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老人 0 48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第1张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导读: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答谢词,我们在写答谢词的时候内容与结构要合乎规范。还是对答谢词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奶奶追悼会答谢词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篇1 各位亲友:  感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答谢词,我们在写答谢词的时候内容与结构要合乎规范。还是对答谢词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奶奶追悼会答谢词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篇1

各位亲友: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同我奶奶做最后的告别,我代表长辈和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痛

 奶奶生于1921年8月18日——于20xx年3月29号上午10:45 辞世人间,享年92岁

 有句古话说的好,“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奶奶终没有逃过这一人生大劫!但是也有句古话说的好,“人活七十古来稀”,奶奶能以92岁的高龄度过她的耄耋余生,也是她人生一大幸事!

 奶奶一生坎坷,但粗茶淡饭是她的生活准则;克勤克俭是她的一生追求她一生为儿女操心劳累,对儿女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收获,她都感到欣慰并引以自豪她心细如丝,每一个她认为有用的东西,她都加以珍藏;她坦荡正直,从不偏宠任何一个儿女她走了,给儿女们留下了许多悲痛,更给儿女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亲爱的奶奶,如今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再也无法亲眼面对她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奶奶,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阴阳相隔,天地相望,此痛无以言表,此痛直达心扉,惟有心中默默祝愿奶奶,前往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阿弥陀佛!

 奶奶走了,她留给我们一个遗愿:就是要尽心赡养我们的父母!在此,我们向奶奶的在天之灵发誓:绝不辜负她老人家的遗愿,让我们的父母度过一个安然、幸福的晚年,并以此回报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对我们的厚爱在此我代表全家对各位的到来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我亲爱的奶奶, 请您安息吧!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篇2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苍天呜咽,哀乐低回,亲朋落泪,子孙伤怀。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奶奶,在这里与敬爱的奶奶洒泪告别。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家感谢各位亲友,在寒风中、在低温下,辗转奔忙,为了最后看一眼自己尊敬的朋友,看一眼自己敬爱的长辈和亲人。感谢您们与我们共同分担悲伤、送老人最后一程。在此,让儿孙们发自肺腹的说上一声,敬爱的奶奶,你九十四年的人生旅程归宿圆满,无憾而别,带着亲人的不舍和祝福您一路走好!

 奶奶xx年x月x日出生于x,于xx年x月x日上午x点x分,油尽灯灭,终其天年,享年x岁。奶奶静静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将最后一点光和热留给了人间,便划入了茫茫天际,似一缕轻烟,乘鹤仙去,升入了极乐世界。

 奶奶汪莉华出生在扬州一个贫穷家庭,辛劳是其一生的缩影。奶奶一生品性温良,淑贤德芳,既能女工,又识礼仪,与人为善,与人为帮,照顾家庭,贡献社会。她的一生是平凡、善良、朴素的一生,也是伟大、无悔的一生。回顾老人家坎坷走过的一生,真可谓“可歌可泣”!奶奶一生历经三个朝代风风雨雨,经历抗日战争的残酷、十年的艰辛,又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不管是在世事艰辛的旧社会、风云激荡的新 中国,还是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数十年来,老人家始终不失纯朴、善良、勤劳、仁爱的本色。历尽百年的生活苍桑,先后将儿孙们养育成人,岁月的磨砺布满了她的额头,花白了她的秀发,苍老了她的容颜,她始终毫不怨言。尤为可敬的是在中年丧偶、全部家产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以后,坚强地独自撑起全家一片天,含辛茹苦地将四个儿子全部抚养成人!—————伟大的奶奶真是功不可没!

