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给祖奶奶过生日 七天的国庆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假期的每一天里,我过得充实又快乐,购物、逛街、走亲戚、去饭店吃饭……忙得不亦乐乎。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全家为祖奶奶过生日,那场面既温馨又甜蜜,我由衷地感动了。 十月六日那天正是
给祖奶奶过生日
七天的国庆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假期的每一天里,我过得充实又快乐,购物、逛街、走亲戚、去饭店吃饭……忙得不亦乐乎。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全家为祖奶奶过生日,那场面既温馨又甜蜜,我由衷地感动了。
十月六日那天正是我祖奶奶九十大寿的日子,一大早,爷爷就去市场买菜了。等我起床到厨房一看,爷爷买了一大堆的菜,他正围着灶台“哧啦哧啦”的烧菜。那个菜香气扑鼻啊,馋得我不由得使劲嗅嗅鼻子。
吃中饭了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饭桌前,整整三大桌,有我的祖奶奶、爷爷奶奶、姑爷爷姑奶奶们、姑父姑妈、表哥表姐们、爸爸妈妈还有我。才摆满了一桌子,三只又大又漂亮的蛋糕摆在中间。我自告奋勇的点燃了“9、0”两根蜡烛。烛光闪动,跳跃着,照耀着每一个人的脸,尤其是祖奶奶。今天的祖奶奶特别高兴,穿了一身新衣服,容光焕发,精神饱满。爷爷举起酒杯,站起身来,环顾四周,激动的对大家说:“今天是老母亲九十岁生日,我很高兴。来,大家共同举杯,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小辈们纷纷站立,向祖奶奶举杯祝福。“来,来,干杯,干杯,生日快乐……”此时此刻的祖奶奶,看着眼前的儿孙们,笑的灿烂无比,她的脸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美美的绽放着……
眼前热闹欢乐的场景,温馨甜蜜的氛围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祖奶奶一路走来苦尽甘来。如今,儿孙满堂、家庭幸福、其乐融融,这是多么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啊!
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
给祖奶奶过生日今天是我爷爷的妈妈,也就是我的祖奶奶九十岁的生日,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想给祖奶奶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一大早,我还没有起床,奶奶和爷爷就去买菜准备酒宴;中午的时候姑妈买来了一只大蛋糕,我和我的表弟特别兴奋。这蛋糕真漂亮:圆圆的,四周插着咖啡色的巧克力片,像围墙一样围绕着大蛋糕;蛋糕上层四周都是粉红色的寿桃,粉粉的、红红的很好看;在蛋糕中央,站立着一位慈祥的老人,手中还握着一根拐杖,脸上布满笑容。爷爷说,这是老寿星,是专为你祖奶奶定做的。我们点燃了生日蜡烛,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大家祝福她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祖奶奶特别高兴,我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给祖奶奶过生日正在睡梦中的我被奶奶的叫声唤醒,只听奶奶说起床了,大家全部都快点起床,今天全家都必须在11点之前洗漱干净到老太家去报到,然后就跟着妈妈来到老庆家,听奶奶说:“是祖奶奶过九十岁生日。”我刚进老太家一看,哇!好多人,有小宇哥哥和王志平哥哥,竟然从贵池也赶来了,今天实在太热闹了,只听四爷爷说:“小孩子们也安排一桌让他们自已吃。
一会,只见鞭炮声,开席了,我和哥哥姐姐们坐一桌,只见姑奶奶牵着老太的手,慢慢走到最上面一桌,看着祖奶奶满脸的笑容,大家都很开心,于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举杯祝老太生日快乐。然后都开怀大吃起来,吃了差不多我们就各自去玩了,等大人们吃好了就可以吃老太的双层大蛋糕了,听姨妈说吃蛋糕了,我们都聚到老太的那桌旁边,等待着分享老太的蛋糕。
吃完蛋糕,我们全体家人一起与老太合影留念,一起陪老太度过一个开心的生日。
思路:记叙文写作,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把握好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故事讲完整、讲通透,接下来再进行情感抒发,使得文章一气呵成,令读者产生共鸣。
昨天,我的奶奶过70岁的生日。我很高兴,所以一大早就来到奶奶家门口放了烟火。然后我的哥哥姐姐们都来了。
