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美中国人征文 (快速处理)

老人 0 68

走近最美中国人征文 (快速处理),第1张

走近最美中国人征文 (快速处理)
导读:5月12日,就这样成为中国黑暗的一史。中国的汶川,地震,悄然来袭。白天,眨眼成了黑夜;一个繁荣的城市眨眼成了一片废墟;一片朗朗的书声成了一个泪水的海洋;一张张ke爱的脸蛋成了模糊不清的血腥。 空气冰冷冰冷的,散发着可怕的腥味。消防官兵们正与

5月12日,就这样成为中国黑暗的一史。中国的汶川,地震,悄然来袭。白天,眨眼成了黑夜;一个繁荣的城市眨眼成了一片废墟;一片朗朗的书声成了一个泪水的海洋;一张张ke爱的脸蛋成了模糊不清的血腥。 空气冰冷冰冷的,散发着可怕的腥味。消防官兵们正与时间斗争,频繁的余震并没有成为使他们停止工作的阻碍。无论有什么危急情况,他们总是永远奋战在抗震第一线。早一分钟就多一份希望,早一分钟获救就少一份绝望。 虽说

,但在这种情况下,有谁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有位奋战的战士,不小心受了伤,指挥让他去休息,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去。最后他跪倒在大家面前大声恳求:“让我再救一个吧!让我再救一个吧!我还坚持得住让我再救一个吧!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 在搜救过程中,救出的有老人,有孩子,有老师,有学生,有残肢断腿的,有粉身碎骨的有的孩子为了克制住自己的恐惧心理,艰难的背着书,有的孩子到死还挂着微笑。老师们都拼了命的保护学生,为了可以让学生活着被救出去,有老师被砸成好几段。我们尊敬的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死死护着身边的几个孩子,自己却牺牲了。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的总理哭了,我们中国哭了,所有中国人哭了。 自地震发生以来,四面八方都向四川伸出援手。我们也都坚持以“一元钱就是希望,一件衣就是温暖”为主旨。无论多少,一分,一角,一元农民么从口袋之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小心的放入捐款箱;乞丐们也把那并不多的余额捐给四川;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嚷着妈妈把自己的压岁钱捐出去多么温暖的世界啊!多么温暖的中国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明天。 美丽的中国人会与灾区人们携手共度难关,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光明会来到。 善良的中国人!感动的中国人!美丽的中国人!

