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职称评审感谢语 职称评审感谢语,感谢语是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到的一种语言,人们经常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后说感谢语,工作了一定年限就需要评职称,成功的评到职称就需要对评审表示感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职称评审感
职称评审感谢语
职称评审感谢语,感谢语是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到的一种语言,人们经常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后说感谢语,工作了一定年限就需要评职称,成功的评到职称就需要对评审表示感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职称评审感谢语。
职称评审感谢语11、几分教诲,几分得意,几分辛劳,几分收获。没有您的付出,就没有我的收获。没有您的教诲,就没有我的得意。
2、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评审。临将毕业,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送给您。
3、您用智慧笔端,写下生命赞歌;您用满腔热血,缔造青春无悔;您用谆谆教诲,点亮希望航标;您用知识砖瓦,盖起人生大厦。教师节,向敬爱的评审们致敬!
4、物理评审教会我杠杆原理,英语评审让我认识ABCD,数学评审教会我加减乘除,语文评审让我学会之乎者也。我要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您。
5、难以忘记你专注的眼神,难以忽略你无私的帮助,难以报答你对我的教导。现在的我只能对你说一句,谢谢你。
6、有一个人,引领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智慧。有一个人,培育我们从井底之蛙变成苍天雄鹰。这个人就是你,敬爱的评审。我们感谢你,祝福你,祝你健康平安快乐。
7、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8、恩师掠起心中责,传道授业向人间;不计辛勤播希望,浇灌未来育新苗;两袖清风任劳怨,桃李满园笑开颜。在此道一声,评审,您辛苦了,愿您幸福安康,快乐一生!
9、评审,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
10、您的严格是我们学会了做人,您的关怀使我们成长。在期盼中送我们远走,在辛苦中架起又一座桥梁,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
11、我们是种子,在您知识的土壤里成长。我们是小树,在您智慧的阳光里沐浴。您的教诲,是明朗的阳光,照在我们的心田,让青春之花绽放!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快乐。
12、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文明、。是您,亲爱的评审,您用生命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13、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在时光长河里,评审是您把一个个分钟,用辛劳汗水和智慧编织成无数耀眼的光环!多采人生,师恩难忘!
14、鸟儿枝头叫,来把你歌颂,三尺讲台上,有你铿锵影,为国输栋梁,因材施教也;青春好时光,奉献终不悔,明日枝头俏,抛砖引玉也;愿你永安康,快乐无极限。
15、评审,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评审,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职称评审感谢语21、我们要感谢评审给了我们知识。感谢评审对我们的精心培养,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评审,你辛苦了!感谢您的孩子的培育和关怀!
3、评审,我这孩子真是太辛苦你,麻烦你了。谢谢。
4、感怀您常给予指导和沟通让亲子间的互动更愉快,学习的动力也更有趣。
5、孩子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让我感触很多。宝宝是一个淘气、胆大、不怕生的孩子,入园以来,评审们以极大的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关心他、爱护他,用鼓励、赏识、参与等教育方法帮助他,把爱渗透到宝宝幼小的心里。谢谢评审们!
6、感谢评审对我孩子的关爱与照顾,孩子的成长需要你们的关怀与辅佐,对你的感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却记在心中!祝愿评审桃李天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孩子的明天会因为有你的教育而感到骄傲!
7、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评审,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8、悦耳的铃声,妖艳的鲜花,都受时间的限制,只有我的祝福永恒,永远永远祝福您,给我孩子智慧之泉的评审!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9、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阳光和水分,更需要我们真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我们相信,爱是沟通我们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在这一点,你们的做的真的很好很到位,我的孩子时常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关爱让我们很欣慰,谢谢你们,希望孩子们今后在你们那边能够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开朗!
10、对您的感激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您的祝福百十万年也不会改变――评审,祝您万事如意!
我对问题持肯定回答。同事就成了敌人,稍觉有点过,但若持续一久,便会名符其实,所以是实情。
评优真有必要吗?我看未必。仅半年一年时间,何苦定要评出谁个优,谁个劣,都是同事,心中谁无一杆秤,一定要称出来,一个5两,一个6两,或者三个皆半斤八两,优只有一个,不好办。现在已到了票决的年代,况且借以时日,几两在人心中还是个变数,所以除了培养乌眼鸡一点用也没有,对于爱斯文要面子的教师来说,类似侮辱那样不堪。不评优,只在年终奖金决定时,大家聚于一堂,互相交流感慨一番,于心平气和中约略显点小距离差别,便符合了大家略有差别的实际,稍多点谦让几句,稍少的以少为多客气一下,可以既鼓干劲而又其乐融融矣!这样做符合教师的秉性和工作实情。
可能实践中取消不了。为何?一是推行已久,难改。记得我从教时,八十年代行乡先进,县先进,那时大多内定,只有一份小奖,但还是不少人因人际关系多次获得,不过真优的占绝大多数。九十年代发明了市先进,我因讷于言说,从未得过先进,竟被定为市先进,档案室老师要我去填表呈报,因忙误了几日,去填表时说我是县先进了,并说反正你是好商量的,因为半斤八两的有两个,我当然不以为意,一笑皆过矣。未料现在需要票决了。
评优本来只是一份小奖,八九十年代之后才与评职称紧密挂钩起来,现在这钩可能挂得更紧密了,估计与县管校聘也肯定有关,无此,岂非增加了领导评判教师的难度?不过票决已经非常难堪,不知还有更难堪的举措和力度乎?
