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礼仪的基本知识

妈妈 0 17

拜年礼仪的基本知识,第1张

拜年礼仪的基本知识
导读: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并且是家人亲友团聚的重要节日,那么过年拜年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也是是我国传统民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拜年礼仪的基本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拜年礼仪的知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并且是家人亲友团聚的重要节日,那么过年拜年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也是是我国传统民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拜年礼仪的基本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拜年礼仪的知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中国人春节拜年是很讲究的。讲究的核心就是时间观念。

 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 的感觉。

 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

 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

 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

 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

 常见的春节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湿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春节拜年有哪些基本礼仪

 1、行动规矩

 孩子都是活跃、充满好奇的,而春节期间,在走亲访友时,经常会进入陌生的环境,接收都很多新鲜的事物,所以孩子便会容易激动、兴奋。这时家长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可以用一些约定好的小动作,来让孩子安静下,但要避免呵斥孩子,这样会加剧孩子的情绪波动。

 2、礼貌称呼

 对于自己比较亲的亲人,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孩子肯定不会叫错。但是对于家里来的其他的客人,就要靠家长的教导了。可能孩子会有些口生,所以家长不能等客人来了之后再教孩子,需要提前做好“排练”称呼,这样孩子称呼起来就会很自然了。

 3、祝福话语

 有些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多话还不会说,所以就需要家长先教孩子用手势打招呼,比如抱拳作揖、看到叔叔阿姨要微笑打招呼。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们说一些“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岁岁平安”之类的祝福话语。

 4、带客礼仪

 家里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等到客人进屋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为客人倒水等。

 在大人之间对话时,让孩子安静地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不要来回走动随便插嘴,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5、做客礼仪

 进门前,家长需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放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要记得让孩子说“谢谢”。

 孩子内心是充满好奇的,在陌生的环境下更是如此,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进入到某个房间,或是随便动主人的东西。

 6、关于收红包

 长辈在给红包的时候,家长要教会孩子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谢谢。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扶着孩子的手,双手接过红包,再替孩子说声谢谢。

 很多孩子处于好奇,接过红包就立即当着客人的面拆开,这是十分不礼貌的做法。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受到红包后不要当面拆开,而是将红包放在爸爸妈妈口袋里,或是自己的口袋里。

 7、餐桌礼仪

 平时在家里,家长一般都会惯着孩子,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吃,但数年有客人在的话,家长就要教会孩子讲礼貌、吃饭前和孩子讲好:“好东西大家都喜欢,所以餐桌上有好东西,不要想着自己一个人吃完,要留些给别人才对,不然太自私的。

 家里有了小客人时,家长要教会孩子懂得分享,要大方地把自己的小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当客人走时,家长应带着孩子送客人一段,说些欢送的话语,这也会让客人很高兴的。

 拜年作客礼仪

 提前预约

 找不到人当然就白跑一趟了,你拜访的人和你自己因为些原因没碰上面,大家都会觉得可惜,所以提前预约是很重要的。

 拜年时间选择

 向长辈拜年一般选择上午,过年期间大家都起得比较晚,所以要给对方留些时间,别太仓促。更不要等到下午开饭时间再去拜年,有些不太礼貌。

 拜年礼品准备

 根据拜年对象来选择礼品,比如看望老人,如果老人身体不太好,选择食品方面应该选择低糖或者无糖食品。如果实在不太了解被拜访者爱吃什么,选择水果、鲜花应该不会出错。

 当然,烟酒类的选择更要根据拜访对象选择,如果被拜访者家中有孩子,记得也给孩子带点礼物。

结婚第一年走亲戚送什么

1、我们结婚的第一年购买礼品要慎重,作为妻子给自己的公公婆婆买衣服是比较合适的,但是选择衣服要选择比较中性的服装,比如唐装是最好的选择还有就是红色的毛衣这些都比较适合送给公公婆婆。

2男方送给女方的爸爸妈妈礼物,要尽量贵重一些这样显得你对自己的妻子好,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高级营养品。因为这些营养品挑不出你的毛病,比如冬虫夏草就是最好的选择,或者随身饰品(如手表)挑剔的老丈人也没有办法说你不好了。

3新婚的夫妻要注意相互的礼品赠送,一般来说作为丈夫,第一年送给老婆的礼物应该是鲜花和珍珠表示你们的爱情永远幸福,生活圆圆满满,这样你的老婆可以很好的安抚,对你一点很满意。

4妻子送给老公的礼物也不能马虎,这关系到你在丈夫心里的感觉,所以女孩子可以给自己的丈夫送一个玉石的配饰,叫你的丈夫永远和你贴心,同时玉石比较珍贵,你的老公会看出你对他的关心。