走进延边大学食品研究中心。 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 金文元:马蹄、黄芪、林下参,我们山上这些东西都有,你们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多多帮助我们,我们老百姓致富了,你们研究也有课题了,我们好好合作。 金文元不住地向专家请教,他最关心的是刚刚收获的五味子的检验结果, 延边大学农业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崔承弼:因为它在山区里生长,再一个海拔比较高,抗辐射能力比别的强一些,那么据我们研究分析之后呢,它的组织结构、糖度比原先的高得多,比我们对照组还是高,所以这个质量是相当好的五味子。 许多专家都无偿帮助金文元,他们看上的并不是金文元原来的职位。 延边大学农业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崔承弼:作为高校的科研人员,看到他年龄这么大,还为老百姓奔波,我就主动义务地当上了他的科技顾问,也算为他带民致富提供了一个科技支撑。 带民致富,是金文元回乡务农的初衷,他用昔日握惯了枪的手,攥起了斧头锄镐,带领朝鲜族乡亲寻找改变家乡面貌的办法。 从延吉回到退休安家的安图县石门镇大成村,金文元没有休息,带着几个也想包山种树的乡亲来到自己承包的大山沟。 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 金文元:自然长的和人工栽的,都是我的。现在这样的沟,我已经有三个沟,我目前8年时间,我已经栽了15万棵树。 说到种树的效益,金文元如数家珍。 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 金文元:栽树你非常合适,去年我总共摘了40个(松塔),今年怎么得摘200个,明年怎么也得摘一两千个,再过五年,怎么得结一万个,一万个的话,一个两块五,那是两万五,我栽的红松11万株,一个树上结10个,100多万那是。 村民 金哲浩:(朝语)跟着司令看了栽树的情况,看到栽树的确能挣钱,今年我也要跟着金司令种树,今年一年我准备种3到4万棵。 为了绿化荒山,金文元投进了自己70万元的全部积蓄,金文元说,将来我不在了,人家指着这一片青山绿水,说是老金留下来的,我就心满意足了。而种树,只是金文元远景规划的第一步。 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 金文元:这就是我们专业合作社,我是合作社的理事长。 记者:那我们上理事长您的办公室看一看吧。 金文元:我们哪有办公室啊,我是没有办公室的理事长,平常我们开会、研究工作都在老百姓炕头上。 金文元向我们介绍,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路子,在全村成立了优质稻米种植、稻田蟹养殖、五味子种植等7个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村就业人员200多人,使全村人均年收入由3000元提高到6000元。 记者:大姐,在这工作怎么样啊? 村民 孙桂云:挺好的,一天一百块钱,搁这里,守家在地的。出来干点活,比在家呆着强。出来活动活动,不挺好吗。 傍晚,没顾上吃晚饭,金文元又和几个合作社的主要成员坐在炕头上开碰头会,女主人特意为金文元敬上“锅巴茶”。 朝鲜族村民 全玉姬:(朝语)我们朝鲜族,历来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就用这种锅巴沏成茶给他们喝,金司令到我们村七年多了,为我们辛苦了,是我们心里最最贵的人。 天黑透了,忙碌了一天的金文元才回到山沟里的家,和老伴一起生火烧炕做饭。 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 金文元:今年冬天特别冷,老百姓怕我受冻了,送来了很多暖水袋,让我暖暖身子,为了报答他们的心愿,再苦再累,跑多少路,受多少苦,也把这个沟建设好。 金文元今天挺高兴,因为好几件事都有了着落,我们也希望每天都这样忙碌的他,能趁着好心情睡个好觉。 (编辑:朱心蕊 鞠澄昊) 8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河北饶阳:一家三代 接力照顾抗日老兵 在河北衡水市饶阳县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不是亲人却比亲人更亲。1944年一名抗日老兵在饶阳县养伤时与当地的一位老乡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伤好了,抗战胜利了,抗日老兵选择了留在农村。如今60多年过去了,抗日老兵已经是91岁高龄。这段情谊也由老乡的后辈们接力传递着。 (编辑:朱心蕊) 9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李子娟:被人需要 说不出的快乐 CCTV消息:接下来的走基层报道我们共同去认识一位美丽善良的人。李子娟是辽宁沈阳市铁西区的一家修脚店的老板。每个星期她都会去养老院为老人们义务修脚。李子娟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感觉被人需要是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编辑:朱心蕊 鞠澄昊) 10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哈尔滨:自强鞋匠 助人为乐 CCTV消息:我们都知道修鞋是一门传统的手艺。而现如今,这门手艺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一位修鞋匠不但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而且还带动了一批人成功就业。今天的走基层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自强的鞋匠。 11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藏族姑娘梅朵收养汉族弃婴 CCTV(新闻直播间)消息:33岁的梅朵是拉萨市城关区的一名环卫工人,两年前她和同事在大街上工作时发现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没有结婚甚至没有谈过恋爱的梅朵马上收养了这个孩子,并给她起了一个藏族名字:白马央宗,意思就是美丽吉祥的宝贝,从此梅朵有了一个女儿。 12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山东青州:八旬老人为村民免费送报27年 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消息:在山东青州有位82岁的老人,城里工作退休之后回到家乡农村。