不知为什么,现在的事情越来越难办和复杂。仅对教师而言,你看工资、奖金、福利、津贴每一类中有多少差别和分类,又每类工资中分了多少级差,少说也有十几二十几级吧,叠床架屋,层层叠叠,竟不知凡几?一位教师,就一份工资,一份津贴,一个年终奖,全国出一个垫底标准,各省市据此或增或减成一个标准,省内分几个地区,据省标准再有几个地区标准,公之于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不好吗?
一个教师,三、二、一、高四个级称四档工资,评上那级就拿那级工资,教龄三十年以上都可以在年终奖里增加调节。你很优秀,教龄未到20年已评上高级,且坐十多年冷板凳,三十年后才开始调节,耐不住可以辞职;你很一般,教龄二十几年未评上高级,只要你坚持,三十年后也开始调节。
这样的设想,希望教师能得一个静心安心的终生从事教育的环境,不必因养家糊口而受累,象个干事业的样子,不知大家以为善否?
谢谢悟空邀请。
"评优投票时,同事就成了敌人"。这句话适用于"教师评优定等"或"单位职称限额"的竞选指标上常见显现。而"县管校聘"的具体实施或"详细方案"直至现在,还没有见到真正的"样子"。在这里我对"评优投票"在"单位职1称评聘"中的"投票环节"作一论述:
一,"评优投票"是"教师年终考核"和"教师中,高级职称"限额"评聘推荐",必不可缺的程序环节。在一个单位中,它的"信任投票"与"竞选对象"是牵扯到领导班子与一线教师本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关系。谁也"心里没底"但每个人"心里有鬼"。往往是"有名无实"的"样子环节",因为坐在台上的和坐在台下的,都要去"争夺名额"。因此上,"利益"和"名利双收"是考验一个单位或教师本人的"试金石",其实"评优投票"是一种形式,"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奥秘"在"个别人"心里。
二,"评优投票"是一个单位的"真实不虚"举措行为,它的真实性与安全性谁也"难得糊涂"。因为票数是"暗箱操作",同事之间"暗藏杀机",是"竞争对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各有所长","各自为战"。它的"准确性"与"完美度"关系到一个单位的"诚实守信"与职称评选的"形同虚设"。
评优如何评,这样的事,可能各个学校都是不同的。有的学校是由教师来投票,有的学校是由学校行政来确定,更有的学校是由校长一人说了算……
那么如果由学校老师来投票,真的会由同事成了敌人吗?觉得有可能。现在学校里关于评优以及相关联的职称,都是让老师们最为烦恼的事情。要给别人投下这一是票,同事就成了敌人,倒不如自己就别去投,何苦让一个投票搞的样敌我双方了。可是每个就是这么现实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评优和职称是有关系的,现在许多县及学校的职称,一般至少一个优秀,有的是任职以来一个优秀就行,有的学校可能会规定5年来内要一个优秀才能参与职称评选。
另一个问题评优和县管校聘有关系吗?我觉得是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不知其他地方怎样,就像我们这里,尽管已实行了县管校聘,但是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小学还是以乡镇为单位,也就是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管理,乡镇内老师的调动也是由中心学校校长安排。而中学也是如此,由各中学各自管理。
现在要真正实行县管校聘, 可能在城市容易实行, 在农村的县还有一段路要走。 每个学年结束后,要调入县城的还是一样要考试。虽然,县管校聘中有规定,达到一定年限的老师及校长需要调动交流,但是在真正实行下来,因乡镇有大小,学校也有大小之分,这样要让老师在各乡镇进行大面积的调动交流,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有一小部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才会申请调动交流,其他的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再者,如果要将评优和县管校聘进行挂钩起来,可能学校就要出台一个合理的方案来,并且这个方案能够对相关老师都能公平,这点来说,并不是好操作。
所以评优和职称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和县管校聘是没有很大的关系。
题主的问题一提出来,我们很多网友都迫不及待的去讨论评优投票,职称和县管校聘等几个具体问题去了。甚至忽略了题主的主题问题。
由此也反映出一个问题, 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深受评优投票,职称竞争竞选的苦, 至于县管校聘如何操作,那更是大家担心的问题了。
下面,我针对题主的问题,做一些自己的见解分析。
首先,“投票评优,同事成了敌人”的现象解析。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制度问题是关键。
由于经常有机会评优的老师,职称基本上就没问题 ,所以评优与职称基本上就是合二为一。
一般的中小学,除了正校长是由上级行政部门考核之外,其他的行政人员及其普通老师,都由学校考核,也就是说都是评优投票的对象,也都需要为职称努力奋斗。
那么这个票由谁投?投给谁?投票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公平公正?就是问题的根源。
学校里面的投票往往有两种。
第一种是全体教师参与投票。
第二种是由行政人员对大家进行投票。
全体教师参与投票,这就是每个教师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制度。往往就是首先投给自己,其次投给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人。关系不好的,宁可弃权也不会投。
