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法的经书(佛书)怎么处理?

同事 0 81

不如法的经书(佛书)怎么处理?,第1张

不如法的经书(佛书)怎么处理?
导读:不如法的经书如何处理才如法呢?大德们告诉我们:可以烧掉,在烧的同时诵持心经和往生咒,烧掉是以消除可能影响众生解脱的恶缘,诵持经咒是利益有缘众生。需要注意的是,经书是否如法,要慎重认定。一是伪经,可以参照东林寺的伪经目录;二是密宗的经典,不能

不如法的经书如何处理才如法呢?大德们告诉我们:可以烧掉,在烧的同时诵持心经和往生咒,烧掉是以消除可能影响众生解脱的恶缘,诵持经咒是利益有缘众生。

需要注意的是,经书是否如法,要慎重认定。一是伪经,可以参照东林寺的伪经目录;二是密宗的经典,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邪说,三是一些会集本,不能简单以伪经对待,要慎重。

阿弥陀佛

如果是寺院专门放在那里给人结缘的,你可以拿,

如果书不是这个用途,也没经过师父允许,那算偷盗三宝物,恶报太大了。千万别做,如果做了,赶快还回去,忏悔并补偿,以后再别做了。

五苦章句经(一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经,一名诸天五苦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绝,凡有五苦。何谓五苦?一曰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饿鬼苦,五曰地狱苦。

  「何谓诸天苦?从第一天上至二十八天,除中阿那含天,皆是持五戒、守十善、行四禅者得生其上。无道慧意故,有生老病死,亦有不尽其天寿者,随其先世所作故,寿命有长短。诸天有二大灾:一曰命尽,二曰劫尽。劫尽有三因缘:一曰大火,二曰大风,三曰大水。命尽有七证:一曰项中光灭,二曰头上华萎,三曰颜色为变,四曰衣上尘土,五曰腋下汗出,六曰身形损瘦,七曰蝇著自然,离於本座。遭水灾时,大洪水起,齐十五天,其中所有无不尽者;遭风灾时,随蓝大风四起,吹须弥山及诸名山,山山相抟,令如粉尘,无不尽者;遭火灾时,七日竝出,凝住不行,烧灭天地,皆如融金,欲界所有其中皆尽。最上四天,虽寿八十亿四千万劫,要当皆死,属八恶道,是谓一苦。

  「二曰人道苦。有百千种,人实为疲劳。从奴婢、下使、乞儿、贱人,中间富贵,上至帝王、转轮圣王,皆有生老病死、饥渴寒热、苦痛愁恼、忧患灾变,或有兵贼、牢狱刑戮、火烧水溺、坠落堆廅、塼石刀杖、奔车逸马、怨家劫盗,更相伤害。其死万端,一切众生,未脱三界,皆共有之,是谓二苦。

  「三曰畜生苦。蜎蜚蠕动、蚑行喘息、飞鸟走兽、上至象、龙、金翅鸟王皆是畜生,亦有饥渴寒热、忧患勤苦,强者伏弱、更相噉食,或有屠杀、田猎、网罗,以肉供人。其变万端,不可具说,是谓三苦。

  「四曰饿鬼苦。有九种饿鬼:第一辈者,身长一由旬,颈所咽处,如一针孔。行步之时,支节骨解,如五百车声。咽火炎出,自相烧然。若见流水,往即枯竭,不得一咽。或得一咽,化为脓血,或为沸屎,或为铜销。咽自然大,热烂下过,无不洞彻。罪过未毕,身自然复如是。皆先时为人,治生暴逆,恐怛迫胁,不以道理,悭贪独食,故受此殃,是谓四苦。

  「五曰地狱苦。铁城鑊汤,剑树刀山,铁柱消铜,脓血寒氷,沸屎醎水,竹叶火车,炉炭火钉,十六毒刺,乌鹊、狡狗、鹑鸟、屈鸟,其鸟喙[口(隹/乃)]纯是刚铁,飞入人口,表裏洞彻,食人五藏,东西南北,无有避处。苦毒罪狱,凡有十八。诸受罪者,不问尊卑,随恶轻重,各自受之。或有一劫半劫毕者,不能不翅者。罪毕还生世间,受诸馀殃,是谓五苦。