 奶奶为人一生要强,乐于奉献,而耻于索求。那怕是生活最困难年头,她始终坚持自食其力、劳动谋生的信念,从未向他人伸手索求,甚至连向他人借钱都认是不好的。在独立抚养儿子的艰难里,从没有被苦难压倒,像所有勤劳、善良、坚韧的 中国妇女一样,把一切的苦痛和泪水都咽进肚子里,默默地顽强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独自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使它没有被岁月的苦难压垮。饮水思源,今天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我们又怎会忘记奶奶当年承受的那些苦痛,又怎会忘记她当年默默流下的那些汗水?又怎会忘记,奶奶曾经为这个家族做出了多么巨大而无私的牺牲?她平凡的一生,是善良正直、勤俭节约的一生,更是经受磨砺、艰苦奋斗的一生。虽然奶奶不爱言辞,不爱张扬,却在家人心中树起一座丰碑。

 在奶奶的福荫下,如今奶奶有孙女共#人,重孙辈也已有#人,可谓是福寿双全,子孙满堂。我们都知道奶奶给予我们很多很多,而我们给予奶奶的太少太少,我们都希望她老人家能活过x岁,多享受些晚年的幸福,但她还是出乎意料的走了,平静地、默默地走向了极乐世界。

 奶奶,无尽的怀念与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如今您去了,再没机会守候在您的身边、再听不到您慈爱的叮嘱……我有时仍然会梦见亲爱的奶奶,梦见还是在儿时,在老屋里,兄弟四人依偎在您的身边……这属于我们祖孙之间的温暖而亲切的一幕只有梦中重现了。我相信,你的灵魂还在另一个世界慈爱地看着我们,像你在世的时候一样——永远保佑呵护着我们一家子。您的在天之灵,一定也能听到我现在所说的这些话,因为,这是我们在场所有的家人亲戚,从心底流出的语言。不舍之情,难以言表。

 奶奶,请您放心,我们所有血脉相承的晚辈将永远将您铭记于心。和睦相处、积极向上,化悲痛为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以告慰奶奶在天之灵。以后的每个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我们都会虔诚地为你祭扫墓地、探望您老人家!

 我们永远想念您!我们永远爱您,请您安息!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出席我奶奶的告别会,有了你们的祈福,我奶奶会含笑走往天堂。奶奶在天堂也会祝福各位健康长寿的。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篇3

尊敬的各位亲朋,各位来宾:

 首先我代表我的奶奶,代表我的全家,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长辈和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与我敬爱的奶奶做最后的诀别。

 我的奶奶与1942年9月17日出生,因病于20xx年3月28日15时29分与世长辞,享年71岁。

 我的奶奶,一生节俭,无私奉献。她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用零花钱作为我们学习进步的奖励;她用辛苦攒下的储蓄作为我们外出旅行的费用,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阅历。奶奶总是大大方方地把钱花在我们身上,而自己省吃俭用,积累下每一分钱。过年过节,我们来看望奶奶,而她却是最忙碌的一个。

 奶奶疼爱子女儿孙胜过爱自己。她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总是牵挂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却不愿我们为她担心。20xx年,奶奶的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但她很少向我们提及。奶奶把所有身体的不适,心里的难过,都自己扛着,忍着,只记在日记里。她背着我们,自己偷偷跑到医院做检查。她何尝不希望自己身体健康,从而使我们少一份担忧。

 在奶奶的心中,永远都是他人,永远都少一个属于自己的位子。有一次奶奶住院,听说一位老师也住进了医院。她特意解开套在手上的住院指环,支撑着自己虚弱的身体,匆匆去看望那位老师。奶奶不想让别人知道她自己也住院,不想麻烦别人,不想让别人也抽出时间看望她。

 我的奶奶,她的一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流芳百世的伟业,但她的美好品质,她的言传身教永远激励和感动着我们子孙后代。奶奶那坚强的性格,乐观的生活态度,善良的美德和简朴的生活作风将会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面对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奶奶,安息吧!我们会在泪花和松柏中铭记您慈祥的'面容,会在梦中聆听您亲切的教诲。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孝敬长辈,团结和睦,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奶奶,我们永远怀念您!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篇4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追悼会,追悼我的奶奶王秀英。

 奶奶王秀英生于19XX年10月16日,20xx年4月18日十点三十分因病永远离开里人世,离开了她给予一辈子关怀和恩爱的大家庭,走完了简单但却不平凡的一生,享年72岁

