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1、《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情厚爱,作为插曲曾经出现在2部弘扬家庭伦理道德的**中,即《妈妈再爱我一次》和《苦儿流浪记》。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
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
1、《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情厚爱,作为插曲曾经出现在2部弘扬家庭伦理道德的**中,即《妈妈再爱我一次》和《苦儿流浪记》。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体挥泪《世上只有妈妈好》。几乎每个从**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搽着哭湿的手帕。
2、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词创作于1987年,是词作者李春利为自己编剧的**《眼睛里的海》作的**插曲。并且是献给卧病多年的母亲的,当时她还是个高中生,每个句子都是有感而发,且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和喜爱。
关于歌颂母亲的歌曲:
1《烛光里的妈妈》毛阿敏
《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词创作于1987年,是词作者李春利为自己编剧的**《眼睛里的海》作的**插曲。并且是献给卧病多年的母亲的,当时她还是个高中生,每个句子都是有感而发,且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和喜爱。
2《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黑鸭子组合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演唱的歌曲,由管桦作词,瞿希贤编曲及谱曲,歌曲发行于1957年。
3《母亲的眼睛》 宋祖英
《母亲的眼睛》是由曲作家印青和词作者家正创作,于2008年文化部春晚由宋祖英演唱,是宋祖英继《最美的女人是妈妈》之后推出的又一歌颂母亲的力作。
4《献给妈妈的歌》龚玥
《献给妈妈的歌》是龚玥演唱的歌曲,收录在专辑《走天涯》中。
5《听妈妈的话》周杰伦
《听妈妈的话》是周杰伦填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周杰伦2006年发行的专辑《依然范特西》中。
扩展资料:
母亲,是子女对于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在社会学上,母亲可指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女性。在法律上,女性也可以经由合法的渠道,领养子女,或与有子女的男性结婚,进而成为该子女的法定母亲。
中国各地口语中,母亲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包括妈、妈妈、妈咪(来自语“Mummy”的粤语发音)或阿科尔蒙迪利伯爵夫人母子妈,阿家妈,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老母等称呼,满语称额娘。
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要特别注意,有时候父亲或母亲的丈夫(继父)也会用儿女对母亲的称呼(妈妈或孩子他妈)代表他的妻子。
参考资料:
在父亲节或著母亲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要送给父母几首歌,那有哪些适合唱给父母听的歌曲呢?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适合唱给父母听的歌曲。
适合唱给父母听的歌曲推荐篇
1 钻石糖 萧亚轩
2 恋爱ing 五月天
3 我为什么要歌唱 邵夷贝
4 我不是随便的花朵 姜昕
5 爱琴海 姜昕
6 太阳陈 绮贞
7 途中 陈鸿宇
8 一个歌手的情书 周三
9 不说再见 好妹妹乐队
10 回家吃饭 赵照
11 万物生长 宋冬野
12 一封家书 好妹妹乐队
13 灿烂 许巍
14 逍遥行 许巍
15 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 郝云
16 羽绒服 曾轶可
17 위잉위잉 Hyukoh
18 再也不会去丽江 赵雷
19 鼓楼 赵雷
20 门好 妹妹乐队
适合唱给父母听的歌曲经典篇
1 橘子汽水 南拳妈妈
2 偈语 蒋明
3 成都 赵雷
4 我们的爱在 地震带旅行团
5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程璧&莫西子诗
6 往事随风小 娟&山谷里的居民
7 彼此问候 冬子
8 时过境迁 邵夷贝
9 南澜掌 曹方
10 微凉的心跳 阿肆
11 抚仙湖 李健
12 南方的秋天 宁夏
13 你只是经过 陈鸿宇
14 风 景马条
15 北京如果子曰 秋野乐队
16 长安夜 王建房
17 西安爱情故事 玄乐队
18 流浪人洪启
19 一个人的北京 好妹妹乐队
20 苦昼短 燕池
适合唱给父母听的歌曲精选篇
1 荒岛 谢春花
2 走马 陈粒
3 妈妈 张磊
4 远在北方孤独的鬼 花粥
5 为你而来 大军
6 年代的爱情 赵照
7 妈妈 赵雷
8 丢布衣乐队
9 长安 蒋明
10 青春之歌 石磊
11 带着笑容回家 何琪毒
12 舍不得过 赵照
13 一把破吉他 赵照
14 相簿 赤褐色
15 鱼缸人 何琪毒
16 云的舞蹈 曹方
17 独自旅行 靳松
18 冰川 曹方
19 逝去的歌 旅行团
20 一起去旅行 魏如萱
猜你感兴趣:
《梦中的妈妈》是歌手甄妮演唱的音乐专辑,经典歌曲,新兴全音唱片于1980年在中国香港发行。