  「八恶处者:一曰地狱,二曰饿鬼,三曰畜生,四曰边地,五曰长寿天,六曰虽得人身,盲聋瘖瘂、手足残跛,不能听受,七曰虽得人身,六情完具,世智辩聪,学世经典,信邪倒见,祠祀鬼妖,或屠杀田猎,肆心放意,欺伪万端,不信三尊。从是後身,还入地狱,从冥入冥,无有脱时。时得为人,复不信正,不奉三尊,诽谤圣道。八曰生佛故处,是谓八恶,亦谓八难。

  「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学者思之,勤力精进,可得脱苦。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信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世间有树,名优昙钵,但有实、无有华,如来出世乃有华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辩才聪,寿命延长,遭值明人,发菩萨心,直信不还,具闻经法,遇如来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从明入明,寻如来迹,累行不止,会於道场,无毁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动有劫数。慎之,慎之!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十二重城围之,以三重棘篱篱之,常有六拔刀贼伺之,能於其中得脱出者,甚难,甚难!

  「何谓长狱?谓三界也。何谓十二重城?谓十二因缘也。何谓三重棘篱?谓三毒也。何谓六拔刀贼?谓六情也。已发道心,当具禁戒、四等大慈、六波罗蜜、安般守意、三十七品、诸禅三昧总持之门。等一切法,意无高无下,无想无愿,出三脱门,得三治法,分别三向,晓三达智,无缚无解,不求诸天、人中之尊,转轮王位不动其心,不畏罪苦,不计有劳,志在一切,无所荣兾,解三界空,不习三有,是谓得出十二长狱。知十二因缘,所起所灭,能断痴本,是谓得出十二重城。知婬、怒、痴三垢无原,意不复著,是谓得拔三重棘篱。晓了六情,皆无本末,譬如芭蕉,意不缚爱,是谓得离六拔刀贼。

  「要当先解,无我无人,都无所作;无所不作,所作功德,亿劫不惓。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作无迹行,无能见者;不与罪事、诸恶因缘,大如毛发,是谓发菩萨心者能度苦厄。居家为牢狱,妻色、儿息、财物、珍宝为下,为是银铛杻械,恩爱痴著,为是重担。」

  佛告诸弟子:「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汝已出家,为得离狱,弃捐妻子,为得脱械,如何不能放舍重担?」

  诸沙门曰:「我无所担!」

  佛言:「汝沙门著吾我人,贪身计寿,是汝重担;专求供养,畜积所有,是汝重担;同学不和,反亲白衣,是汝重担;自大种姓,贡高憍绮,是汝重担;恃智慢愚,轻邈他人,是汝重担;很戾自用,不受人谏,是汝重担;食无节度,饮酒贪味,是汝重担;法服不具,著俗衣裳,是汝重担;外似如法,内怀谀谄,是汝重担;不制六情,毁戒犯欲,是汝重担;赋敛百姓,兴起寺庙,是汝重担;祠祀鬼母,祈请福愿,是汝重担;假托佛法,呪术治病,是汝重担;违负众祐,犯四重禁,是汝重担;栖息无恒,不还庙房,是汝重担。不舍担者,後入地狱。」

  佛言:「有大白象,力壮移山,坏地成涧,拔树碎石;象力无双,有人以发绊系其脚,象为之躄,不能复动。」

  佛告诸弟子:「当解此譬,当善思之!若有贤者,居家为道,厌世所有,苦空非身,常欲出身,为道辞家妻子,当就明师,受持法服。临出之日,妻子恋泣,悲诉声哀,其辞辛苦。贤者覩之,心为怅然,意即回变,为妻子所惑,无复出家之志,是如发系象,不能复动,长受衰矣!」