5对于女方的娘家人,选择礼物要慎重,因为新婚第一年送礼讲究的是吉祥和团圆,所以我们可以送海鲜,比如龙虾就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且价格不是很贵,这样可以显得你大方,同时龙虾的寓意很好。

新婚第一年走亲戚顺序

1过年走亲戚最好是按照辈分吧,从祖辈到父辈这样走吧。

2、拜年要先去娘家,然后在去叔叔姑姑家拜年都是按顺序来的。

3、结婚头一年走亲戚的时候最好还是两个人一起去毕竟是头一年,让亲戚认识一下,也是应当的,也能看出夫妻二人感情是不错的。

结婚第一年去亲戚家拜年送什么

1金典或特仑苏,在新年之前去一次性采购会比较便宜,春节那两天会贵大约20元。送给长辈小孩是都是不错的选择。

2延面。价格比牛奶略高一些但是比较拿得出手适合送给长辈(也可以直接给个红包)。

3茶叶也是走亲访友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好的茶叶是价格太高,不太好的拿出去又没面子。所以尽量不要选择茶叶(如果你经济条件OK肯定好)。

4酸奶也可以。比如纯甄,安慕希(大人小孩都爱喝)。

5保健品。但是如果不识货的话还是放弃吧。

6送爷爷奶奶的: 玉制品,自家人应该大方茶叶之类的。

7送爸爸: 茶叶,酒,领带,保健品之类的。

8送妈妈: 饰品类,红酒。

9七大姑八大姨:送些水果,酸奶,牛奶,家有小孩的可以一起配送些饼干糖果之类的。

结婚后走亲戚以哪边为主

1大年初一: 晚辈向长辈拜年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2、大年初二: 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须带礼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话,这个礼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等下的伴手礼选择可一定要认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这个风俗在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3大年初三开始之后才开始走其他的一些亲戚

由于初三起大家普遍开始走亲戚,所以这时候去走亲戚一定要注意好时间的安排。首先是确认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门的时间不宜选择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响到主人休息,让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话如果逗留时间一长就会打扰主人休息。最后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男朋友到家里过来拜年,老岳母给包了红包,这是处理的很好的事情。

(一)无论多少钱,这是老人家的红包,就是一份谢谢未来的姑爷子的心意。这说明老人家很懂人情道理,处理得很好。

小一辈儿人给未来的岳父岳母拜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人家觉得孩子们在处对象,应该给孩子回一下礼,双方做的都挺好的。老岳母就是觉得让未来的姑爷子高兴,他会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姑娘。这种爱,是老人家的一片心思。高高兴兴地收下就是了。

(二)其实,老人家不包红包,给未来的姑爷子拿些自己家里早就备下的的礼品让姑爷子带回给自己的亲家,也不失礼。

但从过年送礼来分析,姑娘过年肯定也给男方的父母亲送礼了,或准备要去拜见未来的公公、婆婆。

因此,老人家就没有实物回礼,给孩子包了红包,这些事情做得挺好的。

其实,现在的生活过的都挺好的,大家基本不在乎送什么礼品,谁家也不缺什么。就是大家的这一点心意送到了就可以了。

(三)(自己的经历)七十年代我自己在谈恋爱过程中,每到过年过节给未来的岳父、岳母送礼的过程:当年物资不像现在极大丰富,那时候买什么都是要提前预备,临时买肯定是买不到好的。

年前好几天,每天在各副食品商店频繁地出入,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进货,因为他们是进来货马上就卖。要想方设法买到“槽槽糕(也就是现在的蛋糕。因为当年制作蛋糕过程每块蛋糕要放在一格格的‘小槽子’里,因此当年我们当地人都管这种糕点叫‘槽槽糕’。)”

当年的槽槽糕是售货员称完以后,每斤一包,用包装纸包好,最上面还需要附上一张“红纸”,上面写上“精致糕点”“商店制作”等等字样,然后才能用纸绳捆扎好。七十年代,买点心的顾客,很少买带有铁盒的包装,买糕点有纸匣包装的点心都是觉得很奢侈的。

                                   

再配上“桃酥”、“牛舌饼”等等便宜的点心,点心类就备齐了。

点心买到家,不能平放,这会把最底下的包装纸“浸油”,显得包装不好看,我们都是把糕点底朝上摆放在室内窗台稍凉快的地方,上面还有一张红纸,不怕油浸过纸来。

这些小事情,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

当年,过年只给老人家送过礼品,也没有领过老岳母的红包,照样都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爱人的爸爸、妈妈。

孝敬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都很好了,已经不存在什么带的好带的坏的区别了。人们都没有太多忙碌的事情,基本上现在一个家庭就一个小孩子,而照顾好孩子是两边父母最关心的事。现在的小孩子就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小孩子大家都舍不得。

