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供的泰山奶奶朋友带回他家供行吗

老人 0 55

不想供的泰山奶奶朋友带回他家供行吗,第1张

不想供的泰山奶奶朋友带回他家供行吗
导读:不想供的泰山奶奶朋友带回家供行这件事,据传是被拒绝的。泰山奶奶朋友原本认为供行是个开示性的实践,一般来说,要给别人带供行,首先得要得到对方接受,而不是一味地推销自己。也就是说,把供行当作是一种礼物,去给别人送礼的时候,人家自然会接受的。但泰

不想供的泰山奶奶朋友带回家供行这件事,据传是被拒绝的。泰山奶奶朋友原本认为供行是个开示性的实践,一般来说,要给别人带供行,首先得要得到对方接受,而不是一味地推销自己。也就是说,把供行当作是一种礼物,去给别人送礼的时候,人家自然会接受的。但泰山奶奶朋友这次没有先得到对方的接受,而是自作主张,自己觉得非常有价值,在对方未完全接受的情况下就把供行给对方带回去,结果导致了被拒绝的结果。

泰山奶奶在堂口管理的事情包括:

1 庇佑众生,主管幸福、财富、健康、子嗣等方面的神仙。

2 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指挥泰山的神兵神将,维护人间的和平与稳定,保护人间生活的幸福。

3 能为众生造福,如“贫者愿富,疾者愿安”,为人们带来富足的生活。

4 满足疾者愿安的想法,身有疾病不得痊愈的人可以祭拜泰山奶奶,祈求健康。

5 被称为“送子娘娘”,人们认为泰山奶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所以是百姓心目中的慈母和圣母形象。

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在道教中地位崇高,被尊称为“天仙圣母”,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

泰山老奶奶曾于泰山派进行拜师学艺。练的是泰山的祖传功夫一气先天功

碧霞元君原本是山顶玉女池中的一尊玉女石像,宋真宗封禅泰山后,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书《续道藏》“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罚罪 ”。到了明代,这段文字被铸造在了碧霞祠的御制铜钟上,从此,碧霞元君便凌驾于泰山神之上了。明代王锡爵撰写的“碧霞宫碑”文记曰:“自碧霞宫兴,而世人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拜香岳顶者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香火视他岳盛矣。”王昭《行脚山东记》记载了泰山周围的老百姓“终日仰对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人们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母、泰山老奶奶,可见崇拜之至。

泰山奶奶庙位于大柳镇李满庄,1992年由多方赞助修复。该庙沿袭了古代的建设风格,飞檐斗拱,雕龙刻凤,大门楼和碧霞祠正殿 均为黄褐色琉璃瓦屋顶,内顶和廊柱上饰有蓝白相间的饰纹,古色古香,淡洁 素雅。正殿内塑有霄霞、云霞、碧霞三尊神像,殿外有碑铭石刻,整个建筑气 势宏伟,蔚为奇观。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敬神礼仪简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

  

   (一)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礼

   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

   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

   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