村里没有邮局,老人就自告奋勇担起了全村的送报工作。没想到这一送就是27年。 早上8点半, 82岁的石殿俊老人准时来到了家门口的巷子头,等镇上的邮递员来送报。 从1984年石殿俊退休回到村里开始算起,他已经在石石羊村这条特殊的邮路上奔走了整整27个年。 石殿俊现在送报分为中午和晚上两个档期,老人每天的送报路程都是提前设计,争取科学合理,一遍就成。 石殿俊送信送报,可不是大家伙想象的送到即可,每天的报纸到了老人手中,见到有什么致富的新门路,还会主动地为村民做上一个标记。 为了鼓励石殿俊老人,1989年村里以4年为一个周期,定期以村委会的名义为他送上一块牌匾,对老人常年义务为村民送信送报的行为以示鼓励,到今天,老人已经收到了村委会送给自己的5块牌匾。 虽然自己受到了这么多表彰和奖励,不过石殿俊觉得,其实送信送报也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文字编辑:易佳 13 最美的中国人:大别山里的“讨书”老人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湖北的一个小乡村里住着一个72岁的老人——汪新民,从2003年开始他就拿出所有的积蓄和退休金,自费办起了农家书屋,让乡亲们免费看书。8年来他千方百计的买书讨书,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他的小书屋里从最初的200多册发展到的了2万多册。 编辑:鞠澄昊 14 走基层 最美的中国人:买买提:老师帮我的家乡卖大枣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最近吉林农业大学的好多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张罗着团购新疆和田蜜枣,不过他们不是跟商家团购,而是跟本校来自新疆的一位同学买买提这买。买买提家乡的新疆和田蜜枣大丰收,卖不出去积压住了。于是在吉林上大学的新疆学生买买提就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业余时间在校园里做起了卖枣的生意。还别说这卖枣的生意还真不错。 编辑 孟超 15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弃城回乡“80后”重返深山当老师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江西省宜春市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里,有两位80后的老师,2011年他们一起报考的公务员,并且双双被录用。但是,令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是,仅仅上了三天的班,他们却都辞职回到了三尺讲台。 16 走基层·最美中国人:云丹旺姆:爱上镜子里的自己 经过专家多会诊,商讨手术方案,8天以后,云丹旺姆的手术终于得以进行。 这天下午2点,小旺姆进行了她人生的第一次手术。手术室里,除了叶子隆、甄静医生,还联合了眼眶、整形、耳鼻喉、放射等各个领域的专家。手术时间两个小时。两天以后,叶子隆医生除去了小旺姆术后右眼的纱布。小旺姆的手术并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手术,术后还有拆线、消肿等很多工作。这天晚上,叶医生照例到病房查看小旺姆的眼睛。术后观察的这些日子,小旺姆的病房里,玩具更多了,医院的护士们一有空就会过来陪小旺姆玩,很多玩具都是她们自己掏钱买的,一根红绳,一个变形玩具,护士孟荣荣会跟她玩上半小时;小旺姆会用汉文、藏文在写字板上写自己的名字给她们看。这天,刚刚下手术台的主治医生甄大夫还给她送了件礼物,她在前一天给女儿买新衣服的同时,给小旺姆也买了一件。甄医生也趁这次机会带着小旺姆去全身的大镜子照了照,虽然,小旺姆还有些羞涩,但是她终于愿意走到了镜子前。我们发现,这个时候的小旺姆,已经慢慢地比之前更加喜欢镜子里的自己了。 文字编辑:易佳 17 走基层·最美中国人:北京医生千里赴藏救治眼疾女孩 中国网络电视台综合消息:云丹旺姆今年11岁,是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热当乡完小五年纪的学生。在她6岁的时候,被牦牛撞伤了眼睛。因家庭贫困,并受当地医疗水平的限制,云丹旺姆的眼伤一直没有及时医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右眼日渐畸形突出。因为眼疾,女孩十分自卑。在大家面前,她总是低着脑袋。北京一家医院的眼科专家叶子隆偶然得知此事后,千里赴藏,希望帮助这位“低头”女孩重拾自信。本台记者全程跟踪记录了这一过程。 她就是云丹旺姆。我们和北京来的叶子隆医生一起见到了她。因为眼睛的问题,小旺姆从小就习惯低着头。云丹旺姆的家里共六口人,父亲、母亲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哥哥,还有一位老奶奶。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旧电视,做这样高难度的眼科手术大概需要花费一、两万元,对他们这样的低保家庭来说,这笔费用实在太高了。因此小旺姆的眼睛问题就一下子拖了六年,进了小学因为受伤的右眼,甚至影响了她的性格。 云丹旺姆的老师次旺久美,了解到云丹旺姆的情况后,在网上发了一条求助消息,呼吁大家来帮帮云丹旺姆。因为不想看到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因眼疾而自卑下去,没想到消息一发出,当天就有490人次。北京的眼科专家叶子隆医生更是自费到了西藏,初步检查完小旺姆的眼睛情况之后,决定出资让旺姆到北京做手术。 视频编辑:鞠澄昊 文字编辑:易佳 18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8位老人义务植树31年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云南有8位老人花了31年的时间在荒山上种树,如今岁数大了,就把自己种了一辈子的136万亩山林全部无偿捐献给政府,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85岁, 最小的王小苗老人也已经71岁了。 19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河北:不畏艰苦 周汝珍坚守敬老院24载 20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爱心接力 17张火车票物归原主 湖南益阳一位公交车司机一天在车上捡到了17张火车票,全都是当天从益阳开往重庆万州的,他同时捡到的还有15张身份证,这些火车票和身份证到底是谁的?