  拿我的经历来说吧。我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从出生十个月后就跟着外婆长大的。我弟呢就跟着我奶奶。从小我就特别顽皮,一点也没有女孩子的模样。听外婆说中午去赶集给我条新裤子,下午玩耍后回到家裤子就被划的到处是口。让我外婆常常很头疼。那时候我经常在山坡上去爬树,跟着男生一起下河,性格好强也和那些男生打架。每次都会被外公打的腿上全是伤痕。那时候虽然遭人烦,但是我在外婆家还是过得很好。外公靠卖小猪仔为生,生活还不错。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是微胖,已经退不出微胖界了。那时候是学前班并没有幼儿园,我们还住在农村,从外婆家到学校走路得四十分钟吧。外公就开学带我去过一次,其他时间都是自己走着去,无论天晴还是下雨。直到二年级我们才从农村搬到镇上来,这样就方便了许多。就这样我一直上了高中。外公对我们小孩子要求都很高,但是从不苛刻我们。我在那样的环境下养成了现在性格开朗、不屈不挠的个性。回首过去还是挺感谢的。

  而我弟就不同,我奶奶那时候就把农活要的紧,经常我弟没有吃晚饭就睡了。有时候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反正我弟生长环境没有我好,每次见到他都是面黄肌瘦的,长得也比同龄人矮。现在我弟长得也不是很高,身体也不好。也不可能去埋怨我奶奶,反正就觉得如果是给我外公带他的话肯定不会这样。我爸妈心里一直有点堵,每次讲到这个问题他们就会为自己的父母争取。

  如果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我的面前的话,我想我也应该会从几个方面去考虑问题。第一,看哪家的文化水平高,能教育孩子的,不要一味的纵容,过分的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第二,哪家的时间更多,对于孩子学习条件更合适。孩子成长过程是很需要陪伴的,也需要适宜的环境,都希望孩子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成长。

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又要面临一年一度的送礼了,很多时候大家都为到底送什么而头疼,下边我就结合我的宝宝所用的比较好用的东西给大家总结出一份送礼清单,希望帮助到大家。

之前很多人送衣服,但我个人认为太千篇一律了,而且大小不好掌握,目前我家宝宝收到的衣服大多大小不合适。所以我主要提倡送食品、玩具和用品这三大类。

本文推荐都是我家宝宝使用过的,每个宝宝的体质和习惯不同,此文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提出。

食品:

壹米粉(嘉宝一段)

前6个月母乳几乎能满足宝宝成长的所有营养,6个月过后自带的Fe不足,所以需要给宝宝添加高铁米粉。

目前给我宝宝使用的是这款米粉除了可以强化铁吸收里边还有益生菌,他还比较爱吃已经吃了很久了,可以吃到10个月多一点,宝宝就能直接喝粥了。(我家宝宝是吃了一罐米粉,一罐燕麦粉,一罐混合谷物粉8个多月时开始吃煮烂的粥)

米粉就是加各种蔬菜泥果泥,西兰花泥、青菜泥、西红柿泥、土豆泥、南瓜泥、苹果泥、香蕉泥、牛油果泥然后吃。



贰、乐荷牛奶

我是在宝宝1岁左右就开始给宝宝断奶了,本来给他买奶粉,但是宝宝不爱喝反而对我们喝的牛奶感兴趣。(不给就叫,一开始还不让倒到瓶子里,必须用吸管 )后来咨询过营养师,营养师说牛奶+辅食的营养足够了。所以我们就用牛奶加辅食,目前已经喝了两个多月了宝宝很健康。

当初给宝宝选择牛奶时也是废了很多心思的,主要关注了两点,一是不想有抗生素和添加剂,所以必须是有机奶,二是国产和假进口真的怕,必须选国外真实在卖的。 最后看见别的值友推荐的乐荷,一是有机奶,二确实在荷兰实际销售,所以最后就选了乐荷,现在看来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

另外,关于1岁的宝宝在转奶的时候能不能直接用牛奶替代奶粉这点说法很多,所以也想问问大家,希望能有值友给出专业的建议。

叁、维生素D3(DDrop)

一般情况下,唯一需要额外补的,从食物中摄取比较有限,维生素D3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还是很有补充的必要的。

D3宝宝出生10天后就可以用。涂在手指上,或者乳头上,或者直接滴在配方奶、辅食里面。一岁以下款官方说明刚好有90滴刚好一瓶用三个月,实际使用是刚开始会从边缘渗出一滴,后面就正常了。(瓶子里液体也就五分之一,开始以为漏了,一问就是这样)

肆、宝宝食用油组合装(星球农场)

相比于其他品牌一瓶容量大,这款有

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

春节是我们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也称过年,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