  佛言:「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鬪,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一切众香,莫过栴檀;其香无量,香价贵於阎浮提金。又疗人病,人有中毒,头痛体热,磨栴檀屑,以涂其上,若以服之,病即除愈,一切众生,莫不愿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树,束薪卖之,无买之者。佛在世时,所说经法,令人得道,无不度者。般泥洹後,十二部经留在世间,动有卷数,无人视者,亦如栴檀,束薪卖之,无有买之者也。一切臭木,莫过伊兰,其臭毒恶,人见恶之,畏闻其气。伊兰栴檀生有四辈。何谓为四?一曰有栴檀树,伊兰遶之;二曰有伊兰树,栴檀围之;三曰有栴檀,栴檀自为丛林;四曰有伊兰,伊兰以相围遶。何谓栴檀伊兰遶之?有家长者,直信为道,妻子室内不从其教,奉邪倒见,祠祀鬼妖,不从教令,是谓栴檀伊兰绕之者也。何谓伊兰栴檀围之?有家长者,信邪倒见,祠祀鬼妖,妻子、儿妇、家内大小直信三尊,不失八斋,布施为德,六度不废。长者呵止,不从其教,窃避为之,是谓伊兰为主,栴檀围之者也。何谓栴檀栴檀以为丛林?有家长者为道,室家眷属,皆随其教,不相违戾,直信三尊,心意和同,是谓栴檀栴檀以为丛林者也。何谓伊兰伊兰自相围遶?有家长者,信邪倒见,具行十恶,祠祀鬼妖,阖门烹杀,意同欢喜,是谓伊兰伊兰自相围绕者也。此四辈因缘,皆由宿命意行不同,故令不和。是以律经明晓因缘,获罪福事,若祠祀家杀生,鬼饲不与从事,不食其饮食,若入山泽,见飞鸟走兽聚食,终不惊怛,断其食味。若见屠杀猪羊、网猎、刑戮罪人,不得看视,当避舍之。纵不得避,当起大慈,誓愿僧那:『我得佛时,使我刹中,饮食自然,无令有此诸恶因缘!』」

  曰:「昔者国王夫人付香不与屠者之妻,生死作对因缘,展转相缘,或罪缘福

,或福缘罪,罪福之会,有二栽果,心以生想,为行种栽,以有根孽,後受报果,此屠者之妻,为罪缘福,後相经历,辄当过生,为种苦本,是以不与香也。

  「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怨家,二曰债主,三曰偿债,四曰本愿,五曰真友。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何谓偿债?子主致财,供给父母,是谓偿债。何谓本愿?先世发意,欲为家室善心欢喜,厚相敬从,是谓本愿。何谓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缘共相承事,後相经过,生则明法,精进志和,是谓真友。

  「昔者阿难邠邸家有五福德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时节,二曰身教,三曰口言

,四曰一味,五曰和顺。何谓时节?昼夜六时,不失礼敬,是谓时节。何谓身教?长者起时,室内大小无不随者,是谓身教。何谓口言?长者欲有所作兴福事时,先报家中,皆从其教,是谓口言。何谓一味?衣食平等,奴婢亦然,是谓一味。何谓和顺?上下相从,不相违戾,是谓和顺。以是五福,家中奴婢、牛马六畜、蜎飞蠕动死皆生天。其有人家,宿止经历,飞鸟走兽,过其居屋者,死皆亦生天。用长者家,合门之内,能言之属,口诵法者,经声不绝,其有闻音入耳中者,无不欢喜,心则是本,是故生天,亦是长者本愿所致。从无数劫来,口言笃信,不欺慢人,不与诸恶,共作因缘,功德纯淑大,僧那力故使其然。天地境界,遭三灾时,其中所有一切皆尽,不及彼界。大劫尽时,一佛境界,其中凡有百亿须弥山,百亿铁围山,一切皆尽,不及彼佛国也。如是十方诸佛国,无极虚空,无极众生,无极佛国,无边虚空,无际众生,无原大千国土,如来满中,以亿劫之寿,不说众生有始有终,如来之智,了知一切众生无底故,言般若波罗蜜无底,众生无底。」

  曰:「佛又说:『有四种生:一曰胎生,二曰卵生,三曰湿生,四曰化生。』此分别说耳,示语一切使知种类,三界五道众生,一切所有皆是化生,故言一切如化、如梦、如影、如响、如水月形,无有作者。先了此意,乃可为道。道亦如化,一切无原、无造、无作、无始、无终,新学闻之,其意惊疑。诸惊疑者,有三因缘:一曰本功德少,二曰不得明师,三曰不勤於经学。自用意著於吾我,逐於名色,贪求利养,所行谀谄,无有至信,如是不能近深法忍。」

  曰:「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之。闻无所有,便旷其意,不复修戒,无所罣碍;於六德中,事事懈废,言一切空,当何所作?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堕四颠倒故,言无功德。菩萨不应使闻无所从生法忍。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