歌手:甄妮
作词:孙仪
妈妈,梦中的妈妈
昨夜朦胧之中又见你的白发
妈妈 梦中的妈妈
你又张开双手等着孩子回家
我看到你的眼睛闪着慈祥的泪光
教我怎能不心伤
你紧紧握着我的手不放
只怕我离家去流浪
妈妈 梦中的妈妈
你可听到孩子他的声声回答
妈妈 梦中的妈妈
你的孩子他也正在怀念妈妈
妈特别刚强,一辈子从不服软,天大的事都是自己一人扛,从未连累别人,也不亏欠于任何人,甚至自己的儿女。
九十年代后,妈退休,但因单位是大集体,好几年领不到退休工资,妈生活捉襟见肘,平时和岳父接点锁边、裁剪之类的活,每日拼死拼活地干,以此来补贴家用。妈从没有向女儿张过口,还是女儿主动提出每月给她些生活费。后来,妈退休工资拿到了,再给坚决不要,她说女儿们也都不宽裕。每年春节,我们给妈点零用钱,这是孝敬她老人家的,可她悄悄地都给孙子、外孙(女)花了。
记得妈60岁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准备老衣,这在农村是有惯例是有这个讲究的。可我觉得都啥年代了,这么多儿女,让妈自己准备,是有些不合乎情理,也让人感觉有些难受。我就劝妈:“你身体这么硬朗,考虑这个干啥,再说这是儿女们的事,你好好地活,快快乐乐地享受生活。”妈却说:“趁现在我还能动,自己给自己做,哪一天我真眼睛闭了,你们也不慌张。”瞧,多好的一个妈呀!替孩子们把她百年的事都准备好了。
至今更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她老人家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妈老了,不连累你们,不花你们一分钱,我攒的养老钱够我用。”好一个“不连累”、“攒够了”!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十多年之后,妈这句话真的应验了。
2003年之后,孩子陆续上初中、高中了,我们都全力以赴围着孩子转,回家看妈的时间少了,只有逢年过节回去看看。那时,妈知道我们都忙,经常给我们蒸点包子或买点蔬菜送来。其实妈患糖尿病,身体已每况愈下,可我们做儿女的,总是以孩子上学为借口,却忽视了妈的病情,没有好好关心过她老人家。
2009年“五一”节,我们一家回去看妈,妈特别高兴,身体没有任何异常,还一再叮嘱女儿要好好复习。中午我们陪妈在楼下小饭馆吃饭,妈还抢着要结账。饭后我们陪妈在街上走走转转,我还对女儿说:“等高考完了,好好陪奶奶出去逛逛。”妈送我们快到**院什字了,才依依不舍地和我们话别,妈折返往回走,我们继续往单位方向走。
谁能想到,这一别却成了诀别!
6月6日高考前夜,我们家气氛凝重、紧张,真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女儿即将迎来人生最大的挑战——高考。和往日不同的是,女儿吃过晚饭很自觉地回自己房间了,我和爱人坐在客厅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出,电视不敢看。一会儿,女儿倒水,看见我俩仍坐在沙发上大眼瞪小眼,就打趣地说:“没那么严重,该看电视就看电视,该大声说话就大声说话,看把你们紧张的。”说着接了杯水顺手把房门带上了。九点左右,客厅电话突然响了,是女儿同学打来的,我喊女儿接电话,结果女儿打不开门,爱人寻来钥匙也打不开,这下我脑子“嗡”的一下,感觉事态不好,肯定是锁芯坏了。2001年我们搬进新房,卧室的门虽然装了锁,但从未锁过,偏偏孩子高考前夜出现了状况。幸好爱人认识开锁的,就急忙联系开锁师傅。开锁师傅从9点多一直折腾到11点,用尽了各种招数,最后还是一个“砸”字解决了问题。送走开锁师傅,打发爱人和孩子去睡了,我独自坐在沙发上发愣:这种倒霉事早不发生晚不发生,恰好在孩子高考这节骨眼上发生,真是窝心透顶了。又想:如果没有同学的电话,事情发生在第二天早上,那将会是什么后果:孩子不能参加高考?上千块钱的玻璃门报废?……想起这些,我心里就后怕。
岂知这才刚刚开始,“后怕”的事还在后头呢?
6月7日早上七点左右,我送孩子匆匆去考点,大概过了一个钟头,感觉在校门口漫长的等待太无聊就回家了。没想到,刚一进家门,床上乱糟糟的,爱人正翻箱倒柜找东西,看见我回来了,就急切地说:“妈住院了,病情很严重,现在还在危险期。大夫让做支架手术,我回来取钱。”我脑子又“嗡”一下,怎么这么蹊跷,倒霉的事接连发生?早上我送女儿走后,爱人接到弟弟电话,就急忙赶到医院。妈是深夜两三点发病的,考虑到孩子高考没有惊扰我们。妈这次主要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血糖、心率高得吓人。爱人一再叮咛:“千万不能告诉女儿。这两天你就一心一意陪孩子,医院先不要管了。”我提醒爱人:“妈年龄大了,做支架一定要慎之又慎。”我看爱人紧张的样子,越发心里感到不安。晚上,爱人回来很晚,我悄悄问了妈的病情,爱人说:“血糖降下来了,人已经清醒,心脏也不太难受了。”她还说:“早上舅、妗子从老家都赶来了,下午看不要紧又回去了。”听爱人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了许多。一夜无话,也相安无事。
可谁知死亡的魔爪已悄悄向妈袭来。后半夜,妈的病又反常了,这次来势更汹。大夫再次建议做支架手术,如果不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6月8日高考最后一天,我把女儿送进考点,一个人闷得慌,就在考点周围转悠,我想:妈虽然糖尿病多年,可身板还算硬朗,这次心脏病突发,我觉得是并发症,妈从来没说过心脏有问题,所以大夫说做支架,这种话不能全听。再说做手术,都是有风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咋办?中午回来,我把这些话给爱人讲了。
也许是老天爷早有安排,也许是妈真不想连累儿女们,还一直长不大的我们,还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我们,怎能想到妈说走就走了?这太痛苦太残忍太折磨人了,让人连一点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你让儿女们侍候上三月五月心里还好受些,非得走的这么匆匆???