 奶奶一辈子没上过学,18岁地时候在老家河北阳原嫁给了爷爷,1958年随爷爷迁居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市,她的6个儿女也在乌市出生,26年里奶奶也 始终以一双勤劳的双手改善着全家人的生活。1983年,举家回国,迁居湖北襄樊,奶奶又在这里养育着子孙后代,她的养育之恩深深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女,从小到大在她老人家的爱护下长大,我知道现在我最亲爱的奶奶离开了我。回忆起奶奶来,她永远是头发黑亮、矮矮胖胖、嘴角带着笑意、颤 巍巍提着菜篮子的样子。爷爷是一大家子人地主心骨,她则是我们一家人的精神纽带。不论谁从外地回家,等待他们的是热乎乎的饺子;端午节里姑姑、妈妈在奶奶 的带领下包一大堆粽子,奶奶拌的香甜的红枣葡萄干馅还能浮现在眼前;等到八月十五,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她则一定会亲手做红豆沙馅的大月饼,傍晚的时候按全 家人的分数切好,不论在不在家人人有份。

 我的奶奶有着一颗包容的心,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里的每个人都倾注着无穷的爱。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要以一颗无私的心爱护、关怀、支持每一位亲人,这种精神也将在这个大家庭的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平淡但却伟大的一生。亲爱的奶奶、奶奶,多想再看你一眼,多想再握握你温暖的手,但你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在这里我代表全家人感谢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奶奶和我们全家人的关心。

 奶奶一路走好,也请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奶奶安息吧!

奶奶追悼会答谢词 篇5

尊敬的各位 领导、各位长辈,奶奶生前的亲朋好友:

 你们好!我谨代表我的全体家人,对各位放弃宝贵的休息日,顶着冬日凌晨的寒风前来参加我奶奶的追悼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为失去一位慈祥、可爱、可敬、可亲的奶奶感到心痛;我也为今天有那么多的长辈前来参加奶奶的追悼会感到欣慰。

 奶奶是可爱的。我依然记得,每个周末当我从x往奶奶工作的太阴宫里打电话,接电话的阿公一听到我的声音,他就会大声地喊奶奶的名字,告诉她:“你北京的孙子来电话了”。听筒里马上传来一阵由远而近、紧凑急促的脚步声,而后便响起奶奶那洪亮的、带着兴奋与喜悦的声音。她总是还没拿起话筒就迫不及待地喊着“宝宝”,待拿起之后,再喊一声。她也总是一边听我说话,一边自豪地向围坐在她身旁的老人们说,我的孙子又打电话来了。每一次,听着她的声音,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她那可爱的模样。

 奶奶是可亲的。今年暑假我在家只有10天的假期,事先我告诉奶奶,等我回去把你接到家里陪陪你。没容我去接她,奶奶早早就回到温州住在我的家里。那天,当我深夜从机场回到家中,刚一开门,就见奶奶从屋里小跑着出来,开心地说:“宝贝,你回来啦。”她说,我没到家,她怎么也睡不着。我搂着她瘦小的身躯,轻吻着她深陷的眼窝,她高兴地笑了。她轻轻地拍打着我结实的后背……我知道,这其中,有着太多的思念和牵挂。那段日子,白天,她静静地读着经书,等我从楼下买菜回来,慈爱地看着厨房里忙碌的我,之后津津有味地尝着我为她做的丝瓜和黄鱼,为她炖的鸽子汤,然后和我开心地聊天。她的脸上写着幸福。

 奶奶是可敬的。她没上过正式的学校,但她深知教育的重要,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除了叫我们好好读书,已是x高龄的她还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自学。她一生都憧憬着未来,认真地做事、虔诚地做人。奶奶爱读经书,她能通读《金刚经》。她总是说,经书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每一次坐在她身旁,看着她手不释卷的样子和经书上那些常人难以识别、更难理解的文字,我的心中充满敬意。

