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奶奶婆送行注意什么?

老人 0 41

给奶奶婆送行注意什么?,第1张

给奶奶婆送行注意什么?
导读:我们在这里首先要说明,对于这些事,农村是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的,没写在纸上,但多数人都按这个路子走,是不是规矩的规矩。同样,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这样的规矩也不是不相同的,所以任何人说的都仅能代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不代表

我们在这里首先要说明,对于这些事,农村是有一套不成文的规矩的,没写在纸上,但多数人都按这个路子走,是不是规矩的规矩。

同样,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这样的规矩也不是不相同的,所以任何人说的都仅能代表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不代表全部。

比如黑嫂人在豫北,那说的都只能是豫北这边。

在我们这边,当婆婆去世后,儿媳妇要做的事有很多,我们把那些诸如穿素衣、长明灯处添饭这些琐事都忽略掉,仅说儿媳妇要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对的两件事分别是:跟棺和抓土。

什么是跟呢?

就是到了发丧那天,出殡的时候,儿媳妇是要需要跟在棺后面的,有的儿媳妇还扶棺,这个要看各地的规矩。就算是同一个地方,差上十几里路,规矩就有可能不一样。

像是在我们这边,有些是女儿和外孙女扶棺,有些是女儿和侄女扶棺,有些是女儿和儿媳妇扶棺。

什么是扶棺?就是跟着送葬队伍走的时候,手是搭在棺上的,也叫扶灵。

当女儿和媳妇扶棺时,其它人都跟在后面。这个过程中,女儿是肯定哭的,亲娘去世了,能不伤心吗?

但儿媳妇哭不哭并没有人会苛求。哭也行,不哭也没有人说什么闲话。

送葬队伍到了地里后,也就是到了墓坑前,会有一个抓土的规矩,这个就非常重要了,除了儿媳妇,别人不能代替,因为这里面是有说法的。

具体过程是当帮忙的人把棺木放到墓坑里摆好位置,再不动了,准备动土埋了。这时候,管事的会把儿媳妇叫过来,让她在墓坑四个角里各抓一把土。

这些土是要放到身上的,就是把衣服下摆给卷起来,抓起的土放在衣服下摆里兜着。

儿媳妇抓完土后,正式开始动土埋棺。而儿媳妇则要把这些土兜回以家里洒在门后。

这么做的用意是告诉已经去世的婆婆,你走了,这个家由内部的事由我操持了,等于是接了婆婆的班。

过去的农村,也把这样的土叫成是“熬婆土”。意思就是说,抓过这土后,媳妇就熬成婆婆了。

至于这么做有没有道理,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个规矩,黑嫂并不太清楚,所以不多做评价。

你们已经结婚了,女方的奶奶去世,虽然你的父母第一天去了并且随了礼,这是父母辈分之间的一种礼尚往来和慰问之意,但是,送路也好,出殡也好,你都应该去陪伴着,这是你作为女方的丈夫,其奶奶的孙女婿应该尽的一份哀思和孝义,这即是对女方及其亲属的一种安慰,也是行使你应该有的从伦理道义上讲的一种义务,这样也给自己在女方的亲属之中树立了知礼达意的形象,也会赢得他们对你的好评,更会给你的妻子拥有一个好男人的高大形象的自豪感。如果你的确有极特殊的事情,就是去不了,能够取得女方及家人的理解,也不会失去你的知礼达意的形象。

老公奶奶去世,作为孙媳妇的娘家人,需要通知并去参加葬礼。按我们这里的风俗,这一天,你应该穿重孝到娘家(穿重孝回家报丧,因穿孝衣,不能进别家门),给父母磕头说明情况后,马上就得离开。父母亲收到报孝后,应在埋葬那一天上午过去。一个是上祭礼,这是给大家上的,葬礼完毕后,如果有剩余,由大家共同参与分配。再一个就是挂孝,挂孝钱是给女儿的,是不能用作葬礼和大家分配的。如果家里还有兄弟姐妹,则由父母亲通知过去,他们只挂孝,不上祭。上祭者给孝帽孝衣,上祭者给吉利布。不上祭只挂孝的亲戚,上完挂孝钱如果有事,就可以直接回家了。其他的人,中午出殡时,可以往地里送一程。

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报丧的禁忌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

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带绿

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带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