丢失票件的人能否顺利返家呢? 视频编辑:甄涛 文字编辑:易佳 21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兰州:拾荒老人捡拾上百证件物归原主 22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市民张平、万贵熊、雅安消防支队战士李波:惊险20分钟 百人接力营救轻生女 2011年的12月26号下午4点左右,四川雅安的清堤江大桥下突然有人落水,路经此处的两名男子先后纵身跳入江中,可是水深十多米,水面距离地面七八米,成为救援最大的难题随着救援的持续,雅安消防官兵和附近的农民工清洁工游客一道,展开了一场接力救援。 视频编辑:王青涛 文字编辑:易佳 23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张仁强、张仁秀、:不让哥哥留骂名 24 走基层 最美的中国人 甘肃兰州:替父圆梦 古稀老人办免费书庵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古稀老人,刘易是甘肃兰州人,三年前,为了实现父亲生前的愿望,他创办起了兰州第一家公益图书馆。这家绿云书庵藏书三万册,来这里借书都不需要借书证,也不要押金,完全是免费的。 视频编辑:张双玲 文字编辑:易佳 25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重庆沙坪坝区某餐馆老板 张世文:11年慈善宴 农民工宴请3000人 26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北京医生叶子隆:赴藏救治“低头”女孩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六岁的时候她被牦牛撞伤了眼睛,因为家庭贫困,林丹旺姆的眼伤一直没有得到医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右眼日渐突出畸形,北京一家眼科医生叶子隆在网上听说这一消息后,他千里赴藏希望帮助这个“低头”女孩得到医治。 27 最美的中国人·李志敏:救人,义不容辞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李志敏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前不久,一名乞讨者晕倒在学校附近的街头,恰巧经过的李志敏不假思索,立即上前施救。 事情发生在北京通州区贵友大厦门前。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衣着破旧的男子晕倒在地上一动不动。而一名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孩则跪在地上,正在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按压。 按压了一会儿,见男子没有动静,这名女孩就趴下身子,对这名衣衫褴褛、满身污渍的乞讨者进行人工呼吸。 据目击者介绍,这名男子苏醒过来后,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离开了人群。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 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用手机将这一场景拍摄下来并传到了网上。 这段视频上传到网上后,人们才找到了救人的女孩。女孩叫李志敏,今年23岁,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当天和同学上街购物,偶然路过事发地点。在学校里,她学过一些急救常识。 李志敏的老家在山西定襄农村。听说李志敏在街头救乞丐的事情,村里的左邻右舍都不感到意外。 (文字编辑:林帅华) 28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陕西 马华: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9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陕西 马华:瘫痪8年 资助41名贫困学生 30 走基层·大叔 魏友阶:知心宿管员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大学的宿舍管理员是学校里朝夕和学生相伴的人,一般一个宿舍管理员负责一栋楼,要对整栋楼的学生生活和安全负责,比如谁违规使用电器,谁宿舍卫生没有搞好,谁晚上熄灯时候还没回来,宿舍管理员都会操心甚至严加管束。因是管人的人,在很多大学生的印象当中很多宿管员可能都有点严厉了。不过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西三宿舍学生的眼里,他们的宿管员魏友阶大叔却有点与众不同。 编辑:鞠澄昊 31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陕西西安 丈夫夏秀霖:18件毛衣 18年爱的坚守 32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 陕西西安糊涂记面馆 老板不愿透名、员工叶金松:糊涂记的爱心粥,收获内在成长 33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我是捕鸟人的克星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浙江海宁与海岩交界的高阳山,每到秋冬换季的时候,各种候鸟都会在这里中转,而这个时候就有人在山上布上天罗地网专门捕杀过往的鸟儿。徐建峰是这里方圆四千亩山林的护林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破坏捕鸟的网。 编辑:杨书杰 34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周宝存:将公益事业进行下去 35 走基层·最美的中国人六旬老人周宝存 指路助人热心肠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在山东青岛火车站附近,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手拿一面小红旗,头戴一顶小蓝帽。如果您向他问路,他能准确无误的给您指出目的地。老人自称是老青岛,别人称他为活地图。平时老人不买新衣服也不吃肉,把省下来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和重症病人。 走基层·最美中国人:孝顺儿子唤醒“植物人”母亲 37