 奶奶的认真和虔诚不仅仅在她读经书上,做任何事情她都那么认真和执着!在重建北岙太阴宫的盛大工程上,进进出出几百万元的账目,她做得清清爽爽。

 奶奶总是宽厚待人。生活俭朴的她,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都捐给了宫里,和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在她的心里,最先考虑的永远是别人。

 x月x日晚x点x,当我获知奶奶已x多天没有进食、x天不再求助药物治疗,已从x回到x老家,就急匆匆从北京赶到家中。当我扑到她床前的时候,看到的是羸弱瘦小的奶奶。我紧握她的手轻声地喊着:“奶奶”,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她在大声喘气,很吃力但是很清晰地叫我:“宝贝,你回来了”。大人们告诉我,这是她那天说得最响亮、也是唯一的一句话。从那一刻直到最后,她的眼睛时而看着我们,时而闭上休息。她的神情,是那样的安详!我明白,她其实是在等我回来,让我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奶奶是一位慈祥、可爱、可亲、可敬的老人,可她还是走了。我再也没有机会为她做饭、陪她看书、让她用力地亲吻我的脸颊、倾听她的教导、感受她慈爱的目光了。

 昨天又到了周末,我坐在她的灵前,看着她那安详但却再也没有了笑言的脸,泪水止不住再一次流下来。我知道,通往天堂的电话还没有修好。但是我相信,在天堂的那一边奶奶一直会用她明亮的双眼,透过她清澈、慈爱的目光,关注着我,注视着我们…

 奶奶,通往天堂的路很远。但我相信观音娘娘会为你指路,爷爷已经在那边等你。

 奶奶你安心地走吧。你劳碌了一生,是时候停下脚步、闭上眼睛,好好地休息了。我们都已经长大,不会让你失望!

 再次感谢各位长辈和朋友一起悼念我的奶奶。谢谢大家!

一年一度的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家庭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无论是达官贵人的“朱门”还是黎民百姓的矮墙小院,每一家的大门上都会毫无例外地贴上红底黑字的“福”字。更有甚者把这个福字倒过来贴,希望福的“倒”来。

  那么,这个福究竟是什么呢?家家户户的对联,对此作了最好的解释:“发财致富”、“子孙满堂”、“寿比南山”……任何家庭只有具备了财、子、寿、禄,才算是美满幸福的。正可谓:“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儿孙不算贫。”

  在农村,家庭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生育。由婚姻家庭模式所决定的,由社会经济、文化观念所支撑的有关生育的一整套行为与观念模式构成了生育习俗,多子多福是生育民俗价值取向的核心所在。

  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类是依靠有性繁殖来繁延后代的,只要男女两性循着动物性的本能进行结合,就可以通过受孕、分娩等自然过程生殖下一代。然而,人类的性行为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如果考虑到性行为的结果会产生基因的遗传和婴儿的抚育,种族的延续便不能仅依靠单纯的生物行为而满足,它必须有一套公认的规则和相关的物质文化条件,即生殖作用的文化和制度体系,这就是婚姻和家庭,婚姻和家庭是生育的载体。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只有缔结了婚姻关系的男女性行为才是合乎准则的,只有生儿育女能够传宗接代的家庭才是完美无缺的,这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不婚或婚而无嗣是一种愧对祖先的行为,是人生最大的不孝。孔子指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旷男怨女”的社会,每一个男人或女人都要结婚并且生儿育女,这是做人的天职。

  重生育观念千百年来已内化为农民的社会心理,体现在浓浓的风土民情之中。

一、“娘娘”求子

  当人类还在愚昧的撒哈拉沙漠孤独地行走时,当科学的显微镜还未能发现只有精子和卵子的有效结合才能孕育生命的秘密,人们对于生育现象充满着神秘和无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牛郎织女们总以为有神灵支配着生育。因而他们普遍供奉及祈祷生子的神有“床公床母”、“送子张仙”、“送子观音”、“碧霞元君”、“临水夫人”和“注生姐姐”以及“金花姑娘”等等。其中,在山西农村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送子观音”和“碧霞元君”了。

  观音菩萨本是外国人的上帝,传入中国之后,便由一男子演化为“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慈悲女子。这个观音菩萨本事之大,远远压倒了中国神界的各路诸侯,在中国百姓心中地位,简直可以和针在十字架上解救世人苦难的耶稣基督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由于中国化了的观音是女人得道,因而最得女人崇信,而女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育,最关心的也是孩子。显然送子一类的事情也就非女菩萨不办。这样一来观音也就有了“送子观音”之称。结果,中国化了的送子观音就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和重生殖的墨家合拍同调了。