中午的时候,我们坐着车子到了饭店,我点了自己最喜欢的菜‘三鲜鱼’,至于其他的菜都是爸爸选的。
等到长辈们都到齐后,寿宴正式开始。我一会喝饮料,一会吃着菜,忙的不亦乐乎。吃完饭后,我们齐齐的聚集在一起,准备为奶奶过寿。熄灭酒店的灯,给大蛋糕上点上蜡烛,在场的人都唱起了生日歌。奶奶双手合十,默默的许着愿望。我当时还看见奶奶眼角冒出了点点的泪水。然后妈妈先后给奶奶、长辈还有孩子们都切了蛋糕。
我拿着沾着奶油的'手指偷袭了离我最近的哥哥。然后大家都相互抹了起来。玩了很长时间,后面大家都洗洗脸,然后收拾收拾准备离开了。
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回到了奶奶家,在奶奶的大堂屋内,一家人站在了一起,拍了一张其乐融融的全家福。
看着奶奶幸福的笑脸。我衷心的祝愿奶奶能够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永远在我们身边。
春节回家祭祖,我特意去纸扎店让纸工给糊了个大坛子,拎着去了二奶奶的坟头,合着祭品一起给二奶奶烧了,好让奶奶在天国里泡她的泡菜。
在我颠沛的梦呓里,出现最多的,就是二奶奶的泡菜坛子,和坛子里那些酸溜溜的、脆生生的、白白嫩嫩的泡菜。
二奶奶是哪里人氏,已经考究不清了。听父辈们讲,是临解放那一年,国军退却入川的时候,是二大爷在堰囗大峡谷口捡回来的。究竟生于何处,我想恐怕二大爷也搞不清楚。
我小的时候,没少偷吃二奶奶的泡菜。那些大大的土红色的泡菜坛子,就是二奶奶的聚宝盆,好像永远也捞不完似地。嘴馋了,就轻脚轻手,从偏门溜进厦房,慢慢掀起盖子,拿坛子上方墙上挂着的那双长竹筷子,用力一夹,总不会落空。刀豆呀、豇豆呀、白菜芯子啦、生姜块什么的,香味儿直窜鼻孔。
这时就要赶快盒上盖子,抓住泡菜开溜。溜窜慢了,就会被二奶奶跟着泡菜的香味儿寻过来捉了现行。
其实,二奶奶并不是计较我们几个玩皮的孙子吃她的泡菜。而是担心我们掀开坛子盖儿用手伸进坛口去抓。小孩子玩皮,用脏手去抓,泡菜沾了油就会发臭坏掉整坛泡菜。
小时候就听二奶奶讲,她那坛老泡菜已经几十年了。跟三叔同岁,是三叔满月那天起的盐水坛子。因为那天立秋,刚好起盐水。这点我信,因为三叔乳名就叫秋瓜。
二奶奶手巧,地里那些不起眼的瓜蛋蛋、菜根根、小萝卜头儿,都能被她淹渍成一坛坛泡菜。
我小时候也没少看二奶奶起盐水发泡菜。二奶奶起盐水一定要选立秋那天,她说立秋那天起盐水不会坏,夏天盐水里不会泛白沫子。
二奶奶起盐水泡菜,是很讲究章程的。
每年立秋前几天,二奶奶就会从地里剜回来好多种菜,一片儿一根根一条条地淘洗干净,装进竹篮子里放在阴凉处沥干生水。
然后再把要用的坛子拎到院子里,用干丝瓜瓤子,沾上清水里里外外擦洗好几遍,在院子里摆放整齐。一溜儿躺着,把坛口对着太阳经过的路线儿暴晒。二奶奶洗的那叫一个仔细,底子、脖子,沿儿、坛子盖儿都不会落下一丁点儿。
坛子晒干了,二奶奶会走到那些坛子跟前,耳朵支在囗跟前,伸手拍拍大坛肚子,听里面嗡嗡嗡的声音,脸上还会笑咪咪的。拍一个听一个,拎起来放在层子里。再拍、再听、再拎。
那时候我小,不晓得二奶奶是在选坛子。只知道傻傻地看着二奶奶,自个儿演独角戏。后来才知道,嗡声大的坛子不跑气,泡菜香一些,年成更久些。
做完这些事体,就等立秋那天泡菜。
立秋那天。天还麻麻亮,二奶奶就会使唤二大爷起来,去村后泉眼里挑回来 头道泉水。
二奶奶会把洗好的菜仔细地装进坛子,装一些,放几颗指头大的 青盐颗粒, 扚几瓢泉水。再装,再放,再瓢。装够成份了,二奶奶就会放进去一个 青木瓜, 装些 八角, 还有大颗粒的 新鲜花椒。 再合上盖子,把坛口沿内注满泉水,再装另一个坛子。
坛子都装好了,菜也泡完了,该做早饭了。
到了晚上,就会有泡菜坛子发出来咕噜咕噜的打鼾声。二奶奶说,那是泡菜坛子在唱歌,她每天晚上都会悄悄去听……
每年立秋这天,二奶奶都会给老坛子擦洗身子加鲜水,泡菜是随时可以洗好续装的,给泡菜坛子洗澡,则奶奶必挑立秋这天。
奶奶说她的盐水泡菜几十岁年纪,这点我信。因为二奶奶平时照料这些老菜坛子,就像侍候我二大爷一样上心,那些坛子可是二奶奶的宝贝疙瘩。
有一次我偷泡菜吃,不小心打碎了个坛子盖儿。
哎呦!屁股那个痛啊,我现在还记得。奶奶说,那坛和那盖是一对子,再配个新的上去就没有原配在一起合缝了。坛子不高兴,它就不会唱歌打呼噜。
现在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在二奶奶眼里,那一坛坛泡菜都是幸福的俩口子,坛子是夫,盖儿是妻,肚子里的泡菜是他们孕育的孩子。
二奶奶的泡菜,是村里一绝。哪家都没有二奶奶腌泡的香脆,没有二奶奶的盐水年纪大。
邻居们起新坛子泡菜,都会跟二奶奶要老盐水做角子。乡亲们中暑了或吃坏了肚子什么的,都会找二奶奶要几片泡菜,吃几口,再喝点老盐水,睡一觉起来,嘿!好了,不拉了。
二奶奶离开我们五年了。
二大爷在二奶奶去世了十天上,也追着二奶奶走了。
我不知道,二奶奶是不是去给玉皇大帝泡泡菜去了。但我一定知道,二大爷是嘴巴馋忘不了二奶奶的泡菜香,追着二奶奶吃泡菜去了。
二奶奶和二大爷,两座坟头紧紧依偎在一起。
二奶奶,二大爷,您们在天国还好么?您们在天国里还起盐水泡泡菜么?
过年了,孙儿用青烟发快递,送一口大菜坛子,给奶奶在天国泡泡菜……
二奶奶去世五周年,发文悼念。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