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皇庙的图片与历史与故事或传说

老人 0 83

郑州城皇庙的图片与历史与故事或传说,第1张

郑州城皇庙的图片与历史与故事或传说
导读:郑州城隍庙全名为郑州城隍灵佑侯庙。位于市区商城路东段路北。郑州人都说郑州城隍与别地的城隍不一样,因为郑州城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所以可以黄袍加身,头戴平顶皇冠。  郑州城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  传说第一次接驾是在明洪武元年。当时明太祖朱

郑州城隍庙全名为郑州城隍灵佑侯庙。位于市区商城路东段路北。郑州人都说郑州城隍与别地的城隍不一样,因为郑州城

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所以可以黄袍加身,头戴平顶皇冠。

  郑州城隍曾两次接驾,两次封侯

  传说第一次接驾是在明洪武元年。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巡游天下,这一天从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往郑州来,走到郑州附近的黄河边时天还未亮,却走得人困马乏,朱元璋命令停下来歇息。这时忽报郑州地方官接驾,朱元璋于黑暗中隐约见百米外有一群官员跪拜,随即吩咐:“天太黑,等天明了再起驾。你们先回去吧。”来人诺诺连声,带众人离去。这些人刚离去,突然出现一道光亮,照亮了河边道路。正诧异间,又报郑州知州前来迎驾,一个郑州怎会有两个官?朱元璋心下狐疑,便下旨道:“你们先回去,天明后在城中迎接就是了。”将地方官员打发走后,朱元璋即命启程,跟着光亮行走,一直来到了郑州城隍庙。朱元璋心中明白,先接驾的地方官就是城隍,见天黑路暗,就执火照路,一时龙心大喜,便下旨封郑州城隍为灵佑侯,允许黄袍加身,娶妻纳妾。

  另一次接驾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走到郑州,在东门口不知路该如何走,多亏一直跟在其身后保驾的郑州城隍指向引路。乾隆爷甚为感动,当即封其为“引路侯”,责令郑州为城隍重塑金身。接到圣旨,郑州州官就用铁和木头重塑了城隍爷像,穿戴上蟒袍玉带。城隍爷木像身上还暗藏机关,膝盖可以活动,可坐可立,有人烧香时,旁边道士偷按机关,城隍就站了起来,人们便认为是城隍爷显灵了,对城隍爷更笃信无疑。

  因为是皇帝封的,所以郑州城隍便娶妻纳妾,有了三位夫人,郑州还另修了三圣庙供奉三位城隍奶奶。三位城隍奶奶的职责各有分工,一个管送子,一个管财禄,一个管健康疾病。据说送子奶奶是郑州杜岭人,是城隍爷正式迎娶的夫人,迎娶时姑娘的父母与村里人都在梦里看到了迎娶的热闹场面:城隍爷头戴王冠,身披黄袍,亲自迎娶。彩旗、乐队开道,众判官紧随花轿,大吹大擂,非常排场。所以杜岭的人到城隍庙不但不烧香磕头,还敢在城隍爷身上摸摸拍拍,因为郑州风俗娘家人可以跟姑爷乱,姑爷不兴恼。

  郑州城隍接驾的传说不知是否真实,但朱元璋封侯的事确实存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大封城隍,说“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于是将府城隍封为公,州城隍封为侯,县城隍封为伯,郑州城隍被封为灵佑侯。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下令各地仿照同级官府衙门的规模营建城隍庙,供奉木主。于是各地官府纷纷重建或扩建城隍庙,雕木像塑金身。

  多次修葺重建的郑州城隍庙

  据文献记载,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经历代皇帝加封彰扬,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凡有城的地方就有城隍。本来城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个形象,是虚无的,无所谓名姓。

  宋代以后,城隍被人格化,各地多将本地的忠勇节烈之士奉为城隍神。据研究人员考证,郑州城隍爷是纪信。纪信为汉高祖刘邦的大将,青年时随刘邦起兵反秦,后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城中,绝粮断炊,情况危急。纪信挺身救主,扮作刘邦诈降,使刘邦得以趁机逃跑,自己却被项羽焚身而死。其忠烈之举感动世人,后有很多地方将其奉为城隍神。但郑州城隍是否是纪信,还有待商榷,因为郑州人一直认为郑州城隍是文官而非武将,以前的城隍塑像也均为文官模样。

  郑州城隍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据民国五年(1916年)《郑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重建。城隍庙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约十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又称乐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南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五组建筑,屋顶形式各有差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大屋顶常见的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全部三种形式,是目前尚存的郑州明清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以建造精致、结构坚实著称。

  民间关于城隍的传说

  数百年来,郑州城隍庙早已进入了郑州人的生活,初一、十五来上香烧纸,平时有了什么难处或想法,也来给城隍诉说或祈祷许愿,民间更产生很多关于城隍的传说故事,如城隍迎驾、城隍娶亲、城隍庙影壁、城隍金库等。

  其中城隍金库的故事内容大致为:原先的时候,城隍庙四周没有人家,城东北角庙院后边,全是湖泊沙冈,荒草蔓延,野树成林,还散放着一些无主的棺材,城墙上有个石洞,洞里有一条大蟒,偶有过往之人,常被蟒蛇吸到空中再扔下来,摔得皮开血流,因此很少有人敢到那里走动。一天,一拾粪老头走到这里,路过城墙石洞时不由往里扫了几眼,洞内不但无蛇,还放着三串铜钱。他看四处无人,赶紧进去捡起三串铜钱,正要转身出去,却发现洞深处光芒耀眼,堆满金银财宝。他想:这是该我发财。等夜里来用车拉吧。于是看准地形方位,将石门关上,又抓两把青泥糊在门上作个暗记。