  从黄河两岸到大江南北,中国人几乎都相信观音送子,观音成了民间习掌生育的女神,观音诞辰是民间求子的吉日。在华北各地,据说观音诞辰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日,“每逢是日,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借长幡,云求子得子”。(顾铁卿《清嘉录》卷二)在山西各地,那些没有儿女的妇女更是求子心切,她们往往于年初绣一双小鞋,放在观音像前,如果年终仍不生子便取回,如果生子了就放置不取,再想得一子者,必须另做一双。那些长年放在观音像下的绣鞋,显然是求子的灵验之物,所以不育的妇女在参拜时往往要到观音庙里偷佛桌上所供的莲灯,或把佛座像下放的绣鞋拿回家去。

  除观音菩萨之外,在山西民间掌管生育最有权威的是“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娘娘”,她几乎是全知全能的,山西各地都称她为“娘娘”而不名。在民间,娘娘庙几乎遍布各个村镇,寺庙,泥塑神象多如牛毛,影响极为广泛。至今晋祠中和平遥双林寺中所供奉的娘娘仍旧香火不断。晋南有的娘娘庙中,侍神抱一袋内装面做的婴儿,有男有女。另一女侍,手提花篮内装象征婴儿的红黄绿白彩色纸花。每逢正月是香火最旺时,求事者不断,一般顶礼膜拜,送上全猪,并许愿如生子后,镀金身披红袍。求子的婆婆,有的在花篮中拔一白花或黄花插在新房的烟囱角上,据说这样可得子。如果此后果生儿子,就按所许之愿为娘娘送上沙灯,是布匾、金匾,上面写“为家赐嗣”、“发斯衍庆”话语。

  在河东地区,流传着一首拜娘娘求子的古代歌谣。歌词云:

  “七里胡、八里道,转过弯儿娘娘庙,娘娘庙,盖得高,夫妻二人把香烧,或男或女抱一个,明年三月十八挂红袍。”(朱扬善《山西河东民歌》《风俗》总第67集)

  农民的观念中,俗以为“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之女,宋代才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因为这位姐姐也是一位女神,因此她最知道女人的痛苦,也最同情女人,所以妇女祈子,祈求生育平安,祈求子女平安都去找她。在山西农村,娘娘几乎垄断了人们特别是妇女的信仰世界,除了诞生于山西的关圣帝君以外没有一位神能与她分庭抗礼,可见民间对于生育的重视程度。

二、“巫术”求子

  所谓“巫术”求子,是人们利用生活化了的带有巫术色彩的方式求子育婴的方式。新婚是孕育新生命的开始。民间在婚姻缔结之初就寄寓了求子的期待,古时有送新人九子墨、九子蒲之类的东西,希望新娘过门后多多生子。在山西晋南地区,旧时男方送的彩礼是金银首饰组成的十大件,取新郎新娘十全十美之意,其中之一便是能够多生子。问名时清算命先生看双方八字和属相,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否生子。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夫欲求子者,当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与德合并,本命在于废死墓中者,则求子必得,若其本命相克,及与刑杀冲破,并在于休废死墓中者,则求子不可得。”(《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医部汇考)这种习俗的形成虽然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异,但观念价值在百姓之中可谓根深蒂固。

  在迎亲之日的习俗中,求子之意俯手皆是,在山西农村广泛流行的有,女方准备嫁妆时,要请财、子、寿都具备的全福之人,男方准备四季服装、被褥时也要请所谓的儿女双全的人,全人专为新郎理发,作新娘的伴娘,为新娘开脸,这是类推和暗寓法,寓祈子之意。

