“只有把自己的社交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才算是成功”。
■专家解读
他们的私人世界不会被集体所消解与冲击,并掌握亲密的度
内地人不爱男女朋友集体出现,是因为曾经我们有一段相对保守的时期,连拉手都不行。开放之后,就满大街没有节制地搂抱,把外国人都雷得不行。这都是中国社会对私人领域分辨不清。如果,5对男女朋友一起出去,就存在潜在的担忧,就会担心不知道在别人面前该如何交往。而对于港人,或者说对于欧美人来说表现更为突出的是,他们的私人世界不会被集体所消解与冲击,在其他公众面前,亲密、矜持的度在哪儿他们很清楚。
事实上,越传统的地方,越会回避情侣之间的集体出游,更是喜欢二人世界,因为这样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为难与尴尬。在公众面前出现,是会有心理障碍的。
09
寒暄时可以问他的感情状态吗?No!
第一次寒暄,你是不是也被问到过“多大”“住哪”“有没有男/女朋友”?这些问题总有人不喜欢,只不过在香港大家一般不会问起。
A dam来深圳工作不久,他很惊讶总是有人问他每月拿多少钱,到底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历是什么,“这些问题就算很熟的朋友也不一定会主动问,但是却总是有人在第一次见面就会问我,而且态度很坦然,以至于我都在想是不是我反应过度”。尤其是关于是不是有女朋友,A dam更是觉得别扭。
■专家解读
这是对私领域的捍卫,小心传统问题会冒犯别人
这是港人对私领域的捍卫。这一方面是陌生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是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生活的复杂性。一上来问对方有没有男朋友,万一是同性恋呢,或者独身主义者呢?问人家孩子多大,万一别人没结婚呢,万一丁克不想要小孩呢?在传统社会每个人的生长经历同质性很大。而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传统可预先设定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尴尬。这些变得不受欢迎,自讨没趣,是个很冒犯别人的问题。
此外,在成熟发达的社会,各种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不需要私人帮忙,都有完善的社会机构完成。如果真的需要的话,可以求助于他们,能更有效更照顾隐私,更得体。
10
和他交往时可以说去他家玩吗?No!
虽然内地现在的大城市不像小城镇那么热衷于串门,但是要好的朋友可能还是会邀到家中一聚。而你不大会从香港朋友口中听到此类邀请———去我家玩玩吧。所以在和香港朋友交往时千万别冒失地提出这个要求。
Leo其实也没有去过几个好朋友的家,即便有几个同自己住的并不远。“香港的房屋很小,有的家庭还有兄弟姐妹,五十几平米的房子会住几代人,还有人住的是公屋,并不方便带朋友回家玩。”唐明则尖锐地指出,这是香港地产霸权导致的恶果,“香港人未必不想邀好友到家中,但是实际情况不允许,其实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专家解读
家是最后的私人领域,家宴是很高的待遇
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私人概念比较强,把家视为最后的私人领域,举行家宴是很高的待遇。总统举行家宴比国宴的待遇还高。但在中国则不好简单界定,一方面,隐私保护,而另一方面,则是住房空间本身的问题,就像是香港。
下期预告:我是深港人
深圳人说,来了就是深圳人。可有这么一群香港人,北上深圳工作数年甚至十数年,在身份认同上似乎更多还是香港人。他们的白话可能不如从前流利,他们学会了开车抢道,他们学会了在酒桌上谈生意,他们变得越来越深圳,同时他们又执着于港人的某些行为习惯,看见有人插队会制止,看见从车里扔出塑料瓶会骂,绝不穿西装配白色袜子……他们有时也会陷入身份迷惘,他们就是深港人。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