鲁北冬枣和中华大枣,均属于冬枣,原产于山东鲁北地区,经过多年培育,以其品质优良酸甜、酥脆可口而著称于世。冬枣古代做为贡品,专供皇家享用,

一、鲁北冬枣

鲁北冬枣由自然变异形成,是冬枣中的优选,是我国独有果品。枣树栽培在我国已由4000多年历史,品种达700多个,分布很广。目前,枣树种植面积在全国有46万多公顷.90%分布衣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省,尤其山东鲁北大枣区,驰名全国。枣树全国栽培的主导早熟品种为制干和加工品种,鲜食型较少。2000年全国枣果树总产达80多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8%。我国制干枣及枣加工年出口量9000吨左右,仅占总产量的2%,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港澳地区。鲜食枣果出口量极少。在国际市场上,1吨鲜枣的售价相当于30吨苹果或1吨核桃。鲁北冬枣通常由青岛港出口,在欧美市场每个枣果售价1美元。事实说明,鲜食枣果出口的潜力很大。

鲁北冬枣由于个大、晚熟、甜脆、保鲜期长,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为此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中国特产报》、《中国果树》、《中国果菜》等媒体均作过专题报道。鲁北冬枣的优良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木刺退化,便于采摘 鲁北冬枣果实近圆形,单果重23g左右,最大果重45g,不裂果。两年后木刺基本退化。

(二)品质忧适于鲜食 鲁北冬枣是目前品质最佳的鲜食品种,果品赤红光亮,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秀,营养极为丰富,可食率达93.81%。据北京市营养研究所分析,鲁北冬枣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总含量为0.985mg/1OOg,含蛋白质165%,膳食纤维23%,总糖273%,总黄酮026%,烟酸087mg/100g,胡萝卜素11mg/100g,维生素 B1101mg/100g,维生素B2 22mg/100g,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达10791g/kg,是苹果Vc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此外冬枣还合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以及K、Va、Fe、Cu等多种微量元素,独合VB17有防癌之功效,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冬枣是我国独有的名贵特产,国外无栽培记截,现已销往青岛、北京、大连、上海、天津、深圳、香港等地,并打入了欧美市场,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之果品。

(三)极晚熟 鲁北冬于9月底至10月底成熟。由于果肉酥脆,糖渡高,水分足,保鲜期可达3-4个月,可冷撤至春节前后.进行反季节销售。

(四)经济效益高 建冬枣密植园按2x3m或3x4m株行距栽植,一般春季定植后第二年结果,第三年亩产可达500kg,亩收入超过万元,盛果期亩产可达2000kg。鲁北冬枣2001年产地收购价高达20元/kg,北京超市零售价为50元/kg。经保存贮藏,春节前后市场价80元/kg仍供不应求。

(五)适应性强 鲁北冬枣耐干早、耐瘠藏、耐盐碱,适合平原、丘陵地栽植,也是发展庭院经济的优选品种。尤其适宜黄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区规模发展。目前,鲁北冬枣的规模栽培,集约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正在列入许多县市小流域综合开发及扶贫攻坚计划,发展前景广阔。