行政人员对大家进行投票,也存在个人关系的好恶问题。在投票的当口, 教学质量和教学业绩往往已经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朋友关系与亲戚关系起到了至关作用 。
而且行政人员对大家进行投票时,本身行政人员也需要评优,这种状况往往都是行政人员优先,最后导致老师不服气,同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所以无论哪一种投票,投票依据与公平公正都难以得到很好的制度化来解决,这是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导致同事反目的真正因素,还是人倾利本性使然 。鸟为食亡的道理人人都懂,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反目,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评优与职称的问题对老师来说关系太过重大。 一个老师,只有考核优秀,才有可能评职称,评上了职称,你的工资待遇才上去。这一环扣一环的竞争,决定了教师过日子待遇的差距。你想叫老师们坦然面对,无动于衷那简直没道理。
再回到题主问题:
“评优与职称,和县管校聘有没有关系?”,这就再明显不过了,要是一个老师,平常基本上评不上优,也得不到职称,那么我们可以理性的分析,这个老师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 教学业绩确实差,很难评优评模,也就很难评职称 。
第二种,说得难听点,如果 教师在单位领导不待见,啥“好事”也捞不上, 评优评模没机会,哪来的职称?啥都捞不上的老师,你拿什么来致胜县管校聘。
所以说, 评优与职称,对老师干系太大,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难免出现关系紧张甚至反目。不能评优与评职称,你在县管校聘中还想制胜,那是不言而喻了。
我不同意你的同事变敌人说,但是承认评优与职称评审和县管校聘有直接关系。
评优评先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现象,旨在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教育系统也概莫能外。虽然全国各地做法不一样,但基本上也算是大同小异。我们的做法是:上级部门把优秀或是先进个人的名额分配到各个学校,各校按照自己的情况,一般先由校长室提名,教师民主测评。再由校务会议综合各方反馈情况后决定推荐名单并上报。若是每学年度的考核,根据职称等级,优秀名额控制在总人数的15%左右。由学校考核小组按照要求逐项打分,最后综合评估,确定优秀等级名单并公示。最后通知被考核人。
当然,无论哪种评优评先,都难免会有人情因素考量。比如有些教师需要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希望学校照顾照顾。这种情况大家基本没有什么想法。毕竟都辛苦工作这么多年,为了职称评审,大家让让也无不可。稍微有点意见的是有些人工作也就那样,但因为种种原因居然年年优秀。这样的情况有,但不多见。
所以总体上,评优投票时同事之间很少会如敌人一样。大不了你用你的一票表达意见,因为有候选人的关系,这种意见左右不了最后的结果。
一旦评优评先的结果确定,那么作用就来了。首先对于职称评审。如果申报一级教师或是高级教师时年度考核(一般一级教师四年、高级教师五年)中没有优秀等地的话,年资浅的基本就算挂了,年资深的也处于弱势。反过来,如果你有两年或以上考核等地为优秀,你就有优先考虑的资格了。其他的先进奖项在职称评审中也是加分项。
至于县管校聘则作用更加直接。你想想,县管校聘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你既然是优秀教师先进个人,自然是优先聘用的对象了。
作为职场中人,教师也需要抬头看路,低头拉车。先了解情况,再调整心态和策略,也许人生的路途会顺畅一些。
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不容忽视,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往往牵涉到老师们的切身利益,学校领导对此也感到非常棘手。大家同在一所学校工作,所做的工作也都差不多,学校的教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工作,没有明显的界定标准,到底谁优谁劣,很难下结论。但是,评优评先很大程度上,对晋升职称具有积极作用,很多优秀的证件都是晋升职称时的必要条件。尽管和县管校聘关系不大,但如果自己被评为优秀,终归对自己的发展没有坏处。所以,老师们对此都很敏感,各个学校对此也都很重视。
评优对老师本人来说,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都是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选,也是经过一级一级的推荐,最后才脱颖而出的,所以,学校的每一次评优评先,都是老师们个人成长的见证。每个年度的业务考核,更是对老师们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与评价,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述职报告,而是应该经过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而得出的结果,这也是老师晋升职称时重要的业务条件,如果年度考核不合格,晋升职称也就无从谈起。
