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去丈母娘家送点什么好

老人 0 74

端午节去丈母娘家送点什么好,第1张

端午节去丈母娘家送点什么好
导读:1、粽子礼之前的文章中,柚子介绍过不同粽子的品种,尤其是九子粽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唐玄宗曾为其题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说的就是粽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只只精美的小粽礼给人争奇斗艳之感。也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这首诗,让九子粽的地

1、粽子礼

之前的文章中,柚子介绍过不同粽子的品种,尤其是九子粽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唐玄宗曾为其题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说的就是粽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只只精美的小粽礼给人争奇斗艳之感。

也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这首诗,让九子粽的地位也跟着高了不少。现在,九子粽在民间的寓意十分吉祥,有恭祝大吉大利之意。而且常被用作婚嫁之礼,可见其在民间的地位。

不过,由于制作九子粽的工艺过于繁琐,而且保存起来也不方便,所以现代人更倾向于以礼盒的形式来馈赠给对方。

甜咸搭配的粽礼,既有传统的祝福,也有现代便捷的优点,一盒5种口味,相信收礼物的人一定能和它“一见粽情”。

2、皮蛋

古时,很多家里会给小孩在胸前挂上一颗鸭蛋,祈求平安。据说,女婿给岳母“送端阳”节礼以表达感激之意,其中咸蛋、皮蛋是必不可少的。“送端阳”对渴望“转正”的准女婿而言尤为重要。所以,也有不少男青年以此来试探女方的想法,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是含蓄地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庭的一员(圆)”。

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大多地区送的是皮蛋松花蛋,也有少数地区送的是咸鸭蛋,但无论如何,端午节送蛋,都有送福气之意。民间还有女婿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习俗,都是图个吉祥圆满。

3、香囊

端午节送香囊,有“讨吉利”的说法。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的辟芷、秋兰就是当时制作香囊的原料。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

可见古人对于香囊的喜爱,现代人佩戴香囊似乎要少一些,但还是有很多生活比较精致的人,会在家里购置香薰、香包,其实这些和古时香囊的作用是一致的。

放在家中,放在车里,一方面为了安神,另一方面也是陶冶自己的性情,赏心悦目。端午节送香囊,祝愿对方的生活顺心如意,甜美吉祥。

4、玉葫芦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小风俗,葫芦有福禄之意,有着子孙万代,繁茂吉祥的好寓意,不但可以辟邪去瘟还可以作为装饰之物,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端午节送礼标的,或者可以送一套葫芦形状的茶具,有意思又实用。

5、扇子摆件

端午节在宁波民间又称为女儿节,凡是出家的女孩,在端午节那天回家,父母都会让她们带上回家担避一下,临走时父母会送上扇子,然后丈母娘会回送给女婿手巾衣料之类的东西。承载着一种女儿归家的美好祝愿,所以送扇形摆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礼物,也可以作为摆设。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先选择适当的布料,剪裁为基本型,然后根据剪好的布料撰择适合的绣线。将剪好的长方形布料对折面向里,缝合布边以后,再翻面缝边绣合,以平针缝合开口处。

缝一圈以后,把线头抽紧,留一小口倒入香末要适量,再塞入棉絮,塞好以后把收口抽紧,再缝边成形,把做好的流苏缝合在香包底端,再用胶把剪好的叶子和丝带黏在香包的顶端,一个鸡心型的基本型香包就完成了。

文化习俗:

祛邪祈福,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

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富有情趣。

-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