  「昔分和檀王与佛捔智。佛告王曰:『以海水磨墨,斫树为笔,写吾所知为经卷,海水竭尽,树枝了索,吾经不尽。』所以尔者?佛有三达之智,来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经众多,以虚空为量;佛智弘深,以无造为原。经中所演,不可思议,或有反覆,难了难明。粗以六事,可知其要:一曰正道,二曰善权,三曰至教,四曰诱导,五曰福德,六曰禁戒。何谓正道?说无端绪,无造无作,虚无所有,无所从生,无行无得,自然如也,是谓正道。何谓善权?变化无方,或出或处,随类而入,与为因缘,时宜而说,不合章句,趣化度之,是谓善权。何谓至教?指示罪福,作是得是,皆行所致,无横与者,其事明白,是谓至教。何谓诱导?开童蒙人,有护有德,增寿益算,现世可获,是谓诱导。何谓福德?六度无极,主治六情,制守根门,可得天人,转轮圣王,长乐无极,是谓福德。何谓禁戒?守口摄意,身不杀、不盗、不婬、不欺,奉孝不醉,三恶趣苦,不可久处,是谓禁戒。先了此意,乃可为道。譬如捉网,先摄其纲,诸目皆正。不晓持纲,先理其目,颠倒错乱,互相绊绕,无有解已。学亦如是,不达其要,闻经中说,不解权宜,不能分别,便相讥恃,遂执所守,兴起恚意,失本忘义,毁正逐邪,学者雷同,追逐音响,不相匡正,识真者少,堕落滋多。如此之辈徒载学名!」

  曰:「四谛者:一曰苦谛,二曰习谛,三曰尽谛,四曰道谛。一切众生不觉此苦,以苦为乐,於罪苦中,求欲得安。贼医伪说,迷惑人心,便言:『所作可现世得!』学者闻之,莫不喜随,闻中至之言,逆耳不受,故言『正言似反,谁能受者?』复不知习,知习者死,死不敢复作;复不知尽,知尽者死,死不敢复作;复不知道,知道者闻道,便能为道。一切世间人,作罪事易,为福事难;一切学士,作福事易,为道事难。为道复易,解道者难;说道者易,行之者难。故言甚难,甚难!」

  曰:「如来众经禁戒律法,凡有八亿四千万卷,为一切之良药,治人身、口、意,疗人生、老、病、死耳。教众生有二要。何谓为二?一者,作是得是;二者,不作是不得是。如佛所说:『三界五道,罪垢苦恼,不离於作。一切无横,非天授与,亦非鬼神,亦非帝王,亦非父母,亦非沙门、梵志授与。所作罪福,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不失如毛发者也!』」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然,追逐送我来到是间。愿王哀我,赦除罪过!』王曰:『汝等皆作何恶?』罪人对曰:『我等生时,不孝父母,杀盗、婬欺、饮酒、鬪乱、持刀强势,侵易善人,诽谤圣道。所作众恶,不可具说!又信恶师,祠祀鬼神,谓当有福;烹杀三生,祷赛神灵。我今自首,悔所作恶!』

王曰:『汝等在世间时,吾遣五使者,案行天下,告语汝曹。汝曹何以不受其教?』

诸罪人曰:『我等生时,实不见闻!』

  「王曰:『谛听,当为汝曹说!五使者:一曰世间母人,怀妊十月,身为之病

,临当产时曰,父母怖危,既得娩身,从死得生,乳哺怀抱,推燥居湿,迟得长大

,忧虑万端,汝见之不?』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一使者!二曰世间老人,颜色坏败,头白齿落,目冥耳聋,肉韁皮缩,伛偻而行。汝见之不?』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二使者。三曰世间病人,困劣著床,百痛普至,美食为恶,汝见之不?』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三使者。四曰世间死人,刀风断脉,拔其命根,身体正直,不满十日,肉坏血流,膖胀烂臭,无可取者,生时相爱,死皆相恶。汝见之不?』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四使者。五曰世间犯罪,缚束送狱,桁械鞭笞,五毒普至,戮之都市,或截手足,火烧鈇质,斩之枭拕五刑。汝见之不?』罪人曰:『见之!』王曰:『是吾五使者。』

  「王复告罪人曰:『汝见是已,当自思惟,汝身亦更生、更老、更病、更死,汝犯逆罪,亦当如彼,现受其殃。汝何不孝顺父母,谦敬长老,慈仁为首,心所不欲,亦勿施人。世有贤明,当从启受;归命三尊,迮心奉道;节情止欲,可得度苦。自汝所作,今当受之,吾不抂汝!』罪人白王:『我等生时,实作苦剧,不暇得为!』