  夜里兴冲冲来运财宝时,再也找不到石洞石门。他正着急地摸索寻找,南边有两个红灯笼说着话走过来:“城隍爷让修补北金库墙的事你办好了吗?”“我已雇人修好了。用青泥补得很结实,还给了他三串钱工钱。”“这人也就三串钱的时运,再多他就承受不起了。”拾粪老头听了就灰心而去。从那以后再无人见到金库的石洞石门。这个故事颇有些命运天定的思想,教导人们要安贫守贱,不可胡思乱想。

  城隍庙最能影响郑州人生活的还是每年的庙会和城隍出巡仪式。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城隍庙主持道人和四街会首都要联合举办一次大规模的城隍出巡,为地方官减罪免灾。四乡百姓多持斋诵经,参加活动。

  那天一大早,便将城隍木身请入官轿,沿路由60名壮汉轮流抬着。四街会首率领,锣鼓响器开道,全副执事如金瓜钺斧、朝天蹬、半副鸾驾、旗伞等列队随后,四名道士护轿,后边是高跷、狮子、旱船社火队伍,最后是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有扮马童者,有扮囚徒者,有扮地方鬼者,有顶枷戴锁者……沿途十余里,人山人海,填途塞巷。

  中午在行宫稍加休息,夜晚继续巡游,更增添了灯笼火把和龙灯,场面更为热烈壮观。那时扮作鬼卒囚徒者多是临时雇用的乞丐或贫苦人家儿童,也有孝子为行孝自愿披带锁链木枷扮作罪犯,替父母免罪。有人曾赋诗记此俗曰:“玉鼎香迎木偶尊,即心即佛信弥真。可怜枷锁横身上,无罪反成有罪人。”庙里寝宫内四壁彩绘便是城隍出巡的宏大场面。(摘自《图文老郑州·老风物》主编孟宪明作者朱淑君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城隍庙内建于清朝的戏楼

泰山奶奶庙的位置是山东枣庄孙郝村。其实就泰山顶上。在孙郝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清漳桥,从清漳桥的东侧玄帝庙顺着东西街向东走。就可以看到碧霞祠,这就是奶奶庙。奶奶庙前有一棵古柏。这棵古柏,生物学家估算约有700年的树龄,据说也是相当有灵性的呢。 

泰山的碧霞祠里有着传说非常灵验的泰山奶奶。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庙里一共有三位,一位是泰山奶奶,一位是眼光奶奶还有一位是送子娘娘。很多人来到碧霞祠就是为了来拜泰山奶奶。因为求她保平安是最灵验的。

泰山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头颅的幻化,因此,中国人自古就崇拜泰山,所以认为这是很神圣的地方,在此修建庙宇。在泰山的九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泰山奶奶庙。因为建造的时间太久了,所以现在没有确切的建造时间,但是从唐朝开始,经过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直到今天。

扩展资料

(1) 碧霞宝诰: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俗称“泰山奶奶”。宝诰,用于褒扬。

(2) 泰山顶上,东岳内宫:泰山,五岳之一。五行属东,四时主春,五常主仁,主生发。《周易·泰卦》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故碧霞元君亦为送子之神。此句言碧霞元君现法身之处。

(3) 曩时现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质:曩时,过去、以往之时。根本,本源。帝真之质,仙真之体。明代前元君称“泰山玉女”,明代易名“碧霞元君”,此句有言此历史背景之意。

(4) 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圆融:膺,承担,接受。九炁,道教认为天地混沌之时有玄、元、始三气,三气各化生三气,合成九气,为万物之源。垂慈示相,为仙真对众生的慈爱示现。冠,为首。百灵,众生。

(5) 行满十方,功周亿劫。位镇天仙之号,策显碧霞之封:行满、功周,皆为德行圆满之意。此句言,因元君之功德深远,而被封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

(6) 统岳府之神兵,掌人间之善恶:岳府,岱岳、指泰山。

(7) 巡声赴感,护国安民:以上二句言碧霞元君之职能。

(8) 大圣大慈,至孝至仁:大圣,碧霞元君具有最高智慧。大慈,碧霞元君无比慈爱、慈悲。至孝、至仁,碧霞元君位属东方,东方五常主仁。

(9) 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此句言元君慈祥呵护众生。

(10) 恭顺溥济,保生真人:溥济,普遍救济。保生,言元君保生送子之职能。

(11) 护国庇民,弘德碧霞元君:此为碧霞元君之圣号。又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泰山奶奶

"送子奶奶送的童子"起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传说中,孕妇难产时会有一个神秘老妇人前来相助,她会送一个“童子”给孕妇吃,使孕妇平安顺利地产下健康的婴儿。因此,“送子奶奶送的童子”就成了一个象征着幸运、祝福和好运的符号。传说中的“童子”其实是一些中草药、香料等药材的混合物,含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起到促进孕妇产后恢复的作用。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孕妇在使用任何药材之前都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不应该盲目使用“童子”等传统药材。总之,“送子奶奶送的童子”是一种民间传说,象征着祝福和好运。但在现代,我们不应该轻信迷信,而是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孕期保健和家庭医疗。

“送子奶奶”,专司人间子嗣的神仙妇女需要虔诚地跪在“奶奶” 像前,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一些祈求 在她们心中,炕头上的“娃娃”是从奶奶庙拴回来 的,夜里夫妻安枕之时,“送子奶奶”会将一个真正的娃娃元神送过来,使自己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