下午四点左右,我突然接到爱人电话,说妈情况危急,让女儿考完试速来医院。爱人说这话时,我从电话里听到有哭喊声。我脑子突然像断了电一样,双腿软瘫地倒在了地上。过了会儿,我回过神来安慰自己:妈不就是糖尿病吗?不会有事的。我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五点孩子出了考场,我十分委婉地告诉了奶奶住院的情况,就急急忙忙去医院了。
到医院,所有的亲人都站在手术室门口,期待着奇迹能够发生。凌晨二、三点,妈心脏的确出了大问题,引起了一些恐慌,但通过大夫施救后,于早上各项指标基本趋于平稳。之后医院又开始游说做支架的事情。做与不做成了一场金钱和生命的较量!有良知的大夫建议:保守治疗,毕竟七十岁的人了,再说糖尿病史10余年,各种并发症无法避免。无良知的大夫也可以说有利益关系的大夫,极力推荐做支架,不做支架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这看似道貌岸然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伪君子面前,家长是盲从的、是无助的,只要能保住老妈的命说啥都行!上午家属签完字后,下午老妈虽然经过了一夜的病痛折磨,但仍然向亲人微笑挥手着进入了手术室。
四点左右,大事不好,手术室大夫向家属告危。这些披着羊皮的狼,口口声声说是尽力抢救,其实是在遮人眼目,拖延时间。到六点多,主任正式告知家属他们已尽力了。妈进手术室是微笑着的,出来时没了呼吸浑身是冰凉的。这群狼狗不如的东西,真是杀人不眨眼啊!亲人们怎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仅仅两天时间啊???
人死不能复生,生者的坚强是对死者最大的宽慰。亲朋好友相互规劝着,把妈安顿到太平间,给她老人家穿上一生最喜爱的衣服,轻轻地合上她的双眼,送老妈上路吧!
亲人失去痛离别,苦为人之湿短袖;不知何时再相见,天上人间月满花。妈死得匪夷所思!妈死得含冤抱屈!妈死得悲天悯人!妈死得撼天动地!此时此刻,我们欲哭无泪!我们有口难言!我们心如刀割!我们悲愤至极!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们的泪在往腔子里流!我们只有默默的祈祷:妈,您老人家一路走好!天国也需要您这样的大好人。
妈,生于1938年农历6月11日,西安市临潼区何寨乡麦刘村人,2009年6月8日即农历5月16日18时因病不幸去世,终年71岁。三天之后,即6月10日(农历5月19日),妈厚葬于咸阳五陵故园。
妈的突然离世,是儿女们一辈子的伤痛,亲戚邻里及单位同事也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6月9日晚,按照咸阳老街习俗,我们给妈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孙女、孙子共五人,把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部分歌词进行了改写,合唱了一首《烛光里的奶奶》,“烛光里的奶奶,奶奶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奶奶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奶奶呀,孙儿(孙女)已长大……”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同事、老街坊,听了孩子们的演唱,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邻居阿姨夸赞说:“这五个孩子,她奶奶真没白疼。”
妈在,家就在!妈走了,家就没了!我哽咽难受:这辈子再不能喊一声“妈”了,再不能给妈做儿、做女婿了。命运就这么残酷,十几岁没了父亲,三十来岁母亲走了,四十来岁岳母又撒手而去了,为儿扼腕痛彻的是没有尽孝啊!
作家老舍说过:“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是的,妈走了这些年,妈住过的房子一直无人空档档的。记得2016年10月,我们粉刷房子,住过两个晚上,那两个晚上我失眠了。可能是见物思人吧,那两个晚上我都梦见妈了。妈的面容仍然清晰可见,和蔼可亲,满眼挂着幸福的微笑。特别她老人家的高嗓门,一会儿“永永”,一会儿“虫虫”,一会儿“毛毛”,四个女婿“伴儿”“小耿”“建库”“红旗”叫着叫着就张冠李戴了,惹得她自己都笑了。妈春风满面,步态轻盈,精神矍铄,好像真的回到了我们身边。
屋内一切照旧,就连妈床上的被褥摆放都和原一模一样,妈、爸的遗像仍竖立在桌上,尘土厚厚的,好长时间没有人回来了。我和爱人恭恭敬敬地为二老点上一株香,磕了三个响头。那一刻我真想大哭一场,因为我太想妈了。
(完稿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定稿)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