王告狱卒:『汝便将去,到其剧处。』

  「狱卒名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钢铁叉。叉有三股,一叉罪

数百千万,内著鑊中。其鑊纵广等四十里,自然制持,令不堕落。罪过未毕,故令不死。从口至底百岁,乃至从底至上,亦复百岁,是名剧处。诸罪人受罪,更苦楚毒,遍十八处,中有罪毕,当得出者。王复现之曰:『汝等今去,或当为人家作子生,当念孝顺,报父母恩。曼年盛时,当忍恶为善,笃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诸功德。莫复作恶,还来入此。夫地狱者,终不呼人,善自思之!』诸罪人欢喜,皆称:『万岁!』」

  佛言:「诸有闻法乍信乍不信、狐疑进退还入邪者,皆从地狱来出。受阎王教者,信根浅少,故令其然。虽尔,所作功德,终不唐捐;佛之弘慈,亦不遗忘。但劫数弥之耳,久後亦当度世。」

  尔时佛告阿难:「受是经典,持讽、诵读、广为人说,疾令时远,普法泽流布来世。」

  阿难白佛言:「唯当受之!今斯经典所号?云何奉行?」

  佛言:「阿难!是经名“净除罪盖娱乐佛法”,一名“授无思议光菩萨道决”。当奉持之!族姓子及族姓女尽其形寿,供养如来,随之宜,从其所安。若以天华,如须弥山,用散佛上,及以名香、泽香、杂香、缯盖、幢幡,谦敬贡上,精进不懈,不如族姓女受是经法,奉持讽诵,广为人说,遵修法行。如是所教,功德福祐,过彼供养巨亿万倍!」

  佛言:「阿难!常当以法供养如来,若欲奉敬无上大圣,当受斯经,持讽诵为他人说,及应法卷。」

  佛说如是,无思议光菩萨、贤者阿难,一切众会阿须伦、世间人民,闻佛所说

,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天上福已尽,  堕为牛领虫, 

 譬如大田家,  收入甚大丰。 

 但食不复种,  谷尽亦饥穷; 

 食福亦如是,  福尽堕罪中。 

 人身甚难得,  根具亦甚难, 

 百劫复百劫,  时乃得为人。 

 失戒离人本,  但坐著因缘, 

 不知厌足故,  受苦如弥连。 

 蜎飞蠕动类,  其神同一原, 

 坐犯不与取,  借贷无还心, 

 受寄而拒抵,  持头触突人, 

 展转畜生中,  其苦难缕陈。 

 佛说饿鬼苦,  但有饥渴患, 

 东西求饮食,  不闻水谷声。 

 躯体一由旬,  裸形发绕身, 

 但坐悭独食,  故堕黑绳城。 

 铁围两山间,  窈窈何冥冥, 

 识神堕其中,  不覩日月精。 

 展转不相见,  但闻叫呼声, 

 一切众恶声,  苦痛伤人情。 

 既得生为人,  当受身诸殃, 

 盲聋瘖瘂痾,  跛躄不能行。 

 虽有度世法,  不得听受闻, 

 长夜受是苦,  宛转如车轮。 

 受身虽根具,  端政辩聪明, 

 邪见堕颠倒,  不信有佛经; 

 或行屠网猎,  酒乐著情欲, 

 没身见阎王,  罪至乃怖惊。 

 边地无义理,  父子相噬汝, 

 室家更相卖,  属人为奴虏。 

 恒畜给驱使,  动静加杖楚, 

 虽得为人形,  畜生共同侣。 

 世间纯淑善,  无有师法则, 

 当生长寿天,  无形但有识。 

 寿命虽延长,  三涂为隣侧, 

 後作曲蟮虫,  泥沙为饮食。 

 以在八难处,  难得复为人, 

 譬如海盲鳖,  欲值浮木孔。 

 先死堕须河,  甫来已过去, 

 值法已没尽,  辄生佛故处。 

 为法船欲坏,  思惟入甘露, 

 精进讽为勉,  善知识为师, 

 精进为大力,  慧明逾日光, 

 甘露消诸毒,  亦能除五阴。 

 若人已有信,  住在佛教戒, 

 便道通亦利,  以开甘露门, 

 甘露声已出,  三界遍分明。 

 已开大要道,  但当正意行, 

 一心向在在,  为道莫中止。 

 人意譬如称,  常当摄拘牵, 

 思惟止与观,  是为世间明。 

 叉手持头脑,  三界皆礼佛。

五苦章句经

一、佛经安置须知

 1、经典应放在其他书籍的上面,经书有它的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原文经典,经典注释,一般佛学名相常识、课诵等佛学书籍,圣者言论集,教育性书籍,一般性书籍。