二、中华大枣

中华大枣由自然变异组成,经过长期、严格的提纯、选育、栽培,认为中华大枣的生长习性和生物特性与普通枣树基本相同。

(一)中华大枣的优良特点中华大枣树体中大、幼树生长极为旺盛,属乔化树种、但兼有矮化性状,树体稳固紧凑,支粗节短,托刺随树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叶圆、宽、大、稠密,花繁蜜丰粉多,能自花授粉结实。中华大枣坐果早,果柄粗,落果轻,裂果少,结果成串,一般不用拉枝环剥,修剪量少,病虫害轻,省工易管,宜于密植建园栽培。产量极高。

中华大枣成熟时,长呈圆形,平均果重50g,量大果重80g以上,是目前已知枣果重最大的品种,在辽宁半岛和胶东沿海地区10月上旬成熟,但地区不同成熟期稍有差异,生长期115天左右,成熟期比较一致。果形端正,果色深红,果皮黄白色,细微酥脆,鲜枣含糖量31-34%,可溶性固形物>40%,醇香甘甜,枣味浓厚,口感甚佳,品质极上,堪称大枣极品。

中华大枣最宜鲜食,较耐贮藏,亦可制干或做深加工原料。中华大枣既胜于其它冬枣的脆甜品质,又超过了沂蒙大雪枣的硕大果个,也具有山西梨枣的矮化性状,还有明显的早实、丰产、稳产的优良特点。中华大枣产量高、结果早、果实大、适应性广、病害少、品质优,这六项指标表现突出,既适应内陆地区栽植,又适应于辽宁半岛和胶东沿海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长,是一个综合性优良、很有发展前途的珍贵大果型鲜食品种。

(二)中华大枣建园栽培的经济效益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枣树栽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实践经验,为鲜食大枣的建园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北方果树大枣开发中心发明的枣树干茬、定干、摘心、庸枝、抹芽888、阻隔12字修剪整形技术和园地盖网以及正确用药、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等一整套生产措施,为中华大枣的丰产、稳产、低耗、高效、优质保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北方果树所大枣研究中心1999年春开始建立了30亩梨枣园,因品质不佳,2D01年换头,当年株产达到25kg,第二年栽培中华大枣,不但可行,而且可以早生产、获高产。中华大枣病害少,好管理,投资仅是苹果、葡萄的三分之一,而经济效益却比苹果、葡萄的产值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根据中华大枣的生长习性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以及当今社会高效率、期限短、快节奏、早收益的要求,应采取规模种植、密植建园的栽培方式,其种植格式是:

1. 低密植枣园,行株距3x2m,亩裁111株;或3x15m,亩裁148株。

2.中密植枣园,行株距2x15m,亩栽177株;或25x12m,亩栽222株。此格式造价合理,建议采用。

3.高密核枣园,行株距2x12m,亩栽277株;或2×lm,亩裁333株。

密植建园,既节约土地,又能达到早期丰产的目的,而且方便管理。有利于打药、修剪、采收,还能有效地低御可能遇到的风灾,适应中华大枣的生长习性,是保证中华大枣早产、丰产、持续稳产的科学栽培格式。

以亩栽200株,建立中密植园为例,每株枣苗按10元计算,建一市亩枣园,苗木投资需20000元,定植第二年可亩产鲜枣300kg(平均株产15kg,按最低价计算。第一年少量结果,不计产量)。每kg价格10元。

可以获得年亩产值3000元的收入;第三年亩产量可达800k8,年亩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之大,效率之快是显而易见的。

物以稀为贵,贷以珍奇增值。近年来烟台大棚樱桃;栖霞王母红仙桃;冬暖棚甜瓜等都以稀为贵卖了好价钱。中华大枣也是当前我们农业生产跨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名符其实的黄金产业。

事实证明,建园栽培中华大枣,周期短,风险少,效益高,是广大果农发展高效林果种植业的首选项目。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被称为中国大枣之乡。宁阳大枣闻名于世,以其枣大极其甜而文明,南宋文天祥写诗赞美宁阳“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宁阳县葛石镇大枣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主产地为东云村和黑石村!2000年被全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大枣之乡”。

葛石镇枣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枣林面积10万亩,成龄树达100万株,年产大枣3000万公斤,集中在神童山下的万顷枣林春花秋实,香飘万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早在一九八六年就被国家林业部列为“大枣开发生产基地”。一九九八年七月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葛石大枣以其果实硕大、果肉肥厚、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医药价值广泛而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