  当新娘的花轿落地时,新娘出来忌讳直接踏在地上,一般要铺上红色毯子或花席,这一习俗源于游牧民族,如铺毯子、毡子,唐以后始在中原地区流行。但民间百姓下轿时远没有今日国家元首下飞机时长长的红地毯,他们一般用两块小毯来回倒着送新娘入新房。在山西,“以绫一条,令新郎、新娘各执一端,谓之牵红,踏以红毡,男女先后相随进院。”(民国:《翼城县志》)后来改用布袋和棉麻织的口袋,互相交替,清代王棠在《知新录》中载:“今人娶新妇入门,不令足履地,以袋递相传,令新妇履布袋上,谓之‘传袋’”。(陈鹏:《中国婚姻史稿》,中国书局,1990)这里是借用“传袋”外推为“传宗接代”,以此祈子。

  民间婚礼中的撒帐习俗本身就是一种祈子方式。撒帐在古时新婚夫妇坐床时,撒花果于帐,取其吉利和多生子女,此俗始于汉武帝,当年汉武帝纳娶李夫人时,预戒宫人遥撒同心花果,汉武帝与李夫人以衣裙盛之,得多者多得子也。

  在山西,新娘入洞房后,把小馒头、李子、花生、核桃、石榴等东西撒往床上,或者提前将这些东西放在暗送的被褥内,届时撒给来客。枣子、花生、核桃、石榴等物都具有早生,多生等寓意。

  这种习俗在五台一带称作“捞儿女”,捞儿女时,一边把花生红枣撒向众人,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白女女、黑小小、跟上大妈吃枣枣。”

  在离石一带,撒帐用的核桃、红枣、花生要事先放在窗格内和炕上四角,炕上还放有一张桌子。新娘进屋后婆婆说道:“一桌桌生得杂,一盘凉菜把它压、麒麟(核桃)生贵子,状元、榜眼、探花。”乞盼儿子之心溢于言表。

  在晋中,新郎新娘的枕头由新郎父母在厕所旁装,边装边说:“白女孩、黑男孩,跟着爷爷奶奶吃饼子。”

  吕梁一带,撒帐之后,入洞房的新人需吃两碗“拌汤”,有“一拌两拌儿女兴旺,站在一圪洞,生下两板凳,双双儿女,双双枣(早)。”之说。

  临汾一带则要求,新婚夫妇同床睡觉之前分吃枕头、被子里塞的红枣和花生,希望第一次入梦就能怀孕生子。

  此外,对于婚后久不孕的妇女,还有吃喜旦、偷瓜吃、栓娃娃、插花等习俗,据说很快就可见喜,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可以,孙女结婚爷爷奶奶可以送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孙女结婚被视为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近亲长辈,爷爷奶奶通常是婚礼上非常重要的嘉宾,代表着家庭和家族的祝福。同时,现代社会已经越来越不讲究传统的礼节,许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西方的婚礼模式,这种情况下,如果孙女和她的伴侣选择简化传统仪式,那么爷爷奶奶也可以选择以其他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祝福和参与感。

总的来说,孙女结婚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时刻,作为家人,爷爷奶奶应该尽可能地出席并参与其中,分享孙女的喜悦和幸福。

把下面这篇《奶奶的悼词》范文里的有些地方改一改就可以用了。

奶奶的悼词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追悼会,追悼我的奶奶 。

奶奶王秀英生于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分因病永远离开里人世,离开了她给予一辈子关怀和恩爱的大家庭,走完了简单但却不平凡的一生,享年 岁。

奶奶一辈子没上过学,18岁地时候在老家河北阳原嫁给了爷爷,1958年随爷爷迁居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市,她的6个儿女也在乌市出生,26年里奶奶也 始终以一双勤劳的双手改善着全家人的生活。1983年,举家回国,迁居湖北襄樊,奶奶又在这里养育着子孙后代,她的养育之恩深深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

我是奶奶唯一的孙女,从小到大在她老人家的爱护下长大,我知道现在我最亲爱的奶奶离开了我。回忆起奶奶来,她永远是头发黑亮、矮矮胖胖、嘴角带着笑意、颤 巍巍提着菜篮子的样子。爷爷是一大家子人地主心骨,她则是我们一家人的精神纽带。不论谁从外地回家,等待他们的是热乎乎的饺子;端午节里姑姑、妈妈在奶奶 的带领下包一大堆粽子,奶奶拌的香甜的红枣葡萄干馅还能浮现在眼前;等到八月十五,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她则一定会亲手做红豆沙馅的大月饼,傍晚的时候按全 家人的分数切好,不论在不在家人人有份。