关于老师的县管校聘问题,在几年以前就已经被提出,老师们的评优评先结果,看似与此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每一所学校都希望拥有更多的真正优秀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也更喜欢被评为优秀的老师,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县管校聘的本来意义,在于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它是指由所在地区的县一级政府,对包括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和校长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别是可以统一调配老师或校长到任意一所学校去工作,全面均衡各个学校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师资力量方面。
关于学校如何进行评优评先的工作,在不同的学校,其评选方案各不相同,但是,以投票论处的方式,是最不应该提倡的,也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甚至,不当的投票方式很可能影响同事们之间的关系,让本来和谐的同事关系变得异常紧张。根据既定的方案,再加上老师们的工作量、出勤率、教学业绩等因素,给老师们明确的量化打分,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更能让老师们心情舒畅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客观看待和评价同事,更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 健康 发展。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江湖。
我曾在一所初中,从老师、教研组长到分管教学校长,对于学校生态比较了解,感觉到学校这一弹丸之地里也有人情冷暖,百态炎凉。
就说这评优一事吧。年终岁末和教师节,是评优评先的两个节点,因为教育系统一般会在年终教育工作大会和庆祝教师节大会上表彰一批优秀典型。
教育系统的表彰大致有两种。
一种属纯教学类的,那得靠能力说话,凭本事来挣, 如优质课奖、学生竞赛辅导奖、论文奖,甚至骨干老师、优秀名师等,这都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的荣誉,含金量比较高,赢得这些荣誉的一般都是教学高手,获得奖励实至名归。
另一种就是政府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荣誉, 如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专项活动标兵、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等。这一类荣誉并无明确的评选标准,往往是把名额分到各个学校,由学校上报名单。所以,它就成了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僧多粥少,花落谁家,这里面就有了 游戏 规则及潜规则。
这种荣誉是分等级的,最牛的当然是国家级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老师等称号,但是这一类名额太少,一般到市县教育局就内定了,属于领导们的菜,下面小老师也够不着的。 这里面肯定也有着权力、金钱人情的勾兑,但是被评上者还是有一定能力及水准的。
基层学校能够分一杯羹的只有极少数市级荣誉,它是完全由校长说了算。 校长会权衡评估,决定谁是幸运儿。当然,中奖者肯定是他非常亲近信赖的人。
荣誉较多的是县级表彰和乡校级表彰,特别是县级、乡镇级表彰,在评职称时是可以加分的,而校级表彰形同鸡肋,无非是对评选落选者的安慰奖,聊胜于无。
每年县级和乡镇级荣誉的归属问题,总会引发一些纠葛。起先是校班子会研究决定名单后直接公布,但马上问题来了,有些老师会找到校长提出要求或异议,甚至还有老师为评职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搞得校长很被动。
后来,就干脆全校老师会公开投票,按得票多少排序。这下子彻底乱套了。一些老师为了评上,私下拉票,甚至互相攻讦。
再后来,我们冥思苦想,想了一个甩锅的办法,就是按每个学科组老师人数比例将名额分配下去,美其名曰真正民主,由各学科组自行协商解决。这样以来,就将难题甩给下面的学科组长。我们开始还担心下面搞得一塌糊涂,事实证明,群众的力量会产生奇迹。各个学科组很快就把名单确定了下来,并且皆大欢喜。原来, 各个学科组都按照最原始的办法,按照教龄和近年来是否要评职称两个标准由高往低逐年轮流坐庄。这样大家都觉得公平,都没意见。哈哈,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后来,这种方法就一直沿袭下来。
由此,我心里颇多感慨,公平公开永远是解决老师队伍中存在问题的最好办法。
回到题目来答题吧。 评优肯定与评职称有关系,它不仅是评审条件,而且是加分项。 要不然,一向清高自重的老师们怎么可能为它争得不可开交。
评优与县管校聘有无关系?个人认为关系不大。说实话,校长在聘任老师的过程中,会更注重老师的教学实绩和个人品行,其它倒是其次。
最后说一下,有很多埋头苦干、老实厚道的老师可能一辈子都没获得过荣誉,但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 无冕英雄,无名英雄 !
说得真对唉!尤其是在学校里,民主测评时,上级给的评优都是按比例分名额。有的老师成绩再好,不如其他老师投票校长优秀,有的老师成绩再差,人家是学校中层,好多势利眼老师就会投其优秀。所以说,这位老师说得太对了。有的联校领导更是好好黑啊!连课都没上过,却年年有县模范教师证书,考啥得的,靠权留下的!这跟评职称,县管校聘期中的套路一样一样的水深。你若不信的话,好多农村中小学学校里的老实人教师深受其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