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

梦境 0 153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第1张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 心理专家解析:恋童癖的误区,第1张 最近社会新闻频繁报道对性侵孩童的案件,在我国并未颁布相关的法律,而是用“嫖宿幼女罪”来定论。在心理学上把对这种人定义为“恋童癖”,平日大家都这类心理疾病患者,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几点误区,为大家剖析恋童癖这一心理疾病。恋童癖不等于男同性恋 人们发现,恋童癖相关的案件中,男性案犯比例远远超过女性,而受害者中男孩女孩都有,于是人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恋童癖可能与男同性恋颇有关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对恋童癖者来说,性别不是件重要的事,勾起他们兴趣的关键在于年龄。对儿童实施侵害的一定是老男人? 人们对恋童者的想象,估计多半还停留在一个猥琐的中老年大叔,隔着铁栅栏,贪婪地望着校园里开心玩耍的孩子们的情景。实际上,这种看法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正如很多罪犯看起来是人畜无伤的老实人,不少对孩子下毒手的人也看起来和蔼可亲,更要命的是,他们和被害者往往还非常熟悉。 根据1996年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在侵害儿童的案件中,侵犯者有70%以上是孩子的亲戚、祖父母甚至父母。而1964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指出85%的恋童癖者是儿童的亲戚、家庭朋友、邻居或其他熟人。[4]恋童癖者都是无药可救的坏蛋? 在心理咨询上,恋童癖被认为是心理失调,是一种性倒错,患者会觉得孩子对他们有性吸引力。而恋童癖者往往也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穷凶极恶,相反,他们会表现出不成熟的个性特征,不善与人相处。 另外,很多恋童癖者自己在孩童时期就遭受过性虐待。不过,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恋童癖者都是精神上受过创伤的可怜人。实际上,有些恋童癖者还是相当成功的男性,不少还成家立业有了孩子。总之,恋童癖者的成因和背景常常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1][2]下一页