 2、经书应恭敬放于清净高处,不可随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净处。

 3、如手捧或装于口袋携带时,不得低于腰部,不可挟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将佛书卷起放入裤袋中,女居士不可将佛书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杂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经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则犯失敬意,虽细微小节,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应再犯。

 4、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

 5、不可在经典所在的地方,有种种污秽行为。

 6、凡经书等法宝阅毕,可辗转流通,赠送其他莲友,不可任意烧毁或丢弃。

二、读诵佛经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

 2、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将见亵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经页。

 4、不可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

 5、经书上不可涂写。不得一边谈说杂话、吃东西,一边看经书,其他经论善书亦复如是。

 6、中断不看时,应夹放纸条做记号。不可折页、折角,或经书面朝下、作“人”字形搁置。

 7、不可在洗手间内看经。

 8、若自己有数本相同的经书,可以广为流传,务须告知对方应当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请,则功德无量。

三、破损处理

 1、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

 2、以前请到过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经书,或有缺字、漏字的情况。后来又请到了精美的经书,可以把前者的错别字找出来,用不干胶、计时贴等修正过来。

 3、对破损比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经书或者错误比较多的经书,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纸化,须另设化器,严加防守,不使灰飞它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

1、梦见同事诵经不熟的预兆

以坚志毅力,克服艰难,达成功扩展,身心皆健,若生辰之原命喜金水者,得此名获。但人、地两格其一是凶者,则虽也能成功发展于一时,但终因急变而逐渐的没落崩败或失和、孤立或遭遇危身灾险。中吉

吉凶指数:91(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同事诵经不熟的宜忌

「宜」宜晒太阳,宜未雨绸缪,宜骑自行车。

「忌」忌争论,忌拍照,忌吃花生米。

3、梦见同事诵经不熟是什么意思

恋爱中的人梦见同事诵经不熟,说明虽然目前的对象有两位,最后只能选一位。

梦见同事诵经不熟,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1,桃花位在正东方向,财位在正南方向,吉祥色彩是白色,开运食物是海带

梦见诵经或说教,股市暗示以守为进,保守为宜。

梦见诵经,吉兆,预示着自己非常有佛缘。希望您多看看佛书。@

梦见同事诵经不熟,想做出一点成绩来的心理,让你的头脑绷得蛮紧。其实放轻松对你更有好处,不妨和朋友们轻松地聊聊天吧!家里的事情让你觉得有被束缚的感觉。

做生意的人梦见同事诵经不熟,代表起伏波折多,竞争多,宜退守。

怀孕的人梦见同事诵经不熟,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南方少去。

本命年的人梦见同事诵经不熟,意味着诸事随缘,适当而为,宜守不宜进,登高小心。

梦见诵经或说教,股市暗示以守为进,保守为宜。

梦见同事诵经敲木鱼,想的不清楚,也就说得不清楚!今天要想让大家明了你的意思,自己首先应该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别给人一副混混沌沌的感觉。爱情的小天使把弓箭瞄准了你,等待那一箭吧!今天稀里糊涂的表现,在某人眼里也是蛮可爱的呢!

梦见诵经,今天的你算是个热衷公开活动的积极分子吧,你不会放过让自己才艺得到发挥的机会!参与竞赛、演讲、竞选什么的,都有机会获得胜利。

孕妇梦见鱼,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自己会生可爱乖巧的女儿,但也有生男孩儿的可能性。这主要是梦者对自己平常潜意识的想法,内心期望能够生一个可爱健康的宝宝。

梦见诵经或说教,股市暗示以守为进,保守为宜。

怀孕的人梦见同事诵经敲木鱼,预示生男,慎防流产。

梦见诵经,吉兆,预示着自己非常有佛缘。希望您多看看佛书。@

梦见众人诵经,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1,桃花位在东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吉祥色彩是绿色,开运食物是核桃

做生意的人梦见喇嘛诵经,代表虽然顺利、进展很慢,慎防被破坏。

做生意的人梦见男人诵经,代表除去旧恶习,重新整顿再经营。

梦见诵经或说教,股市暗示以守为进,保守为宜。

恋爱中的人梦见喇嘛诵经,说明互相尊重对方,谦虚有礼,婚姻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