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雁都是什么时候

妈妈 0 69

送老雁都是什么时候,第1张

送老雁都是什么时候
导读:春节到元宵节。送老雁的习俗是: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正月十六送大雁起源:据传,冬天里的大雁叫声凄厉,它叫唤起来就意味着

春节到元宵节。

送老雁的习俗是: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正月十六送大雁起源:据传,冬天里的大雁叫声凄厉,它叫唤起来就意味着收老年人,即死老年人。为了逢凶化吉,说是把大雁馍吃掉就消灾了。所以,每逢正月十六,女儿回娘家必带大雁馍。另传,因为大雁是候鸟,每年都要飞去飞回,无论飞到何处,都要回到原栖地,暗喻女儿永远不会忘记娘家故地,思念远方的父母,感谢养育之恩。有的大雁馍上还蒸有几个雁蛋或小雁,那是指女儿已有后人,并且幸福美满,代代传承。每到元宵节,赶集上店的人为了既省事,又孝敬父母,特意到集市购买大雁馍,一般购买总要一对,这种习俗流传至今。现如今已经没有特别多的讲究了大部分人都很忙,过去的繁文缛节,早被大家化简了。如果一定要等到正月十六女儿回娘家送大雁,此时的女儿说不定早离家打工去了。送大雁其实是不一定在正月十六送的,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顺,送大雁一般会集中在春节到元宵这段时间,大部分正月初二回娘家就都送出去了。只要送大雁就好,不拘束于什么时候送。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哈。

闺月年最重要的讲究是:给母亲送闰月鞋。

我国千年的文化中,闰月年也有各种的风俗讲究。民间俗语有云“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意思就是在闰年闰月给母亲送双闰月鞋,可以帮助祈福母亲健康长寿。如果刚好是女儿在闰年要婚嫁,那么切记要在闰月前一个月送给母亲,祈福效果更佳。

闰月鞋的习俗流传至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古代的人们生活贫穷,往往下地工作都只能光脚,鞋子之类的都算的上是奢侈品,而子女若是能够送给父母鞋子,自然是希望父母可以少劳累些。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但送闰月鞋同样也代表着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

为何会出现闰月的讲究

我国一直用的是两种历法,一种阳历,一种是农历,阳历也叫太阳历,它是以回归年作为历法基础的,农历则不同,它是以月亮的圆缺盈亏周期作为历月的依据,又要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为了使农历还有阳历在季节上合理合拍,时令做到一致,所以古人就有“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

关于闰月的讲究,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比如说送“雁馍”,送闰月鞋,吃闰月饭、喝闰月茶等。目的是希望家里人身体安康,同时无病无灾,老人能够健康长寿。都想借以闰月年求吉利、祛瘟疫,为父母消灾。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阜阳地区多称“龙抬头节”。很久以前,沿颍河一带在二月二时,常见有大雁起落于河岸,久之,有人把这种现象与“龙抬头节”

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的谣传。说二月二这一天是老龙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

那就是把大馍蒸制成雁状,让女儿送给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馍就可以避凶化吉了。

"留娘糕"又称"闰月糕",一年多出了一个月对母亲健康不利,指儿女变着法讨母亲高兴做的花糕。

寓意有女儿的人家,就有闰月年,三月四月的时候给妈妈送花糕的说法,民间称作“留娘糕”,寓意是希望母亲健康长寿,永远留在女儿身边,寓意健康长寿的意思。

"闰月年,留娘年。"民间自古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闰月自古被认为对母亲的健康不利。"留娘糕"又称"闰月糕",一年多出了一个月对母亲健康不利,指儿女变着法讨母亲高兴做的花糕。

留娘糕留爹鱼含义有表孝心和驱病魔。

1、留娘糕留爹鱼含义说法一,表孝心。近日留娘糕留爹鱼在朋友圈火了起来,据称在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孝顺的出嫁女儿。在一个闰月年里闹饥荒,怕父母吃不饱就将米做成一些花糕送给双亲。故事传开后,闰月年给父母送花糕就成了民间习俗。

2、留娘糕留爹鱼含义说法二,驱病魔。有说法称在以前并没有留爹鱼,只有留娘糕,据说在闰月年对母亲身体不利,出嫁的女儿可以通过购买留娘糕将母亲身边的病魔都驱赶走。将母亲留下,看似有些迷信色彩,有些孝心的儿女仍会为父母祈福。

其他的方面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每逢闰月,出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送福雁,在准备福雁时,还要记得添上几枚雁蛋。送雁给父母寓意着帮父母消灾减难,也象征着生活团圆美满,祝愿家中长辈平安健康。闰月还有给兄弟家送鸡蛋的习俗,鸡蛋的数量要和兄弟的年龄一致。

很多地方都有闰月制作炸货的习俗,常见的炸货有:炸丸子、炸麻团、炸糖糕、炸鸡块、炸酥肉等。人们认为翻滚沸腾的油锅能够去灾去病,庇护家人健健康康康,顺顺利利。

按照民俗专家的解释,闰月就是闰月,“九月”和“闰九月”也不是一个概念,农历九月生日,并不该过闰九月的生日。但闰九月确实很稀罕,上一个闰九月在1832年,下一个则要等到2109年。

  即将到来的农历甲午马年为“闰年”,多了一个“闰九月”,即第二个农历九月。这一年,从2014年1月31日开始,至明年2月18日结束,共有383天。对旧历法,很多国人是既亲切又陌生,昨天网络上一条微博走红,不少官方微博也都进行了转发:“今年第一个农历九月在9月24日出现,第二个在10月24日出现。你打算过哪个生日呀?”这条微博让很多农历九月生日的网友很高兴。“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上闰九月,好激动啊!”网友“郑米汐”说:“哈哈,终于等到了。小伙伴们,生日礼物请准备两份。”

  中国旧历是一种“阴阳合历”,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是为了与节气相合。每逢闰年增加一个月,每2至3年置1闰,19年7闰,所以闰月并不罕见。今年的闰月出现在九月,所以称为“闰九月”,但闰月就是闰月,“九月”和“闰九月”不可混为一谈,农历九月出生的人不用过闰九月的生日。

闰九月,很是难得,给红包,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