我的奶奶有着一颗包容的心,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里的每个人都倾注着无穷的爱。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要以一颗无私的心爱护、关怀、支持每一位亲人,这种精神也将在这个大家庭的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

奶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平淡但却伟大的一生。亲爱的奶奶、奶奶,多想再看你一眼,多想再握握你温暖的手,但你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在这里我代表全家人感谢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奶奶和我们全家人的关心。

奶奶一路走好,也请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奶奶安息吧!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老人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

◎ 生日的日期定义 ◎

对于生日到底是哪一天,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此定义并不一样。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解释生日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

◇ 生日日期在西方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日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的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日期。这样如果恰好是2月29日生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

在西方的占星术和12星座理论里面,都是用阳历来推断“性格”,未来的“运气”,“婚姻”,“情绪变化”等。虽然他们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却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 生日日期在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简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每个人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一个公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是跟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的,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不一样。

第一个生日是周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旧时老人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 例如 59岁,60岁,49岁,50岁等。他们有不同的叫法:

大庆 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如39 49 59 69 79等;

正庆 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如40 50 60 70 80等。

→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 如51-58岁。

◎ 生日的庆祝方式 ◎

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对个人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国旧时的生日庆祝一般是面对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年龄超过40岁以上人。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人到了80岁以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叫喜丧。

◇ 中国旧时传统

庆祝老人的大庆和正庆;

小朋友过生日,父母多数会为其做只红鸡蛋,以作表示。

◇ 西方生日传统

在多数英语国家,人们在生日聚会上唱《祝你生日快乐》歌,祝福过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Party上有人捧出点燃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时大家齐声歌唱(一般要关灯,保持房间黑暗)。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种装饰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来的时候上面要插上与寿星年龄一样多的 蜡烛。 寿星要默默的许个愿望,然后吹灭蜡烛,这是因为古时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升上天堂的,许愿后吹灭蜡烛,就代表愿望能随著烟传达到天空。而如果是一口气就吹灭了所有的蜡烛,那么愿望就可能实现。有种迷信说法认为如果把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寿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父母才可以代劳。

如果生日聚会在一家餐馆举行,那么也会唱生日歌。餐厅的服务生可能还会领唱接着就会送上餐后甜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蛋糕,可能免费也可能不免费)。 这个餐后甜点可能用一些发光的东西代替蜡烛。餐厅的其他顾客一般会加入进来一起祝福,唱歌。 在一些餐厅还会有特别的非传统生日歌去和舞蹈表演。

对于一些特别的生日或者因为蜡烛的数目会有引起火灾的风险,特殊的蜡烛可能会取代实际的多个小蜡烛。这些蜡烛做成数字的样子,例如5随生日可能在蛋糕上点一支象数字5的蜡烛,50岁生日点一支象数字50的蜡烛就行了。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特别的日子,所以一般过生日的人都会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别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对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点来,但是成年人则比较反感,因为又有人来祝贺自己老了一岁。 除了聚会之外,在生日这一点还会有礼物送给过生日的人,一般来说会得到一大堆朋友和家人送的礼物。

孩子们的生日聚会一般比较有趣,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老鹰抓小鸡Pin the Tail on the Donkey, 抢座位游戏, hitting piñatas等。成年人的生日聚会就比较正式了,一般是在一家餐厅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不管在什么年龄,这些聚会的目的都是让过生日的人感到非常的幸福快乐。有个笑话这样讲,生日有时被叫做一年内最美好的一天,生日后一天则是一年最糟糕的一天,因为到下一次生日还有一年呢!

还有一个传统叫惊喜聚会。有时人们故意显得把某个人的生日忘记了,让要过生日的人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而实际上大家都在暗中准备惊喜聚会。相反的,很多人对这个聚会也是守口如瓶,因为大家对这个聚会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